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2021-01-15 中國豬業

為幫助廣大行業同仁正確認識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原則和要求,以提高我國農場動物福利水平,現就下列動物福利相關問題闡述個人看法,希望對廣大讀者正確理解動物福利有所裨益。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繫

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於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動物權利認為,動物作為一種自然存在,享有獲得人類從道義上給予尊重的權利。現實中,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流派,一種主張將動物的地位提升至和人一樣,讓它們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人類應該停止任何形式的屠宰、虐待和利用動物行為;另一種支持人類對動物的合理利用,在利用過程中人類應該停止對動物的虐待,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改變人類對動物的態度而減少動物的痛苦。

動物倫理是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觀,以及人類對待動物的行為和標準。動物倫理闡釋了人與動物是何種關係,動物福利闡釋了在善待動物的生物倫理下,人類應當如何善待動物,因此動物福利是動物倫理的一種具體實踐。

廣大民眾甚至有些養殖從業者對動物福利存有認識誤區

目前社會上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存在誤區。首先,很多人把動物福利和人類福利的概念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區別。人類福利是指高於人類基本生活保障如工資等以外的獎勵或好處,而動物福利是指滿足動物個體健樂需要的基本生存條件。其次,大多數人認為,放養的動物福利好於圈養的動物福利,其實不一定,只有在氣候適宜、植被良好、地勢平坦開闊、空氣水土壤沒有汙染的條件下進行科學地適度放養,動物福利才有保障,而在我國滿足這些條件的地區很少,更多的地區存在著夏季炎熱、冬季嚴寒、乾旱缺水、沙漠化、營養來源不足等危害動物福利的因素,時刻威脅著動物的健康和生命。再次,認為高投入才能實現動物福利,也不盡然,如果沒有動物科學知識,即使投入很高,建起高大、寬敞的現代化畜舍,卻不根據動物的需要進行精準的環境控制、適當的操作處置和生產管理,如料槽飼料因飲水系統漏水而受潮發黴以及轉群、裝載動物時態度粗暴、大喊大叫甚至踢打、電擊動物等,都會影響動物的身心健康,給動物福利打折。相反,注重細節管理,如餵料前放些舒緩的音樂、在圈欄中添置一些可供動物探究和玩弄的材料、溫和地對待動物等,不需要很多的投入,卻能很好地改善動物福利,提高生產效益。

國內廣大民眾甚至有些養殖從業者對動物福利的認識水平還有待提高。加強有關動物福利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利用新聞媒體、社交網絡等平臺廣泛宣傳正確的動物福利概念,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動物福利的意義和重要性。例如,要讓大家知道,提倡畜禽福利,就是要在兼顧經濟效率的情況下,為畜禽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滿足畜禽的生物學需要,減少動物的應激和恐懼,促進動物的健康,減少用藥,提升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畜產品質量,實現人、畜共贏。

養殖生產需要在養殖利潤和動物福利之間找到平衡點

動物福利可以促進動物健康,提升養殖效益。動物福利與目前行業內廣泛推行的健康養殖儘管內涵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交集,即都強調動物的健康。動物福利的目的是減少動物的痛苦;健康養殖的目的是生產系統運轉正常。動物福利強調的是動物的康樂以及使動物獲得康樂的生產條件,偏重於動物本身及其與環境的互作。而健康養殖是一種確保整個養殖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模式,不但關注動物健康,還關注環境健康、人類健康和產業鏈健康,強調的是運用各種先進的養殖技術組合,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更側重生產實踐和技術的運用。

其實,養殖效益與動物健康、福利水平密切相關,儘管提高動物福利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投入,但提升動物福利可以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生產性能以及畜產品質量,減少預防和治療用藥,這些方面都能增加畜禽養殖效益。但追求過高的動物福利,像對待寵物一樣對待畜禽,必然會大幅度增加設備投資,是非常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行的。養殖業作為一個產業,從業者要靠養殖畜禽而謀生,必定需要一定的養殖利潤空間,因此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需要在養殖利潤和動物福利之間找到一個適宜的平衡點,以達到養殖者、動物甚至廣大的消費者都得益的局面。

提高福利養殖水平可從動物福利的五項基本原則著手,並不需高深的技術和方法

提高福利養殖水平實際上可以對應著提高動物的生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心理福利和行為福利五個方面,這也是動物福利五項基本原則的要求,談不上高深的技術和方法。具體的就是,按照科學、合適的飼餵程序,給動物提供充足、安全、清潔的飼料和飲水;根據動物的習性與生理特點,科學地設計動物的飼養場舍,以及設定飼養場舍的具體環境控制參數;確保畜禽場選址、場內布局科學,滿足生物安全條件,飼養場舍內應保持清潔衛生,以利於動物自身健康,同時做好疾病預防、診治工作;動物天生具有較強的感官能力和警惕心理,能感受到疼痛、恐懼,在飼養、運輸、屠宰過程中,通過友善對待動物、低應激地科學處置操作、屠宰前致暈等良好實踐,最大程度地減少動物的痛苦和害怕;我們現在飼養的畜禽都是由野生動物馴化而來,儘管經過高度選育,但或多或少還會帶有該種動物特有的習性,如豬探究、雞築巢等,選擇飼養方式時要儘可能給予動物表達這些習性的機會,這也會給動物的身心健康和養殖者的生產效益帶來好處。

