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存在三個層次的道德鏡像,即普遍而寬泛的、過度而超越的、嚴格而謹慎的三種不同鏡像的道德要求。環境倫理學致力於構建人與動物的道德共同體,其普遍化的道德要求旨在尋求一種道德共識,將關愛動物、尊重動物、保護動物的觀念和行為內化為人類生活中的道德自覺,本質上是一種對人類社會道德水平的價值引領。而在理論上,強調動物權利,呼籲停止任何形式的動物利用行為,固然是一種道德上值得推崇和讚揚的利他主義取向,但一味地強調動物權利,甚至不惜貶低人類的道德地位與尊嚴,則無疑是過度而超越的。這一鏡像的道德要求可以是個人化的道德追求,無須普遍化為社會統一的道德規範或道德標準。
參考文獻:
[1] 石劍峰. 「人類中心主義對待動物過時了」[N]. 東方早報,2012-02-24(B04).\
[2] 錢永祥. 今天我們更文明了嗎?[N]. 南方周末,2012-03-29(E24).
[3] 閔浩,高小華.中國儒道兩家的動物保護思想的當代意義[J].法制與社會,2014(31):173-174.
[4] 張燕.道德共同體中的動物地位與人類責任[J].哲學動態,2020(08):87-93+128.
[5] 中國社科院邱仁宗:跟動物打交道,我們該遵循哪些動物倫理原則?
https://www.sohu.com/a/307980412_583033
文/2019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