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猴子發情期屁股會變紅,有的卻不會?科學家:用進廢退

2021-02-08 騰訊網

一些動物進入發情期或者求偶狀態時,身體的某些部位會變得鮮豔奪目,比如鳥類和熱帶魚。靈長類動物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處在發情期的雌性狒狒、黑猩猩,它們的屁股都會腫脹並呈現出醒目的紅色。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這種通過「變色」求偶的行為,與動物的視覺演化密切相關。

日本獼猴

生物的視網膜上分布著大量的視錐細胞,正是它幫助生物識別顏色、感知強光,以便觀察到不同的色彩。簡單說,視錐細胞種類和數量越多,生物所能看到的顏色就越豐富。拿人類來舉例,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得益於感知紅光、綠光和藍光的三種視錐細胞,因此人類也被稱為「三色視者」。

不同的物種中昆蟲的視錐細胞最多,它們所能看到的世界比我們更加繽紛多彩;大多數鳥類都有四色視覺,除了人類能夠感知的紅光、綠光、藍光,它們還能夠感知紫外線,所以人類看鳥和鳥類看鳥完全是不同的效果,它們眼中的彼此絢麗多彩。

靈長類動物比鳥類稍顯複雜,要分為原猴和猿猴來看,其中猿猴又分為舊大陸猴和新大陸猴。原猴被認為是最為原始的靈長類動物,包括樹鼩、狐猴、瘦猴和眼鏡猴,它們保留了祖先夜行的特點,在漆黑的夜晚,視覺的作用遠不及聽覺和嗅覺,因此經過長期的演化,它們在擁有了強大聽覺和嗅覺的同時,失去了感知色彩的能力。

眼鏡猴

研究也表明,原猴類通常只有兩種視錐細胞,而且沒有立體視覺,也是因此它們在發情期不會用「變色」吸引異性,而是通過散發獨特的氣味,比如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環尾狐猴在發情時,身體上多個位置的腺體都能發出特殊的味道,並用碩大的尾巴摩擦腺體幫助氣味散發,從而獲得異性的青睞。

環尾狐猴

新大陸猴是指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中的猴類,比如絹毛猴和捲尾猴,它們普遍嗅覺發達,同時也擁有了立體視覺,但是否為三色視覺「因猴而異」,比如吼猴有三種視錐細胞,與人類一樣為「三色視者」,夜猴卻像原猴一樣只有兩種視錐細胞,是紅綠色盲。新大陸猴不同於原猴,它們的求偶行為往往不依靠嗅覺,而是利用一些特別的行為,例如吼猴會通過吐舌頭表達愛意,而捲尾猴更為特殊,它們會向心意的對象扔石頭,以此傳達愛的信號。

捲尾猴

我們常說的「紅屁股的猴子」大多屬於舊大陸猴,包括疣猴、獼猴、狒狒、山魈,以及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這些物種都擁有了三色視覺,然而嗅覺卻不那麼靈敏了。換句話說,靠屁股「變色」求偶的物種,由於更善於利用視覺,鮮豔的顏色才能夠成為吸引,與此同時它們的嗅覺退化了。

山魈

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研究發現,在靈長類動物中,舊大陸猴的這個變化發生在大約2300萬年前,那時靈長類動物體內一種與嗅覺有關的酶蛋白開始發生變異,在演化過程中逐漸失去了作用,也就是從那時起,視覺在選擇配偶中的作用變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舊大陸猴雌性在發情期或求偶時屁股會變得鮮紅,而原猴和新大陸猴中並沒有發現這種變化,所以它們多依賴嗅覺或者行為尋找配偶。

是否依靠視覺進行求偶,事實上正是演化過程中「用進廢退」原則的體現,與物種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原猴長期在夜晚活動,無需辨別顏色的技能,敏銳的聽覺和嗅覺才是生存所必須,也就決定了它們生息繁衍時所調動的感官——嗅覺。而舊大陸猴則相反,晝行的生存方式中,立體視覺和辨別顏色的能力愈發重要,當嗅覺對於成功繁衍沒有決定作用時,它便開始退化,求偶的方式也就從聞氣味變作看顏色了。因此,下次去動物園看猴子的時候(順便一提,動物園最常見的猴子為獼猴),它們那變紅的屁股絕對不是為了讓人觀賞,而是它的同類懂得欣賞那一團紅色。

