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預告|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2021-02-09 麥小麥讀行記


為什麼有時候,男人比女人更花心?

這是進化的結果嗎?

為什麼動物只需要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結婚有多煩,誰結誰知道!

為什麼一妻多夫制從來都不是

動物界的主流婚配製度?

女人想當女王的夢難道只是夢?

從古至今,活下來的都是能控制欲望的男人

這在生物學上如何解釋?

一頭聰明能幹的雄性所能享有的理想妻妾數

是兩到三個,那麼一個優質男擁有的女人數量呢?

一個優質女擁有的男人數量呢?(¯﹃¯)


讀書郎不是十萬個為什麼

實在是這本《瘋狂人類進化史》講的事情太瘋狂

人類進化 這四個字聽起來就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長篇大論的象徵

但是9月1日本周四晚八點,我們將一起聆聽一場與眾不同的「人類進化史」,史鈞教授帶我們走進人類進化的時間隧道,記得穿草裙哦~

微課堂主題

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嘉賓

史鈞


生物學博士,安徽科技學院副教授,豆瓣網認證作者。長期從事進化論與社會生物學科普寫作,堅持用輕鬆幽默的文筆深入淺出地介紹嚴謹的科學知識,曾先後出版《進化?進化!達爾文背後的戰爭》《一本書讀懂進化論》(羅輯思維獨家定製版)等作品。

領讀書籍

瘋狂人類進化史


聽課方式


加入「麥小麥愛讀書」微信群即可聽課

添加編輯ELLE「azi19841002」、管理員春泥「hy_chunni」微信號申請入群。

聽課時間

9月1日晚8點

贈書活動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提問並被史鈞老師抽中回答的盆友,由出版社贈送一本

《瘋狂人類進化史》


戀愛時,人體內的睪酮含量會發生奇怪的變化。墜入愛河的男性,睪酮含量將急劇下降,而在女性體內則會明顯上升。也就是說,戀愛中的男人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女性化趨勢,女性則呈現男性化傾向。這使得男人更加善解人意,容易討好女人,女人則容易衝動以便驅趕情敵。雙方性格互補更有利於建立持久的伴侶關係,彼此更加忠誠,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激素保障機制。

表面看來,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的結合,本質卻是精子與卵子的結合。簡單的邏輯是,在一年之中,一個男人可以和十個女人生下十個孩子,他們可以從更多的交配中獲得更多的遺傳回報。而一個女人縱然和十個男人在一起,一年也只能生下一個孩子。她們並不能從過多的交配中獲取成比例的回報,所以對更多伴侶的興趣遠不如男人那麼明顯和迫切。這決定了男人沉迷於風花雪月,總是試圖尋找更多的女人,同時確保自己的女人不被別人染指;而女人則相對保守,她們需要得到更為可靠的男人,並用盡心意使他們不再移情別戀。去留之間,男女各施手段,足以讓人感覺亂花迷眼,如此不斷博弈的結果,最終構成了不同的婚配製度。

很多男人都在暗中設想過一夫多妻制生活,然而大多數男人都想錯了。如果現代社會仍然採取一夫多妻制,世界首富完全有能力娶一萬多個老婆,這意味著將會憑空多出9999個以上的光棍,其中極有可能就包括那些幻想過一夫多妻制生活的男士們。現代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公,大多被迅速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一夫多妻制的後果將更為嚴重。所以,大部分男人其實是一夫一妻制的受益者,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快來加入我們的瘋狂進化課程吧~

本課程由公眾號「獨讀」(ID:nddsjlb ) 主辦並授權轉播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合作郵箱 abc616@139.com

