在中國的古語中,「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命裡只有三分米,走遍天下不滿升」等等之類的話是很多的。
似乎在我們世界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掌管控制著我們的一切。每個人的命運從出生就早已被安排好,該來的會來,該去的始終會去。一生的功名利祿,富貴榮華早被註定,天命不可違,難可抗拒。
一代大作家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也是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這些話讓人聽起來給人的感覺都是都是讓人特別消極,喪失了積極進取的最後一點精力。
而很多初入佛門的人,粗略的理解佛經典籍中講的一些「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似乎更會產生一些所謂的宿命論而導致自己心灰意冷,放下自己很多的理想開始所謂的消極無為。
那麼佛教真的是消極的嗎?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古訓都是讓我們四肢不勤,聽天由命嗎?
其實,無論是中國的儒家思想,本土的道家思想,還是西來達摩大師傳的佛家思想,都教了我們兩個字:「認命」。這認命二字非我們大多數人以為的認了我這命就是如此的認命,那這二字認的是什麼命呢?
這認命是認識因緣果報的規律與規則,一因必起一果,何因會起何果。今生為啥為是窮命,富命,這一切都源於自己所造的因,要想改變這些果,就必努力的去種好這些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的後一句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啊。
想要知道自己前生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因果,就看看自己今生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什麼樣的果報,從今生就可推測出自己前生是善是惡,是好是壞;想知道自己下輩子會投胎去哪裡,將來會有哪些果報承報,是好是壞,就看看自己這輩子做了些什麼,種了什麼樣的因,必得什麼樣的果。
如我們想求現生來生富貴的果,就得現世努力的去進取,去布施,去六度萬行,廣結善緣,才能收穫將來的果。
所以,無論是老祖宗訓誡還是佛教教典,都是讓我們認清因緣果報,貧窮富貴的運作規律法則。明了命由已造,我命由我不由天,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解參透命運因緣法律法則,更好的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出自《華嚴經》的八種異熟因果就明確的指出了如前世自己所作的因都是善的業緣,今生就會享受到它的福報;如果前生所造作的都是些惡的,不好的因,今生就會受到它給自己帶來的惡報。如果今生所造作的善惡因都不同,那來生所承受它成熟的果報也不一樣。這種今生所作的因,來世才承受的果報,也叫異熟因果。
這異熟因果也有八種,都因自己的努力創作而有,自己種的因才會有的果。
一是壽量圓滿:就是在因地修行時,對所有的動物、人等諸眾生都有一顆慈悲憐憫的心,不隨便殺害它們,這樣的人,往往壽命很長,身體也健康不會輕易生病。
二為色相圓滿:相貌為啥會莊嚴美麗呢,都因前生在諸佛菩薩像前經常點燈供佛,在黑暗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會點燈以照明路人,所以這輩子就會長的相貌圓滿,人見愛敬。
三是種族圓滿:按現在說的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生在豪門世家呢?都因他們前生對自己的朋友同類都非常的友愛親和,不恃才傲物,看不起別人,經常能忍辱謙下好相處,後世就會出生在豪門顯貴之家。
四是自在圓滿:為什麼有的人在錢財上非常自在,常不會缺少呢?因為他見到貧窮困苦的人時,總會盡人所需的幫助布施財物穀米,所以來生,能得大福報和大貴人為朋友親屬,自己想做什麼都能心想事成,無不自在。
五為信言圓滿:有種人說話總是特別受人歡迎,說話也很真誠,凡有什麼大家都爭議不休時,他一說話大家都會心服口服聽從。這種人是因為他前生經常用真實又柔軟的話語去教化眾生,所以別人都會相信,聽從他的話。
六為大勢圓滿:為什麼有的人非常有大勢,不僅富而且貴呢?因為前生因地時在佛法僧父母師長前,都非常的尊敬,毫不違逆,謙下敬心奉事,所以感得大勢圓滿。
七為丈夫相圓滿:得男子身而且五根完具,無有殘缺,這種人因地時對諸佛菩薩都非常敬仰,對女人身,不生愛樂。
八是勇力圓滿:為什麼有的人能勇猛精進,不懼前行,求無上道呢?因為在因地時常以自己的身力財力,供事一切眾生飲食,使它們吃的絕他的,氣力增長。所以下世就感得這勇力圓滿的果。
看完這些我們是不是更感到學佛不但不是教我們消極避世,而是更加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勇猛精進,隨緣隨力種善因得善果啊?
其實眾所周知,出家菩薩們都是非常勇猛精進,「六度萬行」、「四弘誓願」,無不在辛苦的上行下化,普度眾生。觀音菩薩四十二化身,千手千眼;地藏菩薩的大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哪個菩薩閒著了?
種因時如果不下苦功,又怎麼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呢?
如大肚能容天下的彌勒菩薩,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記載釋迦佛說: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於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無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覺。」
「我以十事致最正覺,一者所有無所愛惜,二者妻婦,三者兒子,四者頭目,五者手足,六者國土,七者珍寶財物,八者髓腦,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釋迦佛本如彌勒菩薩後四十二劫才發心修道,但他非常勇猛精進修因,迅速得道成佛。
但彌勒菩薩呢?我們來看下有關記載:彌勒菩薩在《楞嚴經》裡說: 「憶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遊族姓。」《法華經·序品》文殊也說他:「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家,捨棄所習誦。」由於多生累劫的習慣,相對釋迦佛放逸了些啊。
於《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釋迦牟尼佛授記彌勒菩薩次當作佛,過五十六億萬年,彌勒當下生於閻浮提,證得佛果。廣開龍華三會,度盡眾生。
近代的一代禪師泰鬥--虛雲大師,一生更是為了求道修證,經歷了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在三步一拜禮五臺山時,一路曉行夜宿,風雨無阻,苦樂饑飽,毫不在意,同行者皆因吃不了苦而半途退步。時十二月行至黃河鐵卸渡時,泊岸時天色已晚而不敢繼續走。環顧四周荒無人煙,僅路旁有一擺小攤的茅棚,也沒有人居住,茶飯都無。
老和尚只好就地打坐,誰知半夜忽然下起鵝毛大雪,晨起只見雪深數尺,大雪封住了所有去路,無法再走。這個茅棚也早破爛的沒有任何遮欄處,大雪連下了六天,老和尚只是打坐,粒米未進。在饑寒交迫中,漸漸昏迷了過去。
在第六天下午大雪才停,但老和尚已病倒不能起來了。第七時總算來了一乞丐,見老和尚病臥在雪堆中,已完全不會說話了。忙將雪撥開,給老和尚煮了粥吃下去後,才又醒轉來,這麼艱辛,這自稱姓文名吉的乞丐勸老和尚去五臺山路還遠著呢,又這麼天寒地凍的,別拜香了。
虛雲老和尚說:「誓願早定,不問年月遠近,一定拜到底。」這樣歷盡艱辛折磨,終於三步一拜到了五臺山。四處打聽才知道那位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也被大師的不顧身命的決心所感動,特化身來救助。
大家看大智慧利根如菩薩祖師們,尚且要勇猛精進才能證得道果。何況我們呢,誰還說老祖宗,佛教教人是消極避世啥也不做呢?為了早證菩提,續佛慧命,我們都須積極入世,六多萬行,廣積福慧資糧,以期早圓佛果!
末學發心,敬心原創,敬請常念佛號,流通分享有緣人,同證菩提,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