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的「希格斯場」與人性善惡本性的形成

2020-08-27 太公門文化觀天下

人性善惡理論,千古哲學家爭論不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很多人聽說過希格斯場吧!

希格斯場是以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姓氏為名,是一種假定遍布於全宇宙的量子場。按照標準模型的希格斯機制,某些基本粒子因為與希格斯場之間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

通俗一點講:大家都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夸克和膠子構成質子和中子。而夸克和膠質就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生成之初始時刻是沒有質量的。這是已經由當代量子力學理論證明,是「科學真理」。—這個論據是由實驗驗證證明,真實可靠性很紮實的,沒有人能夠反駁!

人性就像物質的夸克、膠子一樣,是人們的基本性情構成元素。人性初始在實質上沒有善惡之別,就像基本粒子形成沒有質量一樣存在著相通性。

關於人性的起初不含任何善惡因子的,有很多論述。比如《壇經》惠能所言: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不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其實,自性就是人們常說的本性,能生萬物而本自清淨,純真無瑕,自足自洽!


構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形成之初沒有質量。而世界萬物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那麼世界萬物指的質量從何而來呢?

這裡面的原因就是存在希格斯場!希格斯場給了基本粒子以質量,規定了基本粒子的性質。

希格斯場的運作機制是什麼?

科學界最經典的比喻是:在一個充滿人的房間裡,一個普通人走來走去,沒有任何障礙和阻力,因為這屋子裡的人都不認識我,大家各行其事,互不影響。

突然,周杰倫走進來,屋裡的人一看明星來了,群起而圍之,要籤名的籤名、要合影的合影。導致的結果是:周杰倫在人群裡走動,很費力氣;於是,周杰倫運動產生的阻力,就等於給了周杰倫以質量——希格斯場就是粒子產生後初始運動的給基本粒子質量的空間。


從生物學而言,人類性之初,無善無惡。賦予人性善惡秉性的,是由心蘊含的心境而定的。人的心境若做物理學比擬的話,就像一個」場「。這個由心化成的」場「的作用,就像物理界客觀存在的希格斯場一樣,賦予了人性的善惡觀!

以西方性惡論為例:

一般認為,西方社會是認為人性本」惡「的。其產生的根由是:在伊甸園裡,夏娃不聽上帝的建議,和亞當一起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實,被上帝貶到了塵世間。因此,人類有了原罪,所以人性本惡。

請注意,西方設定人本」惡「也是放在一個特定的「場」裡面,在」場「裡產生的。這個「場」就是伊甸園的構造!

人類的先祖摘吃了一個蘋果,有什麼罪嗎?恐怕不能說有!但是放在伊甸園這個「場」裡,成為上帝設定蘋果是「智慧果」這個構成「場」的要素,那亞當和夏娃的行為就有了性質,這個性質就是「惡」!

西方的基督教教義、社會倫理、風俗習慣均在此基礎上延伸,構成了更大的一個「場」,進而在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植入人性惡的概念!

假如去掉《聖經》裡面設定的那個伊甸園的「場」,再來評價亞當和夏娃的行為,那麼就會發現,得出性本惡的概念是何等的荒唐?

把目光轉向中國傳統文化:

孟老夫子說「人人皆有惻隱之心」,人之初,性本善,成了中國的人性觀念。其實,孟子也是設定了一個「場」,來論證「人人皆有惻隱之心」,故而得出性本善的結論的!

《孟子.公孫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交於孺子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這就是孟子給人性設的「場」:在一個兒童在危險的時刻,一剎那人類的舉動,就是人性的表現。而惻隱之心就是善之根。日常行為無所彰顯,在特定的「場合」裡,直指人性的行為舉措,就是人性的本質規定。

假如沒有這個」場」,恐怕得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也是無水之源,無根之木了!

人性既如「基本粒子」,如何修行?如何構造人生之「場」?



方式或許就是王陽明先生所稱: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人性誕生後,在人心之體內,因為運動而產生善惡;因為人類有良知,故能判斷出何為善,何為惡!保留善質、去掉邪惡只能用格物致知的方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要做到人性不受世事無常的外界影響!

善行和惡道都已經是在你我世間行走的背影下!

萬物皆因緣而生!萬物皆備於我!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失赤子之心!

佛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佛不離世間!離開世間難成佛!

世間就是我們的「場」!