回複目錄  查看以往部分內容。

新浪微博 廣州麥小麥

荔枝FM 麥小麥講故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更是合作撫養後代的終極博弈結果,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階梯。簡單的邏輯是,在一年之中,一個男人可以和十個女人生下十個孩子,他們可以從更多的交配中獲得更多的遺傳回報。而一個女人縱然和十個男人在一起,一年也只能生下一個孩子。她們並不能從過多的交配中獲取成比例的回報,所以對更多伴侶的興趣遠不如男人那麼明顯和迫切。
  • 為什麼動物不用學習怎麼交配,人類卻要學習怎麼交配?
    生而為人,人當久了之後再看動物界的動物就會產生許多的新奇和疑問,當然最大的疑問就是好像自然界的動物好像生來就懂得要怎麼生存、生活,到了發情期交配期它們好像不用學習就像是本能一般的與異性進行交配,就能夠生出小寶寶。而人類卻不行,當然人類並沒有發情期的限制,但是如果沒有學習也是不知道如何進行交配,這是為何呢?
  • 為什麼動物都懂得不能近親結婚?
    很多人都知道,近親繁殖會導致後代容易出現智力低下、畸形、疾病等症狀,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近親繁殖會引起這些症狀。在看待問題時,我們要知其然的基礎上,還要知其所以然。
  • 為什麼動物只有在發情期才交配,人類卻隨時都可以交配?
    動物的發情期在了解人類為什麼沒有發情期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動物為什麼具有發情期。在看《動物世界》時,我們經常聽到趙忠祥的配音:「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但其實不是所有的動物發情期都在春天。經過自然界一代代的篩選之後,動物體內就保留了發情期,只在特定的季節發情,這樣可以保證後代能夠在食物充足時期出生,從而提高後代存活率。
  • 為什麼近親不能結婚?
    在看待問題時,我們要知其然的基礎上,還要知其所以然。近親的危害在達爾文同一時期,還有一個名垂千古的人物正在修道院中種植豌豆,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孟德爾通過觀察豌豆發現,純種的豌豆雜交之後生出的第一代豌豆,只會表現出同一個性狀,比如: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雜交後,得出的後代只會開紫花。
  • 人類為什麼讓不同品種的動物交配,這違背動物天性嗎?
    ,大致意思就是有些事情人類做的太過分,比如:讓品種不同過的動物雜交。我們知道,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種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而且不同的物種擇偶標準大不相同,以至於不同的物種很少會交配,但人類卻強行讓它們交配,繁殖後代。那麼讓動物雜交這件事,人類究竟做得對不對呢?
  • 動物只交配?人類要感情?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撫養後代的難度。
  • 人類禁止近親結婚,動物卻可以回交,難道不怕生出畸形後代嗎
    文/行走天涯人類禁止近親結婚,動物卻可以混交,難道不怕生出畸形後代嗎根據達爾文先生提出的生物進化論法則,我們可以知道地球上萬物之間的進化和繁殖後代,都是存在一定規律的!而且每種物種之間都是存在著生殖隔離的,就拿我們人類進行舉例說明,人類就只能夠自我繁殖生育後代,而且是嚴厲禁止近親結婚生育後代的,因為打破了近親結婚的法則,生下來的孩子大多都是畸形的。只是不令人感到疑問的是,同樣也是適用於生物進化論法則的,為什麼動物之間確實可以進行回交的?難道動物之間不怕生出畸形的後代嗎?
  • 動物的交配季節為什麼是固定的,而人類卻不是?目的不完全相同
    為什麼有些動物交配有季節性,而人卻沒有?
  • 為什麼人類隨時都可以有性行為,而動物卻要等到發情期才能交配?
    在開篇之前,請不要認為這是一個低級的話題,而是要當作一門生物科學去了解,畢竟這是生物繁衍的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動物的發情期是在漫長的歷史進化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它們通過這種表現來暗示異性並且吸引異性的注意,從而達到完成交配和繁衍的過程。
  • 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
    我們人類一直都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但是這也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在自然界中,衰老是一種非常奢侈,也令人十分討厭的事情,大多數動物都沒有辦法存活到自然衰老死亡的,而是選擇性死亡,比如說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
