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動物權利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周贇

近幾年來,國內動物權利問題屢次被提出來成為熱門話題。關於動物權利及其保護的必要性,從邏輯上講,似乎有如下三種論證思路:第一,保護動物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以及物種多樣性,進而更好地保護人類;第二,保護動物是人的惻隱之心的必然要求,並且也有利於提升人類社會的道德水準;第三,保護動物就是為了保護動物本身,因為動物與人類一樣,都為天地所化育因而也有同樣的生存、發展之權利。

看上去,如上第一種思路似乎是最難成立的,因為這種思路骨子裡的邏輯是:動物權利不過是保護人類的一種工具或途徑而已,果真如此,則所謂「動物權利」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因為權利的基本屬性正在於它的目的性、或者說非單純工具性。相對應地,如上第三種思路則似乎是最應當被倡揚的,但實際上一旦將這種思路落實到實踐中就立馬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既然動物按其本性有其生存、發展的權利,那麼,人類是否不應該或者說沒有權利做任何幹涉動物自然存續的事情?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在大自然前面,人類歷來就與其他動物構成了一種競爭的關係,而競爭就一定意味著一方對另一方的壓制、乃至剝奪;換句話說,競爭、壓制、限制、剝奪本就是一項根本的自然法則。因此,問題就變成了人類應當如何在幹涉動物的自在狀態時又尊重動物、保護動物?有一種聽起來很美的說法,即人類應當按照動物的本性那樣來對待動物。以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為例,其中就提到了這樣一條,「不能讓動物做一些它不能做到或者傷害動物的事情,如讓獅子跳進火堆、鑽火圈……」我之所以說這種思路聽上去很美,是因為所謂「動物的本性」不是一個可以自動顯現的東西,它必得仰賴人的「認定」,因此,所謂按照動物本性來對待動物,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按照人類所認為的動物之本性對待動物;也因此,這第三種思路一旦落實起來,最終仍然不免掉入到「人類中心主義」的泥淖之中。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如上第二種思路又如何。顯然,它也是有問題的,因為第一,如果僅僅將動物權利訴諸於不說虛無縹緲,至少也是不甚牢靠的人類惻隱之心,則無疑等於說動物權利沒有其存在的堅實基礎;第二,如果以一種較勁兒的態度看待此種觀念,我們完全有理由問這樣一個問題:有什麼足夠的證據可以表明,動物權利的保護有利於提升人類的道德水準?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問得更赤裸一點:動物權利主義者的道德水準就一定高於那些非動物權利主義者?第三,也許也是更根本的是,這第二種思路其實仍然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因為它根本上仍然把動物權利看做一種工具。

無論人們的出發點是什麼,一旦開始嘗試著將某種動物權利觀念落到實處,就將不可避免地把動物對象化、客體化,進而也從根本上違背權利的非單純工具性屬性。僅此而言,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懷疑,所謂「動物權利」的說法儘管有一定的道德吸引力,但卻很可能是一個不嚴謹的說辭。

當然,我之所以認定「動物權利」的說法不嚴謹,還在於談動物權利不可避免並且似乎根本無法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動物真的有權利,那麼,它的義務是什麼?我們顯然無法給動物設定什麼義務,尤其是無法在尊重動物意願——如果說權利的賦予可以不尊重相關主體意願的話,那麼義務的設定就顯然應當在尊重主體意願的前提下為其設定某些義務。正如康德曾明確指出的,不可能也不應該存在一種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的主體。因此,先不說承認動物權利必將導致強加一些義務,就算假定動物不在乎這種義務,我們也還是可以問:難道動物就是那種例外的可以不承擔任何義務的權利主體?這顯然既不是事實,在邏輯上也有無法解決的矛盾。

那麼,是不是本人不贊成對動物的保護?或者說,本人是一個反動物保護主義者?當然不是。本人所意欲表達的基本立場是:

第一,是否要保護動物與是否一定要「賦予」動物以法定的權利其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我們沒有賦予自然環境本身以某種權利,但有誰會反對保護環境?或者說,因此就有什麼邏輯上的理由導致對環境保護的懈怠?

