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權利倡導者要求在生命權和自由權上,動物和人類享有權利一致

2021-01-14 魚兒讀書會擺尾

我國法律明確了人屬於法律實體,具有法律人格。而物則是與人相對,不具有法律人格,不可以提起訴訟,不享有法律權利的能力。

英國和其它普通法系國家,大體將動物分成兩類:馴養動物和野生動物。根據《霍爾茲伯裡英格蘭法律大全》,馴養動物是屬於人的個人財產,這就決定了馴養動物和人們普通的私有財產財物是沒有區別的。

如果動物和普通的物沒有區別,那麼人類對於動物的處置將沒有任何約束,可以和處置普通的家具,衣服採用相同的方法方式,這就意味著,人們可以合法的殘酷地對待自己所擁有的動物而不會收到任何法律的制裁。例如,當你擁有一件衣服,你可以隨意處置它,不喜歡的時候可以把它當垃圾拆了、扔了,沒人會對你進行法律幹預。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良知告訴我們,動物和家庭用具是有區別的,動物是有生命的,它們和我們一樣進行呼吸,體內流淌著血液,和我們一樣要通過食物來生存下去。所以,各個國家都建立了一定的法律法規來限制人們對待動物的手段。然而,一些動物法專家認為,如果動物仍作為人類的私有財產,這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虐待和殘害動物的行為。只有將傳統法律理念進行改變,將動物提升到「動物非物」的高度,賦予動物權利,這才能改善動物的福利問題。

動物權利的倡導也並非要求動物和人類擁有同等的權利,正如弗蘭西恩和懷斯的觀點,人有投票權,並不意味著動物也要有投票權。從中不難看出,動物的權利與人類權利有很大區別,可以認為只有在根本的權利上,動物和人所享有的權利是一致的,即:生命權和自由權。

野生動物的法律地位要比馴養動物的法律地位複雜一些,野生動物由於其生長環境是在野外,不屬於任何人所擁有。但在一些國家,例如我國,一切野生動物都屬於國家所有。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國家將野生動物的擁有權轉讓給個人以及單位。然而,無論國家所有還是個人及單位所有,動物的法律地位仍舊是作為實體的所有物。

