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五)——用進廢退

2020-12-2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從生物進化理論來說,地球上的生物經常使用一些器官的會得到改進和發展,長期不用的會逐漸被淘汰廢除。這是一條生物界中確定的基本進化理論,而汙水廠內核心的處理是微生物,所以微生物也是符合這條基本原理的,甚至還有其他的一些方面也是符合這條原理的。但是對於運行人員來說,這條理論並不容易被理解,特別是如何從運行中分辨出來這條理論。

相對於市政汙水廠來說,工業廢水的用進廢退還是比較明顯的,一些難於降解的汙染物質,在長時間的馴化後,微生物會逐步適應這種汙染物質,並能夠有效的降解為無環境危害的物質,但是一開始微生物肯定是無法接受,需要運行人員刻意的培養和馴化,當微生物不斷地接觸汙染物質的時候,會慢慢的適應,並逐步調整自身的適應性,最終對汙染物質實現有效的降解。所以用進廢退是指導工業廢水廠生物處理段運行的主要思路之一。

對於市政汙水廠來說,這條用進廢退的原理會反過來使用,那就是市政汙水廠所接受的汙水主要來源都是居民的生活汙水,汙水中的汙染物質組分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微生物經過長時間的馴化和運行以後,存留下來的都是適應生活汙水廠組分的微生物,其他具有降解難降解複雜汙染物質的微生物因為沒有使用的機會,會逐步的被淘汰,剩下的微生物都是極其適應生活汙水的,所以對於市政汙水廠來說,一遇到異常的超標進水,微生物中可能降解這部分物質的微生物已經不是主導地位了,而其他微生物又沒有經過長期的進水汙染物的馴化,因此會對這部分汙染物質無法降解,最終這部分汙染物質在沒有得到有效的生物處理的情況下,就會流出汙水廠,對環境造成汙染,這也就是廢退的原理。

不僅僅是超標進水,還有一種工況也是廢退在汙水廠中的體現,那就是對於中小城市來說,在夏秋兩季的雨季到來之後,不規範的雨汙合流管道體制會使大量的硬化的城市路面的雨水通過雨水管匯流進入到汙水管網中,最終流入到汙水廠中,這部分除了初期雨水有一些路面汙染物質之外,中後期的雨水基本都是潔淨降水,這部分降水會大幅度稀釋汙水廠原有的進水濃度,造成汙水廠的汙染物濃度下降,停留時間縮短,微生物會逐步失去處理原有汙染物濃度的能力,開始適應這種低濃度進水。近年來,隨著地球整體環境的變化,氣候變化加劇,以往降雨量少的地區開始出現長時間多降雨的天氣,使這些地區的汙水廠越來越多的接收雨水進入,也就使微生物在雨季期間開始越來越長時間的在低濃度進水條件下運行,這樣的微生物會逐步失去對日常濃度的降解能力,從而變得廢退。但是當雨季過去之後,濃度重新恢復到原有的情況的時候,系統內微生物已經廢退到無法接受的程度,只好再次進行適應,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出水水質超標。這就是用進廢退的原理體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汙水廠的運維人員需要額外投加營養物質,保持微生物在比較高的濃度下生存,不發生改變,以免出現雨季結束後的水質超標問題。

其實除了微生物體現出來的這個特點之外,還有在汙水廠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用進廢退,那就是設施設備。很多汙水廠在建廠初期,常常會出現水量負荷不滿的情況,水量低的情況下,部分設施設備會出現閒置,很多汙水廠對這些閒置設備沒有進行合理的管理,只是長期放置,等到水量負荷增加以後再去啟用,往往會發現設施設備都已經存在很多問題了。水處理設施設備很多在水下長期放置後,密封會老化,進水,導致電機受潮,燒毀,設備運轉的關鍵部件長期不用,可能會受潮缺少全面潤滑,導致運行卡滯;一些高速旋轉的部分,需要在運動中達到平衡受力,長期閒置不用,會使旋轉部分出現微小的偏離,再次啟動後,會出現嚴重的失衡的震動情況。一些汙水廠管理人員,對於使用工況較好的設備,大量長時間的使用,而對於工況不佳的設備很少使用,導致部分設備運行時間遠遠不足平均運行時間,最終使這些設備出現異常。簡單的一點說,設備是需要磨合的,經常磨合的設備會越用越適應,越呈現良好工況。這個對於汙水廠來說,有一個最明顯的就是閥門,很多工藝閥門可能就是在初期培養過程使用一下,後期就不再使用了,等需要調整的時候,發現早已經不能動了。而一些經常操控的閥門,卻有良好的工況,這就是設備上用進廢退最為明顯的證明了。針對這種情況,在汙水廠需要建立設備的強制輪換運行機制,良好的定期保養機制等,確保所有的設備都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避免長期閒置導致設備出現故障。

