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N號房」背後的意見領袖傳播與媒介倫理問題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從「N號房」事件解讀意見領袖傳播與媒介倫理

作者:鄧淑紅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近期,韓國「N號房事件」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N號房事件」,也稱為「韓國TelegramN號房性剝削事件」,Telegram是由俄羅斯兄弟尼古拉杜羅夫和帕維爾杜羅夫於2013年開發的一款跨平臺即時通訊APP,用戶可以相互交換加密與自毀消息,「N號房」最早是由幾個高中生在Telegram創建的群聊,但隨著色情內容的注入,群聊加入的人越來越多,群聊也從1個發展為8個,因此被叫做「N號房」。

「N號房」運營者通過在社交網站上發布高薪兼職信息吸引女性,隨後添加對方社交帳號,進一步掌握對方的身份證、個人照、電話號碼、住址、其他社交帳號甚至家人朋友的聯繫方式,哄騙她們上傳裸露照片和變態不雅視頻,並以此為由進行威脅,讓她們繼續拍攝性剝削視頻,如果女性不服從,就會威脅她們將照片視頻發給其家人和朋友,基本上每號房都會有2~3位受害女性,犯罪嫌疑人除了在網上進行商業盈利外,還會將女性帶到線下進行侵害並直播給聊天室的人。據調查,韓國累計有26萬人曾進入「N號房」並共享過裡面的性剝削視頻和照片。

據韓聯社報導,當地時間25日上午,韓國警方將「N號房」事件主謀趙主彬送交檢察院,並將其公開示眾。這是韓國首次引用《性暴力犯罪處罰等相關特例法》規定公開犯罪嫌疑人信息的案例。

知識點:意見領袖、媒介倫理

「N號房」事件中的意見領袖

從事件發酵到3月23日,已有超420萬韓國網民在青瓦臺網站就此事件發起請願,要求公布主犯以及聊天群中26萬名會員的身份,與此同時,作為網絡時代意見領袖之一的明星群體開始發聲,請願青瓦臺,要求讓犯罪嫌疑人得到嚴厲懲罰。

  

意見領袖最早是由是拉扎斯菲爾德在《人民的選擇》一書中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稱為「意見領袖」。作為媒介信息和影響的中繼和過濾環節,對大眾傳播產生重要影響。

意見領袖有著以下特徵:①與被影響者一般處於平等關係而非上下級關係;②並不集中於特定的群體或階層,而是均勻分布於社會上各社會群體和階層中;③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一般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現代都市社會中,以「單一型」為主,在某個特定領域很精通或享有一定聲望的人便可扮演意見領袖角色,在不熟悉的領域則是一般的被影響者。傳統社會或農村社會中,以「綜合型」為主;④意見領袖社交範圍廣,擁有較多的信息渠道,對大眾傳播的接觸度頗高、接觸量大。

網絡傳播是一種新型的傳播生態,在這種傳播環境下,每個人都是傳播主體,人人都可能成為傳播的中心,人人都能成為意見領袖,網絡意見領袖也由此產生。

網絡意見領袖根植於網際網路虛擬平臺的意見領袖,既具有傳統意見領袖的本質特徵,即選擇性地傳播有利於自己的觀點的信息,通過提供建議和觀點影響他人,又因為其不同於現實社會的特殊生存環境,而具有一定的不同的特點——①網絡意見領袖與受其影響者處於統一群體並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②網絡意見領袖與受其影響者之間的關係缺乏穩定性;③網絡意見領袖的行為表現非常活躍;④網絡意見領袖都具有出色的表達能力;⑤網絡意見領袖都具有某種專長。

學者宋石男將傳統意見領袖相比與Web2.0時代的網絡意見領袖進行比較,提出了兩者的不同之處:

01

    傳統意見領袖建立在人際傳播的範疇上,而網絡時代的意見領袖則兼具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雙重性質;

