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更有優勢?

2020-10-09 城市情報員

對於這個問題,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就能看出來,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其沒有用器官會被逐漸的消失掉,替代它的是更有優勢的器官,並且能發揮更大的優勢。看過相關的化石也不難知道,地球上的很多動物是有「丁丁骨」的,不過為什麼人類的「丁丁骨」卻不見了呢?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嗎?針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和結論都不一樣,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討論一下!

這個問題看似很俗,其實是很有科學道理的,接下來我們理性的分析一下,人類的「丁丁骨」去哪裡了!大家也帶著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吧,文章後面不妨也留下你寶貴的評論!

「丁丁骨」是什麼?

說到「丁丁骨」,聰明的你一看就知道了,其實就是雄性哺乳動物陰莖裡的骨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骨外骨」,因為其沒有和身體上的其它骨架有任何的附著,而是剛好在陰莖的末端。這就是所說的「丁丁骨」。不過,從哺乳動物繁衍的角度來看,「丁丁骨」的存在還是有其必要性的,因為這樣能很快的進入「戰鬥狀態」!

對於這塊骨頭來講,也是一個很有學問的東西,其長短、形狀都會不一樣,也可以說是很奇怪的現象,有的只有一毫米,有的卻有一米之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這塊骨頭。

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很多哺乳動物還存在著「丁丁骨」,而且大多數靈長類的雄性動物也具備著,只有人類和少數的靈長類生物沒有,估計這也是一個特例。根據數據發現,海象的「丁丁骨」長度有身體的六分之一,像是一個半米長的棍子,而環尾狐猴的則只有幾釐米,只有體長的四十分之一。這就表明,不同的生物「丁丁骨」的長度是不一樣的。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到底有沒有過「丁丁骨」

我們來看看進化的過程就知道了,絕大部分的靈長類動物的祖先是有「丁丁骨」的,在進化的過程中因為要更好地適應各種變化的環境,這些靈長類動物的這塊骨頭就越發的有些礙事,因此就開始變得越來越短,直到徹底的失去。其中人類祖先的近親大猩猩的「丁丁骨」只有指頭大小,而人類的就徹底進化到沒有了!根據研究表明,大約在190萬年前男性是有丁丁骨的,後來為了適應環境,這塊骨頭就慢慢的消失了,直到現在就直接不存在。

為什麼這塊骨頭不存在了呢?有以下的2個方面可以探討一下!

1、人類的性行為決定的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動物都在固定的時間會有所謂的發情期,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交配和繁衍後代,這也是自然界賦予它們的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規律。因為環境的影響,只有在這個時間內完成,才能趕上各方面資源比較豐富的時候,當然是動植物生長比較茂盛的時候,天敵比較少的時候。

打個比方來講,哺乳動物的孕期一般在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剛好春季交配,到分娩後就是夏秋季水草和果實比較豐富的時候,這個時候氣溫不會很低,幼崽比較容易存活!由於動物的這個發情期的時間較短,需要快速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因此需要輔助工具,這塊陰莖股就起到了作用,完全可以助一臂之力!

反之,人類則不一樣,全天候、常態化的可以進行,而且還能製造和實用工具,這就是不同之處!

2、受配偶制度和交配模式的影響

「丁丁骨」的作用其實還是挺大的,因為這樣不僅能延長時間,保證了繁殖的成功率,需要通過這個來鎖定對象,保證遺傳的結果。這就是動物的情況。

人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總體來說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並且人類受倫理的限制,只能是專情的物種,所以這塊骨頭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取而代之的是陰莖的軟骨。

當然,也有可能是基因的突變,無論是《進化論》還是基因突變,都離不開適者生存的法則,這塊骨頭有可能是人類直立行走或者是穿著的障礙,因此逐漸消失了。基因的問題很複雜,這裡就不去展開講了!