第二,如果有人(譬如動物保護主義者)出自內心地想要保護動物,那麼,除非他能有確切的把握認定動物的本性,否則,輕易地將某種結論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將很可能導致對動物本身的莫大傷害。

第三,如果我們確實想要引起更多數人對動物保護話題的關注,更為可取的方式也許恰恰是拋卻某些「虛偽」的高調,而明確地承認動物保護的基點就在於保護人類自己,一如環境保護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一樣。事實上,這也與人類社會的如下基本經驗相吻合:人從本質上具有自私心,因此,最能引起他關注的一定是那些與其利益相關聯的東西。

(作者為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荒謬的「動物權利」
    ,內容是論證「動物權利」的。 看到作者是人民大學副教授,我不由的想,這還真是「知識越多越反動」啊。 標題本身就透露出了動物保護人士的自以為是。動物就是動物,人就是人。動物不可能是人,人也不可能是動物。如果動物是人,就不能再稱之為動物,而應該稱呼為動物人,比如虎人,獅人,狗人和貓人。
  • 普遍權利——動物權利宣言
    關於人權,可以從任何報紙上讀到,關於動物權利則可以從下面讀到:序有鑑於所有動物都有權利。有鑑於對動物權利的忽視和踐踏已經使並將繼續導致人類做出危害自然和傷害動物的行為。有鑑於人類對其它動物權利的認可是所有地球生物共同生存的基礎。
  • 為什麼動物權利論是荒謬的?
    其實歸真堂風波的本質不是一個虐待動物的故事,而是有關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爭辯。這場爭辯可以上溯到17世紀,即人類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動物?動物是否有類人的權利?所謂動物權利,就是激進的動物倫理學家彼得•辛格強調的「動物是生命,而不是物體」。在他的觀念裡面,貓狗是有自由意志的,它們是有流浪權的,人類應當用同類的情感來看待它們。
  • 動物權利論的要害是反人類
    二、動物權利何以不可能? 1,科學問題:動物能感覺痛苦嗎? 邱仁宗教授認為:「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哪些動物有感知能力呢?這是一個科學問題或生物神經學問題。生物神經學的發展可以越來越精確地告訴我們哪些動物會感覺疼痛,哪些動物不會感覺疼痛。」 一些人文學者反對「科學主義」,所謂「科學主義」被定義為「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 承認動物權利
    「承認動物成為權利的主體,這就斷難接受了,假如這世上有什麼事情可稱作『大是大非』的話,這就是。」對於見證了近年來許多論戰的我來說,這個論調並不陌生。每當涉及弱勢群體的爭論出現時,總有人會站出來說:「他們只適合關心,不適合擁有權利,我們不應該越過這個邊界。」然而,我們真的有理由設定這個邊界嗎?事實上,近年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給無權利者以權利。
  • 動物權利的問題
    趙南元 清華大學教授1.您反對動物權利的立法,您表示動物權利立法是荒謬的,違反科學的態度,您能為我們簡單解釋一下您的觀點背景麼?趙:「權利」只有屬於有能力主張其權利的主體或其合法代理人才是有意義的,動物並不具有權利主體資格,動物權利論者也沒有動物權利的合法代理資格,所以談論「動物權利」是荒謬的。此外,任何權利都意味著保障他人同等權利的義務,不能履行義務的個體沒有資格被賦予權利。
  • 李劍 | 動物為何擁有權利?——兼論強、弱兩種動物權利論
    動物擁有權利的必要前提是動物有屬於它自身的利益,而進一步考察動物擁有權利的理由,讓我們可以主張動物也擁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權利。對「動物與人是否平等」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區分強、弱兩種版本的動物權利論。強的動物權利論主張動物與人平等,這會導致捕食問題等特別的困難和荒謬結論,辛格與雷根對捕食問題的解決都不成功。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動物權利運動發源國是如何管理野生動物的?為什麼它們在我國可以興風作浪?
    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在這些高大上組織的發源國,在那些產業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它們是怎麼對待動物保護和動物保護組織的,同時也解釋一下這些組織能在我國掀起風浪的箇中緣由。隨著1970年代影視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發源於英美發達國家的動物權利運動思潮加速傳播。
  • 動物權利倡導者要求在生命權和自由權上,動物和人類享有權利一致
