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動物交配有季節性,而人卻沒有?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只要搞清楚人與動物之間的本質區別、交配的本質是什麼,以及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人類是進化了的高級動物,直立行走的人類首先解放的是雙手,而善於製造工具進行勞動生產,不斷提高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能力,咱們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根本區別。也正是人類善於製造和使用工具,因此也就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和自我的主宰者。
然而,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由於它們沒有「雙手」,因此也就談不上去改造自然了,相反更多的是要不斷地去適應環境,以免遭到自然環境的淘汰,因此這些動物的一切生活習性就無不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約,包括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以及繁殖時間等。
以生活在熱帶草原的角馬(牛羚)等動物為例,由於熱帶草原氣候區具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之分(北半球雨季是6~10月份,乾季是11~翌年5月份,南半球反之),乾季雨水稀少、植物枯黃,雨季則是降雨豐富、植物繁茂,因此角馬等動物就有著隨水草遷徙的特性,在乾季到來時就會向水草肥美的地帶遷徙。
角馬的交配主要是在遷徙途中完成,這樣一來角馬幼仔就會在水草充足的雨季降生,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旱季事物短缺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動物的交配是有規律可循的,而且其交配的「目的」也非常單純的,只是為了保持和擴大種群規模,也就是以種群的繁衍為目的。而對於人類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恐怕更多的是為了Make-love吧。
至於人類的交配為什麼沒有季節性的選擇,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人類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然加以改造,進而更好地造福人類,比如說種植大棚蔬菜、囤積糧食、製造冷暖空調,甚至包括了避孕技術等等。
總之,人類高級別的進化已經使人類的生活受到環境的影響較小,但是由於一系列社會規則的建立,有些事情恐怕就要酌情考慮了,例如年滿7周歲的小朋友方能上小學,如果要想在9月1日前達到7歲這個條件並且不選擇剖腹產的話,希望工程是不是要有計劃地進行呢?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