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黃璨 實習生 李錦媛
猴子雜耍、海豚頂球、鸚鵡叼硬幣……這些精彩的動物表演再次遭遇禁令。7月2日,國家住建部出臺《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再次重申「杜絕各類動物表演」,一石激起千層浪。
逛動物園看動物表演已經成為不少廣州市民休閒活動的重要選擇之一。據了解,目前廣州動物園、廣州海洋館、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廣州鱷魚公園等地仍有各類動物表演。專家認為,動物表演是長期形成的文化,片面禁止將影響文化傳承;而保護動物,業內需形成共識並建立制度保障。
廣州:每天數十場動物表演
2010年10月,住建部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要求全面清理各類動物表演項目,堅決禁止和取締有悖動物園公益性質的行為。今年7月2日,住建部出臺《綱要》,提出杜絕任何侮辱、虐待、恐嚇毆打動物的行為,杜絕各類動物表演。
羊城晚報記者在廣州動物園、海洋館、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官方網站了解到,目前,廣州每天均有數十場的動物表演正在進行。其中,廣州海洋館有美人魚表演、潛水戲魚、人鯊共舞等表演,每天四場;在廣州動物園行為展示區,黑熊高空雜技表演、馴虎表演、鸚鵡「騎技」表演、黑猩猩架子鼓表演等每日循環演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功夫白虎》、《小象王子》、《Q版西遊記》等表演每天2-3場;而廣州鱷魚公園也舉辦動物合家歡表演、海獅表演、水禽表演、鱷魚表演、小豬跳水錶演等9項演出。
《綱要》是否只約束各地由旅遊園林部門和住建部門管理的動物園,對個人投資的野生動物園以及沒有動物園字眼的場所不受限制?羊城晚報記者仔細閱讀《綱要》全文後,沒有找到明確答案。《綱要》內僅提出北京動物園、上海動物園、廣州動物園等動物園行業中心動物園以及各省會城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的動物園為地區中心動物園需承擔的發展職責。
羊城晚報記者特别致電廣東長隆集團,但長隆方面稱,話題敏感不便回應,且集團未有針對此《綱要》的具體決策。
坊間:對「禁演」有彈有贊
時隔兩年,重申禁演令,坊間有彈有贊。
禁演令得到了不少動物保護組織和個人的支持。微博「小林尊祖安姐」對《綱要》的出臺豎大拇指:「贊成!動物表演就是將人類的快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身上。動物本應快樂在森林生活,而不是生來表演的!保護生態,拒絕觀看動物表演!」微博「大灰狼斯諾諾」認為,不僅要出臺《綱要》,還需立法並落實。
但不少網友提出質疑:保護動物需要對動物表演一刀切的禁止嗎?「人們的素質正在不斷提高,關愛動物正成為自覺行為。只要在訓練動物時,管理人員按照訓練的原則不傷害,不毆打,不強迫,合理訓練就好。」網友「達達兔和達達狼」表達這樣的看法。
還有網友認為,動物表演可以讓小朋友們喜歡動物並愛護動物。
多數人都認為,對於動物表演是否屬於虐獸應有更深入的討論,引導人們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要比生硬的禁令更有意義。
專家:可將動物表演作分類
禁演令一再重申,動物表演依舊繼續。為何動物禁演有令難行?
權威野生動物專家胡慧建認為,動物表演是一種重要文化。「訓練動物表演十分講究,馴養員需要非常了解動物生理結構、智力能力、本能反應等知識,訓練過程講究科學性,若放棄動物表演,意味著相當大一部分的知識將被放棄。」簡單禁止動物表演,不如提高動物「福利」,例如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可供動物玩耍的設施以及不強迫動物做其不願做的事。「動物和人一樣,根據其貢獻,提供相應的生活、食物、居住條件;並且建立動物檔案,給動物身份,在提供待遇時有據可查;而且,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對虐待動物行為進行處罰。」胡慧建說,但目前,對於野生動物「子二代」、「子三代」的保護,法律仍是一片空白。
有專家提出,應對動物表演進行分類,而不應該「一刀切」:像海豚、靈長類動物、貓狗小鳥這樣純觀賞類、並且不存在危險訓練的動物表演應該保留,可以激發小朋友對動物的關心愛護和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對於訓練較為危險,並且容易對動物產生傷害例如鑽火圈等的表演,就應該嚴厲禁止。
黃璨、李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