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2021-01-12 中國網

由教育部長江學者、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樊和平領銜的該校倫理學團隊,以及江蘇省二十多位著名學者共同完成的《中國倫理道德報告》、《中國大眾意識形態報告》,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兩部報告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首批重大招標課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託項目,「當前我國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兩大課題研究為依託,集中呈現了歷時五年,在對江蘇、廣東、廣西、新疆四省(區),政府公務員、企業家與企業員工、青少年等六大群體「萬人大調查」基礎上,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包括了十三份倫理道德狀況報告和二十三份大眾意識形態狀況報告,以及十六個倫理道德狀況資料庫,二十六個大眾意識形態狀況資料庫,共兩百多萬字。

兩部報告反應了我國當前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總體狀況與發展態勢,提供了當前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新發現與新解釋。並對反應出來的「中國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中國戰略」。

    一、 當前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的元素、結構和形態

1、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發展的總體鏡像——二元對峙,十字路口

調查發現,當前我國思想道德文化正在多元中逐漸向二元聚集,在許多重大問題的認知與判斷,如德性與公正、義與利、善惡與禍福、經濟發展與幸福感的關係等方面,已經不是多元,而是二元,一種「二元體質」已經開始呈現,標誌著我國社會已經進入倫理道德和意識形態發展的敏感期和關鍵期。

二元體質既是一種高度的共識,也是一種截然對峙,這是倫理道德和意識形態走到十字路口的重要徵兆,在這個關鍵而敏感的時期,意識形態的能動引領,卓越成效的倫理道德幹預,將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

2、 當前我國倫理道德精神的結構、元素與體質——梯形結構,不穩定性

當前我國倫理道德大體由四要素構成,是以「市場經濟道德」為下底、以「西方道德影響」為上底、以「意識形態中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和「中國傳統道德」為兩邊、近似地具有某種等腰性質的特殊的四邊形,即近似梯形。

這一信息以數據客觀描述出現代中國倫理道德的構成要素、各要素的影響力權重,以及諸要素構成的中國倫理道德精神的形態與體態。它說明,

1)當前中國的倫理道德已經從傳統形態轉型為市場經濟道德,但仍然處於經濟必然性階段。這種狀態符合「經濟決定性」的基本規律,但從道德辯證法的觀點、以及市場經濟內在倫理局限性分析,它還不是合理狀態,更未達到「理想類型」;

2)四邊形結構的最大特點是不穩定性,因而倫理關係與道德生活呈現多樣多變的特點;

3)在四元素中,意識形態中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與傳統道德的力量大抵相當,西方道德的影響遠沒有人們直觀中估計的那麼強勢。

3、思想文化領域的總體格局——

在思想文化領域,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派、國粹派、西化派並存的基本結構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只是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馬克思主義是主流,國粹派和西化派是潛流或暗流並不斷改變形態,但依然具有重要影響。如何在對話互動中建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重大課題與難題。

    二、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的「中國問題」

1、社會問題診斷:官員腐敗,分配不公

當前我國最大社會問題是什麼?——

六大群體形成高度共識:官員腐敗,分配不公。

2、倫理道德的「中國問題」:倫理—道德悖論

1)對倫理道德情勢的評估:道德上基本滿意,倫理上不滿意。

當前我國的倫理道德狀況到底如何?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裡?調查的結果與日常感覺非常不同。大多數人對目前的道德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甚至滿意,理由是「雖不盡如人意,但正變得越來越好」,但對作為道德後果的倫理關係或人際關係,幾乎同樣的大多數表示不滿意。道德上滿意,倫理上不滿意,形成強烈的倫理—道德悖論。

座談、訪談和分析表明,道德上的肯定很大程度上是對道德自由的滿意,但對作為個體道德自由後果的倫理關係或人際關係卻高度不滿意,表現為道德自由與倫理認同之間的緊張與矛盾。

2)倫理—道德悖論的「中國問題」的另一表現,是倫理與道德發展的不平衡。

當前中國社會最重視的五種倫理關係是什麼?調查發現,「新五倫」之中,高居前三位的都是家庭倫理關係。與傳統「五倫」相比,夫婦關係的倫理地位上升,唯一改變的元素是君臣關係或個人與國家的關係,被置換為同事或同學的社會關係。

