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就像種子,會紮根繁衍傳播開來 ——題記
DNA、大腦-神經系統、社會信息系統分別是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體系的信息系統,其運轉、演化都由自身信息系統主導。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
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人的身體結構由DNA主導,行為由大腦主導。大腦通過思考學習實現信息變化,表現在人的行為上,讓其更有競爭力,在社會和自然的選擇中勝出,這與DNA信息變化推動細胞進化是相同的。大腦思考學習推動人行為的進化,表現在個體的成長中,這屬於個體進化,雖然無法像DNA那樣直接遺傳給後代,但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將知識傳給下一代,這也是一種遺傳。遺傳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DNA通過複製自身實現了遺傳,大腦無法複製自身,卻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實現信息的遺傳。大腦思考學習推動人的進化,可以有明顯的方向性,主動去適應環境。人們會根據要做的事情選擇不同的工具,根據就業形勢來選擇學習的專業技能,這些都是大腦在起作用。大腦接受外界信息反饋,做出正確決策,極大地提高了人的競爭力,這對於進化的意義重大,以前人們都忽視了。
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因為社會是離散的,可直接根據信息系統的變化改造自身,實現自我進化,不需要等到下一代才表現出來,如思想和科學的進步推動社會改革和科技革命。人類社會體系進化的方向性也是明顯的,都是朝著熵減發展,而且更有效率,直接在自身就實現了。
對於生物個體來說,演化一直在發生,但進化卻不一定會發生。在遠古的海洋中,原核細胞進化出了真核細胞,又從單細胞進化出了多細胞的動植物,但這些只佔少數,至今仍有大量的原核細胞在生長繁殖,就像很多年前一樣, 並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會發生進化。在社會中,一個人可以選擇積極上進,去追求幸福、快樂、夢想,更好的生活,去實現個人的進化,但也會有失意者,喪失信心甚至自殺的人。人類社會體系正處在飛速進步中,但未來也會有陷入停滯甚至走向滅亡的可能。進化終究是個低概率事件,不過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可以主動適應環境,這減少了試錯成本,極大地提高了進化的效率。
在生物進化中,熵減是很重要的現象。生物的信息系統發生變化,表現在自身以及後代身上,實現進化,這本身就是一種熵減。在競爭中,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也是熵減,自然選擇和人擇都在更大範圍內推動了有序性的增加,這一樣是熵減。在社會中,個人追求快樂、幸福、夢想都是熵減的具體表現,企業追求做大、做強、研發新產品、提高效益也都是熵減的具體表現,國家乃至人類社會追求的民主自由、文明富強、科技發達這些依然是熵減的具體表現。生物進化都是緊緊圍繞著熵減發生的,熵減其實就是進化的方向。
兩百多年前,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後來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在歷史的競爭中前者落敗了。DNA主導的進化一直都與達爾文的思想吻合,現在體系論讓我們認識到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主導的進化,是可以主動適應環境的,表現出來就是用進廢退,這與拉馬克的思想吻合。達爾文和拉馬克都是正確的,僅僅是兩種思想適用的區域不同而已。物理中,光學經過波動說和粒子說的百年爭鋒,最終人們認識到波粒二象性。現在,進化論中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估計要再現這種情景了。
這真真是百年河東百年河西,風水輪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