02

由於處在人際傳播的範疇之中,傳統意見領袖彼此之間的理性交往並不多,往往形成一個個圍繞各自意見領袖而結合的半封閉的社群孤島,網絡時代的意見領袖彼此之間的交往則非常多,往往能形成一個開放的圍繞事件或話題而非意見領袖個人而結合的網絡社群;

03

傳統意見領袖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較高的教育程度及較好的經濟條件,而網絡時代的意見領袖的社會地位常常不再是前提條件,反而是成為意見領袖之後所獲得的附加物;

04

傳統意見領袖多是被動接受大眾媒介的信息,而網絡時代的意見領袖常常能夠主動製造出稀缺信息或新聞,進而大眾媒介不得不跟進,捲入到其關注的事件中去;

05

傳統的意見領袖所影響的人群,常是被動、消極的,知識面或思考能力都較低,網絡意見領袖所影響的人群,卻常常是活躍的、積極的;

06

傳統意見領袖具有穩定性,而網絡時代的意見領袖則並不穩定,甚至有特殊的「即逝意見領袖」;

07

傳統意見領袖數量有限,彼此之間缺乏理性交往與有效溝通,而網絡意見領袖數量巨大,流動性強,彼此之間呼應或駁難非常頻繁;

基於網絡意見領袖對青年網民的政治信念、政治態度、行為方式等產生的重要影響,學者餘樹英認為必須構建與網絡意見領袖的合作機制, 發揮機制對青年網民正面的導向作用, 降低其負面影響力。

第一, 構建常態化聯繫機制。發揮網絡意見領袖的作用, 須與之建立感情, 構建常態化聯繫機制。通過研討會、論壇、座談會、聯誼活動等常用工作形式, 定期與網絡意見領袖建立直接、密切的聯繫, 加強經常性的線上互動、線下溝通, 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意見訴求。

第二, 構建引導及規範機制。一是堅持典型引導。通過經驗交流、表彰獎勵等形式努力塑造和宣傳優秀網絡意見領袖的良好形象, 想方設法促進集群效應產生正能量, 帶動和凝聚一批網絡意見領袖。二是呼籲網絡意見領袖自律。為了提高網絡意見領袖的社會責任感, 倡議制定一些可行性的網絡行為公約, 使得網絡空間日漸清朗。建議成立新媒體行業組織, 成立新媒體精英分子聯盟, 結合《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自律公約》制定網絡文明行為公約。

第三, 構建識別及培育機制。一是發現識別網絡意見領袖。樹立網際網路思維, 通過網絡輿情分析, 發現識別網絡意見領袖。二是對骨幹團員青年進行培訓。通過集中培訓和定期講座等方式, 對網絡宣傳員、網絡文明志願者、團幹部中的骨幹進行教育培訓, 培育共青團自身的網絡意見領袖。

3月23日,韓國總統文在寅下令徹查「N號房事件」,對包括16名未成年人在內的所有被害女性發去慰問,刪除聊天室裡的非法視頻,並要求警方調查聊天群的所有會員。以邊伯賢、李惠利為代表的明星群體,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利用自己原本的影響力發起聲討,呼籲網民積極請願,他們發起的議題與韓國民眾緊密相關,有助於凝聚網絡輿論共識,引發集體行為,從而促進本次事件的解決。

公布嫌疑人信息,媒體侵權了嗎?

