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動物都有發情期,為什麼人類沒有?

2020-08-30 胖福的小木屋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 天生就能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這使得他們產生對異性的渴望,從而完成交配、 分娩等繁衍子嗣的職責。

在《自私的基因》指出所有生物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基因這一結構不斷的延續下去。儘管人類的智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人類已經具備了自我的意識,但是人類的細胞還是會執行基因的命令,比如對異性的渴望。



幾乎所有生物都有發情期,但人類是不存在發情期的,或者說,人類可以365天都處於發情期。所謂「發情期」,就是要到某個特定的時段,才能進行交配,雌性哺乳動物的「發情期」,其實是同排卵期有密切聯繫的。它們在排卵期間通過視覺表觀、外激素來表現自己已做好受孕的準備,從而吸引雄性動物。而人類雌性則用月經周期來替代了發情期。

我們知道,除了人類之外,所有的動物的核心命題就是生存和種群繁衍,所以動物必須會選擇在食物豐盛的時期生育幼崽,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總之,動物的繁衍和食物資源有關,無論它們選擇在哪個季節,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節律性。

另外,繁衍對於生物意味著巨大的能量消耗的,巨大的能量消耗必然代表著大量的食物供給,並不掌握勞動能力的動物無法穩定保證食物的穩定供給。

而且在繁衍階段,也是生物最危險的階段,容易遭到天敵的襲擊,所以生物一般都會選擇在一個固定的時期排卵,這樣既避免了更多的危險,也提高了幼崽的存活率。



動物完全受制於生理,而人類具有以生理為基礎,產生的上層心理。使得人類雖然也會受激素分泌的影響,但並不會像動物那樣完全受激素,受生理的控制。

而人類為什麼會不存在固定的發情期呢?科學家提出了「父方投資假說」,女性隱藏發情期,使得男性不得不多次與同一名女性構建穩定的長期關係以確保自己留下後代,而不是選擇與更多的女性發生關係。

這樣的選擇使得男性與女性之間產生了更加緊密的聯繫,而這為父方對後代的投資鋪平了道路。因為在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需要更多能量,而這個時候正是她們覓食不便的階段。建立了緊密聯繫的男性此時給予女性幫助,無疑有利於男女雙方留下自己的後代,這樣一些人在自然界的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因而被篩選。



這也為人類一夫一妻制奠定了基礎,從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演化,因為一夫一妻制是對雌雄動物的約束,它限制了雌雄動物尋找優良基因的天性,它保護了雄性動物遺傳基因的機率。從而有效避免了雄性動物為了繁衍,而進行競爭所浪費的能量和時間。

這樣就使人類雄性的身體資源能夠更好地用於大腦的發展,而不是用於保持身體的高度雄性化,同時也使人類的雄性,沒有必要保持高濃度的雄性激素,從而延長了人類雄性的壽命,使知識的運用得以累積,為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奠定了身體的基礎。

生存於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所呈現出的較小的二態性證明,此時人類的婚配方式已經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說,從9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是人類從多偶制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期。人類早期的婚配方式是多偶制,以後是一夫一妻制,這也側面證實了一夫一妻制的出現為人類社會文明框架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當然了,人類沒有發情期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非單一原因所導致!



參考資料:

1、鄭也夫《文明是副產品》

2、《一夫一妻制加快人類文明進程》

3、論文《人類為何沒有像其他動物一 樣有「發情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動物都有發情期,但是人類沒有?如果人類有發情期會怎樣?
    發情期對於動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處於這段時間的動物才會進行繁殖行為。發情期是有周期性的, 絕大多數的雌性哺乳動物會在這段時間內進行排卵,從而繁殖後代。但是我們會發現,人在這方面和動物展現出了極大的不同,大多數的哺乳動物只會在發情期間進行交配行為,但是人類卻不是的,人類幾乎可以隨時進行交配行為,為什麼人類在交配行為上與動物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發情期的意義發情期對於動物而言最為重大的意義在就在於它的繁衍功能,幫助基因流傳下來。如果所有的動物都不發情,那麼它們就不會進行交配行為,更不會進行繁殖。
  • 動物為什麼都有固定的發情期,人類卻沒有固定的發情期呢?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動物交配的場景,這都是在為了繁衍而做準備,並且,我們知道,在動物的世界裡,它們為了生存繁衍,都有獨特的辦法,並且動物們適應著環境,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發情期,可以讓種族繼續繁衍,就目前我們所接觸到的普遍動物,都有一個固定的發情期,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我們人類卻沒有固定的發情期,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好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我們人類沒有固定的發情期。
  • 動物有發情期,人類為什麼沒有?如果男人有發情期,世界會怎樣?
    比如:人類的身上沒有濃密的體毛;人類沒有發情期;人類是兩足直立行走的動物;人類的皮膚很薄,無法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之下;人類的小孩,剛生下來,幾乎沒有任何的行動能力,而且人類出現了生育困難的問題。當然,這些截然不同之處,也體現在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上,人類就好像是外星球來的,並不是地球上原有的動物。
  • 人類為什麼沒有發情期
    眾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有發情期。比如大象的發情期一般為一個月,狗的發情期一年兩次,一次大概6~14天。可為什麼偏偏人類每時每刻都是激情滿滿。1973年,科學家在埃色俄比亞的一個考古廠發現了後來被命名為「露西」的古猿化石。
  • 為什麼動物都有發情期,而人類卻可以隨時交配?專家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為什麼動物都有發情期,而人類卻可以不限時間地點?專家揭露真相又到了一年一季的春天了,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裡面,不論是人,還是大自然界內的很多動物之間的感情都在快速的升溫。尤其是叢林中的動物更是不避諱自己的情感。它們都在為自己的下一代所努力繁衍著。顯得人類在這時好像還含蓄了很多。不過主要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全球性的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之後,很多人都被困在了家裡,沒有辦法出門一步。又更何談加深感情呢!
  • 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
    人類同樣需要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在其他生物選擇了發情期來確保種族延續時,人類卻在進化中拋棄了發情期,這是為何呢?人類已經獲得了進化發展的優勢,發情期的存在只會阻礙人類的生存,拋棄的發情期正是人類智慧的表現。那麼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呢?
  • 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
    人類同樣需要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在其他生物選擇了發情期來確保種族延續時,人類卻在進化中拋棄了發情期,這是為何呢?人類已經獲得了進化發展的優勢,發情期的存在只會阻礙人類的生存,拋棄的發情期正是人類智慧的表現。那麼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呢?
  • 為何動物都有發情期,唯獨人類沒有?研究人員告知答案
    小編相信咱們現在的各位小夥伴們肯定都知道,咱們人類進化的過程都是從動物進化來的,我們也都是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才成為了現在的模樣,也正是在這漫長的變化之中,我們就開始漸漸的脫離了動物的一些習性,成為了人類。
  • 為什麼動物發情交配都有季節性,而人類卻一年四季均可?
    在自然界中生活著無數種動物,大部分的動物都有發情期,處於發情期的雌性哺乳動物會出現一些變化,以此來吸引雄性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但對於處於發情期的貓來說,發情期是會對母貓的身體造成傷害的,當母貓處在發情期時,身體逐漸消瘦,精神不振,嗜睡,並出現大量飲水的情況,即便是平日裡很少喝水的貓貓,也會在發情期內頻繁的飲水。大多數的動物都有固定的發情期,只有在發情期內,雌性動物才會接納雄性,否則等待雄性的就是一頓胖揍。為什麼動物有發情期,而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人類,卻沒有發情期呢?