希望我們能有給自己「人性」造成「善行」的「場」常伴身邊!

相關焦點

  • 希格斯場和希格斯玻粒子的「前世糾葛」
    這種粒子被大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1],它以物理學家彼得 希格斯的名字命名。物理學家認為希格斯場使基本亞原子性的粒子擁有質量,包括夸克、輕子這些構成日常事物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振造成了希格斯場中的振動,就像當你猛拉繩子時繩子產生的晃動。但這個場是如何賦予粒子質量的呢?這個問題讓所有人都很疑惑。
  • 希格斯場產生「迷失的反粒子」
    庫先科和科學家同事認為,出現物質和反物質粒子比例不對稱性的原因可能在於希格斯場的運動,希格斯場對應希格斯粒子的運動,希格斯場賦予物質粒子和反物質粒子以質量,希格斯場形成了物質粒子和反物質粒子的質量來源。
  • 王陽明:人性本無善惡,為善去惡是格物
    如果談到人性善惡的哲學問題,不得不提到明朝王陽明著名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心本天性(天命之謂性),天性是天賦與我的本性,即是「心」。我的心性是自然的、天賦的,無善惡可言,也絕不帶有「原罪」。「善」、「惡」,都是人意念造作的價值觀。人為的造作,不該用來規範自然之物。此之為「有善有惡意之動」。
  • 希格斯玻色子:看不見的能量場,賦予你質量
    現在你已經聽說了希格斯玻色子粒子這一發現了,也知道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對此超級激動。但希格斯玻色子是什麼東西?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坐上空中飛車,可以實現遠程瞬移啦? 問:希格斯玻色子究竟是什麼呢?希格斯玻色子就是一種基本粒子。
  •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場論
    量子力學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反直覺的理論,然而就純粹的預測能力而言,它也是最成功的。僅僅從量子力學的數學公式中就得出了無數驚人的發現,其巨大的成功說明量子力學提供的數學描述反映著更深刻的現實真理,到目前為止,最成功最具預測性的公式就來自量子場論。
  • 上帝粒子「惡毒」本性 原稱「該死的粒子」
    瞧,宇宙已經足夠涼爽,它的可靠而忠實的使者——希格斯場已經有了活力。在希格斯場的影響下,粒子開始從場中吸允能量,逐漸變大;同時,作用力和作用力的傳遞者也開始增多……   上帝被深深地打動了,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不過,很快地,他又強壓笑容,招來了希格斯,帶著責備的口吻說道:   「你為什麼要破壞世界的對稱性?」
  • 鬼魅般的希格斯場:描述世界如何構成(圖解)
    整個標準模型的完成需要存在一種粒子,那就是希格斯粒子。這種粒子源於一種看不見卻充斥整個空間的場。儘管宇宙看上去幾乎是空的,但是這種場的確存在於那裡。離開這個場,我們將不復存在,因為正是藉助於與這一場之間的相互作用,粒子才獲得了質量。恩格勒和希格斯的理論正是描述了這一過程。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粒子物理實驗室,研究人員實驗證實了希格斯粒子的存在。
  • 希格斯場論或隱藏五種以上的「上帝粒子」
    據國外媒體報導,位於日內瓦邊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信號,但是其質量區間卻與宇宙的命運息息相關,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的宇宙可能將面臨死亡的命運。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事件是真實的,緊湊μ子線圈的數據顯示質量為125.3 GeV,超環面儀器(ATLAS)探測到的質量為126.0 GeV,面對這一結果,物理學家們十分謹慎地進行驗證其是否為希格斯玻色子。
  • 操控了希格斯場,就能實現光速飛行?!
    希格斯粒子,或者說希格斯玻色子被科學家認為是所有基本粒子質量的來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最後一種粒子,其賦予整個宇宙中其他粒子以質量。是不是很神奇,宇宙中的物質之所以有質量都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和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希格斯場之間相互作用而獲得的,如果這些粒子沒有質量,它們便可以在宇宙中以光速飛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操控希格斯粒子的運動,改變物質的質量,我們就能得到反重力的能力,擺脫地球引力就是小菜一碟,更牛的是,可以運用瞬間超大引力的拉扯力實現曲率航行,就是「穿越」。
  • 羅洛梅: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就是一種善
    現代人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遠離自身的存在,從而導致人性的異化。他們逃避自我,順從他人,不再擁有直面自己存在的勇氣。現代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一直處於空虛和焦慮之中。在這種空虛和焦慮中,部分的人性惡就會顯現跳出。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人類的心路歷程善惡交織,由於部分人的無休止的欲望和人性中的貪婪,世界一直處於危機和危險之中。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百年矛盾!超弦理論能否使其化幹戈為玉帛?
