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花落成蝕 花蝕的人間觀察
上周五,花老師又趕著去了趟北京動物園。在那的前兩天,我看到微博上有位朋友分享說拍到了鴛鴦在樹上築巢。鴛鴦其實是一種樹鴨,它們在繁殖季節會在樹洞裡築巢,把蛋產在裡面。小鴨子孵化後長大到一定程度,會從樹上跳下來,跟著父母進水塘生活。樹上的小鴛鴦,是我夢想中的畫面。所以急吼吼的趕去看。
一個沒想到,這個樹洞倒是找到了,但是,那對鴛鴦卻躲得遠遠的。樹洞周圍圍著一圈烏鴉……擦,真是不太妙。如果哪個鳥巢被烏鴉們給盯上了,那可就是完了。
於是,拍小鴛鴦的目標完全沒有實現。如果大家在哪個動物園看到了鴛鴦巢,一定要告訴我。
雖然但是,小鴛鴦沒看到,但這次北動逛得我特別開心。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為了討異性的歡心,這個季節的各種動物都變得特別好看。很多強勢性別的個體,都換上了一身漂亮的裝備,特別美妙。
好看的鴛鴦,大家都見過。那繁殖季節的大鴇你見過嘛?
很多人看到大鴇這個詞,總會嘿嘿一笑,老鴇嘛。這是怎麼扯上關係的呢?
曾有專家認為,中國古人不認識大鴇的雄性,認為這種鳥要延續後代,需要和別的鳥交配,因此「性喜淫」,於是人們創造了老鴇這個詞。但有一位飼養過大鴇的飼養員考證了這個問題:宋元俗字中,常會把「娘」這個字簡寫為(女卜),漸漸的越用越省,僅剩一個「卜」字,最終又影響了口語,稱中老年婦女為「卜兒」——這個稱呼在元雜劇中特別常見。然後,「卜兒」又慢慢變成了「鴇兒」,這才和老鴇產生了關係。而那些「性喜淫」的大鴇傳說,更可能是有了「老鴇」這個稱呼之後,為了解釋這個詞的合理性而編出來的。
這個季節的大鴇,那可真是好看。全身的羽毛會變得像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男性的假髮那樣蜷曲和貴氣,嘴邊還會出現像普魯士貴族一樣的大鬍子。為了吸引姑娘,雄性大鴇就能這麼講究。
北動的大鴇飼養在熊貓館的旁邊。我感覺啊,這隻大鴇的羽毛還沒到最好看的時候,臉兩側的鬍子已經很好看了,但翅膀還不是很華麗。可能再等幾天會更好看?
大鴇隔壁住著紅腹錦雞。紅腹錦雞腦袋上有一大撮金毛,看起來特別像美國總統川普。錦雞的後頸、頸側直至肩部乃至上背有一片呈覆瓦狀排列的羽毛,形成了一件甲葉披肩。在它們求偶或是驅趕同類雄性的時候,披肩會打開,看起來特別威武。
熊貓館裡養的紅腹錦雞是三隻雄性,其中有一個個體特別強勢。可以經常看到它張開披肩。大家可以去觀察觀察。
各種雞,在這個季節基本都在繁殖。所以,大家不妨移步北動的新雉雞苑好好看看。這個展區才修好沒幾年,春天草長鶯飛,比別的季節更好看。
這幾天,新雉雞苑裡最閃亮的明星是紅腹角雉。雄性的角雉,那可真叫一個「妖豔賤貨」,它們的腦袋上有一對鮮豔的肉質角,求偶時會豎起來,更妖豔的是胸前有一個飽和度特別高的皮裙,正常情況下是捲起來的,求偶時可以充氣展開,特別亮眼。
不同角雉的配色是不一樣的。紅腹角雉的臉和肉角是藍色的,特別亮眼。我去的時候,感覺這個個體的身體狀況特別好,毛色鮮亮,臉上的藍色特別足,應該是非常強勢的一個個體,而且正在發情。於是,在那兒等了一陣。
等了半個多小時,運氣來了。只見這隻紅腹角雉抖開了自己胸前的皮裙。太好看了!
只見這條皮裙的下方,有兩個尖角。中央是深藍色的,有淺藍的斑點。兩側淺藍的皮上有亮紅色的斑塊。這樣的配色,那可真是大膽而奪目。當你看著它的時候,會感覺這隻鳥在發光。
這塊皮裙的背部,還是絨毛。我感覺這隻紅腹角雉並沒有對著我做出全套的發情動作,只是皮裙痒痒,抖開整理了整理,然後又用嘴巴和下巴幫忙像卷毯子一樣給收進去了,並沒有給皮裙充氣。但是,就這麼一瞥,也讓我感覺特別驚豔。
就為了它,在北京的朋友也應該趕緊在這幾天去一趟北動呀!
野鳥也會發情,例如小白鷺。你們看,這隻小白鷺的腦袋上,有兩根長長的呆毛,翅膀後面,也有蓬鬆的羽毛。這就是它們的繁殖羽,就這個季節能看到。這隻小白鷺在高樹上築巢,巢特別顯眼,可囂張了。
然後又被烏鴉盯上了……正常情況下,小白鷺築巢會集群,欺軟怕硬的烏鴉不會想不開懟鷺群。但北動的小白鷺不多,這個巢周圍沒有形成巢區。接下來會怎麼樣,我也不知道。
原標題:《春天來了,動物又到了交配的季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