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

2021-01-09 清華大學新聞網
無標題文檔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國際工程教育中的新熱點

新聞中心通訊員 郭歆

  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除了大會擬定的三大主題之外,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以及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成為了本屆討論會的熱點。來自10多個國家的代表們不約而同地聚焦到這兩個有別於傳統工程教育的問題上,表明了工程教育正在向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美國工程教育學會會長謝拉·科恩斯在第一天的大會發言中就提出了「工程教育要向更多的群體開放」的觀點,其中「如何吸引更多的婦女參加工程教育」尤為重要。科恩斯教授指出:「傳統觀念認為:女性一般無法解決如同一項工程那樣複雜的事務,所以工程學成為了『男人的領域』。」但實際上,「家庭事務就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完成這種『任務』同樣需要具有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因此,女性與男性一樣需要,並且也能夠適應工程類教育。另一方面,「現代的工程項目大都需要廣闊的知識背景和文化背景才能解決」,「而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傾向於擁有多樣的興趣和能力。」她表示以上結論雖然未經過「科學論證」,但卻是基於她個人的經歷和長期的觀察所做出的判斷。因此,科恩斯教授認為,更多女性的加入一定有助於更好地解決工程問題。

   美國國家教育基金會工程部主任約翰·布賴頓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女性具有和男性不同的視角,這種多樣化的視角對於工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性別、種族、群體的學生在一起,可以互相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因此,布賴頓教授相信,女性的加入將很好地使促進工程教育的改善和提高。

   大會討論的另一個熱點-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是由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的曹南燕教授提出的。她在發言中談論了如何進行工程倫理學教育的問題。曹南燕教授不僅分析了倫理學對於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也分析了中國的泛道德教育導致的工程教育中道德「缺失」的現狀;在呼籲加強倫理道德教育的同時,她還以自己的工程倫理學課程的實踐為基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曹南燕教授的發言引起了約翰·布來頓教授的興趣,他以自己在美國高校學生中所作的關於倫理道德問題的電話調查為例,說明了道德問題在美國的高等教育中同樣值得關注。他指出,工程師任務的重要性和與人類生存的關係決定了工程師必須擁有正直、誠信的品質。但是,他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考試中作弊,40%的學生不止一次在考試中作弊,15%-20%的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他表示這個結果令人擔憂。為了培養合格的工程師,如何加強倫理教育是工程教育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婦女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中的倫理問題都不是新問題,它們早已存在。但是,在此次大會上,這兩個問題被各個地區的人們同時關注到,有其特殊的文化、社會背景。比如,對人性的關注和對不同人群的尊重的共識。另一方面,這兩個熱點也是工程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正如眾多與會代表共同強調的那樣——工程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是工程教育的多樣化與綜合化即「大工程教育」。沒有婦女和多元化的群體加入的工程教育是單一的;沒有倫理道德支撐的工程教育是膚淺的,甚至是危險的。因此,此次大會對於婦女(及其所代表的其他多元化的人類群體)工程教育和倫理問題的關注,使我們更加樂觀地期待:國際工程教育將為人類培養出更多合格並且優秀的工程師!他們將為人類建構出更加和諧與美好的家園!


(編輯 文清)

