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2020-12-04 法妙明心

佛陀慈悲世人,在開悟之後明白眾生的煩惱就是因為無明,眾生雖然無明中會造下一些惡業,但是也同時結下了許多的善緣。惡緣就是人們經常說到的因果,它會造成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而善緣就是不斷地積攢個人的福分,它能夠讓人生順利心想事成。

佛陀為了讓人明白行善和行惡的區別,就給眾生講了佛法,希望眾生能夠明白其中之意。人們在明白行善拜佛能夠增進自己的福報,而行善可不是經常遇上的,但是拜佛卻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敬佛陀,在佛前一心懺悔,消去自己的惡業。

很多人認為佛是不能夠求的,認為這個是大不敬,實際上看你求的是什麼,而且用不用心。佛菩薩是慈悲眾生的,《阿含經》中就記載了菩薩願意以身代替眾生消去罪業,你求他,他歡喜都來不及的,只是你還沒有「一心」求佛,達不到佛菩薩的要求的條件,自然是沒有辦法成功。但是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一、懂得止語

止語是佛教中的術語,僧人們認為意念導致你的行為和語言,動念就是容易造業,所以他們追求的就是身口意的清淨,同樣的道理,如果塵世間懂得止語的人,他無疑是一個智者,要知道禍從口出,很多爭執正是因為人的口無遮攔導致。懂得止語就是懂得不去妄言他人過失,在社會上給人也是一種穩重的印象,生而為人誰能無過?一個懂得止語的人肯定會結交到很多真誠的朋友。懂得止語就不會口上失德,自己身上就只有不斷增加的福分,久而久之,福報豈能不大?

二、持戒修行之人

一入佛門深似海,說的是佛法的精深隨著你不斷的修行,發現佛法的萬妙,豈能是人言能詮釋其意?持戒修行的人本身就是慧根足具,他深的佛菩薩的看重,因為佛陀度人目的就是讓人產生返歸的心,一個人一旦產生返歸的心裡,佛陀覺得此人還不錯,在紅塵濁世中還能夠產生這樣的心裡實屬難得,所以對他修行道路上造成障礙的惡業,佛陀自然會幫他消除。隨著不斷精進的時候,修行人會逐漸地消去自己的三生惡業,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清淨起來,這個時候他得到的不僅僅是福報了,最後他將究竟涅槃,得到果位。

三、放生行善放

放生這個詞現在已經被很多人給曲解了,有些人特意行善,甚至是不管不顧自己放生所帶來的惡果,實際上他在放生的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在行惡,人的功過是不能相抵的,放生雖善,但是如果將毒蛇放在公園,外來物种放到江河導致泛濫,實際上就是在行惡,而這樣的惡隨著環境的嚴重性,會大量的失德,哪裡還有福報可言?這裡說到的放生行善是隨緣而生,並非刻意為之,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你執迷於放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人行邪道,得不到福報的。