在警方公布主犯趙主彬的個人信息前,韓國SBS電視臺《8點新聞》就率先公布了趙主彬的照片和身份信息,而在此前的「素媛案」中,韓國MBC電視臺也提早公開了犯罪嫌疑人的肖像信息。在網絡輿論一片叫好的同時,我們應該思考:對於韓國SBS、MBC電視臺公布嫌疑人隱私的行為,是否屬於媒體侵權——這就涉及一個媒介倫理的問題。

 

媒介倫理是指媒介從業人員,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調整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無論編輯、記者還是其他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工作中的價值取向、道德表現總是與其所在的新聞媒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功能與倫理規範聯繫在一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致的。

媒介的社會責任是媒介倫理的核心問題。因為媒介的各種傳播行為都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媒介具有社會功能,也肩負社會責任。而所謂新聞倫理失範,是新聞工作者在進行報導的時候沒有遵循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或是沒有體現出正確的價值取向,沒有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

媒介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對利益的追求以及傳媒消費主義盛行;媒體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受眾對性、色情、暴力的強大需求以及傳播的病態化;暴露被報導對象的隱私導致侵權;對被報導者亂加評價;不當報導突發事件當事人及其家屬信息;有償新聞的泛濫。

媒介倫理一旦失衡,具有重大影響。首先是對青少年的社會認知與道德認知造成影響,其次是導致主張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盛行,同時,媒介倫理失衡還會消解人的人文關懷精神和社會道義責任感。

如何規避媒體在進行新聞報導的過程中的媒介失範行為?

1

從原則上來看,要堅持傳播自由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娛樂功能與審美功能相統一。

2

從參與方來看:

首先,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記者是新聞的收集者和編碼者,需要恰當地獲取新聞和撰寫新聞。

其次,加強媒介的把關行為。在新聞發表前要嚴格審核,儘可能地降低出現倫理失範的可能性。

最後,受眾自身也應該加強媒介素養,將媒介倫理失範在信息接收和產生效果環節上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即受眾在獲取了與社會正確價值觀有偏差的信息時要注意辨別,避免受到錯誤的引導。

韓國《性暴力犯罪處罰等相關特例法》第25條中規定了性暴力犯罪嫌疑人信息公開的主體為警察和檢察官,在本次事件中,韓國警方從國民知情權、防止同類犯罪的再犯及預防犯罪的角度出發,選擇公開趙主彬的個人信息以維護公共利益,但相關法律中並無規定說媒體擁有公布嫌疑人信息的權利,韓國電視臺提早公布嫌疑人信息可能會對嫌疑人及其家屬造成傷害,還會有影響司法審判的可能。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著.傳播學教程.2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宋石男.網際網路與公共領域構建——以Web2.0時代的網絡意見領袖為例.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0-74.

[3]餘樹英.不同類型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及發生機制[J].中國青年研究,2018(07):90-94.