相關焦點

  • 人類尾巴消失,是因為「用進廢退」?日本研發仿生尾巴有什麼用?
    這種現象在出現之後有隔代遺傳的情況,也有可能會在一代又一代的遺傳當中漸漸的消失,就比如我國非常著名的毛孩一家。除了渾身長滿毛髮,像史前大猩猩一樣,還有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返祖現象,那就是突然長出的尾巴。有很多的新生嬰兒,在出生之後屁股上會出現長長的尾巴,截止到目前為止,在有記錄當中的最長尾巴,是出現在東南亞的一位12歲小男孩身上,長度大約是22.9釐米。
  • 「進化論」和「用進廢退說」互相矛盾嗎?有何依據?
    進化論是當代生物學的基石,進化論的成立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生物研究得出的,而「用進廢退」則僅僅停留在假說的層面,二者從本質上說確實有矛盾的地方。那麼,為什麼科學上一直支持進化論,卻說「用進廢退」的假說不成立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用進廢退是真的嗎?如果人類經常揮動手臂,會進化出翅膀嗎?
    引言:相信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多多少少都會對用進廢退這個理論表示認同,無論是否知道用進廢退這個名字。因為從理論上來說,任何生物如果對某一項技能或者動作持續地訓練,就會變得像天生一般地流暢。那我們能學會飛行嗎?
  • 根據「用進廢退」原則,未來人類是否能長出翅膀?
    實際上,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還有一個著名的生物學家——拉馬克,他曾經提出了「用進廢退」的原則,為當時相關研究的進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在人們看來,拉馬克「用進廢退」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有異曲同工之妙,生物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和演化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為了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以及增強自身的生存競爭力,無數物種都在進行改變。在此基礎上,有人十分好奇,如果人類根據「用進廢退」的選擇,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會不會未來某天,我們也可以擁有「翅膀」呢?
  • 從用進廢退到自然選擇,談進化論
    拉馬克的用進廢退19世紀初,拉馬克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這本書主要表達了兩個法則:1、用進廢退:經常使用就會導致進化,不使用就會退化2、獲得性遺傳: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也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它的理論非常容易理解
  • 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五)——用進廢退
    相對於市政汙水廠來說,工業廢水的用進廢退還是比較明顯的,一些難於降解的汙染物質,在長時間的馴化後,微生物會逐步適應這種汙染物質,並能夠有效的降解為無環境危害的物質,但是一開始微生物肯定是無法接受,需要運行人員刻意的培養和馴化,當微生物不斷地接觸汙染物質的時候,會慢慢的適應,並逐步調整自身的適應性,最終對汙染物質實現有效的降解。所以用進廢退是指導工業廢水廠生物處理段運行的主要思路之一。
  • 孩子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的,怎麼才能讓孩子的大腦持續進步?
    人的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則。多次行為會刺激並改變大腦的結構,如果你第一次接觸一個知識,大腦就會建立一個神經連接,如果不繼續熟悉學習,這條神經連接就會萎縮斷掉,而持續學習會不斷強化神經連接,形成腱鞘,變成永久記憶。
  • 拉馬克用進廢退說
    ,他在《動物的哲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被後人稱為「拉馬克學說」),提出了兩個法則:一個是用進廢退;一個是獲得性遺傳。基本信息拉馬克的「用進廢退」進化論主要特點:觀點:①現在存在的生物是由其他物種變化而來;②用進廢退:生物體的器官經常使用就會變得發達,而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③獲得性遺傳: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④定向變異:生物的變異一定是沿著適應環境的方向改變的
  • 隨筆16 讀《父母的語言》之「用進廢退」
    似乎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明白啊,但如果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就認識不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如果沒有遇到此書,我大概會僥倖隨意,讓孩子基因決定自由發揮,這似乎很不負責任。所以知道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很重要。好,接下來就是為什麼三歲前(嬰兒期)你對他或她多說話是如此的重要。
  • 為什麼有的猴子有尾巴,有的卻沒有?除了進化,這種猴子天生無尾
