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這是進化優勢,還是倒退了?

2020-11-21 宇宙接觸

人類的體內,並不存在丁丁骨。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於海綿體的大量充血。但在自然界中,不少哺乳動物的體內都長有丁丁骨,就連人類近親的絕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有。

那麼,為什麼人類沒有丁丁骨呢?人類是一開始就沒有丁丁骨,還是在進化過程中失去的呢?丁丁骨有什麼作用,沒有丁丁骨是一種進化優勢嗎?

丁丁骨的起源

根據化石記錄,哺乳動物最初起源於2.3億年前的三疊紀,與恐龍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出現。恐龍在此後一億多年裡迅速崛起,成為主宰物種。雖然同時期的哺乳動物十分弱小,體型通常只有幾釐米,但它們在不斷進化,以更好地適應環境。

一開始,哺乳動物並沒有丁丁骨。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推測,在1.5億至1億年前,一些哺乳動物進化出了丁丁骨。在那時,靈長目和食肉目(比如熊、豹、虎、狼)還沒有分開進化,它們擁有共同祖先。

到了85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進化出來,它們身上自然也會長有丁丁骨。由此可見,人類的靈長類祖先其實是有丁丁骨的。經過幾千萬年的進化,演化出了多種多樣的靈長類動物,丁丁骨也仍然保留下來。

丁丁骨的作用

丁丁骨是非常奇特的存在,這根骨頭是獨立的,不與身上的骨架相連接。平時,這根骨頭懸浮在尿道的上方,一旦要使用,它就會被推入丁丁中,這種操作隨時都能進行,所以有助於繁殖後代。

雖然一些哺乳動物的體型很小,但它們的丁丁骨卻可以很長,例如,嬰猴的體長只有十幾釐米,但它們的丁丁骨可以達到體長的十分之一;海象的丁丁骨更是可以長到體長的六分之一,達到56公分。而史前海象的丁丁骨更長,已知最長的丁丁骨化石可達1.4米。

在目前地球上,黑猩猩是人類最親近的物種,在600萬年前擁有共同祖先。但在如今黑猩猩的身上,還長有丁丁骨,沒有丁丁骨在靈長類動物中是非常罕見的。

自人類與黑猩猩分開進化之後,基因突變不但讓人類失去了一對染色體,也讓人類失去了丁丁骨。科學家推測,人類的丁丁骨早在70多萬年前就已經退化掉。

人類為何會失去丁丁骨?

《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刊載的一項研究[1]表明,人類失去丁丁骨的確切原因還沒有定論,可能有多種原因共同促使。因為沒有那根骨頭之後,丁丁不會留下化石,所以很難解釋這背後的原因。

一種可能性是因為人類的持續時間太短了,沒必要有丁丁骨。對於有丁丁骨的哺乳動物,其持續時間都在3分鐘以上,最長可達1小時。丁丁骨的長度與持續時間似乎是成正比的關係,越長就會越久。然而,人類的平均持續時間不到兩分鐘,所以丁丁骨似乎沒有什麼必要。

另一方面,人類的擇偶競爭並沒有動物那麼激烈。動物在繁殖季節,將會面臨激烈的擇偶競爭,只有那些擁有強大丁丁骨的雄性才能取得先機,更長的持續時間有助於自己的DNA延續,因為雌性通常會尋找多個雄性來繁衍後代。

相比之下,人類的擇偶競爭就沒有動物那麼激烈。人類從很早開始就進行一夫一妻制,他們互相陪伴的時間要遠遠多於動物。而且人類沒有發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

在沒有丁丁骨之後,繁殖後代全靠充血,這更能反映出身體強壯與否。雖然丁丁骨消失,即便在正常的情況下,丁丁也可以一直懸掛在體外,這樣能夠直觀地吸引異性。

此外,《自然》(Nature)刊載的一項研究[2]顯示,通過基因編輯技術讓小鼠長不出丁丁骨,結果它們的大腦容量明顯變大。這也許意味著人類失去丁丁骨帶來的一個好處是讓大腦變得更加發達。

不管怎樣,人類確實在進化過程中失去了丁丁骨,至於確切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進化結果確實帶來了一些優勢。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參考文獻

[1] Matilda Brindle, Christopher Opie, Postcopulatory sexual selection influences baculum evolution in primates and carnivor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6, doi: 10.1098/rspb.2016.1736.

