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並非不罵人,只是他們將罵人話,變得高級許多,畢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此外,古人善於將人類的本性和動物的天性做對比,即顯得文雅許多,又能發人深省。因此,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明說動物天性,暗諷人類本性的高級罵人話,好比下面的十句話。

一、笨魚才會咬兩次鉤。
咬一次鉤,魚兒受一次傷;受一次傷,魚兒長一次記性,長了記性之後,魚兒再次咬鉤,只能說明它是條笨魚。人也是一樣,跌倒是很正常的事情,跌倒多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只能說明你很笨,笨到以後還是會跌倒。
二、兔子不吃窩邊草。
兔子之所以不吃窩邊草,是因為窩邊草是兔窩的天然屏障,人之所以不吃窩邊草,是因為窩邊草太熟悉。人,一旦吃了窩邊草,說明這個人已經飢不擇食了。不過如今大多數人信奉,窩邊有草,何必遠行?畢竟自己的窩邊草,自己不吃,他人吃。

三、冷眼看螃蟹,橫行到幾時。
天可憐見,螃蟹橫著身體走路,並非是它囂張,只是上天給了它這樣的行走方式。人,要低調一點,像螃蟹一樣行事,後果不堪設想。螃蟹橫行霸道,人們見了會烹了它;人橫行霸道,後果也難好。
四、虎毒不食子。
老虎兇殘,只是對其他物種罷了,人家再兇殘也不會對自己虎子怎麼樣?人雖然有仁愛之心,但是也有冷冰冰的時候,你很難想像人類的底線在哪裡?或者乾脆說,人類行事沒有底線。至於食不食子,戰亂年代或許能找到答案。

五、得志的貓歡似虎。
貓本不似虎,一旦囂張起來,可是比老虎更囂張,畢竟有一種說法是貓是老虎的師父。小人得志起來,長時間的壓抑在一瞬間的得到爆發,會做出許多猖狂的事情。興許,這種猖狂會成為滅亡的導火索。
六、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狗是忠心的,因為狗的心思單純,它想要的不多,你也不必給它更多。所以狗是萬萬不會嫌棄家境貧寒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其實本不應該複雜,可惜現實太無奈,很多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了。

七、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湯是好湯,奈何多了一粒老鼠屎。一個好的群體,很可能因為一個不良的人毀掉,而這個不良的人卻不自知。課堂之上,老師正在講學,學生正在聽講,可是偏偏有人愛說話。對於這種人,如果你真的閒,睡覺去吧。
八、懶羊嫌毛重。
這句話完美詮釋了相對論。身上的毛能有多重?但是羊一旦懶起來,連自己身上的毛都覺得壓得喘不過來氣。人在特定環境裡,也是一樣的心態,很多人打遊戲的時候,只覺得時間過得飛快,但是學習的時候,時間是龜速。

九、落地鳳凰不如雞。
鳳凰本是神鳥,但是在天空中它才是神鳥,一旦落到地下,甚至不如雞。正如龍遊淺灘遭蝦戲一樣,鳳凰應該呆在該呆的地方,這說明任何東西只有在合適的地方,才能發揮正確的作用。
十、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認準一條路線吃到盡頭,但是人不同,人們總是貪戀身後的一根半根草,卻失去了前方的大片草原。這是人性的弱點,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弱點,人才是人。
動物的天性決定了它們的行為,同理,人的本性也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我們行為的多樣性,取決於人性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