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唐英說愛
雌雄交配是大自然動物的一種天性。
在最原始的時候,人類跟動物都差不多一樣,交配的目的是為了繁衍。
在動物界,每個種類都有自己的發情期,到了發情期,就會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雌之間會產生特有的氣味,以吸引對方產生對異性的渴望,因而交配,完成懷孕和分娩的目標。
動物界的交配,基本上遵循著大自然季節的變化規律和能量的儲備兩大要素。
一般而言,動物會選擇食物也即能量充足的季節周期,來完成交配、懷孕和分娩整個過程。
這是因為,交配是為了繁衍種類,那麼就要保證母體和胎兒以及幼兒有足夠的營養供應。
如果母體及幼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來保證生長,這對於整個種族都是不利的。
因而,不得不佩服動物界的自律和原則性地遵循大自然規律。在它們的世界裡,是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
人類有了思考能力,進化為高級動物。
思考能力帶來了人類不斷提升的創造力。
於是,人類在動物界脫穎而出,發明了許多徵服其他動物的方法和武器,把自己標榜為世界的統治者。
人類在原始社會發明了火之後,有了熟食、熱食,甚至後來的飲食文化(現在普遍叫美食)。
人類冬季裹上獸皮、樹葉禦寒,春暖花開的時候脫下之後,感覺某些部位看起來不太那麼雅觀,於是便有了隱私和羞恥感,性器官便不再裸露,便有了最原始的服裝(用現在的話說是內衣)。
人類有了熟食,營養攝取就有了進步;人類懂得了外衣的包裝(作者認為這是人類文化的起源),就有了與動物不同等次的食、色、性的追求。
於是,人類受思想的影響,產生了許多區別於動物的欲望。
由於腦力勞動的不斷積累,人類發明了許多用於生產工具,到後來用於戰爭的武器,以及人類近代史上的科學技術與各種遠距離火力武器等。
與此同時,人類的交配觀念,已經不再滿足於繁衍需要,而是把它當成是徵服雌性和同性的一種能力。
於是,人類的交配,不再受發情期影響,不再分季節,不再考慮生殖所需要的能量儲備等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基本上滿足了溫暖問題。
即便是沒有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人類腦海裡的思想,也不再受發情期的約束,而是隨時都有交配的衝動。
這種脫離於繁衍目的和發情期的行為,在人類幾乎可以365天都能完成與異性交配。
為了制約人類無序的言行,出現了道德和法律,以此來約束和制裁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交配行為。
與大家最息息相關的,就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
動物界仍然遵循著交配是為了繁衍的需要,從而在發情期才進行交配。
而人類的思想已經千變萬化,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欲望。
而通過與異性交配來獲得快樂,來證明自己的徵服力量,成了許多男女性觀念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動物界只有發情期才交配,而人類卻365天都可能發情,最大的區別是,動物交配是為了繁衍,而人類發情不再是為了繁衍,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
(本文由唐英說愛原創。圖文無關,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