[2] Cory Y. McLean, Philip L. Reno, Alex A. Pollen, et al. Human-specific loss of regulatory DNA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specific traits, Nature, 2016, 216-219.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優勢?
    這個問題說實在的比較複雜,我們至今沒有搞懂其中的各種緣由,因為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不大,幾個釐米級別、甚至是毫米級別的,很難形成化石,而且當人類失去「丁丁骨」的時候就更難形成化石了。所以我們現在不僅沒搞懂為什麼丟失,就連具體啥時候弄丟的都不是很清楚。但我們依然是提出了很多理論假設?下面我就一一道來,供大家參考和討論,你覺得哪種情況最有可能呢?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更有優勢?
    對於這個問題,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就能看出來,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其沒有用器官會被逐漸的消失掉,替代它的是更有優勢的器官,並且能發揮更大的優勢。看過相關的化石也不難知道,地球上的很多動物是有「丁丁骨」的,不過為什麼人類的「丁丁骨」卻不見了呢?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嗎?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人類為什麼失去「丁丁骨」,這種進化有優勢嗎?或者是劣勢?
    提起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通常來說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很袖珍,對的,你沒看錯,只能用袖珍來形容,以至於連化石都見不到,更別說現在的人類能否留下「丁丁骨」化石了。丟失「丁丁骨」對於人類而言,目前還並未發現任何劣勢的存在,但是優勢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拿出來大自然的說法吧,存在即合理。靈長類動物中目前只發現了人類和蜘蛛猴沒有「丁丁骨」,其他的靈長類動物還是擁有的,就算有一點點,目前依然是存在的。
  • 人類為什啥失去了「丁丁骨」?這種進化是退步,還是優勢?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祖先應該是類似於猿猴那樣子的生物,體表會覆蓋毛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也逐漸的消失了。那麼除了這個毛髮的褪去之外,大家還知道人類有哪些東西是在進化過程中慢慢消失的嗎?不知道也沒關係,按照現在動物的組成結構來看,丁丁骨人類也沒有了。有人關於這個進化提出了疑問,說有這樣子的改變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上邊就是這篇論文的封面截圖,當然對於這樣的結論大部分人都感覺很有意思,但並沒有實際意義。那麼為什麼人類必須要擁有這根骨頭哪?
  • 人類為什麼沒有丁丁骨?研究發現它已退化,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對人類來說到底是好還是壞?當然我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和人類最接近的靈長類。在靈長類動物中,除了蜘蛛猴外都沒具有丁丁骨,這骨頭位於雄性動物丁丁的尿道上方,它的功能是在生殖期間保持一定的剛度,而在很多雌性動物中,還有與之應對的陰蒂骨。
  • 為什麼人類沒有丁丁骨?
    男人的丁丁為什麼沒骨頭?為什麼會丟失呢?①可能因為人類都是「快槍手」吉特·奧佩(Kit Opie)與倫敦大學學院的Matilda Brindle發起的研究表明:在靈長類的整個演化過程中,有陰莖骨總是和更長的插入式性交時間有關。一般來說,動物啪啪啪時間超過三分鐘,就會保留丁丁骨,而人類的祖先呢……不到2分鐘,不屬於「長時間」梯隊。所以人類在物種進化中丁丁骨退化了。
  • 進化過程中的人類,莫名其妙丟失一塊骨頭,仿佛失去了「超能力」
    我們都知道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的生物圈內是什麼樣的地位,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進化了大腦,雖然我們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毫無攻擊力的物種,但是短短幾十萬年的發展演化,還是讓人類躍到了食物鏈的頂端。因此部分人也持有懷疑態度,人類緣何如此特殊?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都會遵循一個核心的原則,那就是有利於生存適合周圍環境,這樣才不會被自然而淘汰。