  • 為什麼動物都有發情期,而人類卻可以隨時交配?專家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為什麼動物都有發情期,而人類卻可以不限時間地點?不過即使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哪怕春天是一個非常適合談戀愛,非常適合繁殖的季節,人類和自然界內的很多生物還是不同的,儘管人類也被認為是高等生物,也還是這些動物中的一種而已。可是人類和這些生物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最主要的是人類有智慧,人類可以製作出工具,而動物們只能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在自然界內生存下去。
  • 身為植物,隱柱蘭為什麼要引誘雄蜂,和它交配?
    植物是如何繁衍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人認為只有動物才具有複雜的、各式各樣的行為。但是現代生物學家們發現,植物能夠做動物所做的一切事情,而且植物行為比動物行為具有更多的獨特性、趣味性及隱秘性。雄蜂並不會只和一隻雌蜂交配,當另一朵眉蘭花欺騙而故伎重演時,正好把花粉塊送到了新「配偶」的柱頭上。
  • 動物界居然有交配季節,為什麼人類沒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原來如此
    動物界居然有交配季節,為什麼人類沒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原來如此為什麼人沒有交配季,我們都看過動物世界,動物的交配季節的來臨,我們期待的畫面一度出現。當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初步了解性知識的時候,學習過鳥類和蜜蜂。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裡並沒有說人類有特定的繁衍時間節點。
  • 動物雜交是怎麼回事,有風險嗎?為什麼人類要讓動物雜交?
    大家都知道,農作物的雜交可以讓兩個農作物品種的優勢在雜交出來的新品種上展現,可以如果讓動物雜交會是什麼樣呢?動物雜交是怎麼回事,有風險嗎?為什麼人類要讓動物雜交?相信大家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那麼小編幫你們梳理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母螳螂為什麼要在交配時吃掉雄性?
    性食同類八月,屬於螳螂的交配季節來臨了。此時已經成熟的雄性螳螂為了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會出發尋找雌性螳螂。但是它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雌性螳螂不僅不會把它們當作「丈夫」看,還會把它們當作食物一樣吃掉。不過雄性螳螂沒有辦法,它們體內的基因驅使著它們靠近雌性螳螂,至於它們在交配完成後能不能活下來,則完全要靠運氣了。有些雄性螳螂運氣比較好,在交配時,恰好雌性螳螂剛剛進食完畢,還不太餓,此時對於捕食雄性螳螂的意願較弱,所以雄性螳螂逃生的概率較大。
  • 等待一生只為交配的動物:袋鼩長時間交配直至死亡
    雄性袋鼩在將近一半的生命中,每天交配長達14小時。這並不是充滿愛意和閒情逸緻的性愛,而是瘋狂的,它們會迅速把有限的精子儲備耗盡,身體狀態也隨之一落千丈。它們會失去皮毛,出現內出血,然後在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離開這個世界。無獨有偶,大自然中還有另一些動物也有著許多相似行為的動物,它們的存在似乎就為了繁殖和死亡。事實上,有一個學術名詞專門用來形容它們:單次繁殖動物。
  • 在繁殖季節,獅子為什麼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而每隻雌獅的發情期是5-7天,這意味著,它們在幾天內要交配幾百次! 看到這,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獅子要每天要交配那麼多次?它們是怎麼做到呢? 為什麼獅子每天要交配幾十次?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繁殖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
  • 動物的交配方式突破人類的想像:寄生在雌性體內只發育生殖系統
    上萬年來,除了幾次物種大滅絕,動物們都在自己所在的生態鏈上的位置好好待著,一直到人類出現肆意濫殺才有了一些物種的滅絕。為了保證自己這一種族不滅絕,就要保證這個種族不斷有新生命的加入。動物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千奇百怪,你可能想像不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動物們為了能夠提高繁殖率做了多少努力,有多少奇葩的交配方式?
  • 等待一生只為交配的動物,袋鼩長時間交配直至死亡
    這樣的行為不單單只有袋鼩裡存在,也有很多與之相似的動物。通常用來形容它們的學術名詞叫做:單次繁殖動物。它們僅有一次的繁殖機會,往往指的是一個繁殖季節,但交配一次死亡的事情也是有的。雖然這樣的繁殖令人很奇怪,但是這樣產下的後代會多的多。在物種層面上,這是一種有風險的回報。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哪些動物像袋鼩一樣把交配和繁殖看的比生命更重要。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