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終究還是動物進化的,骨子裡的本性千年難改

2020-09-22 南和鬍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依舊像猿人一樣,喜歡群體活動

百萬年前,人類剛剛由猿進化成人類最基本的樣子,過著群居的歡樂生活!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那樣會有安全感,一是對於外部襲擊的安全,另一個是對於食物的安全感!那時候的「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還沒有脫穎而出,與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平等的瓜分自然界的一切!

人類進化到現在這個樣子,不得不說進化的是真快。但是群體性始終沒有從骨子裡拋開!但是現在的群體性是為了生活的快樂充實!最好的例子就是跳廣場舞!按理說,自己在家一樣跳,但是那樣不快樂!必須回歸到群體性中。每到夕陽西下,月出高空!群體出動!舞的那叫一個歡!緊接著對於地盤的佔領開始展現出來,因為在群體中,最根本的意識就是,我們在這裡玩久了,它的佔領使用權就是我的!這裡說的是群體而不是個人!猿人時代,不就是這樣嗎?經常在這裡打獵,那這一片就是我們的!直到往後的幾千年的文明時期的戰爭都是因為利益,歸根結底就是土地!有土地才擁有一切!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或者說唯一的區別就是,意識形態不同!

猿人之所以能從和其他動物一樣的地位,變成後來的駕馭者,就在於他進化了他的腦子,也就是意識得到了改變!說的通俗點就是愛動腦子!其他動物有意識但都是直覺或生理上的,思維比較單一!

正因為人類擁有了聰明的大腦,於是勾心鬥角被歷代演繹,直到現在!這是本性,是最原始的意識!

骨子裡的東西,哪怕歷經萬年,也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性!

性作為繁衍生息的本能,從有生命以來,一直存在!歸其原因,得問自然界吧!猿人的群居生活,雄性總是霸佔者的身份生活,而雌性則是弱者的地位生存!外出打獵歸雄性,繁衍後代歸雌性!在性這方面,最初由一開始的隨心所欲到後來的獨佔,這期間的狀態不能稱之為「人」。直到文明時代的到來,一切都是相當成熟!意識也與時俱進。但是沒有一下子就與石器時代告別,而是遵循漸進的發展!到後來的幾千年都是如此,一夫多妻制的生活!

直到現代,各種條件達到了成熟,人的思想,法律的條文……空前絕後的一切!但是作為雄性動物演變而來的男性,骨子裡還是「多情」的!佔有欲並沒有退化,只是受到了現實或世俗的限制!好在,我們的時代是文明時代,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無論人類怎樣進化,歸根結底都會依據大自然的法則,而不是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創造世間萬物,養育生命,就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奪走它!

因此,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大自然才是我們唯一的歸宿!