    而物則是與人相對,不具有法律人格,不可以提起訴訟,不享有法律權利的能力。英國和其它普通法系國家,大體將動物分成兩類:馴養動物和野生動物。根據《霍爾茲伯裡英格蘭法律大全》,馴養動物是屬於人的個人財產,這就決定了馴養動物和人們普通的私有財產財物是沒有區別的。
  • 反對立法賜予動物權利:只有人才有權利,貓沒有
    大多數人對自家寵物寵愛有加,更有甚者寵動物超過寵爹媽,自然見不得其他人虐待寵物。這種因喜愛寵物引起的擬人化共情,本無可厚非,但呼籲立法禁止虐待動物,人為賜予動物權利,試圖將動物「真人化」,卻是大錯特錯。
  •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此前,全國動物園曾多次發生過類似悲劇,剛剛生產完畢的動物媽媽因為受了人類驚擾性情大變,拒絕哺乳或將孩子咬死、摔死。  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呼籲,眼下野生動物數量越來越少,活動範圍也越來越窄,如果真是愛護野生動物,人類就應該儘量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幹擾,讓它們跟人類一樣,在相對私密的環境裡繁衍生息。  尊重動物權利意味著什麼?
  • 金亨七的賽馬「殉葬」與「動物權利」
    對此有人認為是用動物作殉葬,因而是多哈亞運會上「最無恥的一幕」。是否殉葬?是否無恥?就需要了解為什麼要對賽馬進行安樂死。  出事後,黑色班達堡同時受傷,後腿(有的報導是前腿)骨折,而且是一匹12歲的老馬,不能再參加比賽。一匹賽馬老病傷殘不能參加比賽而對其進行安樂死,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和通用做法。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中國人對動物權利的態度在轉變
    近日,中國最大熊膽製藥企業之一的福建歸真堂公司上市遭到質疑,動物保護組織指責該公司活熊取膽太過殘忍。這一消息立即成為新聞熱點。  《中國商報》聯繫了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福建泉州市和惠安縣人大代表邱淑花。她對動物權利抗議行為表示憤慨,並告訴該報記者,歸真堂公司已派專人到北京,尋求國家林業局和衛生部等部委的支持。
  • 動物有什麼「權利」? | 鳳凰副刊
    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1973年在《紐約書評》發表了一篇叫《動物解放》的書評,說除了種族、性傾向、性別等眾多歧視外,人間還有基於物種的歧視。這文章加上他兩年後出版的同名書,可說是燃點了在北美洲叫「動物權利」的運動。
  • 葡萄牙志願者化身動物示威 迎接國際動物權利日
    葡萄牙志願者化身動物示威迎接國際動物權利日 (1/4) 「← →」翻頁
  • 動物也有權利,那麼AI呢?
    不過,在思考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義務、或者機器人對於人類的義務之前,我們還是應該先來確定動物應該享有的權利。動物該有多少權利?有一個簡單的例子或許可以稍微理清一些頭緒:想想魚類。對於它們,我們應該抱有D·H·勞倫斯所說的「激烈而絕對的道德心」嗎?許多人對這個問題都有一個激烈而絕對的回答:沒門兒,魚乾魚鬆魚排們。耶穌好像就喜歡吃魚,他在復活之後就吃了幾條烤魚。
  •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時評:尊重動物權利 實現人類救贖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人民網發布: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時評:尊重動物權利 實現人類救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遊客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動物的日子並不好過.有的動物因為頻繁表演累得趴下,更有不少動物的生活規律被打亂,有的出現上火、食量減少、腸胃不適等症狀.黃金周裡,大家到動物園看看動物表演,經營者希望藉機從動物身上多掙錢本可以理解.但是利用動物賺錢,也不能侵犯動物的生存權利.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動物園方面讓動物無休止參加表演,顯得有些過分.
  • 與動物權利博弈 歐洲深陷靈長類研究泥沼
    他在德國不萊梅大學使用獼猴進行大腦研究,在處理動物權利活動人士的激烈和周期性暴力活動方面經驗豐富。20世紀90年代末,抗議活動達到頂峰時,他甚至在警察的保護下生活,但仍然堅持研究。「我在深思熟慮後才決定使用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他說,「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大腦,我相信這是必要的。」 後來,Kreiter發現他又多了一個陌生的敵人:不萊梅政府希望限制當地的靈長類動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