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骨」是動物獲勝的法寶,人類卻沒有,是不是就虧了?

2020-12-03 小紅兄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為什麼黑猩猩都有「丁丁骨」,人類卻沒有;

已知黑猩猩是和人類最為接近的動物,我們把黑猩猩叫作類人猿,此外還包括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等三種,大約在25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古猿,從此古猿開始演化出五種形態,包括人類。而大約在三四百萬年前才開始出現人類和黑猩猩。所以黑猩猩可以說是與人類最相似的動物,同樣靠吃奶長大、同樣的直立行走、同樣相近的四肢與體重,人類身上很多的東西都可以與黑猩猩相互映射。比如黑猩猩依舊保留了「丁丁骨」,人類卻沒有了。這也能說明在演化成人類前,人類的基因裡是包含「丁丁骨」基因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人類沒了「丁丁骨」?

第一,為了擴充腦容量,提高智力;

科學家在研究小白鼠時,將小白鼠的「丁丁骨基因」進行了切除,最後驚奇的發現成年後的小白鼠比起其他的小白鼠,擁有更大的腦容量。所以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選擇丟掉了丁丁骨,從而獲得更大的腦容量。

第二,基因突變,大量的基因不能被表達出來;

曾有人類小孩「返祖現象」長出陰莖骨,科學家猜測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人類基因中依舊存在「丁丁骨基因」,但已經發生變化;而小男孩的身體裡的這部分基因剛好又被突變了回來。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大約有500多個地方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或者丟失;比如更加靈敏的鬍子、臉上體毛等。

然而「丁丁骨」對於很多動物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動物們的競爭異常激烈,一不留神可能就會被淘汰。而丁丁骨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另外的一種致勝法寶。有丁丁骨的動物擁有更長的交配時間,能夠佔用雌性動物更多的發情期,增加自己的精子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加受精的概率。

此外一些動物的丁丁骨還帶有一個反向的勾,在與雌性動物交配時,能夠將其他雄性動物的精子清理出雌性動物的體內,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順利的誕生,丁丁骨真是操碎了心,雖然有些損人利己,但畢竟自然界的競爭就是這樣的。

那麼人類沒有丁丁骨,是不是就虧大了?首先人類社會是非常文明發達的,其他動物遠遠沒有資格與人類相比。人類社會在繁衍下一代上,是嚴格遵循一夫一妻制度的,所以在動物界的那種競爭在人類社會根本不存在。

其次是現代人類男性的私密處更加適合人類,人類沒有了丁丁骨,取而代之的是充血式的海綿體。一般動物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人類卻沒有固定的時間,時間上更加自由且頻繁;所以只能選擇了更加耐用的海綿體,由於丁丁骨又太過堅硬,反而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看完點個讚唄!

