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方向——重拾拉馬克用進廢退思想

2020-12-04 體系論譚少鋒

思想就像種子,會紮根繁衍傳播開來 ——題記

DNA、大腦-神經系統、社會信息系統分別是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體系的信息系統,其運轉、演化都由自身信息系統主導。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

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人的身體結構由DNA主導,行為由大腦主導。大腦通過思考學習實現信息變化,表現在人的行為上,讓其更有競爭力,在社會和自然的選擇中勝出,這與DNA信息變化推動細胞進化是相同的。大腦思考學習推動人行為的進化,表現在個體的成長中,這屬於個體進化,雖然無法像DNA那樣直接遺傳給後代,但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將知識傳給下一代,這也是一種遺傳。遺傳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DNA通過複製自身實現了遺傳,大腦無法複製自身,卻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實現信息的遺傳。大腦思考學習推動人的進化,可以有明顯的方向性,主動去適應環境。人們會根據要做的事情選擇不同的工具,根據就業形勢來選擇學習的專業技能,這些都是大腦在起作用。大腦接受外界信息反饋,做出正確決策,極大地提高了人的競爭力,這對於進化的意義重大,以前人們都忽視了。

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因為社會是離散的,可直接根據信息系統的變化改造自身,實現自我進化,不需要等到下一代才表現出來,如思想和科學的進步推動社會改革和科技革命。人類社會體系進化的方向性也是明顯的,都是朝著熵減發展,而且更有效率,直接在自身就實現了。

對於生物個體來說,演化一直在發生,但進化卻不一定會發生。在遠古的海洋中,原核細胞進化出了真核細胞,又從單細胞進化出了多細胞的動植物,但這些只佔少數,至今仍有大量的原核細胞在生長繁殖,就像很多年前一樣, 並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會發生進化。在社會中,一個人可以選擇積極上進,去追求幸福、快樂、夢想,更好的生活,去實現個人的進化,但也會有失意者,喪失信心甚至自殺的人。人類社會體系正處在飛速進步中,但未來也會有陷入停滯甚至走向滅亡的可能。進化終究是個低概率事件,不過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可以主動適應環境,這減少了試錯成本,極大地提高了進化的效率。

在生物進化中,熵減是很重要的現象。生物的信息系統發生變化,表現在自身以及後代身上,實現進化,這本身就是一種熵減。在競爭中,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也是熵減,自然選擇和人擇都在更大範圍內推動了有序性的增加,這一樣是熵減。在社會中,個人追求快樂、幸福、夢想都是熵減的具體表現,企業追求做大、做強、研發新產品、提高效益也都是熵減的具體表現,國家乃至人類社會追求的民主自由、文明富強、科技發達這些依然是熵減的具體表現。生物進化都是緊緊圍繞著熵減發生的,熵減其實就是進化的方向。

兩百多年前,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後來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在歷史的競爭中前者落敗了。DNA主導的進化一直都與達爾文的思想吻合,現在體系論讓我們認識到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主導的進化,是可以主動適應環境的,表現出來就是用進廢退,這與拉馬克的思想吻合。達爾文和拉馬克都是正確的,僅僅是兩種思想適用的區域不同而已。物理中,光學經過波動說和粒子說的百年爭鋒,最終人們認識到波粒二象性。現在,進化論中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估計要再現這種情景了。