寫在最後

「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也能用在器官上面,就像大海裡的鯨,原本是陸地動物,由於環境的變化,最後生活在了大海內,原本的腿進化成了鰭!人類的「丁丁骨」應該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會退化的!不過這個問題和「尾巴」一樣,沒有完全的定論,期待更多的高人解密!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優勢?
    這個問題說實在的比較複雜,我們至今沒有搞懂其中的各種緣由,因為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不大,幾個釐米級別、甚至是毫米級別的,很難形成化石,而且當人類失去「丁丁骨」的時候就更難形成化石了。所以我們現在不僅沒搞懂為什麼丟失,就連具體啥時候弄丟的都不是很清楚。但我們依然是提出了很多理論假設?下面我就一一道來,供大家參考和討論,你覺得哪種情況最有可能呢?
  • 人類為什啥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優勢?
    那麼除了這個毛髮的褪去之外,大家還知道人類有哪些東西是在進化過程中慢慢消失的嗎?不知道也沒關係,按照現在動物的組成結構來看,丁丁骨人類也沒有了。有人關於這個進化提出了疑問,說有這樣子的改變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 人類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這是進化優勢,還是倒退了?
    但在自然界中,不少哺乳動物的體內都長有丁丁骨,就連人類近親的絕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有。那麼,為什麼人類沒有丁丁骨呢?人類是一開始就沒有丁丁骨,還是在進化過程中失去的呢?丁丁骨有什麼作用,沒有丁丁骨是一種進化優勢嗎?
  • 人類為什麼失去「丁丁骨」,這種進化有優勢嗎?或者是劣勢?
    提起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通常來說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很袖珍,對的,你沒看錯,只能用袖珍來形容,以至於連化石都見不到,更別說現在的人類能否留下「丁丁骨」化石了。丟失「丁丁骨」對於人類而言,目前還並未發現任何劣勢的存在,但是優勢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拿出來大自然的說法吧,存在即合理。靈長類動物中目前只發現了人類和蜘蛛猴沒有「丁丁骨」,其他的靈長類動物還是擁有的,就算有一點點,目前依然是存在的。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那麼為什麼人類必須要擁有這根骨頭哪?難道就不能是遠古時期就不存在?其實還真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把它給弄丟了,當然也不僅僅是人類,在靈長類大家庭中和我們同病相憐的還有蜘蛛猴,在生物學分類上是靈長目-蜘蛛猴科-蜘蛛猴屬下的成員,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共有7種蜘蛛猴,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 人類為什麼沒有丁丁骨?研究發現它已退化,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對人類來說到底是好還是壞?這上面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體型越大,丁丁骨反而越短,當然這個案例在人類這裡卻直接消失了,人類沒有丁丁骨,為什麼會這樣,演化不就是為了更好更多的繁衍自身麼,丁丁骨的存在不就是輔助人類繁衍生殖的麼?
  • 為什麼人類沒有丁丁骨?
    對於男人來說,丁丁沒骨頭是很自然的事,但對於多數哺乳動物而言,雄性的陰莖是有骨頭的,而沒有丁丁骨的人類才是奇葩。大約5000萬年前誕生的首批靈長類動物身上出現。美國骨科專家菲利普·雷諾在《科學美國人》雜誌發表的文章稱,在對比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的DNA之後,發現人類有500多組DNA片段是缺失的,其中就包括那段與丁丁骨相關的DNA。不過,《皇家學會學報B》發表的研究顯示,靈長目動物和食肉目動物的共同祖先有陰莖骨。因此,人類一定是在演化過程中把陰莖骨丟失了!
  • 進化過程中的人類,莫名其妙丟失一塊骨頭,仿佛失去了「超能力」
    我們都知道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的生物圈內是什麼樣的地位,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進化了大腦,雖然我們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毫無攻擊力的物種,但是短短幾十萬年的發展演化,還是讓人類躍到了食物鏈的頂端。因此部分人也持有懷疑態度,人類緣何如此特殊?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都會遵循一個核心的原則,那就是有利於生存適合周圍環境,這樣才不會被自然而淘汰。