與此相對應,當前中國社會最重視的五種德性是什麼?與傳統「五常」相比,「新五常」除第一、二兩個德目在基本內容方面與「仁」和「信」可以相通相接外,其餘三個德目都具有明顯的現代性社會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特徵;而且,即便是「愛」與「誠信」兩個德目,其文化內涵和及其在德性體系中的地位也已發生重大變化。

研究結論是:當前我國社會在倫理上仍守望傳統,蛻變率只有20%;但道德上已經基本解構了傳統而走向現代,蛻變率超過60%。倫理與道德的變化趨勢呈現反向運動。

3、思想文化領域最突出的「中國問題」:由信任危機而導致的思想領域的缺場

1)道德上最不信任的群體——

「你對哪些人的倫理道德狀況最不滿意?」調查結果令人深思。

政府官員高居榜首,演藝人員和企業家次之。在政治、文化、經濟上掌握話語權力的群體,恰恰是倫理道德上被認為最不滿意的群體!這種反差和異化的嚴重後果,是政治、文化、經濟三大領域道德信用的喪失。道德信用的喪失,進一步動搖和消解社會對於倫理存在的文化信心和文化信念。

2)影響力群體與話語權主體——

在這種情勢下,「你的思想行為受什麼人影響最大?」幾個地區的共同結果是:知識精英高居榜首,黨政官員排列第二,但二者至少相差十多個百分點。

然而,另一個信息是:知識精英不僅「不了解現實」,而且缺乏充當思想領袖的意識和抱負。於是,難以避免的結果是:思想領袖缺場。

調查題:「對你思想行為影響最大的群體是什麼?」(有效問卷1166份)

3)意識形態的信任危機——

與此相對應,便出現意識形態的信任危機。「當中央宣傳與國外思潮發生矛盾時,你相信誰正確?」64%的企業群體、61%的公務員、44%的農民,選擇「相信國外正確」,情勢十分嚴峻。