這真真是百年河東百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相關焦點

  • 拉馬克用進廢退說
    添加作者微信號,有問題隨時溝通17734550307詞語釋義:用進廢退這個觀點最早是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
  • "用進廢退"說
    最令人感動的是,91歲的於老還能用電腦寫作。自1999年84歲生日那天起,他用了2年的時間,學會了打字上網,還開通了于光遠網站!於老高興地說,如今只要不出家門,除了會客、睡覺、吃飯,每天至少在電腦前工作12個小時。他還是一位「博客」,也許是中國最高齡的「博客」。  文老、於老為何能永葆思想上的青春?這是他們勤用腦的結果。
  • 「進化論」和「用進廢退說」互相矛盾嗎?有何依據?
    進化論是當代生物學的基石,進化論的成立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生物研究得出的,而「用進廢退」則僅僅停留在假說的層面,二者從本質上說確實有矛盾的地方。那麼,為什麼科學上一直支持進化論,卻說「用進廢退」的假說不成立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進化的方向 ——熵減
    思想就像種子,會生根繁衍傳播開來 ——題記DNA、大腦-神經系統、社會信息系統分別是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體系的信息系統,其運轉、演化都由自身信息系統主導。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 根據「用進廢退」原則,未來人類是否能長出翅膀?
    筆者:三體-小遙 眾所周知,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為人類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只是由於地球生物進化歷史過於久遠,我們暫時無法將謎題一一破解。實際上,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還有一個著名的生物學家——拉馬克,他曾經提出了「用進廢退」的原則,為當時相關研究的進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 用進廢退是真的嗎?如果人類經常揮動手臂,會進化出翅膀嗎?
    引言:相信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多多少少都會對用進廢退這個理論表示認同,無論是否知道用進廢退這個名字。因為從理論上來說,任何生物如果對某一項技能或者動作持續地訓練,就會變得像天生一般地流暢。那我們能學會飛行嗎?
  • 從用進廢退到自然選擇,談進化論
    亞里斯多德是偉大的思想家,當時的文明發展程度遠不如現在,他的著作多是從邏輯思考出發,進行總結,闡述思想的,比如他對物種的起源以及物理相關的一些分析,是對現象與變化的一種描述、概括與推測,很多理論現在看是被推翻了,但是他的思想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五)——用進廢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從生物進化理論來說,地球上的生物經常使用一些器官的會得到改進和發展,長期不用的會逐漸被淘汰廢除。這是一條生物界中確定的基本進化理論,而汙水廠內核心的處理是微生物,所以微生物也是符合這條基本原理的,甚至還有其他的一些方面也是符合這條原理的。但是對於運行人員來說,這條理論並不容易被理解,特別是如何從運行中分辨出來這條理論。
  • 紀星羽┃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大腦用進廢退(認知心理學知識三)
    但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告訴我們:大腦是用進廢退的,越是懶惰不動,大腦越難以正常運轉。2016年,新華社發表了《大腦用進廢退,無聊工作毀大腦》一文中指出,一份無聊的工作「謀殺」的不僅是時間,可能還有腦細胞。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哪種模樣?全面科普剖析
    什麼是用進廢退理論?一個物種後天生活改變的生物性狀能遺傳給後代,所以某個性狀用得多,就會在世代累積中強化;反之用得越少,就會在世代累積中退化。例如,長頸鹿為了吃到高處的樹葉,脖子會越來越長,然後他就會不斷地伸長脖子,脖子會越來越長,然後這種後天形成的優勢會繼續遺傳給下一代。所以說用進廢退的原則就是「個體的生活方式決定進化方向」。
  • 人類尾巴消失,是因為「用進廢退」?日本研發仿生尾巴有什麼用?
    人類尾巴消失,是因為「用進廢退」?日本研發仿生尾巴有什麼用?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返祖現象,是生物退化的一種表現,物種個體的身上出現了祖先的身體結構形態。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機械尾巴的出現完全是一種累贅,人類在進化的過程當中既然將尾巴退化,這就意味著他沒有出現的必要性,這不就是人類一種返祖的情況嗎?
  • 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大部分體毛消失,為什麼動物依然有?
