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動植物的發展是依靠繁殖的方式來進行的,尤其是動物,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全是憑藉自身的本能。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
回交是什麼?
在生物課中,相信我們都學習過回交和雜交的區別,首先雜交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經過結合產生的後代。回交就是子一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個進行雜交的方法。正常來說,生物是不需要回交的,只是對於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來說,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能夠讓生物延續下去,從而在提高生物的多樣性上,回交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植物為什麼要回交?
在19世紀之前,孟德爾通過豌豆的實驗就展開了植物遺傳規律的探索,其中就有回交,雜交,自交,測交的說明。在植物回交上也有2個不同的分支:有些植物屬於一年生植物,所以它們回交只是兩個相同的品種之間進行回交。有些植物屬於多年生植物,回交方式就是子和親本之間的回交。植物通過回交來獲取優質品種的方式很是受人們的喜歡,同時人們為了證明植物回交沒有問題,生物學家就對水稻也進行了實驗。比如甲乙水稻結合產生的後代有可能遺傳兩者好的或者不好的基因。為了能夠得到好的基因,生物學家採用回交的方式把甲乙結合產生的後代與甲或者乙再結合,以此得出更加良好的基因水稻。
植物回交育種的方式有時候不是一次回交就能夠完成的,多次回交才能成功。
動物為什麼要回交?
眾所周知,動物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繁殖能力。正常來說,動物的繁殖都是雄性和雌性之間的交配完成的,比如獅子和鬣狗,一到發情期,兩者之間很是積極地進行交配。然而另外一些動物的繁殖是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加拿大的無毛貓。大多貓都是有著濃密的毛髮,有些人會對貓毛產生過敏,所以人們為了能夠與貓接觸,就把正常的貓和毛髮稀少的貓一塊回交,結果出現了無毛貓這一稀奇品種。
還有人們為了獲取更加豐富的奶源,所以就把產奶多的奶牛後代再與親本進行回交,最終奶牛的產奶量飛速地上升。
不止無毛貓,奶牛,有時候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或保留自己想要的動物特徵,人們殘忍著對待它們,其中就有大家喜愛的寵物也被用於回交,結果導致很多寵物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折耳貓四肢,波斯貓具有多囊腎基因缺陷等。
以上動物回交的方式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大家認為動物回交的方式違背了倫理道德。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嚴格說來,人類和動物是不一樣的,人類作為高級智慧生物,在自我意識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動物。在人們看來,動物的回交違背了倫理道德,但其實絕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動物之間,不存在倫理道德的觀念,回交只是遵循生理本能來行事,所以又何談違背倫理道德之說呢?
動物回交的利與弊
人們考慮到動物之間近親交配的話,因為基因相似度高,所以會加強某個致命基因,經常出現一些遺傳疾病的病發,致使生存質量差。同時回交的方式也不利於生物基因的多樣化,所以綜合來看,回交的方式不利於整體動物的健康發展。
但在瀕危動物中,比如數量稀少的華南虎,近親繁殖是不可避免的,否則華南虎更加將會面臨滅絕的境況。所以回交如果使用得當的話,會挽救瀕危動物,使用不得當的話,就會造成動物的傷害。
總結
無論植物的回交還是動物的回交,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植物的回交可以減少種植風險,我們可以選擇品質較好的後代。比如水稻的回交可以提升整體的產量。動物的回交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合倫理道德,但是在瀕危動物的保護上,能夠保護物種免受滅絕。
還有回交從倫理道德上來說,對於動植物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名詞是人類發明的,只適用於人類,動植物之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觀念,我們不要把人類的觀念加以判定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