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果和承負來看為什麼學佛人也要修道

2020-12-05 修行樂園慧海

修行樂園| 玄門親歷| 增長見聞 | 趨吉避兇

修行莫分儒釋道,也並非人云亦云,更不能自我揣測。只有通過實證,才能趨吉避兇,道業方能順勢增長!

小時候,經常聽到有人做壞事時,就有人站出來訓斥對方,說要為子孫積德。誰家遇到什麼好事後,就有人說這是祖宗積德了。那麼,祖宗積德到底有多重要?真的和後人子孫有很大的關係嗎?首先,禮多人不怪,以下只代表我個人的理解,不作聖解,大家看看即可。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我們要捋一捋兩個觀點:因果和承負

這兩個說法,因果源於佛家,而承負源於道家,意思有相似之處,但又有不同的地方。在佛經中講「閻浮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從小受到「祖宗積德福蔭子孫」這樣觀念的我,第一次念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開始犯迷糊了,難道我們的觀念不對嗎?經文大意是提醒我們閻浮提的眾生,都不要輕視了哪怕很小的惡,以為沒有罪過,其實死後,再小的罪過都要承受。哪怕是父子家人,死後都是各走各的路,就算遇到了,也無法為對方承受。

這就是典型的個人因果個人了,個人業障個人消。後來想想,經文意思是說人死後,各自的業報,他人無法代受,並沒有說子孫後代沒有任何影響。這個觀念說的沒錯,但相比道家的「承負」來講,只說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沒有提到,但並不代表經文有誤。就像道家裡會談到人有三魂七魄,而佛家裡沒有談起。實際上道家分類的更明晰,而佛家直接用「神識」來做的總稱。包含了三魂七魄所糾集的「業力」,相當於是一個行為、感覺、六識、業力、記憶等綜合體。所以也不能完全說神識就是魂魄,這也是佛家裡沒有講到的,但又確實是存在的。

我們再回頭來看因果論,在上面也說過,各自因果自己背,他人無法代受。也就是說,一個人投胎十次,他所有的善惡因果都由自己背負,和他人沒有關係,這樣就成為了一條直線下來。前世殺了一個人,今生自己投胎為人,被殺的那個人追到了今生,依然找自己報仇,這就是因果。

而道家的承負論就更全面了,它不僅包含了因果論,還會有所拓展。比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打井,後人吃水。先人造福,福蔭子孫。

這個就非常好理解了,自己並沒有造下種樹的善因,但同樣也享受了這個乘涼的果報,這是前人造的因承負下來的。有的烈士家庭,先人成為了烈士,子女上學、參軍、考試和就業等都會受到優待,定期還有相應的補貼。但該子女並未對國家和社會做任何功善之事,怎麼會有如此多的福利果報回饋呢?這些其實都是先人造的善因,最終承負到了子女身上。而這樣的人犧牲後,在另外一個世界也一定會受到重任,甚至會封個小神噹噹,給予相應的官職等等,這是他的果報。兩者是沒有衝突的。

再說到國家層面的承負,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幹盡了壞事,國人對日本人恨之入骨。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殺我國人的日本人大都也去世了,但國人對他們的子孫卻懷有仇恨。他們的子孫並未殺我國人,為什麼國人這麼痛恨他們呢?這也是承負,祖先造惡,殃及後人。

還有更大的承負,比如天地自然的承負。像這次全球性的瘟疫,多地的重大疫情都是因為海鮮引起的。如果說這是吃海鮮而引起的報應,那麼,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吃過海鮮,勤懇善良,他也照樣成為了受害者。收入、行程都受到了影響,甚至有的人因此喪命。你能說這是他吃海鮮的報應嗎?如果只用大自然的因果報應來形容的話,未免不全面,其實這就是大自然的承負。

這些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不是一個意思嗎?這就是承負,它也可以說是因果,但又不止於因果。

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建議大家不僅要學佛,更要學道的原因。學佛偏向智慧的薰陶和開啟,讓我們明因識果,了脫生死,當然,這些在道家裡也有。但作為我們入世修行的人來講,我們不僅要學這些,還要更明白道法自然,這樣更利於打開我們的思想格局。讓眼界、心境更寬廣豁達,這不也是智慧的開啟嗎?而且我發現普遍只學佛的人心胸非常封閉,分別心非常嚴重,排斥他所認為的學佛以外的東西。殊不知,他還生活在華夏這片土地上,他的祖先,他的累生累世善緣,他所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華夏文化的影響。很多俗語、諺語和用詞都來自道家,如果分別心如此大的話,恐怕連話都不會說了吧!再說了,這麼執著的分別心能夠成佛?