用進廢退在汙水廠中的體現最終是可以通過合理的工藝調整,完善的管理體系來避免的。汙水廠的管理者要去理解這條基本的理論,在日常的工藝運行中要去遵循這條基本理論,任何企圖超越和改變基本理論的工藝和管理做法,都會帶來基本理論的強有力的反彈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進化論」和「用進廢退說」互相矛盾嗎?有何依據?
    進化論是當代生物學的基石,進化論的成立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生物研究得出的,而「用進廢退」則僅僅停留在假說的層面,二者從本質上說確實有矛盾的地方。那麼,為什麼科學上一直支持進化論,卻說「用進廢退」的假說不成立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根據「用進廢退」原則,未來人類是否能長出翅膀?
    實際上,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還有一個著名的生物學家——拉馬克,他曾經提出了「用進廢退」的原則,為當時相關研究的進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在人們看來,拉馬克「用進廢退」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有異曲同工之妙,生物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和演化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為了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以及增強自身的生存競爭力,無數物種都在進行改變。在此基礎上,有人十分好奇,如果人類根據「用進廢退」的選擇,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會不會未來某天,我們也可以擁有「翅膀」呢?
  • 用進廢退是真的嗎?如果人類經常揮動手臂,會進化出翅膀嗎?
    引言:相信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多多少少都會對用進廢退這個理論表示認同,無論是否知道用進廢退這個名字。因為從理論上來說,任何生物如果對某一項技能或者動作持續地訓練,就會變得像天生一般地流暢。那我們能學會飛行嗎?
  • 研究:大腦「用進廢退」 無聊工作毀大腦
    研究牽頭人約瑟夫·格日瓦奇博士說,這一結果印證了大腦「用進廢退」的理論。此外,這份發表於美國《職業與環境醫學雜誌》上的報告認為,骯髒、受汙染的工作環境也會導致大腦認知力下降。(新華社微特稿)(張代蕾)資料圖
  • 人類尾巴消失,是因為「用進廢退」?日本研發仿生尾巴有什麼用?
    人類尾巴消失,是因為「用進廢退」?日本研發仿生尾巴有什麼用?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返祖現象,是生物退化的一種表現,物種個體的身上出現了祖先的身體結構形態。這就要提到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和自然選擇了,1809年動物哲學當中提出了拉馬克式演化。在生物進化的過程當中,經常用的器官會變得越來越發達,而不經常用的器官會逐漸的被淘汰。在用進廢退當中,最終所獲得的形態還會遺傳給下一代。人類的尾巴就是用進廢退最好的說明。
  • 隨筆16 讀《父母的語言》之「用進廢退」
    好,接下來就是為什麼三歲前(嬰兒期)你對他或她多說話是如此的重要。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每一秒鐘都會產生約700~1000條額外類神經連接,從而形成讓人難以置信錯綜複雜的腦迴路,而這種大腦的生理性生長發育大概到四歲時就基本完成了。所以說0-4歲是一個發展關鍵期。這個時期的語言和詞彙的滋養關係著孩子終生的認知記憶理解情感和語言能力。
  • 拉馬克用進廢退說
    ,他在《動物的哲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被後人稱為「拉馬克學說」),提出了兩個法則:一個是用進廢退;一個是獲得性遺傳。基本信息拉馬克的「用進廢退」進化論主要特點:觀點:①現在存在的生物是由其他物種變化而來;②用進廢退:生物體的器官經常使用就會變得發達,而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③獲得性遺傳: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④定向變異:生物的變異一定是沿著適應環境的方向改變的
  • 孩子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的,怎麼才能讓孩子的大腦持續進步?
    人的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則。多次行為會刺激並改變大腦的結構,如果你第一次接觸一個知識,大腦就會建立一個神經連接,如果不繼續熟悉學習,這條神經連接就會萎縮斷掉,而持續學習會不斷強化神經連接,形成腱鞘,變成永久記憶。
