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你可能見到過動物表演。可是你知道嗎?為供人類觀賞取樂,許多動物在被毆打、虐待和禁錮中,被訓練出不符合天性的「技能」。今天是世界動物日,我承諾:拒絕違背天性的動物表演!(10月4日 央視新聞)
近年來,隨著保護動物的呼聲高漲,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動物表演」這一現象。事實上,動物表演由來已久,唐宋時,我國就有專門的馴馬和馬術表演,現如今,各種馴獸和有關動物類的雜技表演更是層出不窮。為了馴化動物,不少馬戲團都會採取殘忍的訓練方式,這已經是整個動物表演行業的通病。其屢禁不止的背後既折射出馬戲團自身缺乏動物保護意識,也反映了制度管理方面的不足,為了徹底杜絕違背天性的動物表演,創新和「他律」缺一不可。
無數建立在快樂之上的動物表演,背後都有資本思維的驅動。如今,馬戲團的動物表演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其正是利用了人們的獵奇和享樂觀看心理賺得盆滿缽滿。以動物表演中的「明星演員」——大象為例,訓練時,馴獸師用鐵鉤刺大象來讓它們做出相應的抬腿、趴下等動作,呈現出「憨態可掬」的模樣;為了讓大象「握牢」畫筆,就把手指粗的畫筆塞進象鼻中。當遊客歡天喜地炫耀大象的「藝術天分」時,這背後都是長時間折磨的條件反射。由此可見,為了在激烈的動物表演競爭中維持優勢地位,不少馬戲團便靠著這樣殘忍的馴獸方式使動物違背本性,做出迎合人類觀看的視覺表演,這樣馬戲團便獲得了最大化的利潤。
另一方面,從法律管理方面來看,僅關注野生動物表演並不能完全拯救被虐待的動物。2017年起,我國便開始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其中明確制定野生動物出售、利用、展演、標識管理等標準規範,在野生動物表演上,已經界定清楚哪些屬於規範性的、不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損害的表演。誠然,這項法律修訂後,動物表演將受到更加嚴厲的監管。但是數量眾多、以經濟利益為天性的馬戲團和動物園,總能鑽到法律的漏洞。近年來,動物表演開始更換形式,野生動物園和綜藝節目合作,被馴化好的動物以親切可愛的形象在電視中呈現,動物園借用明星做代言,做活動,動物表演也因此變得更加隱晦。由此可見,由於法律管理不夠完善,在巨大利潤驅使下,違背天性的動物表演依舊屢禁不止。
鑑於此,要想將動物從殘忍的表演中解救出來,馬戲團和動物園的節目創新和制度管理上的「他律」理應雙管齊下。一方面,動物表演確實能夠幫馬戲團和動物園帶來不菲的利潤,但在動物保護意識愈發強烈的時代,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謀生手段的創新是當務之急。以加拿大太陽馬戲團為例,節目亮點主要集中在表演藝人上,而非以動物表演為主。這也從側面顯示出,沒有動物表演的馬戲團,依然能另闢蹊徑綻放光彩。另外,外部在制度管理上也應更加嚴格,虐待動物的馬戲團和動物園一經發現,便要通過罰款、關閉等懲治措施以示警告。同時,也應儘快出臺相關法律,禁止一切商業形式的動物表演,如2017年義大利明文規定禁止動物參與馬戲團表演,2019年馬德裡禁止馬戲團使用野生動物。可見,只有法律力量的強加,才能徹底杜絕違背天性的動物表演,完善法律對動物表演現象的規制力度。
聖雄甘地曾這樣形容動物和國家的關係:一個國家道德進步與偉大程度,可用他們對待動物的方式衡量。以快樂為幌子的動物表演,其本質是黑猩猩表示恐懼的「咧嘴笑」,是黑熊被鐵鏈吊住學會的站立,也是老虎被鞭打後的鑽火圈。這種動物表演,理應通過創新和「他律」的方式被徹底杜絕,還動物一個沒有鞭打和囚禁的生存環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