[4]展江,彭桂兵著.媒體道德與倫理·案例教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相關焦點

  • 韓國「N號房」事件背後,「厭女症」群體在狂歡
    韓國「N號房」主嫌犯趙主彬疫情重災區的韓國,又爆出令人髮指的「N號房事件」。3月22日,一位網名為「博士」男子被韓國警方拘捕,揭開了「N號房事件」背後的黑暗。除了手段殘忍之外,「N號房」會員人數之多更讓人震驚,據韓國警方稱「N號房」的會員約有26萬人。人性泯滅的「N號房」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N號房」是由網名為「GodGod」的網友在2019年創建,隨後名為「Watchman」接手一段時間。
  • 韓國N號房是什麼意思,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3月22日起,網上有關韓國「N號房」的話題突然多了起來。不少網友感到很奇怪,「N號房」是什麼意思?「N號房」發生了什麼事情?據了解,韓國「N號房」這個代號背後,隱藏著一連串令人髮指的犯罪事件。
  • 刷新人類底限,韓國N號房惡魔被曝光
    這兩天,比起非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更讓人感覺毛骨悚然的是韓國的「N號房事件」。所謂韓國「N號房事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即時通信軟體Telegram,開設多個聊天室,共享非法拍攝的性剝削視頻和照片,聊天室大都以數字編號命名,只有付費成為會員才能觀看,觀看視頻的會員達26萬人。
  • 澎湃思想周報|N號房背後的性別與技術;新冠時代的資本流動
    就在對N號房此起彼伏的議論中,《新京報》3月28日發布了針對國內版「N號房」的調查報導,曝光了多家兒童色情網站,其中一家會員數達800多萬人,另一家三四分鐘就增加一個會員,由於伺服器位於境外,網站涉事人員難以被找到,目前有關部門回應稱已經開始組織核查。在這樣的背景下,對「N號房事件」背後牽涉的諸多問題的探討更具有了現實意義。
  • 從這5部韓國電影,可以看到「N號房事件」背後的驚悚之處
    從3月22日開始,韓國「N號房」事件被全世界矚目,隨著事件的進展,它一次次刷新我們對「人性之惡」的理解。「N號房」事件是一起發生在韓國的集體性犯罪事件,罪犯冒充警察威逼利誘受害者拍攝果照,並以此威脅對她們實施性犯罪,逼迫她們一步步淪為「奴隸」。這些犯罪過程會被拍攝下來,然後發布到在Telegram創建的名為「聊天房」的群裡。
  • 網絡意見領袖與社會輿論的引導
    儘管網際網路空間整體上呈現出去中心化的格局,然而,網絡傳播場域依然存在著「意見領袖」群體,他們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及影響力,尤其是在社會公共事件傳播中,網絡意見領袖的話語行動總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輿論浪潮,於眾聲喧譁中影響輿論格局的變化。鑑於此,本文將對意見領袖在網絡傳播中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反思,進而提出以網絡意見領袖促進社會輿論引導的相關對策。
  • 韓國「N號房」性剝削事件,主犯被公開:惡魔有一張普通人的臉
    最近,韓國「N號房」事件轟動全球,引爆輿論。儘管大家都關注著新冠病毒,但是「N號房」還是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韓國網友認為,這是21世紀最泯滅人性的案件。截止24日上午,已有逾400萬人在青瓦臺官網請願,要求公開所有參與者個人信息,多名韓國演藝明星也發聲支持。
  • 韓國N號房事件背後:74名少女的煉獄,26萬畜生的狂歡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就是「N號房事件」。一個高學歷男性的網絡性犯罪活動,26萬人在聊天室裡共享非法淫穢視頻。什麼是N號房?2018年下半年,N號房創始人godgod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開設了從1號房到8號房,共8個聊天室,統稱為N號房。房主誘騙、威脅女性拍攝色情、淫穢以及性剝削視頻,將影像分享至各個聊天室,從中賺取暴利。2019年2月,godgod把群主權限移交給watchman,消失在網絡中。
  • 全球媒介倫理及技術化時代的挑戰
    Christians)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傳播學研究教授、新聞學教授及媒介研究榮休教授。他擔任香檳分校傳播研究所(ICR)所長和傳播學博士項目負責人長達16年。克裡斯琴斯教授是國際知名媒介倫理學學者,其研究專長為傳播倫理、技術哲學,已就相關話題在全球40個國家講學和主持工作坊。他與幾位學者合著的教材《媒介倫理:案例與道德推理》被廣泛使用,在我國也出版過兩個譯本,目前即將出版第十版。
  • 令人作嘔的「N號房」事件將人性的醜惡揭露到極致
    最近韓國鬧的沸沸揚揚的「N號房」事件,想必大家在各個新聞平臺上都能看見。今天我們來說說韓國"N號房"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令人如此痛惡!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N號房事件究竟是什麼?「事件從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3月中在社交平臺Telegram發生大規模網絡性犯罪以及性剝削事件。