佛前求應,不如自己度自己,最後自己向內去修,自然佛在心中,這才是最大的福報,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一位老僧說:這四種人,就算不拜佛,也會招來好運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結善緣,必得好的果報;為非作歹,魚肉鄉裡,就不要再想著有好事了,就算你建寺供僧,燒香拜佛也沒用,一位老僧說:如果你是這4種人,就算不拜佛,也能招來好運,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孝順父母的人。孝順父母之人,不需要燒香拜佛,因為父母就是每個人的守身佛,好好孝順父母,就是在拜世間最大的佛。
  • 佛說:這5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但是也不要害怕,有一種消災叫做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若人真心悔過、改過遷善、行善積德,命運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善業而發生扭轉的。「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命自我作,世間最公平的莫過於因果。以下這五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 佛前燒三支香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不過,為何要上香,以及為何要燒三支香,這是幾乎所有初入佛門的人,都要面對的困惑。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要麼因謹慎而不敢去做,要麼就以為燒得香越多越高,功德也就越大。其實,這些都是會錯了意,禮佛燒幾支香,並無定法,大可不必在這些事相上執著。「香」是佛教的供養儀物,除了燒香之外,另外還有塗香、末香兩種形式。所謂塗香,即佛陀住世時,信眾以香料塗抹佛足,末香則是以研磨精細的香料灑在道場。
  • 「求佛不如求己」,拜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切都是虛妄的假相,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長久,無論是親情還是生命。生命的歸處在哪裡?拜佛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佛教裡常說佛菩薩廣度有情、慈悲憐憫眾生,尤其是觀世音菩薩的美名流傳甚廣,素有「千處祈求千處應」,即「聞聲救度」的美名。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眾生要想得到救度、脫離娑婆世界的苦海只能仰靠佛菩薩來度化了。不是的。
  •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有什麼深刻含義?
    編者按:逢年過節,無論是否皈依三寶,總會有很多人前往寺院燒香拜佛。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在佛菩薩像前,究竟燒幾柱香、磕幾次頭合適,是不是燒的香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越高越好?其實不然,只要一片至誠,燒三柱香、磕三個頭也就夠了。那麼,燒香拜佛究竟有何深刻含義?只是純粹求佛菩薩保佑我們身體健康或者升官發財?
  • 相由心生,貌由心轉,修得菩薩相,幸福三代人
    俗話說:相由心生。念佛的女性通過佛學善知識薰陶,懂得深信因果關係,凡事順其自然,不去強求,心地善良,在別人眼中看來總是慈眉善目的樣子。,正在改變是從內而外的氣質,這就是菩薩相。心存善念,多行善事。有一個慈悲的心,對待人為善,心裡常常懷著善的念頭,樂善好施,助人為樂。那麼,這樣的人會變得美麗起來。笑面迎人,常掛笑容。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種小善之因,便得小善之福,種大善之因,便得大善之福;反之,種小惡之因,便得小惡之果,若是種下大惡之因,大難也會隨之而來。由此,一個人到底是行惡還是做善,所得之果可謂是天壤之別。但是,同樣是行惡或者是做善,這其中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在佛教當中認為,一個人若是傷害了這四種人,肯定就會種下無量惡因,獲得無法承受的惡果。所以,當大家一旦遇到這四種人,切記要萬不可去傷害。第一種人,修行人,僧人修行人大都是有德之人,常行的也是方便之事。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能了解、理解的一切世界裡;所有眾生,所有的有情眾生,不僅是人,包括小貓小狗,甚至一隻螞蟻;若干種心,他們所有的心,一切的心;如來悉知,如來、佛都能悉知,熟悉的知道,詳細的知道,就是都達到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種程度了
  • 佛前十不求,燒香拜佛人,需要了解
    燒香拜佛也是需要注意事項的,在佛前要做到這十不求。(一)念身不求無病學佛之人不一定要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身體太健康,就會永遠不生病。人一直不生病就會生起貪心。比如一個人特別愛飲酒,但因為飲酒特別難受而生了重病,那麼他以後喝酒肯定會有度,並且少飲。假如這個人特別愛喝酒,喝酒並沒有生病,那麼他就會越喝越多,越來越貪杯。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這個信仰,不是說非得要去出家,整天念經打坐拜佛,而是指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總得尊重這個世界上一些顛撲不破的真理。比如,我們至少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少該相信因果輪迴。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
  • 佛說,「命薄福淺」真正根源,不是不敬佛,是不懂此「二字」含義
    一些人只懂得計較自己的得失,卻從來不做善良的事情,佛說,"命薄福淺"的真正根源,不是不敬佛,而是不懂此"二字"含義。一、"命薄福淺"的根源是不懂"寬容"二字佛說,"命薄福淺"的真正根源,不是不敬佛,而是不懂此"二字"含義。
  •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圓瑛大師
    世界提倡素食會十周紀念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祗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業,依業受報。由因感果,以善惡而定升沉;隨業受身,現輪迴而招生死。胎卵溼化,諸趣紛然;大小妍媸,群生複雜。然形骸雖異,本覺之佛性無殊;人畜攸分,貪生之心理一致。詎可以我強而欺彼弱,將他肉而養自身耶?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量子力學的「希格斯場」與人性善惡本性的形成
    這是已經由當代量子力學理論證明,是「科學真理」。—這個論據是由實驗驗證證明,真實可靠性很紮實的,沒有人能夠反駁!人性就像物質的夸克、膠子一樣,是人們的基本性情構成元素。人性初始在實質上沒有善惡之別,就像基本粒子形成沒有質量一樣存在著相通性。關於人性的起初不含任何善惡因子的,有很多論述。
  • 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佛陀的教誨去生活,不再造業,那麼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找上門來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不是佛菩薩在保佑我們,而是他的思想在指導著我們,引導我們遠離傷害,就像是交通法規保佑我們能夠讓我們在道路上安全駕駛是一個道理。那接著就會有人會問:既然佛是向內求的,為什麼我們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
  • 佛說:離開「邪知邪見」可得到八種果報,好運自然來找你
    佛說一個人若離開邪知邪見可以得到八種果報,「邪」當然就不正,「見」就是我們常說的看法,看法不正。所以學佛就要把不正確的觀念去掉,把多餘的看法放下,好運自然就來找你,本文就和大家分享離開離開邪知邪見所得到的八種果報。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 佛學:善惡終有報,背叛感情的人,會遭遇因果嗎?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積德行善,人的本質,就是由善惡兩面組成的,一面佛,一面魔,有些人善良的一面壓過了惡的一面,而有些人魔的一面佔據了上風。那麼,什麼樣的人知善惡?首先注重因果,看重善惡有報的人,這些人必定心存善良一面的,他們內心的佛死死壓制住了魔,做什麼事,說什麼話,也會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會做傷害他人的事,也會幫助他人,積累福德,這樣的人通常都是知恩圖報的人,你幫他一尺,他回報你一丈。
  • 佛說,有福之人的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是可以從他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上,即身、口、意三業上體現出來的。要想有福報,就要自己去積攢福報、培植福報,要廣種福田。要懂得布施、救濟窮苦;要深信因果、放生護生;要孝敬父母、知恩報恩。有福報的人,總是善良的人。善良之人必有厚報。
  • 母親節:佛說這是報母恩最好的方式!願佛陀慈光普照,願天下母親吉祥...
    綿綿不斷,情誼深長,這就是母愛。《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中,世尊諄諄教導: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大集經》中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依佛教說法,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必須的,不孝父母則無資格學佛。一切善法中最大的善,就是孝親。母親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行孝道的一個節日提示。佛經中的菩薩孝行諸佛菩薩,無不重視「孝」,而且以「孝」自行化他,累劫報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