    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大部分體毛消失,為什麼動物依然有?人類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和高等智慧,這也是和一些普通動物之間的區別,但是人類歸根結底也是屬於靈長類動物的一種,本質上和動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可是當猿人從樹上到陸地開始學會直立行走之後,身體上的厚重毛髮開始逐步的褪去,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類進化的時間太過於漫長的,數百萬年的進化當中,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褪去毛髮穿上衣服的呢?我們也無從考究了。身體厚重毛髮是否存在,這也是人和動物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之一了。
  • 達爾文說進化論有個缺陷,反對者用細菌來舉例,進化論是錯誤的?
    進化論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演化論的一種,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時候,有人比他還早。此人是拉馬克,學理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生物教材上有他的事跡。拉馬克所提出的理論,以用進廢退假說為核心。當時就引起了人們的爭論,動物長時間不使用某個身體部位,它就會退化嗎?
  • 進化學說的鼻祖,不是達爾文!竟然是他!
    他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的大量觀察,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都是由於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器官用得越多就越發達,比如食蟻獸的舌頭之所以細長,是長期瑟食螞蟻的結果(圖7-1)。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比如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縮、退化。這些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
  • 從神創論到轉基因,生物學進化史
    神用五天時間造了天地萬物後,第六天創造了人,然後第七天就去休息了,所以禮拜天不是用來休息,是用來給神做禮拜的,這就是禮拜天的由來。神造萬物我們常說的達爾文進化論其實是從拉馬克進化論發展來的。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在19世紀初期,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生物質進化的思想,第一個系統地提出了生物進化的理論。
  • 達爾文進化論被質疑,為什麼高緯度的人沒進化出厚實的毛髮禦寒?
    面對複雜的生態系統,人類想要找到生命起源的重要線索並不容易,在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上帝創世、女媧造人的說法主宰了人們的思想,進化論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時至今日,人們還在不斷汲取進化論中的營養,為完善生物進化體系而努力,試圖填補更多的空白。實際上,進化論中也存在一定的爭議,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與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的「用進廢退」成為學術界的重要話題。
  • 進化論存在重大缺陷!人類起源變成未解之謎
    《物種起源》進化論的歷史背景是當時宗教通過聖經中人類是神創造的,然後假借神的旨意從而控制人們的思想活動,人們漸漸地不滿意宗教的壓迫。2.地球不存在中間種,進化的過程是不存在的從進化論中我們得知,生物的起源是由單細胞生物經過演化變成多細胞生物,然後經過物競天擇分支成動物植物等世界萬物,這一點說明在進化的過程中一定會存在處於正在進化過程中的中間種,也就是說如果人是由猿類進化而成的,那麼一定會存在由猿到人的中間種,也就是人猿,但是考古界卻至今也沒有發現人猿的化石,而且即使是在現在的地球上也沒有發現正在進化著的中間種
  • 進化論有沒有錯誤的可能?人類有沒有可能是外星人設計的?
    現代的進化論,人們都稱它為「科學理論」,既然能夠稱為科學理論,那就證明是經過嚴格的理論與實踐證明的,是可靠的,所以,現代的進化論沒有錯誤的可能性,頂多在未來的研究中,增添或修正部分的觀點,所以充其量也只是新舊進化論觀點之爭,基礎是不會動搖的,也就是人類是從其它動物演變而來的這一基本事實是不會動搖的
  • 生物進化中的極致與巧合
    2、升級演化只會有兩種,一級到二級和二級到三級,比如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從人進化到人類社會。3、分化演化也只會有兩種,動植物發育過程中自身細胞的分化,社會中人們職業的分工和分化,前者是信息系統不變身體結構變化,後者是身體結構不變信息系統變化,這也是分化演化有且僅有的兩種形式。
  • 人類文明進化論 - 1.人不是動物
    達爾文物種進化論  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其解釋了地球上的各類物種,通過一代一代不斷的進化,使物種的身體更適應生存環境,在生存環境中存活下來,至今還生存在地球上的過程。  該過程包括一個主過程和一個子過程,主過程是指物種一代一代生命的不斷產生和消亡,子過程是指每一代物種的基因突變,用進廢退,物競天擇,物種隔離等進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