  • 網絡時代傳播倫理的基本維度
    數位技術、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等的發展與融合給網絡時代的受眾帶來了新的媒介形態和碎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的網絡傳播方式,然而,並不是所有受眾都能很快適應新的虛擬環境。  網絡時代,滲透進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新媒介技術,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不管發現信息、製作信息、傳播信息還是使用信息,人們都在新技術的引導下完成,這無疑給人們帶來了便利。
  • 網絡意見領袖的分類、形成與反思
    三、網絡意見領袖的評價要素 從以上四個分類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屬性群體走向網絡意見領袖這一身份的過程,由此可以概括總結出網絡意見領袖形成的充分條件: (一)知曉度 在網絡環境中,意見領袖知曉度的直接反映是其被關注度
  • N號房間是什麼意思?韓國n號房間事件的最新消息及調查結果 N號房間...
    韓國n號房間資料介紹n號房案件,是指通過社交平臺Telegram建立多個秘密聊天房間,將被威脅的女性(包括未成年人)作為性、奴役的對象,並在房間內共享非法拍攝的性視頻和照片的案件。截至2020年3月22日,韓國警方已對涉案的共犯13人進行立案,並拘捕了為首的「博士」趙某。
  •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傳媒倫理失範與對策
    (南昌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330031)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媒倫理失範問題頻現,本文通過對《新聞記者》 2013至2018年度傳媒倫理問題研究報告中共59條倫理失範事件進行整理分析,試圖探析新環境下,我國傳媒倫理失範的現實表現及對策。
  • 社會化媒介時代的環境傳播與倫理責任 ​
    我國的環境傳播實踐起步較晚。1983 年中國第一份專門報導環境問題的報紙《中國環境報》出現,這也是中國環境傳播專業化的開端。隨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的環境傳播處於主動宣傳、被動報導的階段。學者對環境傳播的研究取向有兩種:實用主義驅動模式的研究關注人和自然的關係,對環境議題中信息的封裝、傳遞、接受與反饋等過程進行探究,具有內視型特徵,偏重傳播業務研究;而建構主義驅動模式的研究,則用開放的視角倡導通過話語、修辭等方式建構環境問題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原因。
  • 香港出現疑似「N號房」事件 有人開設群組交換不雅視頻
    韓國「N號房」事件早前轟動國際社會。據香港《星島日報》「東網」等港媒5月13日報導,有港媒爆料香港出現疑似同類事件,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13日)書面回復香港立法會議員稱,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已跟進調查,並已要求相關的社交媒體刪除群組及內容。
  • 韓國N號房事件:這世界真的有人,要逼得女孩子連裙子都不能穿!
    近日韓國曝出的網絡性犯罪「N號房事件」極大觸動了社會底線,引起了巨大的民憤。3月22日,韓國歌手、演員李惠利通過個人SNS上傳了:「請公開Telegram社交平臺N號房相關涉案人員的具體信息以及建立photo line」為主題的請願內容截圖,隨後演員孫秀賢、河妍秀等藝人紛紛發聲,要求公開涉案人員真實身份,相關的請願人數超多100多萬。
  • 韓國的N號房,曾經的91視頻網,女性的社會生存環境到底有多艱難
    所謂這兩天網上最火的新聞,韓國的N號房事件可謂是一夕之間刷新了很多人的下限。創始人未成年,發展者博士後,受害者均為中學生,割器官、刺字,被弓雖奸,韓國全部人口5000萬,N號房圍觀人數26萬,種種詞彙無時不刻讓人覺得韓國女性是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裡。
  • 虛擬網絡時代人人都想做意見領袖
    網絡時代,海量的視覺內容,流量為題的大數據背景下,自由意見賦予了很多人公共表達的權力,同時正負得兩極分化將網絡背後的人群推上了不一樣的高峰。在網絡世界裡我們自以為代替了某一群體的觀念,互相傳遞不同的價值觀,都想做背後的意見領袖。
  • 意見領袖的缺席與兩種民意(「微博民意」和現實民意)差異的相關性
    [2] 早在1940年,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對美國伊裡縣地方選舉進行選民調查,在分析媒介與投票行為的關聯時,意外地發現,來自媒介的信息,首先影響了群體中的意見領袖,然後再由他們將這些信息連同自己對其意義的解釋「翻譯」給其他人。也就是說,「觀點經常從廣播和印刷媒體流向意見領袖,然後再從他們流向不太活躍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