相關焦點

  • 《東宮》顧劍可以被原諒了,但李承鄞不行,失憶還是本性難改
    顧劍對小楓還是那麼有求必應,無限縱容。明明他的性命是好不容易從閻王手裡搶回來的,不知道哪天就會被拽回去,可他毫不在乎。小楓中毒之後,顧劍不惜耗費功力為她祛毒,原本如風燭一樣的病體殘軀更加受損。顧劍為小楓的付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做到這個份兒上,顧劍已經有能被原諒的資格了,至於李承鄞只能呵呵噠了。
  • 人類從沒有害怕過的動物?考古學家:這種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人類從沒有害怕過的動物?考古學家:這種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人。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因此而驕傲,從而認為人類從沒有害怕過的動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曾經還是非常渺小的。
  • 10句借動物罵人的高級髒話!明說動物天性,暗諷人類本性
    此外,古人善於將人類的本性和動物的天性做對比,即顯得文雅許多,又能發人深省。因此,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明說動物天性,暗諷人類本性的高級罵人話,好比下面的十句話。人也是一樣,跌倒是很正常的事情,跌倒多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只能說明你很笨,笨到以後還是會跌倒。二、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之所以不吃窩邊草,是因為窩邊草是兔窩的天然屏障,人之所以不吃窩邊草,是因為窩邊草太熟悉。
  • 《驢得水》一頭驢不如《驢得水》人類貪婪下的動物行為的動物行為
    如果洛克菲勒不想追溯人類的歷史,那麼我們很難追溯人類的歷史?誰不想壟斷他甚至別人所需要的一切?世界上沒有不貪婪的人。如果你有一個橄欖,你可以一定會想要整個橄欖樹屬於你。貪婪應該受到限制,通過鬥爭實現自己的願望是正常的。
  • 人類進化是否停止?為什麼近千年來人類未出現顯著進化?
    (達爾文認為人類直立行走是為了更好使用工具,最新研究卻認為人類直立行走可能是為了更好地散熱)、創造了語言、失去了體毛,完完全全脫離了我們的「表親」,從根本上與動物區分開來。隨著科學大跨步的發展,人類對自身是否會繼續進化提出了疑問,有人悲觀的認為,人類已經達到了終極形態停止了進化,或人類過了巔峰狀態開始退化等等。
  • 人終究還是群居動物
    喜歡的話,把我分享給你的friends吧2020/02/02| 理想主義青年的第328篇文章人終究還是群居動物。我原以為我會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感到滿意,即使十天半個月不出門,我也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可是當真的不能出門的時候,又突然對外面的一切事物重新燃起了強烈的渴望。
  • 動物繁殖是本能,人類生殖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性的?
    生命能夠得以延續,這是因為繁殖行為,動物雖然沒有人來那麼聰明的大腦,但是很多物種都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只要到了時間它們的身體就會發出各種信號,找到最心儀的交配對象繁衍後代,以延續它的家族。可見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的繁殖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學習呢?
  • 人類進化史
    考古學認為,人類起源至今已有300 萬年,但美國 學者根據基因測定的結果排序推算,人類起源到現在只有14萬年。另外,由於人類同時具有陸生和水生兩類動物的基因,對人類究竟產生於陸生動物還是水生動物也爭論不休。筆者認為,人類是由陸生動物感染了攜帶水生動物基因的病毒,兩類基因重組並產生突變的結果。人類的「源祖」或「近親」已被自然選擇所淘汰,結果人類成了沒有「本家」的獨門小戶。
  • 從生物本性探討為何男同性戀之間的感情更脆弱?
    人自稱為智人,一種高級的動物,其本質在動物,不在高級。本文是從生物本性方面進行討論,因此在討論開始之前,大家首先要樹立人的本質是動物的觀念。說男同性戀之間的感情更脆弱是和異性戀比較得出的,要弄清楚男同性戀感情脆弱的原因,首先要知道為何異性戀間的感情較牢固。
  • 人類還在不斷進化中,1千年後將是什麼模樣?科學家的話難以接受
    文/行走天涯人類還在不斷進化中,1千年後將是什麼模樣?科學家的話難以接受大約在300萬到500萬年前的時候,人類的祖先才剛剛出現,不過那時候人類的模樣和現如今還是有著顯著差別的,那時候祖先還被叫做猿人,也是在距離現如今3萬年到5萬年左右的時候,現代智人才比較趨近於我們現如今的形態,如果說有什顯著差距的話,那有可能就在於現如今人們的毛髮更加的稀疏了!
  • 自私是生命的本性,在這個上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生物體的某些自私心理和行為是由於生物基因的生存和延續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從而導致了生物體的自私性。自私是生物的本性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本質上都是自私的,為什麼上世紀誕生的一本顛覆性認知的書說,當身體被基因控制時,所有的生物學行為實際上都會發生。
  • 「連山易不連山難」是人類五千年進化的最強鐵律
    如果用一件事來表達,什麼是人類五千年進化的最大獲益項?不是煤炭、石油或某種物資……不是語言文字的創立和應用……不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只是單方面提高了草原上獅群吃羊的能力,這只能使羊群被更快吃光。不是天文發現,人類至今還沒找到霍金想過的太空移民天堂。同樣也不是「量子」,或其它的什麼「子」……人類五千年進化的最強鐵律,應該可以用這樣的一句話表達:——「連山易不連山難」!「連山」發生於五千年前。什麼是「連山」?這非常簡單,那時候人類住在山上,「連山」就是把幾座山連在一起。
  • 所謂動物權利
    看上去,如上第一種思路似乎是最難成立的,因為這種思路骨子裡的邏輯是:動物權利不過是保護人類的一種工具或途徑而已,果真如此,則所謂「動物權利」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因為權利的基本屬性正在於它的目的性、或者說非單純工具性。
  • 生命的追問 | 人類到底是進化而來,還是退化而來?
    退化論認為,我們的生命本來是處於純淨的天性之中的,之所以我們現在時常處於顛倒、迷狂、偏失、愚昧、混亂之中,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墮落了、退化了;進化論認為,人類是整個地球和宇宙進化的產物。基於這兩種觀點而展開的辯論已持續了數個世紀,可謂「針鋒相對」「勢同水火」。那麼,「生命退化論」和「生物進化論」這兩種觀點只能「二存其一」嗎?
  • 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區別,陰莖骨的消失,進化還是退化?
    其實我們會發現我們身邊有無數的動物和植物,它們在進化的過程中進化出了千奇百怪的一些技能和性狀。從最當初第一個單細胞生物開始到現在複雜又多變得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它確實創造了無數讓我們驚嘆的奇蹟。不過在這進化的途中,它也設置了無數難以逾越的關卡,所以說這些關卡也讓無數的物種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
  • 人類文明的出現,是必然還是偶然,怎樣在進化變數中脫穎而出?
    如今金星和火星這些孕育生命的良好條件早就已經過去了,金星成為一個地獄,火星還是不毛之地。因此,地球孕育了這個細胞就是偶然。2、最早的原始生命,比如原核細胞進化到真核細胞,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這個過程經歷了幾十億年。這實際上是多樣化生命的蟄伏階段。
  • 《動物狂想曲》動物之間的競爭,肉食動物是否改變不了自己的本性
    雖然只看了一集小六對肉食動物還是充滿著許多疑問,作為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共存,他們之間的食物又是怎麼劃分的。肉食動物食肉,草食動物部分又是雜食。如果真的強行把這兩個生物鏈完美融合在一起,或者說肉食動物的習性也要改變自己的本性從食素?變為素食動物,從本體上來說應該是不可能的。
  • 趙鼎新:我們該如何研究人類社會與其他動物社會?
    人類的本能性行為其實與人類進化譜系上的近鄰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比較相似:人是地域性動物,會保衛自己已經佔據的領地,猩猩也是;人是經濟動物,會利用工具和進行交換,猩猩在這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能力;人是政治動物,會運用各種方式在自己的群體中取得優勢地位,猩猩也有這一能力。
  • 人類來自外星還是生物進化的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和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約6500萬年前,一顆寬度約16公裡的隕石撞擊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造成巨大災難,當時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三分之二的動物物種消亡滅絕,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結束,原始哺乳類動物逃過劫難經過漫長歲月存活下來,之後迅速進化。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更有優勢?
    對於這個問題,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就能看出來,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其沒有用器官會被逐漸的消失掉,替代它的是更有優勢的器官,並且能發揮更大的優勢。看過相關的化石也不難知道,地球上的很多動物是有「丁丁骨」的,不過為什麼人類的「丁丁骨」卻不見了呢?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