  • 大部分動物,都是雄性比雌性漂亮,但為什麼人類卻恰恰相反呢?
    為什麼大部分雄性動物都比雌性更漂亮?你完全可以用稀缺性來理解。鹿群裡的公鹿,都長著巨大的鹿角。甚至,很多鹿角都已經大到誇張的地步。問題是鹿角不僅沒啥用,而且嚴重影響逃生的機會。遇到老虎這種天敵,肯定是鹿角最大的、最先死,不是跑不過老虎而是跑不過同類。人家「光著腦袋」逃跑,你腦袋上頂著「五股烈焰叉」逃跑,誰能逃跑成功,也就不言自明了。
  • 世界上有那麼多哺乳動物,為何只有人類,全年都可以是發情期?
    世界上有那麼多哺乳動物,為何只有人類,全年都可以是發情期?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是天生就會分泌出雄性和雌性的激素,而這樣也是各個物種之間,生命進行延續得的一種選擇,而生物的最終追求,其實就是長生,但是這一點就生命的個體來說,是無法做到的,於是便有了種群的延續,這也是長生的一種方式,所以每一個生物都有繁衍後代的職責。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為什麼人類沒有?
    趙忠祥渾厚的男中音配音聲中動物世界的繁殖季又到了,動物們都忙著在這個季節中完成重要的繁衍任務,這已經是動物世界的標準開場白,人類曾經也是動物世界的一員,但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似乎有一個非常關鍵特徵改變了,即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而人類似乎根本就沒有,甚至隨時都可以被挑起欲望!
  • 動物都有固定的交配季節,為什麼人類這麼特殊?365天都可以?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空氣中瀰漫著浪漫的氣息,飄散著荷爾蒙的味道,大部分的物種在這個時間段內都會進入發情期,以期望在未來的幾個月內生下自己的小寶寶,趕上一個好的季節,陽光明媚食物量充足,這樣後代的存活率才會更高,設想一下有哪個物種會像人類文明一樣,有著大房子冬天暖氣供上夏天空調吹上,
  • 為什麼動物只有在發情期才交配,人類卻隨時都可以交配?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動物都有發情期,但人類是個例外。人類的發情好像沒有季節限制,隨時隨地都能夠發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動物的發情期在了解人類為什麼沒有發情期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動物為什麼具有發情期。
  • 為什麼人類隨時都可以有性行為,而動物卻要等到發情期才能交配?
    發情其實就是動物的一種生理表現,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就好比野貓來說,一般到了春季就會發出一種叫聲,其實就是在吸引異性,當過了這個時間以後就會拒絕。動物的發情期,是有相對較為固定的時期的。不光是哺乳動物,禽類和鳥類也是一樣,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孔雀開屏也是在發情期才會有的。
  • 人類隨時都能懷孕,可為啥動物卻要等發情期?理由說出來很害羞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物種,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還是微生物,要想長久地存在,都需要通過繁衍。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通過繁衍行為,我們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類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很多動物都有發情期,它們在這個時期進行繁衍活動,但是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在自己想繁衍的時候進行繁衍活動。
  • 大部分生物都有天敵,為什麼人類沒有?
    雖然人類相對於其它大部分物種都進化神速,用了很短的時間區區數百萬年就跳出了食物鏈,要知道恐龍用了1.6億年都沒有發展出智慧文明。人類在遠古時期自然也不例外,雖然會製造簡單工具但也要時常面對野獸的進攻,尤其是更早期人類尚未完全的直立行走,面對一些猛獸大部分都是逃跑,沒有贏的機會。恐貓如何威脅人類祖先?
  • 相近的黑猩猩都有「丁丁骨」,為什麼人類卻沒有;人類虧了嗎?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 人類有沒有像其他動物一樣有「發情期」嗎?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天生就能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這使得他們產生對異性的渴望,從而完成交配、分娩等繁衍子嗣的職責。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發情期」。所謂的「發情期」,就是要到了某個特定的時段,才能進行交配。不到那個時候,動物的「情慾」發作不起來。
  • 陰莖骨的好處這麼多,那人類為什麼沒有?
    Matilda Brindle和Kit Opie在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B》上的研究中提到,陰莖骨的首次出現晚於有胎盤和無胎盤哺乳動物分化之後(約1.45億年前) ,但是早於靈長目動物和食肉目動物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現之前(約9500萬年前) 。也就是說,靈長目動物和食肉目動物的共同祖先有陰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