總之,動物福利的關鍵點是要把動物當作活生生的生命,時刻觀察動物的精神面貌和狀態變化,並快速採取應對措施,實現養殖者與動物良性互動以及人的生計、動物的生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國內外農場動物福利研究因國情、養殖條件、民眾消費意識及購買行為不同有所側重

如何評價動物的康樂以及哪些因素影響動物的康樂是動物福利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內外動物福利研究者共同的研究熱點,但涉及到農場動物畜禽的福利,研究的側重點還有一些不同之處。

在國外,特別是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氣候適宜,草場資源豐富,放牧和舍外飼養比較普遍,對動物福利的研究也比較早,主要側重於散養模式下動物福利和生產效能、智能化福利養殖設備應用的研究。我國人口眾多,對畜產品需求量大,而土地資源有限,雖然也有林地放養、山地放養等方面的養殖效果研究,但更應側重於規模化、集約化飼養管理條件下動物福利養殖模式的研究。

另外,國外民眾對動物福利水平的認識已經很高,願意以更高的價格來獲得動物福利產品。而國內大多數民眾對動物福利理念的認識還不夠,動物福利產品還沒有被大多數人認可,因此當前的民眾消費意識及購買行為無法刺激生產者追求優質優價的動物福利產品,這也是我國動物福利研究以及福利養殖發展需要面對的現狀。

本文刊登於《中國豬業》雜誌2017年第5期,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了解更多詳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