    直到1900年標誌的量子力學和1905標誌的相對論興起,牛頓力學的神壇地位才有所動搖。嚴格來說牛頓力學已經被這兩大理論遠遠超越了。 牛頓力學不能解釋的微觀世界託付給了量子力學,牛頓力學不能解釋的高速世界託付給了相對論。牛頓力學雖還能解釋的低速世界,但相對論可以的更詳細。只不過考慮到學習的難易程度,我們在低速宏觀領域依舊選擇了牛頓力學。
  • 《人性的弱點》談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
    人是充滿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虛榮等特點的非理性生物,所以與人打交道或者說社交是一門學問,你需要了解人性,了解人性中的弱點,而《人性的弱點》就是一部對人性具有很高參考學習意義的書籍。書籍簡介《人性的弱點》是美國人際關係學、成功學大師,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經典著作,結合了社會學,心理學利用大量的人物案例來分析人性及其弱點,激勵人們通過社交中取得成功,70年來始終被西方世界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之一。
  • 鏡子能映射出人的本性—《假面騎士龍騎》
    《假面騎士龍騎》(原文:仮面ライダー龍騎/Masked Rider Ryuki)是平成假面騎士系列的第3部作品,宣傳標語為「不戰鬥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 龍騎的故事以鏡為主題——正如劇中所說:「鏡子可映照出人的本性」,假面騎士也不例外 在本作中每一個騎士均為了自己的願望,為了自己所謂的
  • 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會給標準物理模型帶來什麼影響
    可以說是從量子力學到粒子物理學、再到對玻色——愛因斯坦濃縮物的研究。物理學的進步之處也在逐漸顯現出來,而我們所在的世界,小到一花一草一木,大到宇宙星河,我們都可以得知一個幾乎不可搖動而直觀的結論——世界級一切萬物皆由物質構成的。
  •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封頂—本書《尋找希格斯粒子》帶你了解全部過程
    「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與空間中的物體的質量的形成有關。有了質量,粒子才會結合為原子,有了原子,才會有分子,有了分子,才能有物體。因此,「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一種形塑了世界萬物的粒子,沒有它,就沒有人們所見的世界,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它會被讚譽為「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的原因。簡而言之,它就是一個賦予萬事萬物質量的粒子。
  • 宇宙自毀的神奇方法,是希格斯場的墮落?還是隨機火花的後果?
    但是希格斯場(希格斯場,以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姓氏為名,是一種假定遍布於全宇宙的量子場。)並不穩定,但處於亞穩狀態,這就是說,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假裝是穩定的,但實際上不是。這將是一個假真空。如果希格斯場負責給予粒子其質量,那麼哪些規則又將幾乎如何使宇宙中的所有物體相互作用。到底會發生什麼,如果希格斯場是一個虛假的真空?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麼一個名字。
  • 希格斯粒子與標準模型的最後疑問
    假如真的存在希格斯粒子場機制,很顯然希格斯粒子場機制比萬有引力,更具有統治性、普遍性,那麼萬有引力地位如何定義?但是,即便科學家找到了「上帝粒子」也並不意味著宇宙物理獲得了最終解釋。因為標準模型只能解釋4%的宇宙,宇宙裡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分別佔有剩餘的23%和73%,這些暗物質、暗能量仍然得不到解釋。對於暗能量、中微子質量、物質與反物質不平行等領域,標準模型無能為力。
  • 【科技新詞】希格斯玻色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一些線索,並推算出它的質量為124~126GeV。  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曾把基本粒子分成3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為了修補這個缺陷,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設想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場中,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令人遺憾的是,希格斯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實驗中被觀察到,也是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自旋為0的玻色子。
  • 為你揭秘,希格斯玻色子如何賦予粒子質量
    該理論模型為了解基本粒子和宇宙間的力搭構了理解框架,這個永恆框架就是我們口中的「標準模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希格斯場」,它無處不在,賦予粒子質量。量子力學中存在波粒二象性,因此希格斯場中也有與之相關的基本粒子,也即希格斯玻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