相關焦點

  • 關於工程倫理的幾個問題
    工程活動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不但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必然深刻涉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工程活動中內在地存在著許多深刻、重要的倫理問題。可是,在以往很長的時期中,工程界常常「忽視」了工程的倫理維度,造成了工程活動中的倫理「缺位」;另一方面,倫理學界也常常「忘記」了工程活動也是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造成了倫理學對工程的「遺忘」。為此,《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6期發表了一組學者文章,就工程倫理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
  • 工程倫理教育與中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
    工程倫理教育發揮著工程專業通識教育的功能,可以讓工程師跳出工程技術領域來看問題。畢竟,現代工程實踐已經進入「大工程」「系統工程」時代,需要參與者樹立以工程倫理為核心的大工程觀,運用整體思維能力、綜合系統能力協調各方關係,進行工程決策,解決工程活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到目前為止,工程倫理課程已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開設。
  •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當今世界,人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科技發展紅利,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科技倫理風險。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防止科技濫用、科技作惡、學術不端?對此,亟須完善科技倫理研究資助和激勵機制,將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起來,為科技倫理研究者大膽創新、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更多倫理學工作者參與到科技倫理研究中來,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科技又有倫理學素養的科技倫理研究隊伍。 健全多學科研究協同機制。科技倫理研究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涉及哲學、法學、社會學等多個專業。
  • 理工類課程要注重科學倫理和工程倫理教育
    具體來說,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華東理工播下工程倫理教育「種子」
    化學工業產品是只看重產品的性能還是需要考慮環境和生態安全?處理工業廢水是用便宜但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的技術,還是使用高成本投入研發、沒有二次汙染的綠色化技術……在華東理工大學的課堂上,答案都是後者。如今,在工程教育中,這所以工科見長的學校開始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印刻「綠色」概念,致力於培養創新能力與家國情懷並重的工程師。
  •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發布會上,楊斌秘書長就加強工程倫理教育的現實背景、重要意義和建設進展等做了詳細介紹,他說:「截止目前,共有24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從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看,無論是招生規模,畢業生規模,還是培養單位規模,都佔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一半作用。」
  • 工程視野下的腦計劃及其倫理問題思考
    摘 要: 首先從工程哲學角度,剖析了作為一項生物醫藥工程的腦計劃的特點,即科學性、系統性和多方合作,進而比較了神經科學技術和腦計劃的區別與聯繫。其次,在國家層面比較了各國腦計劃的目標及倫理關注點,反思了腦計劃的道德含義、對個體自主性的影響,以及成果的雙重使用問題。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內容提要: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包括:概念性倫理問題,這涉及合成生物學的正當性問題;物理性的倫理問題,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和安保問題;與對人的尊重和公正有關的非物理性倫理問題以及合成生物學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一、工程倫理及其教育目標工程倫理指工程中得到論證的道德價值,明確何為嵌入工程活動中的德行和卓越[2],通過關注工程實踐中產生的倫理困境,完善相關的倫理規範,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具體倫理問題。倫理道德被視為工程科技人員的一項核心素質,但並非與生俱來,因此工程倫理教育成為提升工程科技人員的工程倫理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環節。
  • 選修三丨胚胎工程與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重點匯總
    原標題:選修三丨胚胎工程與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重點匯總 高中生物 生物姐今天給高二的同學們準備的知識點是有關選修三專題3胚胎工程以及專題4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 工程師時代與工程倫理的興起
    從職業發展來說,工程師共同體強調行業的專業化和獨立性,也需要加強工程師的職業倫理建設,因而很多工程師職業組織在19世紀下半葉開始將明確的倫理規範寫入組織章程之中。從工程實踐來說,好的工程要給社會帶來更多的便利,工程師必須要解決社會背景下工程實踐中的倫理問題,這些問題僅僅依靠工程方法是無法解決的,在工程設計中尤其要尋求人文科學的幫助。
  • 用「騎單車」方式研究倫理問題
    在我國生命倫理學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他始終走在研究前沿。2009年,邱仁宗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阿維森納科學倫理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在教科文組織的授獎詞中,他被認為是生命倫理學領域「中國和世界學術界一位主要代表人物」。
  • 人臉識別「熱」中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深思
    研究人員、公民自由倡導者和法律學者都受到人臉識別技術興起的困擾。他們正在跟蹤其使用,揭露其危害並開展運動以尋求保障甚至是徹底禁止技術的使用。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近期,《自然》雜誌的一系列報導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的道德倫理學進行了探討。
  • 人臉識別「熱」中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深思
    研究人員、公民自由倡導者和法律學者都受到人臉識別技術興起的困擾。他們正在跟蹤其使用,揭露其危害並開展運動以尋求保障甚至是徹底禁止技術的使用。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 移動網際網路視野下的廣告倫理問題研究
    要想很好地解決名人代言的各類法律及倫理問題,需要從名人及廣告從業人員自身做起,不斷規範明星代言的職業道德要求,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 二、移動互聯視野下的廣告倫理問題 (一)不正當競爭、歧視類廣告嚴重阻礙社會和諧 無論是在新廣告法還是老廣告法中都明確指出,廣告中不得含有民族、種族、宗教、性別歧視的內容。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例如,為期三年的「歐盟信任項目」(EU TRUST)為非洲土著的桑人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制定能夠保護參與研究活動的桑人的科研倫理準則。  制定國際標準。由於與軟體系統相關的隱私權、安全保障以及內在偏差等問題(包括而不限於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這類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計算機、信息和數據科學領域中的倫理問題也重新受到重視。這些領域的國際性極強。
  • 講座回顧 | 工程倫理的責任向度
    2019年4月5日,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恆力老師來到南京大學哲學系,以「工程倫理的責任向度」為題進行學術講座。講座由劉鵬副教授主持。我系周理乾老師、部分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杜嚴勇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劉戰雄老師參加講座。
  • 學點心理學:智力測量帶來的倫理問題
    通過採用更為客觀的測驗方法來代替老師、僱主和其他測量者的主觀判斷,這一目的可以實現。這些客觀測量都進行了仔細地建構,並接受嚴格的評價。這一目標是比奈測試完成其先驅工作的動機。比奈和其他人希望測驗能夠有助於社會民主化,儘量少地做出基於性別、種族、國家、特權或外表等人為標準的決定。但是,儘管有著這些崇高的目標,但是,沒有一個心理學領域比心理測量更充滿爭議性。
  • 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線上專題英文報告會成功舉辦
    來自清華大學化工系、核研院、軟體學院、電子系、機械系等多個院系的90餘位國內和國際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陸奇老師在本次報告會中分享了科研工作中的倫理問題,探討了科研倫理問題的產生、學術不端行為辨析與科研誠信的重要性、科研倫理的內涵與發展等議題。報告指出,科研工作的倫理問題包含科研誠信與科研倫理兩個方面。
  • 手機應用:工程和商業倫理不能忘
    在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範春萍看來,智慧型手機作為當代最前沿的人類工具之一,不僅延伸人的肢體,還在逐漸延伸人類心智,它與全部信息工具一道重構人類的主體間性和交流方式,培育新的行為方式,其中就包括大家擔憂的「毒癮式消費」。「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個人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做出自主選擇,手機應用商也應遵從工程倫理和商業倫理,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範春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