相關焦點

  • 相近的黑猩猩都有「丁丁骨」,為什麼人類卻沒有;人類虧了嗎?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 為什麼人類沒有丁丁骨?
    對於男人來說,丁丁沒骨頭是很自然的事,但對於多數哺乳動物而言,雄性的陰莖是有骨頭的,而沒有丁丁骨的人類才是奇葩。大約5000萬年前誕生的首批靈長類動物身上出現。美國骨科專家菲利普·雷諾在《科學美國人》雜誌發表的文章稱,在對比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的DNA之後,發現人類有500多組DNA片段是缺失的,其中就包括那段與丁丁骨相關的DNA。不過,《皇家學會學報B》發表的研究顯示,靈長目動物和食肉目動物的共同祖先有陰莖骨。因此,人類一定是在演化過程中把陰莖骨丟失了!
  • 人類為什麼沒有丁丁骨?研究發現它已退化,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丁丁骨的動物和沒有丁丁骨的動物我們能查到的資料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的「所有食蟲動物(如地鼠、豪豬)、見於翼手目、鬚鯨類、食肉目和除蜘蛛猴和智人之外的靈長目動物」都具有丁丁骨,最長的丁丁骨接近1米,比如海象的超過60釐米的丁丁骨就被誤認為是一根大骨!而2007年時一根出售的丁丁骨長達1.4米,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海象丁丁骨。
  • 人類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這是進化優勢,還是倒退了?
    但在自然界中,不少哺乳動物的體內都長有丁丁骨,就連人類近親的絕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有。那麼,為什麼人類沒有丁丁骨呢?人類是一開始就沒有丁丁骨,還是在進化過程中失去的呢?由此可見,人類的靈長類祖先其實是有丁丁骨的。經過幾千萬年的進化,演化出了多種多樣的靈長類動物,丁丁骨也仍然保留下來。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優勢?
    這個問題說實在的比較複雜,我們至今沒有搞懂其中的各種緣由,因為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不大,幾個釐米級別、甚至是毫米級別的,很難形成化石,而且當人類失去「丁丁骨」的時候就更難形成化石了。所以我們現在不僅沒搞懂為什麼丟失,就連具體啥時候弄丟的都不是很清楚。但我們依然是提出了很多理論假設?下面我就一一道來,供大家參考和討論,你覺得哪種情況最有可能呢?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更有優勢?
    對於這個問題,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就能看出來,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其沒有用器官會被逐漸的消失掉,替代它的是更有優勢的器官,並且能發揮更大的優勢。看過相關的化石也不難知道,地球上的很多動物是有「丁丁骨」的,不過為什麼人類的「丁丁骨」卻不見了呢?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嗎?
  • 人類為什麼失去「丁丁骨」,這種進化有優勢嗎?或者是劣勢?
    提起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通常來說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很袖珍,對的,你沒看錯,只能用袖珍來形容,以至於連化石都見不到,更別說現在的人類能否留下「丁丁骨」化石了。丟失「丁丁骨」對於人類而言,目前還並未發現任何劣勢的存在,但是優勢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拿出來大自然的說法吧,存在即合理。靈長類動物中目前只發現了人類和蜘蛛猴沒有「丁丁骨」,其他的靈長類動物還是擁有的,就算有一點點,目前依然是存在的。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在遠古時期人類老祖宗有丁丁骨的時候,大家的水準其實都一致,無論是體弱多病還是身體強壯的個體,那麼就無法判斷出優勢個體。因此在選擇上就給廣大男性同胞增加了一點難度,逐漸的退化掉先天的優勢丁丁骨,大家都脫掉「華麗的外衣」,最後比拼一下硬實力。
  • 人類為什啥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優勢?
    那麼除了這個毛髮的褪去之外,大家還知道人類有哪些東西是在進化過程中慢慢消失的嗎?不知道也沒關係,按照現在動物的組成結構來看,丁丁骨人類也沒有了。有人關於這個進化提出了疑問,說有這樣子的改變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 為什麼人類沒有?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為啥沒有丁丁骨?抓緊時間受孕而人類沒有時間限制看到這也許有小夥伴會產生疑問沒有了丁丁骨,人類靠什麼xxoo?[5]AlanDIXSON JennaNYHOLT MattANDERSON.哺乳動物丁丁骨長度與延長性插入模式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動物學報,2004,50(4):490-503.
  • 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級智慧生命,生理上的眾多BUG,該不該存在
    1859年,達爾文提出來著名的進化論,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作為擁有高等智慧的人類,自出現起經歷了漫長的數千上萬年的進化,是不是已經進化到近乎完美了呢?藍之灣搜羅了一些被很多人認為是進化中人類生理機構的BUG(錯誤),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
  • 進化過程中的人類,莫名其妙丟失一塊骨頭,仿佛失去了「超能力」
    但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莫名其妙的丟失了一塊骨頭,對於雄性動物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進化歸程中把它弄丟了,實際上是不利於人類繁殖策略的。神奇的丁丁骨在大部分的哺乳動物中丁丁骨是雄性動物的標配,它可以輔助雄性動物快速的勃起,並且可以保證交配的質量和成功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輔助手段。
  • 國際知名羽絨服品牌波司登在服裝市場中獲勝有哪些法寶?
    那麼,品質出眾的波司登在服裝市場中獲勝有哪些法寶?波司登羽絨服接受國家級羽絨服實驗室的耐寒實驗法寶一:波司登羽絨服的科技性非常強,在當今這個科技強化工業的時代,波司登響應國家號召。法寶二:波司登生產的每一件羽絨服都有卓越的品質。據悉,波司登生產的每一件羽絨服都經過至少150道工序,24小時零下30°C極寒測試,以及15000-20000次摩擦測試,還有800+極致蓬鬆度考驗,羽絨服的用料也絕對是以超出國際標準的高標準面料。
  • 為什麼人類沒了?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在哺乳類動物中,丁丁骨就像其他骨骼的存在一樣平常,就算把範圍縮小到靈長類,它也屬於「基本裝備」。但為什麼唯獨人類沒有?丁丁骨,長了有啥用?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人類與靈長類動物共同的祖先,早在1.45億年前出現的哺乳動物,就進化出了陰莖骨。現在的大部分雄性哺乳動物也還保留著陰莖骨。那麼陰莖骨到底有什麼作用呢?關於陰莖骨可能發揮的作用,科學家提出過幾種理論。
  • 人類為何很少吃食肉動物?
    人類是哺乳動物眾多種類中為數不多的雜食性動物,我們既會選擇植物作為食物,也會選擇動物作為食物。但如果對動物食物進行深入研究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人類似乎只吃植食性動物,而不吃肉食性動物,例如豬、牛、羊等等。
  • 都說人類是進化上的傑作:生理構造上,到底存在哪些不合理地方?
    女人的盆腔由於人類從四足行走演化到了直立行走,骨盆向直立行走妥協了,所以比起猩猩這些四足行走的人科動物來說,盆腔小得可憐,導致產道很小,因此人類幼兒出生時都是早產,因為那些發育到太成熟的胎兒的母親,都在漫長的演化中因為難產去世了,只留下了那些早產的母親而胎兒,這就是殘酷的自然選擇!
  • 人類沒有尾巴何以成為地球上跑的最快的動物?
    2004年6月,人類第一次獲勝。客棧老闆很高興,而遠在異地的猶他大學生物學家丹尼斯·布拉姆布爾和哈佛大學古人類學家丹尼爾·利伯曼也是如此。那年夏天,兩位科學家正在對數百萬年前的環境如何塑造人類今天的跑步方式提出一種新的觀點,並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最後的研究。
  • 沒有自然選擇,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是不是就停止了
    學過進化論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了自然選擇,人類還會進化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沒有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就無從說起。然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了自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不論好壞,只要沒有致命的缺陷,絕大多數都能活下來。現代人講人道,維護每個生命活下來的權力,即使一些不太健全的個體也會受到關懷和保護。沒有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人類的進化是不是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