  • 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三)-物質不滅
    公眾號內相關內容連結:《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一)》《汙水廠的基本理論
  • "用進廢退"說
    他寫出的理論文章,一樣有鋒芒和文採。最令人感動的是,91歲的於老還能用電腦寫作。自1999年84歲生日那天起,他用了2年的時間,學會了打字上網,還開通了于光遠網站!於老高興地說,如今只要不出家門,除了會客、睡覺、吃飯,每天至少在電腦前工作12個小時。他還是一位「博客」,也許是中國最高齡的「博客」。  文老、於老為何能永葆思想上的青春?這是他們勤用腦的結果。
  • 殘酷的「用進廢退」規律,這種魚長期生存在黑暗中,眼睛都退化了
    在生物進化學領域,有一個叫做「用進廢退」的殘酷規律,指的是一種生物體的器官,如果經常使用就會變得越來越發達,如果不經常使用則會退化。就像我們的大腦,我們越勤於思考,它就越靈活;如果我們越懶惰,它就會變得像生鏽的機器部件,越來越遲鈍。
  • [長城時評]使用「作風利器」需知「用進廢退」
    事實上,「用進廢退」這個自然界的永恆法則,同樣適用於批評和自我批評。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法寶,唯有被恰當地使用、有效地使用、頻繁地使用,我們才能確保其發揮出應有的巨大作用,也才能確保我們在不斷地使用中,掌握嫻熟的運用技巧,讓這個法寶越用越靈、越用越活、越用越有效。
  • 從用進廢退到自然選擇,談進化論
    拉馬克的用進廢退19世紀初,拉馬克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這本書主要表達了兩個法則:1、用進廢退:經常使用就會導致進化,不使用就會退化2、獲得性遺傳: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也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它的理論非常容易理解
  • 趁孩子天賦消失前,有意鍛鍊,「用進廢退」讓天賦變成能力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自帶很好的天賦,但如果沒有及時的教育,沒有有意鍛鍊,天賦也會慢慢消失,孩子的天賦本著「用進廢退」的原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使用,那麼天賦也會逐漸消失,孩子變得平庸。
  • 關於演化理論的讀書筆記
    本文先把進化論三大理論梳理一遍,這三個理論就是拉馬克主義的用進廢退,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孟德爾的粗粒度遺傳,順便梳理一下我們容易產生的錯誤看法。01 用進廢退到底能不能導致進化?拉馬克其實才是真正進化論的第一勇士,在那時候的環境,凡是提出違背上帝造人的學說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 科學家:用進廢退
    是否依靠視覺進行求偶,事實上正是演化過程中「用進廢退」原則的體現,與物種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下次去動物園看猴子的時候(順便一提,動物園最常見的猴子為獼猴),它們那變紅的屁股絕對不是為了讓人觀賞,而是它的同類懂得欣賞那一團紅色。
  • 進化的方向——重拾拉馬克用進廢退思想
    兩百多年前,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後來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在歷史的競爭中前者落敗了。DNA主導的進化一直都與達爾文的思想吻合,現在體系論讓我們認識到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主導的進化,是可以主動適應環境的,表現出來就是用進廢退,這與拉馬克的思想吻合。達爾文和拉馬克都是正確的,僅僅是兩種思想適用的區域不同而已。
  • 未來人類的大腦會越來越聰明嗎,它是否遵循著「用進廢退」的規律
    紐西蘭科學家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數十年來對21個國家的智商測試結果進行了研究,發現人類的智商呈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3分。這種趨勢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弗林效應。此後,弗林對這一結果進行了進一步研究,並仔細比較了語言智商、數字智商和視覺空間智商等各類智商的發展趨勢。
  • 大統一理論(五)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三)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