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人性的弱點》期間,在頭條上刷到一條來自抖音推銷《王陽明心學》的視頻,而其中的配文吸引了我的注意,配文如下:
事業和人生陷入困境不外乎三個原因不明事:無法發現事情背後的真相不明人:不明言行背後的動機不明己:陷入各種情緒和欲望輪迴
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若說人的活法有共同點無非就是對人,對事,對己。人和事是辯證的,是對立而統一的,有特定的聯繫,明事包含著明人,好比同一起案情的真相與作案人的言行背後動機的聯繫。對人,對事在社會學中叫「社交」,社交就是與人打交道,人是什麼?人是充滿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虛榮等特點的非理性生物,所以與人打交道或者說社交是一門學問,你需要了解人性,了解人性中的弱點,而《人性的弱點》就是一部對人性具有很高參考學習意義的書籍。
書籍簡介
《人性的弱點》是美國人際關係學、成功學大師,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經典著作,結合了社會學,心理學利用大量的人物案例來分析人性及其弱點,激勵人們通過社交中取得成功,70年來始終被西方世界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之一。
我對此書的評價
心理學類的勵志書有一個共性,就是人物案例特別多,長篇大論,西方人的名字長且辨識度也不高,這讓讀者讀起來容易覺得枯燥,另外這類書沒有什麼邏輯性,上下文聯繫性不高,不管你是有目的或者無目的的拿起來翻翻,都能看得進去。
《人性的弱點》稍微不同,這本書的事例非常真實貼切,同時包含作者戴爾卡耐基的親生經歷,裡面的人物事例發生的場景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實用性強,所以它既是一本勵志書,也是一本工具教科書。
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簡單列舉幾種場景)
全書我認為重中之重的論點就是最深層的本性——渴望得到重視,書中的第一章人際關係的基本技巧就由此展開。
美國大哲學家杜威博士說:人類天性中最深層次的衝動就是「顯要感」。顯要感在這裡不是貶義,他是人性中最深層的本性,自己要顯得重要,要被重視。其本身雖然不是貶義詞,但獲取顯要感的方式卻有褒貶。這個詞基本上可以說是貫穿全書,如果用一個詞來證明你看過這本書,我想應該就是它了,而「顯要感」在生活中各種場景都能得以體現。
獲取顯要感的方式
「石油大王」洛克菲洛在中國北京出資建協和醫院,為千百萬他從來沒有見過,而且今後也永遠見不到的人治病,以此獲得顯要感。狄林格,一個搶劫銀行的殺人犯,當警察追捕他,他逃到一個農民的家中,說:「我是狄林格」,以自己是頭號公敵為榮。
除此之外,雨果,希望將巴黎改成他的名字,莎士比亞,為了光宗耀祖,想方設法為家族弄到一枚象徵性徽章。
記住名字會給他人以尊重感
人和人都是從不認識到認識的,假如一個人跟你講了他的名字,如果你能記住他的名字,他會很高興,覺得自己受重視。換位思考,不說別人,就說我們自己,假如你作為一個新人入職一家新公司,你作為新人和同事一起工作,聽到老員工想叫你叫不上名字,最後說「那個誰」,「那個新來的」,「新同事」等字眼,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另外,三人中,兩人談話涉及到第三個人,不要因為別人在旁邊就用「他/她」字來代替,這讓第三者聽起來很不舒服。
夫妻家庭生活
丈夫在外面工作,他表現得好就有機會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肯定或者讚揚,天性中顯要感得到滿足,但是妻子不同,妻子的工作很單一,買菜,做飯,家務,照顧孩子,對於妻子的工作,她要知道她做得好不好,只有在丈夫那裡獲得,如果你誇一下她,她會非常高興,這種高興作為男性同胞可能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存在女人只要哄哄,誇誇她比你承若她其它的更有效果這一說法,這也是因為人性中的顯要感的體現。
做一個認真傾聽的人
沒有人喜歡在自己講話的時候被他人打斷,小時候課堂上老師教我們其它同學回答問題時要認真,不能講話,不然對發表講話的同學不尊重。到社會上,同樣的道理,做一個認真傾聽的人,會讓人覺得你很尊重他,重視他。
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錯誤,給他人留面子
沒人喜歡被批評,批評也不見得是一個指正別人錯誤的最佳方式,當對一個人進行嚴厲的批評,責罵會打擊一個人的自尊心,會讓他加以反抗。像有些固執,哪怕自己是錯的,也要堅持自己的人比比皆是,像這種人,很大部分吃軟不吃硬,你讚揚他,肯定他的優點,他會認為自己很受重視,同時你再指出他不足的地方,他就容易接受,這還是人性深處的顯要感在作怪。
總結
對顯要感,由於本書篇幅太長,我只是簡單列舉了幾個例子,書中還有很多場景案例直接或間接說明了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是渴望得到重視。《人性的弱點》是不錯的一本書,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