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惡理論,千古哲學家爭論不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很多人聽說過希格斯場吧!
希格斯場是以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姓氏為名,是一種假定遍布於全宇宙的量子場。按照標準模型的希格斯機制,某些基本粒子因為與希格斯場之間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
通俗一點講:大家都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夸克和膠子構成質子和中子。而夸克和膠質就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生成之初始時刻是沒有質量的。這是已經由當代量子力學理論證明,是「科學真理」。—這個論據是由實驗驗證證明,真實可靠性很紮實的,沒有人能夠反駁!
人性就像物質的夸克、膠子一樣,是人們的基本性情構成元素。人性初始在實質上沒有善惡之別,就像基本粒子形成沒有質量一樣存在著相通性。
關於人性的起初不含任何善惡因子的,有很多論述。比如《壇經》惠能所言: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不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其實,自性就是人們常說的本性,能生萬物而本自清淨,純真無瑕,自足自洽!
構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形成之初沒有質量。而世界萬物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那麼世界萬物指的質量從何而來呢?
這裡面的原因就是存在希格斯場!希格斯場給了基本粒子以質量,規定了基本粒子的性質。
希格斯場的運作機制是什麼?
科學界最經典的比喻是:在一個充滿人的房間裡,一個普通人走來走去,沒有任何障礙和阻力,因為這屋子裡的人都不認識我,大家各行其事,互不影響。
突然,周杰倫走進來,屋裡的人一看明星來了,群起而圍之,要籤名的籤名、要合影的合影。導致的結果是:周杰倫在人群裡走動,很費力氣;於是,周杰倫運動產生的阻力,就等於給了周杰倫以質量——希格斯場就是粒子產生後初始運動的給基本粒子質量的空間。
從生物學而言,人類性之初,無善無惡。賦予人性善惡秉性的,是由心蘊含的心境而定的。人的心境若做物理學比擬的話,就像一個」場「。這個由心化成的」場「的作用,就像物理界客觀存在的希格斯場一樣,賦予了人性的善惡觀!
以西方性惡論為例:
一般認為,西方社會是認為人性本」惡「的。其產生的根由是:在伊甸園裡,夏娃不聽上帝的建議,和亞當一起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實,被上帝貶到了塵世間。因此,人類有了原罪,所以人性本惡。
請注意,西方設定人本」惡「也是放在一個特定的「場」裡面,在」場「裡產生的。這個「場」就是伊甸園的構造!
人類的先祖摘吃了一個蘋果,有什麼罪嗎?恐怕不能說有!但是放在伊甸園這個「場」裡,成為上帝設定蘋果是「智慧果」這個構成「場」的要素,那亞當和夏娃的行為就有了性質,這個性質就是「惡」!
西方的基督教教義、社會倫理、風俗習慣均在此基礎上延伸,構成了更大的一個「場」,進而在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植入人性惡的概念!
假如去掉《聖經》裡面設定的那個伊甸園的「場」,再來評價亞當和夏娃的行為,那麼就會發現,得出性本惡的概念是何等的荒唐?
把目光轉向中國傳統文化:
孟老夫子說「人人皆有惻隱之心」,人之初,性本善,成了中國的人性觀念。其實,孟子也是設定了一個「場」,來論證「人人皆有惻隱之心」,故而得出性本善的結論的!
《孟子.公孫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交於孺子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這就是孟子給人性設的「場」:在一個兒童在危險的時刻,一剎那人類的舉動,就是人性的表現。而惻隱之心就是善之根。日常行為無所彰顯,在特定的「場合」裡,直指人性的行為舉措,就是人性的本質規定。
假如沒有這個」場」,恐怕得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也是無水之源,無根之木了!
人性既如「基本粒子」,如何修行?如何構造人生之「場」?
方式或許就是王陽明先生所稱: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人性誕生後,在人心之體內,因為運動而產生善惡;因為人類有良知,故能判斷出何為善,何為惡!保留善質、去掉邪惡只能用格物致知的方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要做到人性不受世事無常的外界影響!
善行和惡道都已經是在你我世間行走的背影下!
萬物皆因緣而生!萬物皆備於我!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失赤子之心!
佛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佛不離世間!離開世間難成佛!
世間就是我們的「場」!
希望我們能有給自己「人性」造成「善行」的「場」常伴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