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慈悲世人,在開悟之後明白眾生的煩惱就是因為無明,眾生雖然無明中會造下一些惡業,但是也同時結下了許多的善緣。惡緣就是人們經常說到的因果,它會造成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而善緣就是不斷地積攢個人的福分,它能夠讓人生順利心想事成。
佛陀為了讓人明白行善和行惡的區別,就給眾生講了佛法,希望眾生能夠明白其中之意。人們在明白行善拜佛能夠增進自己的福報,而行善可不是經常遇上的,但是拜佛卻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敬佛陀,在佛前一心懺悔,消去自己的惡業。
很多人認為佛是不能夠求的,認為這個是大不敬,實際上看你求的是什麼,而且用不用心。佛菩薩是慈悲眾生的,《阿含經》中就記載了菩薩願意以身代替眾生消去罪業,你求他,他歡喜都來不及的,只是你還沒有「一心」求佛,達不到佛菩薩的要求的條件,自然是沒有辦法成功。但是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一、懂得止語
止語是佛教中的術語,僧人們認為意念導致你的行為和語言,動念就是容易造業,所以他們追求的就是身口意的清淨,同樣的道理,如果塵世間懂得止語的人,他無疑是一個智者,要知道禍從口出,很多爭執正是因為人的口無遮攔導致。懂得止語就是懂得不去妄言他人過失,在社會上給人也是一種穩重的印象,生而為人誰能無過?一個懂得止語的人肯定會結交到很多真誠的朋友。懂得止語就不會口上失德,自己身上就只有不斷增加的福分,久而久之,福報豈能不大?
二、持戒修行之人
一入佛門深似海,說的是佛法的精深隨著你不斷的修行,發現佛法的萬妙,豈能是人言能詮釋其意?持戒修行的人本身就是慧根足具,他深的佛菩薩的看重,因為佛陀度人目的就是讓人產生返歸的心,一個人一旦產生返歸的心裡,佛陀覺得此人還不錯,在紅塵濁世中還能夠產生這樣的心裡實屬難得,所以對他修行道路上造成障礙的惡業,佛陀自然會幫他消除。隨著不斷精進的時候,修行人會逐漸地消去自己的三生惡業,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清淨起來,這個時候他得到的不僅僅是福報了,最後他將究竟涅槃,得到果位。
三、放生行善放
放生這個詞現在已經被很多人給曲解了,有些人特意行善,甚至是不管不顧自己放生所帶來的惡果,實際上他在放生的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在行惡,人的功過是不能相抵的,放生雖善,但是如果將毒蛇放在公園,外來物种放到江河導致泛濫,實際上就是在行惡,而這樣的惡隨著環境的嚴重性,會大量的失德,哪裡還有福報可言?這裡說到的放生行善是隨緣而生,並非刻意為之,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你執迷於放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人行邪道,得不到福報的。
佛前求應,不如自己度自己,最後自己向內去修,自然佛在心中,這才是最大的福報,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