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在日常修習佛道的過程中都會經常聽到或在經書上看到「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這句話。深研下去覺得挺有意思,亦很具深意。它道出了大智慧的菩薩和愚痴的凡夫在處理因果問題上的巨大差別。如能參透其中意義,那麼對學佛之人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和修道都大有脾益。
「菩薩」,佛教的解釋為「覺有情」,在佛教裡是有大智慧的修行者。他除了自身修行悟道外,還懷著大慈悲心去救渡眾生,做到了真正的「自利利他。」
「菩薩畏因」意思是具大智慧的菩薩,因為明白惡因與惡果、善因與善果的內在關係。亦出於敬畏、害怕種下惡因。所以在「利他」的過程中懂得運用智慧去觀照眾生的因緣果報來引導眾生離苦得樂,同時又使自己不落惡因,常受善果。
我們在日常修道之中,千萬不要好為人師,未悟謂悟,沒有觀照事物與眾生之間因果關係的智慧,就胡亂指點世人什麼應做,什麼不應做,會很容易落下因果的。到時候自己種下惡因還自罷了,如果連累別人也種下惡因。那麼罪過就大了。正所謂:「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傅入地獄,徒弟往裡拱。」修道之人不可不防啊!
「凡夫畏果」意思是說世俗凡夫因沒有觀照因果的智慧。往往把事情做下了,可能種下惡因還不知道,到惡果來報之時才感覺害怕。所以我們在做事之前應切底、周詳的考慮後果,切豈一時頭腦發熱、衝動就去做了。豈不知因果是如影隨形,惡果降臨時就悔之晚已。我們身邊很多人天天還在上演這種劇情呢!
世人都知有「因果報應」,但要如何才能規避惡因惡果呢?想必並非每個人都會意識到,其實只有運用智慧去分析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關聯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輩學佛之人只要奉行佛陀的教法,勤學精進。定能學有所得。打開智慧大門!
注:本文為未學的個人淺悟,望諸位師兄、大能幫忙去其糟粕,交流指正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