相關焦點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動物權利的問題
    趙:「權利」只有屬於有能力主張其權利的主體或其合法代理人才是有意義的,動物並不具有權利主體資格,動物權利論者也沒有動物權利的合法代理資格,所以談論「動物權利」是荒謬的。此外,任何權利都意味著保障他人同等權利的義務,不能履行義務的個體沒有資格被賦予權利。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421聯考申論真題分析--動物的平等倫理權利
    421聯考申論真題分析--動物的平等倫理權利  ——華圖2012年四川、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的分析    2012年的川、黑兩省公務員考試已經閉幕,考前的焦慮、緊張、期待、渴望等各種複雜的情緒已經歸為平靜。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廣大考生在考場上對這次的申論命題肯定頗感意外。
  • 深觀察|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我們該如何關注動物權利與福利
    動物解放與動物權利在人與動物的關係上,有三個歷程演繹了人對動物的尊重和對其權利的承認,即動物的解放,動物的權利和動物的福利。儘管這些理論並不能說服所有人,但還是可以嘗試一下來理解這些人為何要為動物說話,以及動物園取消馬戲表演的理論依據。
  •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動物的『隱私權』保護終於提上日程。」動物專家鄧合黎對此欣慰地稱,跟人類一樣,平靜安全的月子生活對動物母嬰健康都有好處。專家稱,老虎做愛、羚羊產仔,「偷窺」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的「絕對隱私」一度似乎成了時尚。不過,野生動物跟人類一樣,不喜歡被偷窺。面對人類的目光,它們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和緊張,特別是交配、產仔的時候。如果這一時段受到打擾,容易影響其繁衍生息。
  • 動物權利倡導者要求在生命權和自由權上,動物和人類享有權利一致
    而物則是與人相對,不具有法律人格,不可以提起訴訟,不享有法律權利的能力。英國和其它普通法系國家,大體將動物分成兩類:馴養動物和野生動物。根據《霍爾茲伯裡英格蘭法律大全》,馴養動物是屬於人的個人財產,這就決定了馴養動物和人們普通的私有財產財物是沒有區別的。
  • 動物權利運動發源國是如何管理野生動物的?為什麼它們在我國可以興風作浪?
    ,並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國外的動保組織紛紛跳了出來,在旁邊敲鑼打鼓,危言聳聽,這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保護協會頻繁發聲,是不是受到美英的指示?面對這樣了的情況,動物權利運動組織為了能在英美繼續活動下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適應性改造,並且找到了一條獨特的生存新模式:以動物福利為掩護,並將矛頭和活動重心轉移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以配合英美遠程掌控世界各地野生動物資源、摧毀別國文化自信的戰略。
  • 關於動物福利的辯論
    有關動物福利的概念 作者:瑚布圖在《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對趙南元的書面採訪:動物權利的問題》一文中,趙南元教授就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這裡不對其觀點是否正確進行評論,但其談話內容中確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是動物福利概念的問題。
  • 趙中華:動物福利認識存三大誤區
    他認為,當今社會人們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存在著三大誤區:一、混淆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概念。動物權利,或稱動物解放,是人發起的保護動物不被人類作為佔有物來對待的社會運動。其宗旨不僅要為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而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是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包括: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和行為福利。
  • 改善動物福利,應先有動物分類
    該宣言為每一種動物制定了不同的動物福利原則,其中,針對「依人動物」的五個原則在整個動物福利中被廣泛採取,這五個原則包括「不受饑渴」「不受困頓」「不受疼痛、傷病折磨」「不受恐懼和痛苦」「自由表達正常的習性」。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動物福利的核心是善待生命
    動物福利主張的是人與動物和諧共存,即在人類利用和動物需求之間尋求一種動態平衡。動物福利水平可以從五個維度來衡量,即動物不受饑渴和營養不良的困擾、動物免受環境不適的痛苦、動物不受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動物免於恐懼和悲傷、動物有適當條件自由表達天性。談到動物福利時,容易進入兩個誤區。一是將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利混為一談。
  • 動保視點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這裡的「福利」是指滿足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我們平時所說的人的「福利」是兩個概念。動物福利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善待動物,其內涵包括五個方面:一,使動物不受饑渴和營養不良的困擾;二,使動物免受環境不適的痛苦;三,使動物不受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四,使動物免於恐懼和悲傷;五,讓動物有適當條件自由表達天性。
  • 從《動物視界》到動物倫理
    環境倫理學致力於構建人與動物的道德共同體,其普遍化的道德要求旨在尋求一種道德共識,將關愛動物、尊重動物、保護動物的觀念和行為內化為人類生活中的道德自覺,本質上是一種對人類社會道德水平的價值引領。而在理論上,強調動物權利,呼籲停止任何形式的動物利用行為,固然是一種道德上值得推崇和讚揚的利他主義取向,但一味地強調動物權利,甚至不惜貶低人類的道德地位與尊嚴,則無疑是過度而超越的。這一鏡像的道德要求可以是個人化的道德追求,無須普遍化為社會統一的道德規範或道德標準。參考文獻:[1] 石劍峰.
  • 金亨七的賽馬「殉葬」與「動物權利」
    對此有人認為是用動物作殉葬,因而是多哈亞運會上「最無恥的一幕」。是否殉葬?是否無恥?就需要了解為什麼要對賽馬進行安樂死。  出事後,黑色班達堡同時受傷,後腿(有的報導是前腿)骨折,而且是一匹12歲的老馬,不能再參加比賽。一匹賽馬老病傷殘不能參加比賽而對其進行安樂死,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和通用做法。
  • 加強動物福利立法,保障動物基本生存權利,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
    在人類追求短期利益的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大肆破壞其他物種的生存環境,捕殺動物,導致5%-20%的脊椎動物和樹木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並且使鳥類以及哺乳類的滅絕速度提高了100-200倍。而且由於生物鏈的效應,當一部分物種消失之後,會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所以,人類的發展是建立在自然保護和動物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人類自己就要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 關注動物福利 做好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
    摘要: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指出,武漢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源頭之一可能是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生動物所致。動物福利關係著動物本身和人類健康,為做好我國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保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動物福利立法,加大懲戒力度。
  • 動物權利論的要害是反人類
    這意味著,動物(人)的所欲,較為精確的代表了其真實的利益和需要(或曰福利、效用)。從進化論的角度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即進化的機制可以淘汰掉所欲(價值觀)遠離最大利益的個體。人與動物都是一臺裝有優化算法的計算機。當然,進化會找到儘可能好的性狀,但不會是盡善盡美,人的所欲也會犯錯誤,例如吸毒、賭博等,但這只是少量的例外,應個案處理。
  • 談談動物保護的立法技術和倫理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第三條中規定:「本法所稱動物,包括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但不包括軟體動物、昆蟲、腔腸動物、微生物。」保護對象多是神經系統較發達,痛感較敏銳的動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是否具有痛感,是動物是否具有法律保護意義的劃分依據。或許有人會質疑,根據有無痛苦來衡量動物倫理價值,是否會在動物內部造成新的物種不平等?
  • 普遍權利——動物權利宣言
    關於人權,可以從任何報紙上讀到,關於動物權利則可以從下面讀到:序有鑑於所有動物都有權利。有鑑於對動物權利的忽視和踐踏已經使並將繼續導致人類做出危害自然和傷害動物的行為。有鑑於人類對其它動物權利的認可是所有地球生物共同生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