  • 相近的黑猩猩都有「丁丁骨」,為什麼人類卻沒有;人類虧了嗎?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 細說人類進化過程為什麼失去毛髮?從自然選擇到人類自我意志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大部分毛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的動物沒有像人類一樣大面積的皮膚裸露在外面。但是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另外一個問題,你認為人類身體上沒有黑猩猩多毛嗎?乍一看,你可能會說:是的。但是,如果我想告訴你真相往往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刻。
  • 「丁丁骨」是動物獲勝的法寶,人類卻沒有,是不是就虧了?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 為什麼人類沒了?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在哺乳類動物中,丁丁骨就像其他骨骼的存在一樣平常,就算把範圍縮小到靈長類,它也屬於「基本裝備」。但為什麼唯獨人類沒有?丁丁骨,長了有啥用?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人類與靈長類動物共同的祖先,早在1.45億年前出現的哺乳動物,就進化出了陰莖骨。現在的大部分雄性哺乳動物也還保留著陰莖骨。那麼陰莖骨到底有什麼作用呢?關於陰莖骨可能發揮的作用,科學家提出過幾種理論。
  • 為什麼人類沒有?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人類為啥沒有丁丁骨?但丁丁骨之所以被進化淘汰主要有以下這3個原因耶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Richard O.沒有了丁丁骨,人類靠什麼xxoo?Kingsley[3]汪憶.人類曾兩次進化了尾巴.科學大觀園,2017(4):61-61.[4]曹林升,周輝良.丁丁異常勃起的發病機制及其治療.中國男科學雜誌,2005,19(2):66-69.
  • 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級智慧生命,生理上的眾多BUG,該不該存在
    但是人類女性沒有發情期,排卵的特徵也一點都不明顯,幾乎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羞羞的事情。如果說隱藏排卵期對於繁衍沒有任何好處,為什麼人類演化出了這種特性呢?現代人類一生並不會繁衍太多的後代,為什麼「子宮」每個月都會為了懷孕在做準備,讓例假每個月都來,為什麼還會有痛經這種不人道的BUG存在?
  • 為什麼世界上黑人數量越來越多?未來的人類文明是進步還是退步?
    黑人是繁殖能力最強大的人種,在可預見的將來,黑人的數量可能會超越黃種人和白種人,成為主宰未來世界的人群,只不過這種趨勢對人類文明來說是退步還是再一次騰飛,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這篇文章,讓我們走進科學驛站,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黑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了。
  • 丁丁有骨頭?真的有骨頭!
    ●哦,不是這種「丁丁骨」。靈長目、食肉目(包含陸上食肉獸和海象等有鰭腳的海獸)、齧齒目、蝙蝠和一些外表相似,但關係並不近的食蟲小獸,都有不少帶陰莖骨的物種。人類在這方面是個另類,生活在舊大陸(非洲、亞洲)的猴子和猿,包括我們最近的親戚黑猩猩,都有這根骨頭,我們卻沒有。所以丁丁有骨頭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居然沒有……這件事我們後面再談。
  • 人類丁丁為啥長了一臉「蘑菇樣」?是進化優勢還是人為形成?
    想必大家一定早就想過這個問題,難不成是蘑菇出了軌,還是其他蔬菜的不對?但真實的情況屬於進化上的巧合罷了,並且根據這個問題,科學家都已經做出研究,並且指出了生物體上的任何特徵都逃不過三種來源,先是雌性的選擇,接著是功能的優勢,以及自帶的無作用產品,也就是人類身上可有可無的特徵。
  • 人類丁丁為啥長了一臉「蘑菇樣」?無意撞臉還是進化優勢?
    這一點我們人類最有發言權,進化上功能的優勢就代表著某種特徵的出現能夠讓生物體更加適應環境,增強種群間的競爭力,是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的結果。研究人員對這個問題就做了研究和分析,他們認為在人類的進化中沒有跡象表明雄性有炫耀自己特殊形狀的行為,並且這種行為在現代人的身上也沒有任何跡象。這說明冠狀的出現並非雌性選擇的結果。因此研究人員更偏向後兩種可能,進化優勢和無用論。
  • 人類丁丁為啥長了一臉「蘑菇樣」?無意撞臉還是進化優勢?
    進化上功能的優勢這一點我們人類最有發言權,進化上功能的優勢就代表著某種特徵的出現能夠讓生物體更加適應環境除了大腦以外,我們還是自然界唯一一個以直立行走為常態的生物,並且擁有著最為靈活的手指,能夠製作出複雜的工具,參加各種勞作。總的來說,進化上功能的優勢可以保障我們能夠更好的生活、以及繁育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