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人當久了之後再看動物界的動物就會產生許多的新奇和疑問,當然最大的疑問就是好像自然界的動物好像生來就懂得要怎麼生存、生活,到了發情期交配期它們好像不用學習就像是本能一般的與異性進行交配,就能夠生出小寶寶。而人類卻不行,當然人類並沒有發情期的限制,但是如果沒有學習也是不知道如何進行交配,這是為何呢?
眾所周知在動物世界當中,大部分的動物發情期都是在食物充足的春夏季節,在這兩個季節萬物復甦,勃勃生機,大部分的動物都能夠在這兩個季節獲得足夠的食物,正所謂「飽暖思淫慾」,於是就開始做一些愛做的事情。當然在春夏季節懷孕,待到寶寶出生時還能夠給予寶寶一些時間成長, 獲得足夠的能量來面對寒冷的冬天。
而交配對於動物來說好像本能一般的存在。在發情期身體當中的各種激素和荷爾蒙開始泛濫之後,就會開始尋找異性開始完成自己繁衍後代的任務。但並不是每種動物都能夠本能的進行交配,這就不得不說說我們珍貴的國寶大熊貓了。
在成都有一對恩愛的大熊貓情侶,但是飼養員遲遲不見兩隻熊貓交配,產崽,即使它們互相喜歡,也沒有交配的衝動,這可愁壞了的飼養員,最後在科學家的提議下,給兩位準爸爸媽媽觀看了成熊貓電影讓它們充分的學習交配的知識(未成年的小熊貓請在父母的陪同下一同觀看),不久之後這兩位準父母也成為了真正的父母了。
當然這種情況在以後也還會發生,幸好飼養員已經有了解決方法。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也是和大熊貓的生活方式有關,在野外當中的大熊貓一天的生活可謂是十分的忙綠,雖然食物充足,它們進食需要花費一天當中的16個小時時間,有的時候吃累了還會休息睡上一兩個小時,醒來接著吃,一天除了吃就是吃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活動了。
到了交配季節這麼忙碌的大熊貓還要忙中偷閒擠出時間來交配,雌性的大熊貓每年只在3-5月份時會發情一次,而這次的發情只有短暫的2-3天,如果沒有把握好這次機會就要再等上一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野外的大熊貓們會通過氣味都聚集在一處進行多熊運動。
來到這兒的並不只是「多熊運動」的參賽選手,當然也有一些還沒成年的觀眾,它們是奔著學習的目的來的,為的就是在以後的大賽中能夠正常的發揮。而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就沒有這種活動,在加上錦衣玉食大熊貓都變得佛系了起來,清心寡欲。
而人類就與動物十分的不同,在遠古時期人類的捕獵能力就十分的卓越,人類還會使用各種工具,製作各種衣物,能夠很好的適應環境,應對各種極端的天氣,所以對於人類來說並不需要在春夏季節進行交配,反而是隨心所欲想在什麼時候交配就能夠在什麼時候交配,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威脅幾乎沒有什麼危險和威脅。
當然這主要還是基因的功勞,也是人類作為高等動物與其他動物的區別。高等動物具有學習能力,所以在它們的基因當中就不需要記錄許多的後天能夠學習到的內容,基因當中反而記錄了更多令他能夠適應環境的因素。而低等的動物有些還能夠後天學習,有些都沒有學習的機會,但是種群還是要進行繁衍,所以基因當中記錄了各種生活方式,即使它們僅靠本能存在也能夠幫助種群進行繁衍。
當然這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之一,靠本能進行交配的動物都能夠活下來,而那些沒能靠本能進行交配的動物沒能產下後代於是它們滅絕了。
人類有著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所以許多的人都是偷偷的學習,因為道德許多的人都是閉口不談,甚至在課堂之上也是一筆略過,對於交配的知識我覺得還是應該正視,這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聞上就有一對夫婦生活了四年卻還好奇怎麼還沒有寶寶,當然他們最後在醫生的幫助下擁有了自己的寶寶。
儘管人類需要學習怎麼進行交配,但是在人類當中有著這麼一種群體,他們被叫做「單身狗」,沒有對象天天還要被家裡的長輩催,儘管知道交配的知識也沒有什麼用,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