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道德是怎麼形成的?

2020-10-18 大科技

動物的本性是自私的嗎?

自私的行為在動物界無時無刻不存在:狡猾的杜鵑不搭窩而是把蛋下到別的鳥的窩裡,杜鵑幼鳥孵化後為了獨享食物,狠心的把其他幼鳥推出鳥窩摔死;剛剛產下幼崽的羚羊媽媽在天敵靠近時,會毫不猶豫地拋下新生的幼崽獨自逃走;雌螳螂和雄螳螂交配後,雌螳螂為了獲取更多營養,會把雄螳螂吃掉;成為新首領的雄獅為了儘快和雌獅交配,會把上一隻首領遺留的幼崽全部咬死……

種種跡象表明:動物的本性是自私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動物都曾面臨著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即使在今天地球上,生存也不容易。為了存活,動物們往往會不顧一切——有些動物甚至會同類相食。許多生物學家認為,自私在動物進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私的動物會儘可能的去搶佔生存資源,從而提高它們的存活機率。而自私會代代傳承,自然而然演變成動物的一種天性,並存在於所有動物的基因中。

自私是動物的天性。但在一些動物身上,似乎並不總是表現出這個天性:草原田鼠會互相分享食物;狼群在遇到灰熊的襲擊時,會互相保護,避免成員受傷;黑猩猩在吵架後會和解,在失敗後會互相安慰;最早孵化的藍鳥會幫助餵養和保護在其之後孵化的「弟弟」和「妹妹」;雌性狨猴會收養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狨猴「孤兒」……在這些行為中,居然體現著幫助其它動物的精神,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行為體現出了「道德」。因為這些動物不再只是遵從個體欲望,而是開始關愛其它群體成員。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在人的身上,道德更是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那麼,在自私的天性下,動物的道德是如何形成的呢?

「溫血」使得我們的大腦變聰明

恆溫動物是由變溫動物進化而來的。恆溫動物俗稱溫血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類;而變溫動物俗稱冷血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兩者的區別在於恆溫動物的體內擁有調節自身體溫的機制,使得恆溫動物的體溫能維持在一個恆定範圍。而變溫動物則沒有這個機制,它們的體溫只能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為了生命安全,變溫動物一般只出現在溫度適宜的區域中,這導致了它們的活動範圍大大減少。而地球自轉和公轉帶來的氣溫變化,也使得它們的活動時間受到限制。更為致命的是,當溫度不適宜時,處於休眠或者遲鈍狀態下的變溫動物非常容易被天敵捕獲。於是,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活動能力更強的恆溫動物成了進化的方向。恆溫動物有調節自身體溫的機制,例如在身體構造上,它們體內脂肪增多、身體表面長出厚實的獸皮或者濃密的羽毛等。

異乎尋常的同理心:非洲保護區內一隻綿羊和一頭大象在一起。

變溫動物向恆溫動物的進化是一種能力上的升級,但這種升級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維持恆定的體溫,相同時間內同等體重的恆溫動物的身體消耗的能量是變溫動物的好幾倍,這意味著恆溫動物捕食的壓力將大大增加。

為了獲得充足的食物,動物們需要在複雜的環境中做出更有效的決定。為此它們開始學習更多的生存技能,包括如何搜尋食物、捕獲和儲藏食物等。幼崽們如何獲取這些生存技能呢?母親一般是欽定的「老師」。母子之間的交流使得幼崽和其母親的關係變得親密,哺乳動物的幼崽對母親的依賴也大大增強。由於大腦的進化,幼崽母親能夠意識到幼崽曾經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對其「疼愛有加」。

由於親密聯繫的建立,變溫動物世界裡的「自我」意識,已經演變成了恆溫動物群體裡的「我和我的」意識。恆溫動物不僅關心自己,也關心著其他家庭成員,乃至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而由於意識的發展,道德也逐漸在恆溫動物的群體中產生——群裡成員間知道哪些行為會使對方憤怒,哪些行為則會使對方愉悅。克制自己的欲望,為群體裡的成員著想,做有利於群體利益的事情。

此時,進化也為道德行為帶來了「饋贈」。許多哺乳動物的大腦開始產生催產素。這種激素將哺乳動物的道德與它們的心情聯繫在了一起。

催產素——讓弘揚道德變成一種愉悅的行為

有人說,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自私的人們一定會幹出各種違法的事情,世界就會大亂。真是如此嗎?我們知道,即使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人們的行為也會受到內心中道德的制約。實際上,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涉及到一種叫做催產素的激素。

哺乳動物的大腦進化出了能夠分泌催產素的機制。催產素,顧名思義,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輔助雌性動物產仔——它能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在分娩過程中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然而,它還有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調節動物的心情。

