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讓生物的子代和兩個親本之間任意一個進行雜交的過程就稱為回交,在人類自身看來這種做法難以接受,因為這涉及到了倫理道德問題,其實回交也是近親雜交的一種,所以回交的方法也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可能導致後代中的某些個體通過遺傳獲得缺陷的基因,並且在性狀上表現出來,因此在人類社會中近親雜交是從科學和道德上不被允許的。
但是回交這種近親雜交育種的方法在植物園藝、農業生產、畜牧業養殖上被廣泛的應用,並且培育出了許多優良的品種。我們知道生物在進化繁育的過程中,基因的複製和傳遞會發生極小概率的錯誤,這種錯誤就是基因突變,有些突變是好的,有利於生物的生存和適應環境,有些不利於生物的生存,由於突變是隨機發生的,所以在一個生物體內就具有好的基因,也具有不好的基因,而基因就決定了一個生物的性狀。
例如某種農作物在繁殖的過程中,基因突變就造成了這種作物中的某些個體表現出了具有抗倒伏、顆粒飽滿、產量大、抗旱、生長周期短的特性,這些都是比較好、受人喜愛的性狀,但是它可能還具有一些不好的性狀表現,例如:抗蟲害的能力比較差。
還有生物的性狀是由兩個基因共同作用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例如:AA、aa、Aa,如果以上生物個體的良好性狀抗倒伏是由Aa控制的,那麼在它們的後代中就會就會有一些作物具有抗倒伏和不抗倒伏的特徵,那麼這種作物就不利於農業生產。如果它們不抗蟲害的特性是由aa控制的,那麼在它們的後代中將有很大的可能不會獲得抗蟲害的特性。
因此在沒有人為幹預的情況下下,這種作物的良好基因就不能完全傳遞給下一代,而且還有可能在下一代中表現出其他不利於生存的性狀,也就是丟失了本親的一些良好基因。為了讓一個作物具有本親所有的良好性狀,並且這些性狀都是由AA控制的,那麼就需要人為的幹預,讓子一代與本親進行回交,使得良好基因更加純正。
具體的做法就是,先解決作物不具備抗蟲害的基因!以小麥為例,讓具有抗蟲害的小麥A和具有以上良好基因的小麥B雜交,在它們的後代中選擇出具有抗病害能力的小麥C,然後用小麥C與本親小麥B進行雜交來加強各種良好性狀的基因,回交數次就會獲得純種的具有所有性狀的、並且完全由顯性基因控制的優良品種。
不過在回交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廢品,對於植物來說,我們可以直接將其廢棄不管,但對於動物來說就略顯殘忍了。因為回交育種也被應用在了養殖業以及寵物身上,已讓它們獲得人們喜愛的性狀特徵。養殖業肯定追求的是,個體成長速度快,肉多,繁殖能力強、產奶量大、下蛋速度快。而寵物界肯定追求的是可愛、呆萌、腿短等特性。
為了保持寵物的這些性狀能夠穩定的遺傳下去,人類就讓寵物進行回交,並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新品種,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很多寵物狗和寵物貓,它們的性狀完全不利有個體在自然界生存,但是因為人類的審美它們也被創造了出來,其中還有些是病態的基因,例如折耳貓的肋骨變形,導致呼吸不暢。
所以在動物的近親雜交中,比植物的風險更大,一些成功的品種繼承了本親所有的特徵,而且自身也具有了一些本親沒有的良好特徵,而在一些失敗的個體中,它們卻獲得了遺傳性疾病,那麼這些個體將會被人為廢除掉。還有一些動物一直在帶著病態的基因活著,只是為了滿足人類奇怪的審美。
因此,在動物界進行回交,雖然沒有道德倫理的限制,但是它們和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隨意地廢棄,但動物是一個可以感受到疼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