相關焦點

  • 李劍 | 動物為何擁有權利?——兼論強、弱兩種動物權利論
    筆者主張動物擁有道德權利,不過動物擁有權利的理由並不能給予動物與人類一樣的道德地位。從「動物擁有道德權利」不能推論出動物與人擁有平等的基本道德權利,動物權利的地位低於人類。而人類擁有比動物更高的道德地位,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動物的貶低和漠視;恰恰相反,主張人類在道德上的優越性,要求我們去尊重和保護動物依其所屬物種的特徵而生存的自由或福祉。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其中比較偏激的布道者,比如2003年在臺灣一些動物解放運動的倡導者,竟然把「人獸戀」乃至「人獸交」視為動物解放運動的一個方面,強烈地衝擊了傳統的道德觀。動物的權利和福利並非可用某種固定標尺衡量不過,從允許獸交到禁止獸交,讓動物不再成為人類發洩淫慾的工具,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
  • 動物權利論的要害是反人類
    實際上這三種人權可以歸結為一種,就是自由權,因為人總是希望生存和獲得幸福的,只要有了自由權也就保障了其他權利。自由就是在一定邊界內的為所欲為。為所欲為為什麼是好的,可以用一個動物實驗來說明。倫理學允許胡說,所以常常將人引向歧途,使人類做出事與願違的蠢舉;而且倫理學沒有排除錯誤的機制,荒謬理論可以歷幾千年而不衰;倫理學不能像科學那樣依據公認的價值觀通過舉證達成一致,所以多元的各方經常會爆發衝突,造成流血。因此倫理學又往往要通過強制的手法貫徹其主張,迫使不同意的的人就範,動物權利論者熱衷於立法就是一個例證。歷史上價值體系、倫理體系的混亂和錯誤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浩劫數不勝數,罄竹難書。
  • 普遍權利——動物權利宣言
    關於人權,可以從任何報紙上讀到,關於動物權利則可以從下面讀到:序有鑑於所有動物都有權利。有鑑於對動物權利的忽視和踐踏已經使並將繼續導致人類做出危害自然和傷害動物的行為。有鑑於人類對其它動物權利的認可是所有地球生物共同生存的基礎。
  • 所謂動物權利
    關於動物權利及其保護的必要性,從邏輯上講,似乎有如下三種論證思路:第一,保護動物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以及物種多樣性,進而更好地保護人類;第二,保護動物是人的惻隱之心的必然要求,並且也有利於提升人類社會的道德水準;第三,保護動物就是為了保護動物本身,因為動物與人類一樣,都為天地所化育因而也有同樣的生存、發展之權利。
  •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出臺了有關反虐待動物的法案,德國國會甚至通過了一項驚人的決議,要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動物權利寫進憲法的國家。這可以說是人與動物關係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
  • 荒謬的「動物權利」
    不過,現在我再去動物園,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籠子裡的老虎獅子特別瘦,沒精打採地趴在那;動物園裡的動物表演還是那麼精彩,但是在表演背後,動物們往往要遭受極大的折磨。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動物園改善動物的待遇,呼籲大家抵制動物表演。」 喜歡動物園就要喜歡動物嗎?動物園之所以受人喜歡,主要是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遊玩的需求,而不一定是因為喜歡動物。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承認動物權利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最激進者恐怕也不敢否認他們的權利吧?不能看出,反對動物權利者犯了一個錯誤:單純地將權利與自由意志掛鈎,忘記了權利的多維性。權利在英語中寫作Right,有正當之義。總的來說,權利是受法律承認和保護的正當之事。它具有兩個層面:行使權利和保護權利。當我們說動物權利時,所指的恰恰是第二個層面的含義。倡導動物權利絕非是讓他們參與法庭審判、投票、選舉之類宏大事業,而是保護他們的底線利益。
  • 動物權利的問題
    趙:「權利」只有屬於有能力主張其權利的主體或其合法代理人才是有意義的,動物並不具有權利主體資格,動物權利論者也沒有動物權利的合法代理資格,所以談論「動物權利」是荒謬的。此外,任何權利都意味著保障他人同等權利的義務,不能履行義務的個體沒有資格被賦予權利。
  • 深觀察|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我們該如何關注動物權利與福利
    不止廣州動物園,全國各地的動物園和那些民間耍猴或訓練動物表演的藝人為孩子們帶來多少歡樂,猴子走鋼絲、黑猩猩打鼓、鸚鵡騎車……哪一項不伴隨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對動物行為的了解,以及在愉悅中不知不覺獲得的科學知識。然而,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強迫動物表演取悅人類並不符合現代文明理念。
  • 動物有「人權」嗎?狗肉能吃嗎?「動物權利」是什麼?評大雁案
    案件評析動物是否有權利?這個問題事實上早已被提出,眾所周知的是,目前野生動物的保護實際上已經賦予了野生動物一種"權利",儘管這種權利與人類差別很大。在《國語·魯語上》記載了一個「裡革斷罟匡君」的故事。同時,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是讓野生動物的保護上了一個臺階,也有人據此提出了"動物權利"的話題。是否所有動物都享有權利?動物享有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權利?
  • 反對立法賜予動物權利:只有人才有權利,貓沒有
    宇芽和家暴男都擁有天然的權利。但是家暴男在虐待,毆打宇芽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對等的權利,宇芽要求懲罰家暴男,就不是侵犯他的權利,而是正義之舉。貓本身沒有權利。反而是要求立法施恩、賜權動物的人,在侵犯財產主人的權利,而將失去自己的權利。4生命不等於有權堅持施恩動物的人,大抵覺得貓雖然是人的財產,但它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生命,是生命就是平等的,就要尊重平等的生命。
  • 為什麼動物權利論是荒謬的?
    其實歸真堂風波的本質不是一個虐待動物的故事,而是有關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爭辯。這場爭辯可以上溯到17世紀,即人類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動物?動物是否有類人的權利?所謂動物權利,就是激進的動物倫理學家彼得•辛格強調的「動物是生命,而不是物體」。在他的觀念裡面,貓狗是有自由意志的,它們是有流浪權的,人類應當用同類的情感來看待它們。
  • 看過「小丑」傑昆奧斯卡感言後,我理解了動物權利和素食主義
    與很多明星不同的是,成功了的傑昆沒有忙於為自己圈金,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在許多平臺上引導公眾討論動物權利、氣候變化、人權以及種族主義等人類社會存在並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純素主義者,在金球獎頒獎典禮前幾天,傑昆成功說服金球獎主辦方將菜單改成純素菜單。
  • 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1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繫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於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 學生的主要權利
    學生的主要權利作為社會權利的主體,青少年兒童主要享有受教育權、人身權和財產權等。(一) 受教育權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權、學習權和公正評價權。1.公正評價權是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享有教師、學校對自己的學業成績、道德品質等進行公正評價,並客觀真實地記錄在學生的成績檔案中,在畢業時獲得相應的學業成績證明和畢業證書的權利。例如,學生有權得到期中期末上午學習成績和操行的評價、獲得老師給予各科作業的評語打分。中小學受教育權實現的義務主體主要是國家、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社會和家庭、學校和教師等。
  • AI應該享有與動物一樣的權利嗎?
    全世界的大學都在進行人工智慧(AI)的重大研究,艾倫研究所(Allen Institute)等組織以及Google和Facebook等高科技公司。可能的結果是,我們很快將擁有與小鼠或狗一樣高的認知能力的AI。現在是時候開始考慮這些AI是否以及在什麼條件下應該得到我們通常給予動物的道德保護了。
  • 動物有什麼「權利」? | 鳳凰副刊
    動物權利的主張就算在很開明的圈子也容易引起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情緒化反應,如之前的女權命題。大家都會指出人是有很多區別於動物的特點,以說明人不同於動物,甚至高於動物,然而反過來的質論是,對喪失這些特點的人,和智力感情還不如動物的人,如痴呆老人、植物人和嬰兒,為什麼大家不把他們困在不能轉身的小空間、殺宰、做疾病試驗品以至當食物來吃?說到底,只因為人是人,動物是動物。
  • 動物也有權利,那麼AI呢?
    哈蘭貝的支持者或許認為,靠殺死一隻大猩猩來挽救人類的性命是不正義的,因為大猩猩和我們有著認知上的相似性,它們思考的方式和我們非常相像,所以它們理應獲得和我們相似的道德地位。另一些人可能認為,大猩猩的道德地位來自它們和人類在認知上的差異性:我們的理性較為發達,所以理應從貓吃耗子的遊戲中超脫出來,並成為動物的特別保護者,無論是小雞還是黑猩猩,都該得到我們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