相關焦點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對經過三十年開放以後中國倫理道德發展的新特點、新規律、新走向,或者說,倫理道德發展的"中國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提出針對"中國問題"的"中國戰略"。當前我國社會諸群體間的倫理和諧具有四大規律:其一,觀念上或者理念上趣於同一,而行為上和現實中趣於衝突;其二,對問題診斷上的一致性高於價值認同和價值判斷上的一致性;其三,地域間的一致性高於群體間的一致性;其四,倫理道德領域的一致性高於思想文化領域的一致性。在六大群體中,關鍵的兩大群體是政府公務員群體和企業家群體。
  • 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 奪取意識形態鬥爭新勝利
    用「極端重要」來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總書記清醒研判改革開放以來的意識形態形勢,尤其是直面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系列挑戰、問題和考驗而做出的科學判斷,讓全黨深刻認識到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推動著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2 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都非常重視意識形態。
  • 網絡倫理道德及其對策研究
    當然,這種變化也帶來了許多諸如政治、法律、倫理道德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界人士普遍重視的前沿性課題。基於網絡的社會,作為一種虛擬社會,它是網絡倫理道德的社會基礎,與現實社會相比,虛擬社會有其自身的特點:全球性、開放性、自由性、虛擬性、非人性化等。與虛擬社會相適應,網絡道德具有世界性、多元性、自主性、自律性等特性。
  • 意識形態鬥爭並非「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曾著重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在意識形態上出了問題,就會前功盡棄,甚至造成失敗,這是有非常慘痛教訓的。
  • 人臉識別「熱」中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深思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科技日報11月27日報導,人臉識別系統已經給我們的城市帶來諸多方便。然而,在許多國家,對人臉識別的抵抗聲也在不斷高漲。研究人員、公民自由倡導者和法律學者都受到人臉識別技術興起的困擾。他們正在跟蹤其使用,揭露其危害並開展運動以尋求保障甚至是徹底禁止技術的使用。
  • 李學勇: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重視生物安全與倫理道德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電(記者 翁陽)轉基因和幹細胞研究同屬當今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對於可能涉及的生物安全和倫理道德問題,中國政府表示高度重視,將採取積極穩妥的方式推進其產業化。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今天在十七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上稱,中國有關部門現已制定了一個生物安全和倫理道德方面的導則,用來指導規範上述領域研究。
  • 人臉識別「熱」中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深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科技日報11月27日報導,人臉識別系統已經給我們的城市帶來諸多方便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近期,《自然》雜誌的一系列報導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的道德倫理學進行了探討。
  • 人臉識別「熱」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發人省
    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近期,《自然》雜誌的一系列報導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的道德倫理學進行了探討。一些科學家正在分析人臉識別技術固有的不準確和偏見,對其背後存在的歧視發出警告,並呼籲加強監管、提高技術透明度。
  • 動植物的回交會產生問題嗎?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回交是什麼?在生物課中,相信我們都學習過回交和雜交的區別,首先雜交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經過結合產生的後代。回交就是子一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個進行雜交的方法。
  • 強化科研倫理道德監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如今,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技創新的同時,必須謹守科研倫理道德規範,科研倫理的底線不容觸碰和挑戰。    研究人員當敬畏生命、遵守規則,守護好前沿科技領域的一方淨土,讓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
  •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江暢認為,當前亟須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包括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健全科技倫理監管制度,建立科技人員自律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是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的重要基礎。
  • 將意識形態領域鬥爭 進行到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定了主心骨,把準了定盤星。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歷史的結論、現實的必然。
  • 意識形態領域的摧毀與重建
    在此基礎之上,進而產生形成了社會 文明 和意識形態領域。這一群體,以自以為是他們獨具 區別其他物種的先天優勢憑藉 豐富想像、創造力摸索 搭建著 三維空間裡適宜他們生存 發展 延續的生態環境 道德理念。進而構築權利等級 社會制度 衍生出政治 經濟 法律 體制 文化 商業 教育 人文 派別 組織 團體 民族 習俗 家風 …等社會存在。
  • 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
    無標題文檔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國際工程教育中的新熱點 新聞中心通訊員 郭歆   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除了大會擬定的三大主題之外,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以及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成為了本屆討論會的熱點。
  • 韓國「N號房」背後的意見領袖傳播與媒介倫理問題
    在網絡輿論一片叫好的同時,我們應該思考:對於韓國SBS、MBC電視臺公布嫌疑人隱私的行為,是否屬於媒體侵權——這就涉及一個媒介倫理的問題。 無論編輯、記者還是其他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工作中的價值取向、道德表現總是與其所在的新聞媒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功能與倫理規範聯繫在一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致的。媒介的社會責任是媒介倫理的核心問題。因為媒介的各種傳播行為都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媒介具有社會功能,也肩負社會責任。
  • 關於陰莖移植的倫理問題
    陰莖移植是器官移植和免疫學發展的結晶,是異體器官移植領域內新的突破,為陰莖缺失的患者帶來了新生,對患者心理、家庭和社會有著重大影響。但目前異體陰莖移植剛剛起步,技術尚不成熟,且陰莖是一特殊器官,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很多,我們試圖從受者、供者、醫生和法律等方面討論陰莖移植所面臨的倫理道德問題,希望陰莖移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
  • 中國AI全景論文:關注AI發展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
    論文的發布是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成果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的體現,也彰顯了上海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高地的實力。除了提到AI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和人才培養外,論文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道德規範問題。論文寫道,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實現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的長遠目標,不僅要加大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慧的潛力,而且要更加關注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諸多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負責任人工智慧治理原則》。
  • 《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2019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出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發布,顯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對社會道德及傳媒職業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從年初的《甘柴劣火》引發「洗稿」討論到歲末對《南方周末》「不寒而慄的愛情」報導的爭議,2019年傳媒倫理熱點事件頻出、引發熱烈討論。
  • ...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陳芳、張泉)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是中國科協所屬的22個生命科學領域全國學會的聯合組織。  聲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實屬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已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聲明指出,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在推動著生命科學研究發展,但其應用安全性尚有待於進一步全面評價,如何審慎使用該新興技術關係到人類健康和長遠福祉。
  •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幾種錯誤思潮
    [摘要]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存在幾種錯誤思潮,主要包括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論」。這幾種錯誤思潮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構成了一定的衝擊和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認清這幾種錯誤思潮的存在形式、社會影響及其內在邏輯,揭露其通過意識形態滲透來達到和平演變的政治目的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