    還可以把在這裡了解的動物百科知識講給你的朋友或孩子聽,他們一定會覺得你是一個有意思的人哦! 大多數的猴子都有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它們的尾巴可以在爬樹的時候使自己掛在樹枝上面,非常的靈活,且還可以幫助猴子們在叢林之間跳躍時
  • 研究:大腦「用進廢退」 無聊工作毀大腦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工作性質和環境會影響大腦的認知能力,如果長期從事枯燥無聊的工作,大腦因缺乏刺激和挑戰而退化的概率增加。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大約5000名中年職場人士的工作情況,並測試他們學習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包括完成任務、管理時間、關注力、記憶力等。結果顯示,工作的複雜程度越高,即不斷學習新技能、應對新挑戰的需要越高,人的大腦認知能力隨時間推移而變得越強。
  • 殘酷的「用進廢退」規律,這種魚長期生存在黑暗中,眼睛都退化了
    在生物進化學領域,有一個叫做「用進廢退」的殘酷規律,指的是一種生物體的器官,如果經常使用就會變得越來越發達,如果不經常使用則會退化。就像我們的大腦,我們越勤於思考,它就越靈活;如果我們越懶惰,它就會變得像生鏽的機器部件,越來越遲鈍。
  • 為啥有的動物繁殖一次就會死,而人類卻不會?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這是因為大多數動物都無法活到老,他們會因各種原因而死亡,其中就有動物因交配而死、有些是因繁殖而死,且都是一次就死。為什麼有的動物繁殖一次就會死,而人類卻不會?但是這些動物會在繁殖一次之後就死亡。如紅鮭魚。
  • 人類的尾巴為什麼會消失?日本研發的仿生尾更安全便利嗎?
    科學家很早就開始探究人類的起源,關於人類從何而來,許多生物學家有過不同的觀點看法。他認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變得發達,而不常用的器官則會慢慢退化。依靠後天這種「用進廢退」獲得的形狀還可以遺傳給後代。很顯然,這種解釋是利用了拉馬克的用進廢退理論,而這一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事實的。其實,依照自然選擇理論,古猿在某一時刻產生了「無尾巴」的變異性狀,而這一變異確實屬於有利變異,那在何種環境會屬於有利變異呢?
  • 為什麼人類隨時都可以有性行為,而動物卻要等到發情期才能交配?
    發情其實就是動物的一種生理表現,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就好比野貓來說,一般到了春季就會發出一種叫聲,其實就是在吸引異性,當過了這個時間以後就會拒絕。動物的發情期,是有相對較為固定的時期的。不光是哺乳動物,禽類和鳥類也是一樣,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孔雀開屏也是在發情期才會有的。
  • 未來人類的大腦會越來越聰明嗎,它是否遵循著「用進廢退」的規律
    近年來,許多科學家都在關注這樣一個問題: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變化,特別是人類對自己發明的高科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人類大腦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聰明還是愚蠢?雖然這些研究還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也引起了很多爭議,但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 冬季貓咪發情期到來,鏟屎官們無可奈何?別著急,方法都在這了!
    #喵星人三千問#鏟屎官一定會經常會被貓咪的發情的情況搞得夜不能寐,嚴重影響到休息。而且不知道要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搞得很多鏟屎官們都焦頭爛額!那麼,貓咪出現發情的情況,我們有什麼辦法來緩解和解決貓咪發情呢?首先我們可以簡單了解貓咪為什麼會發情,再一步一步的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為什麼有的車屁股要貼「壁虎」?新手得知原因後:又漲知識了
    為什麼有的車屁股要貼「壁虎」?新手得知原因後:又漲知識了現在大家都不喜歡千篇一律的東西,都是希望自己的物品能夠獨一無二,所以有不少車主都在汽車上進行了改造,他們有的改變了汽車的顏色,修飾了一下;還有的則是放置一些裝飾品,或者是自己比較喜歡的東西。為什麼有的車屁股要貼「壁虎」?新手得知原因後:又漲知識了。
  • 你是猴子變的,你全家都是猴子變的!達爾文進化論無法解釋的缺陷
    人類的進化過程這位小夥伴不要著急,咱們只是探討一下人類的起源問題,不罵人,哎,真的不是罵人!海底微生物當然,會有些夥伴不信邪,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嘛,偏要挑戰這個進化論,紛紛提出如下刁鑽的問題(窮山惡水出刁民,噢說錯,應該是吃瓜群眾不嫌事多):人為什麼不能是上帝創造的?
  • 為什麼有的物體透明?為什麼有的物體不透明?
    為什麼有的物體透明?為什麼有的物體不透明?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過很多次,但都不得要領,今天突然發現一個規律,一般導體都不透明(發生化學反應而導電的不算,如生理鹽水),而透明的往往都是絕緣體,這是為什麼呢?我的結論如下:1、導體內都有自由電子,光是變化電場和磁場的複雜結合體,當一束光照進導體時,光子內的電場會被自由電子吸收轉化為其動能,光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