201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這麼一個實驗:一個籠子裡有一對草原田鼠,它們是一對「夫妻」。研究人員移走了其中的一隻草原田鼠,把它放到另外一個籠子裡,並敲擊那個籠子使它承受因為不舒適和害怕帶來的心理壓力。當那隻飽受壓力的草原田鼠被放回到原來的籠子裡的時候,它的伴侶立即衝到它的身邊,熱情地幫它梳理毛髮並溫柔地舔它。正常情況下,草原田鼠感受到壓力時會分泌出大量的應激激素皮質酮。但檢測表明,那隻被移走的草原田鼠回到伴侶身邊後,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酮的含量幾乎和它的伴侶相等,其含量都處於較低水平。這說明來自伴侶的「安慰」使得草原田鼠的壓力減輕甚至消失了。

這是為什麼呢?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當承受壓力的草原田鼠被伴侶「安慰」時,伴侶充滿「愛意」的動作能夠促進其體內催產素的釋放,催產素能夠降低應激激素皮質酮的含量,從而減輕其壓力並恢復好心情。換句話說,受到別人的關愛能夠減輕自己的壓力,並獲得好心情。

那麼關愛別人會不會也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愉悅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對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表示關愛的時候,它們的身體會分泌催產素,催產素會觸發神經大麻素的釋放——這種像大麻一樣的分子會使動物感覺良好。實際上,在人類中間,哪怕是共享一杯茶,都能使雙方產生催產素,獲得一種愉悅的感覺。