排開信仰文化方面的不說,同樣都是學佛的人,很多都以自我為中心,非常排擠其他的學佛人。痛斥別人放生不如法,鄙視會神通的人,稱之為外道,但自己內心又非常渴望擁有神通。念咒的排斥念佛的,念佛的說打坐的不能了脫生死,打坐的說念佛的枉費了三藏十二部經裡的智慧。真的是見得太多了,凡是學佛交流的群裡,大家也肯定看到過這樣的言論。這哪裡是在學佛,分明就是批鬥大會。請問,當年釋迦牟尼是這樣成佛的嗎?

很多古代的大成就者們都是能掐會算,易經八卦風水也不再話下,對佛道兩家都很精通,包括當今也有很多出家僧人也都會這些。古代很多皇帝對佛道都比較推崇,其中還能深入經藏學習或道教科儀、煉丹的皇帝也有很多。很多著名的中醫名家也勤於修學道家法門,而且其中很多都還是道士。難道這些人的智慧就不如當今的這些噴子嗎?

只有學習了更多的華夏文化後,再回頭看看佛法的內容,你會發現相互的融通是多麼的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格局打開的更大,才會更容易成就。

相信大家對於因果和承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期。我會舉幾個身邊人的例子,你就會發現,祖先的力量在子孫後代中影響如此之大。

好了,我們下期再會!

其實還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很多都是大家聞所未聞的,只是這裡發布很不方便。想了解更多的、真實的原創案例,比如求子、運財姻緣不順、冤親債主不離開、障礙很多、童子命化解等等。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順的具體原因到底是什麼,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你的疑問,我會回復大家!涉及到個人信息的話請私信,不要發到評論區了。

歡迎投稿您修行路上的經驗、收穫和感悟!只要是能幫助到他人並如法的文章,慧海都會收錄並發布到平臺,供養廣大讀者,同時功德也將回向給您,願您惡業消除,福慧增長!