  • 相近的黑猩猩都有「丁丁骨」,為什麼人類卻沒有;人類虧了嗎?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 「丁丁骨」是動物獲勝的法寶,人類卻沒有,是不是就虧了?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 細說人類進化過程為什麼失去毛髮?從自然選擇到人類自我意志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大部分毛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的動物沒有像人類一樣大面積的皮膚裸露在外面。但是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另外一個問題,你認為人類身體上沒有黑猩猩多毛嗎?乍一看,你可能會說:是的。但是,如果我想告訴你真相往往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刻。
  • 人類由食肉動物進化而來,但在1萬年前,人類進化開始「倒退」
    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人腦的大小增加了300%,以至於能夠創造出人類文明社會。這中間的轉折點就是,人類學會了吃肉。換句話來說,吃肉造就了人類。  大猩猩和黑猩猩仍然生活在熱帶叢林中,雖然它們被歸為雜食動物,偶爾會吃昆蟲、鳥蛋和小型哺乳動物等,但主要食物是植物性食物,比如樹葉、水果和植物根莖等。從發現的400萬年至300萬年前非洲幾種南方古猿牙齒留下的微痕看,它們的食譜和現代黑猩猩類似。也就是說,早期的人類祖先還是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的。
  • 為什麼人類沒了?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在哺乳類動物中,丁丁骨就像其他骨骼的存在一樣平常,就算把範圍縮小到靈長類,它也屬於「基本裝備」。但為什麼唯獨人類沒有?丁丁骨,長了有啥用?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人類與靈長類動物共同的祖先,早在1.45億年前出現的哺乳動物,就進化出了陰莖骨。現在的大部分雄性哺乳動物也還保留著陰莖骨。那麼陰莖骨到底有什麼作用呢?關於陰莖骨可能發揮的作用,科學家提出過幾種理論。
  • 為什麼人類沒有?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為啥沒有丁丁骨?但丁丁骨之所以被進化淘汰主要有以下這3個原因耶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Richard O.也許有小夥伴會產生疑問沒有了丁丁骨,人類靠什麼xxoo?Kingsley[3]汪憶.人類曾兩次進化了尾巴.科學大觀園,2017(4):61-61.[4]曹林升,周輝良.丁丁異常勃起的發病機制及其治療.中國男科學雜誌,2005,19(2):66-69.
  • 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級智慧生命,生理上的眾多BUG,該不該存在
    1859年,達爾文提出來著名的進化論,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作為擁有高等智慧的人類,自出現起經歷了漫長的數千上萬年的進化,是不是已經進化到近乎完美了呢?藍之灣搜羅了一些被很多人認為是進化中人類生理機構的BUG(錯誤),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
  • 人類丁丁為啥長了一臉「蘑菇樣」?是進化優勢還是人為形成?
    想必大家一定早就想過這個問題,難不成是蘑菇出了軌,還是其他蔬菜的不對?但真實的情況屬於進化上的巧合罷了,並且根據這個問題,科學家都已經做出研究,並且指出了生物體上的任何特徵都逃不過三種來源,先是雌性的選擇,接著是功能的優勢,以及自帶的無作用產品,也就是人類身上可有可無的特徵。
  • 人類為什麼失去了全身毛髮,唯獨留下了頭和這一部位的毛髮?
    在人們的認知中,除了海洋生物之外,大多數的動物都是有毛髮的存在,並且一身羽毛也是讓動物更加的美麗,並且還有著禦寒的作用,相反人類為何就失去了全身的毛髮了呢?難不成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由於時代環境的變遷和基因突變,讓人類和此前的表兄弟也就是黑猩猩、倭黑猩猩分道揚鑣,但分開的時候人類的種族肯定還是有著毛髮的存在,人們也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採摘食物,那麼這一身毛髮可就立了大功了,不但能夠防止陰冷潮溼的環境,更是能讓自己更好的躲避天敵。
  • 在世界文明普遍倒退之下,突然發展的蘇美爾真是人類文明?
    人類到底從何而來?目前人類的起源只有兩種說法。第一就是神創論,這種理論認為我們是被神所創造的,結果它很快就被達爾文的進化論給狠狠地反駁了。但是在如今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問題的時代。我們未嘗不能試著用從前神創論來找到人類歷史中那些來無法解釋的答案。
  • 為什麼人類會進化成必須用衣物來禦寒?科學家:人類的祖先太難了
    為什麼人類會進化成必須用衣物來禦寒?這種進化有何意義呢?其實科學家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在經過深入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已經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將其簡單地總結為:這是因為人類的祖先太難了,如果不進化這樣,那麼現在的地球上可能就沒有人類存在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