道德的產生是動物進化的標誌。不單是人類在追求和諧,動物也在追求和諧。事實證明,生物的進化,正向著使生物群體變得更和諧、更文明的方向去發展。

相關焦點

  • 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在周朝時期,隨著《周禮》的完善,人們開始接受倫理道德的規範,遵循天地君親師的思想。而發展到現代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人們對於道德倫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歷史上,任何違背道德倫理的觀念和行為都會受萬人譴責。然而在動物界,一些看似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現象卻屢屢發生。那麼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站在人類的立場思考,這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 動物也有道德感?
    但是博爾德科羅拉多州大學的生態學家馬克•別可夫教授認為,道德規範「硬性接入」所有哺乳動物的大腦中,提供了一種「社交粘合力」,使得那些好鬥成性和好競爭的動物可以在群體中和平共處。他從全世界收集的證據顯示,不同種類的動物似乎都有一種內在的公平意識,表現出同情,幫助其他處於困境中的動物。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我們為什麼讓動物進行回交
    就連動物都會避免近親繁殖,像老虎獅子等動物,成年的雄性也會離開母親和姊妹去更遠的地方。而回交其實就是子一代與它的親本進行雜交。雖然看到「回交」這個詞,可能會覺得這應該是個有悖倫理的事情,但其實,在20世紀初期就有生物學家提出了回交育種法,這個方法可以改良植物的特性,可以應用在培育優良品種上去。
  •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真的是由動物屍體形成的嗎?看完漲知識了
    這個世界很奇妙,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歷史變遷,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大自然待人類不薄,給人類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礦產資源,比如說石油。想必大家都知道,石油是個好東西,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國家在開發本國的石油資源。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一個問題,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真的是動物屍體變的嗎?假設大批動物死亡,它們的屍體在死後能夠形成石油,但是大家要明確一點,動物的屍體不可能沉積到地下,而是存於地表。即使因為地質變化而一時被掩埋於地下,但是經過地下水的搬運,它們也會重新回到地表。
  • 人工智慧的下一個道德挑戰:如何對待動物
    圖片來自:Fastcompany一位動物保護人士在 Facebook 上寫道:「可憐的棕熊媽媽與寶寶只是對無人機感到驚慌害怕而逃走,而這差點讓小傢伙丟掉性命。我不在乎你們是否用無人機賺錢,但是在拍攝野生動物的時候請負起責任來,我們知道無人機是什麼,它們不知道。」
  • 石油真的是由動物屍體形成的嗎?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今天弄明白了
    是石油提煉出來的,我們都知道,石油是一種珍貴的是不能再生資源,因為它是有著經濟和戰略的重要意義,然而,石油的用途是非常廣泛,更是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在世界上為了爭奪石油資源,各國發起戰爭,許多工業都是以石油為基礎的,可見石油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於是人們都覺得好奇,石油是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難道真的跟許多人說的那樣,是由動物屍體形成的嗎?
  • 動物回交是什麼情況?難道就沒有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人類最講究倫理道德,甚至因此嚴禁人猿或者任何動物哪怕是細胞級融合的試驗,那麼為什麼又要縱容寵物培養呢?純種狗和純種貓都是怎麼培育出來的?答案很簡單,寵物培養者對於這種完全屬於常規操作,根本不會考慮寵物的倫理道德問題!而作為寵物愛好者,他們根本就沒有興趣去了解寵物培育背後的血腥倫理問題!
  • 《動物世界》你該知道的人性和獸性,社會道德和叢林法則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類用自身進化來的「人性」戰勝了「獸性」,所以造就了社會道德,但是叢林中的生存法則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隱藏、壓制、掩蓋,並且成為人性中的「惡」永遠存在,但是獸性的存在又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它是道德之下的底層邏輯。
  • 動物的回交有倫理道德嗎?
    對於植物來說,要比動物簡單一些。植物並不存在及其不可雜交的問題,現在世界糧食的產量遠遠還是不夠人類的口糧,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地區的人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的現象。但是對於動物來說,雜交就沒有那麼的可行了,不同生物之間存在的生殖隔離阻擋了新物種的誕生。並且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動物進行回交也容易產生基因缺陷。
  • 人類讓動物回交沒有倫理道德問題嗎?科學家:迫於無奈
    然而,人類卻出於各種目的讓動物回交,那麼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為什麼還要讓它們回交呢?但對於動物來說,回交可謂是一場災難。所以,動物回交不僅會涉及到倫理道德問題既然動物回交有這麼多壞處,那為什麼科學家還要讓動物回交呢?
  • 如何看待人類給動物雜交和回交,難道就沒有倫理道德約束嗎?
    雜交就是不同基因型的個體間通過交配而取得某些雙親基因重新組合的子體方法,一般情況下雜交大都指的是生殖細胞相互融合,二倍體或多倍體染色體在減數分裂後,與另一組分裂後的同源染色體重新配對,形成新的染色體稱為雜交種!
  • 張小海:保護動物更重要是保護人類的倫理道德
    亞洲動物基金會中國區外事總監張小海在主題對話中稱,我們做保護動物的工作,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動物保護的工作,特別是做我們這種動物福利或者動物權利推廣的組織,我們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是一群對動物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感情的人,實際上我們更關心的是人類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動物,我們怎麼樣去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自己的倫理道德,讓我們不去做傷害生命的事情,動物也是生命。
  • 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
    在動物的世界裡面回交有倫理道德嗎?讓我們一起來走近科學的世界裡面看一看。回交的意思就相當於是有血緣關係的近親進行繁殖,這種類型是可以應用到植物上去的,這也是植物比較常見的一種交配方法。比如說蜜蜂授粉的時候,不一定就會帶來其他植物的,說不定會將子代播到親代上面去。在植物的世界裡面,這種方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動物回交不是單純的「近親結婚」,擔心倫理道德問題,純屬想太多
    動物的回交不是只有壞處,它是拯救瀕危動物的一種方法,不能用單純的「近親結婚」看待,倫理道德問題純屬多慮了。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都這樣,那放在別的動物身上也一樣。生物界存在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前者以動物為主,後者動植物都有。今天閒雲要說的,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殖育種方式:回交。
  • 為什麼動物不用學習怎麼交配,人類卻要學習怎麼交配?
    生而為人,人當久了之後再看動物界的動物就會產生許多的新奇和疑問,當然最大的疑問就是好像自然界的動物好像生來就懂得要怎麼生存、生活,到了發情期交配期它們好像不用學習就像是本能一般的與異性進行交配,就能夠生出小寶寶。而人類卻不行,當然人類並沒有發情期的限制,但是如果沒有學習也是不知道如何進行交配,這是為何呢?
  • 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
    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時間:2015-10-11 08: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龍捲風十分罕見,似乎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它的形成,在夏天的街頭,由於地面受熱熱氣上升,常常會形成旋風,但它們很快就會消失,發展不起來,形不成大規模的龍捲風。當旋風出現的時候,小孩們就會喊:旋風旋風你是鬼,     原標題: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
  • 虐待動物事件頻發卻僅遭道德譴責 暴力行為毒害整個社會
    、民族習俗、宗教習俗、倫理道德等多重複雜因素,全面提高動物保護水平仍將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系統性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近日,有網友爆料,四川廣安一男子凌晨3點持刀虐狗,並將視頻發至當地遛狗群。事實上,類似虐待動物的事件並非個案。某網絡平臺直播虐貓吸引眼球、開水鍋裡煮貓咪……不少事件中施害人手段殘忍,虐待動物事件一直飽受輿論關注。《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針對動物的殘忍虐待行徑時有發生,在給動物造成傷害的同時,也給公眾造成了精神傷害,在道德和輿論上一直受到譴責。許多國家也已經有專門針對反對動物虐待的法律或者明確法律條文。
  • 一個國家的道德進步程度,可從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判斷--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回交有倫理道德嗎?
    那麼回交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沒有倫理道德的風險呢?回交有倫理道德風險嗎?提到回交,很多人認為是違反倫理道德的,但是倫理道德一共有兩種,一種是人為規定的,另外一種是自然界的。比如:《紅樓夢》中焦大罵賈府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
  • 《瘋狂動物城》當智慧與道德不成正比,文明社會將何去何從
    (生活是一團亂麻)"在《瘋狂動物城》裡,我們看到很多從前絕不可能在迪斯尼鏡頭裡出現的東西:校園暴力、種族歧視、性別政治、街頭文化等等。較以往的童話,它顯然是個更加貼近真實生活的故事。雖然《瘋狂動物城》打著消滅歧視的主題,然而其潛藏的深意卻遠遠不止於此。片子對於文明社會的未來發出了憂慮和思考,其折射出的直接問題是,人類社會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