相關焦點

  • 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儒教講什麼?
    「因果」是針對於個人,誰種因,誰的果,與他人無關;「承負」包含「因果」,但更進一步認為:個人的善惡行為,不但影響個人,而且影響家庭、社會乃至宇宙的和諧。比如說前輩行善,後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因為有「承負」,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貫行善,但卻經常得禍;有的人一直行惡,但卻經常得福。道教認為,這是由於「承負」使人蒙受的。
  • 學佛:讀「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感悟
    它道出了大智慧的菩薩和愚痴的凡夫在處理因果問題上的巨大差別。如能參透其中意義,那麼對學佛之人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和修道都大有脾益。「菩薩」,佛教的解釋為「覺有情」,在佛教裡是有大智慧的修行者。他除了自身修行悟道外,還懷著大慈悲心去救渡眾生,做到了真正的「自利利他。」
  • 學佛必知的8個因果定律!
    誰學佛以後,都想改脾氣,為什麼改起來那麼難,甚至繼續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對方,遇到不同意見的時候還在辯論,總是生不起恭敬心,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這個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夠改脾氣,認帳認命。因為佛法是以因果為基礎的。
  • 傳喜法師:為什麼學佛了不要總算命
    我們是信佛的,甚至是學佛的,別老找這些搞神通的,什麼神家、仙家,不算這些。算命,算這個、算那個,有什麼用?不是不相信他們,有的算命也算的特別準,有的看事看得特別準,這也承認。為什麼?我們偉大的佛陀,已經清清楚楚地告訴過我們,身體不好,短命多病,是曾經造業的,而且是殺生殺業重。方法都告訴我們了——懺悔!這個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曾經造業,肯定是。曾經傷害過眾生的生命,這些眾生都是你的冤親債主,有人要你的命。他說的也沒有錯,也有這種情況,也有這種可能。但是佛已經告訴我們了,還用問嗎?
  • 學佛的人對某種道理過分敏感,就是走火入魔
    還有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些都是現在佛教徒非常盛行的口頭禪了!而有的人把不辨是非,顛倒黑白,偏袒邪惡,幫那些邪知邪見,不如法的人找藉口,不允許別人批評和檢舉他們,也說成是:"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道理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大多數人都是愚痴的,只有自己是覺者,所以他們對這些道理都非常的敏感,只要聽到或者看到別人說的話或者做的事情裡面涉及到與這些道理相似的詞彙,他馬上就跳起來,他不聽別人說話或者所做的事情的重點和中心思想
  • 宣化上人:同性戀與連體人的因果
    信不信由你,我也沒有辦法一定要你相信。因為這個法是很難說的。人迷戀到愛情上,不論你如何點醒他,他還是不能接受。天下最害人的就是愛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淨道。人不是不知,但明知故犯,而不能出離曠劫輪迴。這塊木頭,我保存很久,多數人來我也不讓他們看,因為說這個法他們也不相信,還要等待時機成熟。
  • 萬法不離因果,佛道本是一家
    我們這是一個儒釋道廣傳的平臺,學佛的師兄你也不要驚訝,怎麼學佛還有金丹,這是一種靈界的、圓形的、健康的、金光閃閃的,我們稱之為「金丹」。它是一種能量的結晶,對人身體健康有好處,對提升人的正能量有好處,只有你身體的正能量越來越強,你所感知的事物才越來越美好。我們很多師兄會走入一個圈、死套路,以為書上沒有記載的就一定沒有,此言差矣哦!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在中國的道教的經典巨著《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最先提出的善惡轉化思想。
  • 學佛人面對現前瘟疫應有的態度
    我們學佛的人,現在在這個時代,眾生迷惑顛倒,苦報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我們在電視新聞裡常常看到,全世界到處都有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災難是怎麼形成的?世間人不知道,以為這都是天災,天然災害,人無能為力。其實他的看法完全錯了,所有一切的果報是業力感招的。
  • 學佛,無所畏怖!
    其中有一位叫那伽波羅的尊者,聽過的人很少。《增一阿含經》佛說:「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曉了星宿,預知吉兇,所謂那伽波羅比丘是也。」今天要說的,正是這位「吉兇第一」尊者裝鬼嚇佛的故事。那伽波羅尊者為何要裝鬼呢?到底什麼鬼能讓佛畏怖?
  • 宣化上人:念經為什麼要敲木魚?
    ,要敲木魚?人在世上,都是在作夢。不過,這個夢,有人早醒,有人晚醒,也有人不醒。有智慧的人,就能早醒;愚痴的人,就會晚醒,或者不醒。我們修道,就是叫夢醒,早點覺悟人生是苦多樂少,提高警覺,不可作白日夢,不可妄想紛飛,不可睡懶覺,認清自己是修道人,應守本分不放逸。所謂「暮鼓晨鐘」,警惕人少睡覺。為什麼念經時,要敲木魚?
  • 佛法:天下學佛之人如恆河沙數,為什麼能成佛的卻很少?
    學佛學佛,學到最後,所有的學佛之人都無不希望自己能夠證得涅槃聖果的,因為那便意味著,從此之後可以徹底的擺脫生死輪迴的流轉,而跳出這流滅無明的苦海,入於清淨涅槃的彼岸花開,從此無相無著而做一個無位真人,永享極樂。
  • 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學佛還會遭橫死?印光大師說,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很多時候,人們卻也總是看到,有些人行善多年,最後卻意外橫死;而有些人作惡多端,卻安享晚年。這到底是因果虛假,還是因為善惡出現了偏差?我們都知道,佛門常常講到,出家人不打妄語,佛陀更是真實語者。既然佛陀說的話都是真實不虛的,出家僧人也不亂講話,那麼他們所宣揚的善惡因果的道理又該如何看待呢?
  • 學佛是消極避世,還是積極入世?
    這異熟因果也有八種,都因自己的努力創作而有,自己種的因才會有的果。一是壽量圓滿:就是在因地修行時,對所有的動物、人等諸眾生都有一顆慈悲憐憫的心,不隨便殺害它們,這樣的人,往往壽命很長,身體也健康不會輕易生病。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切勿因為她對你不好,而抱怨或不滿,你這種種不滿和抱怨,其實也是在造惡業。三、怕什麼?來什麼?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何謂定數,就是因業而感召來的種種。但這定數能否改變,亦能改變,改變的方向就是從當下做起。如學佛之人怕下地獄,也有人害怕投生於三惡道。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
  • 四個因果定律,個個受益終生!
    學佛後,首先要改掉生氣的脾氣,因為它一起來,就火燒功德林,前功盡棄! 我們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這幾個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幾點特徵:一、命數稟賦 《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
  • 宣化上人: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若有德行,脾氣也沒有了,無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培植德行。學佛的人,要注重德行,不可做缺德的事,這就是修行的真諦。想要消除業障,必須要供養。供養可以培福培慧,要修道修德,不然的話,六度都沒有用處。六度是專為修道德而設的,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 學佛問答:佛教與外道宗教的區別是什麼?聽聽師父講得很清楚
    目前有位知名的佛教人士提出要三教歸一,要眾教平等,和諧相融,請問師父如何看待?如何處理其它外道的關係為好?五臺山圓照寺心利上師開示:佛教是最平等的宗教,佛教本身最平等,不排斥任何一個宗教,只是佛陀在世間當中為闡述人生宇宙的真理。什麼是真理?苦集滅道——四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