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 | 工程倫理的責任向度

2021-01-09 南京大學哲學系

2019年4月5日,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恆力老師來到南京大學哲學系,以「工程倫理的責任向度」為題進行學術講座。講座由劉鵬副教授主持。我系周理乾老師、部分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杜嚴勇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劉戰雄老師參加講座。

講座伊始,張老師回顧了人類歷史上的四次工業革命,強調工業革命所帶來巨大科技進步與物質成果的同時,也會出現一系列新出現的環境、倫理等問題,並列舉了盧梭、芒福德等人對工業文明的深刻反思,從而引出工程倫理與工程責任的重要性。

張老師指出,工程倫理既包含總體的倫理問題即工程技術的時代性反思,又含有具體的工程師的倫理問題,以及工程師職業化的技術標準、職業協會、職業規範和職業教育四大條件。

接著,張老師著重介紹了工程責任部分。責任一詞的詞源含義是「考慮更多」等,包含責任的主體、對象和監督機構。在回顧了工程責任觀念的歷史演變後,張老師強調,「在當前社會體制下,工程師不能繼續奉行傳統技術統治論觀念,也不能否認和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具體而言,工程責任包含角色責任、道德責任、法律責任、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等。在面對不同角色不同責任的衝突時,要秉承道德公平性和有效性原則,妥善做到知情同意、風險與收益公平分配和預防工作。講座以張老師對中國工程倫理未來的展望結尾。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與張老師就「工程倫理與社會規範關係、工程倫理在具體技術創新中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相關焦點

  • 工程師時代與工程倫理的興起
    本期主持:劉永謀(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本期主題:工程師時代與工程倫理主持人語    中國是當今世界的工程大國,正在向工程強國邁進。近年來,工程倫理日益成為科技哲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實踐證明,工程尤其是大工程,不純粹是自然科學技術的應用,還關涉道德、人文、生態和社會等諸多維度的問題,這使得工程師面臨特別的義務或責任,工程倫理便是這種責任的批判性反思。在當代社會,人們免不了使用工程產品,免不了生活在工程世界之中,工程倫理因而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
  • 超星爾雅工程倫理答案-學習通工程倫理
    ABCDA、工程倫理規範僅僅關注的是工程運用中出現的典型的、特定的、易發生的倫理困境B、工程倫理規範只對可以預想到的倫理困境提供了如何避免「錯的」行為或選擇C、多元價值訴求下單純依賴工程倫理規範進行道德選擇的滯後性和局限性D、在具體的實踐場景中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ABET)在對高校工程學科開展認證評估時,要求其學科規劃中必須包含工程倫理教育相關的課程,同時畢業生需具有「對工程職業和倫理方面的責任」[6]。20世紀90年代,我國工程倫理教育開始發展,西南交通大學肖平教授於1999年底出版專著《工程倫理學》,這標誌著我國工程倫理學科正式創建[7]。
  • 工程倫理教育與中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
    作者:易顯飛(長沙理工大學教授)  中國要將「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工程大國向工程強國的轉變,需要更多的頂尖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技術大師。隨著高鐵、水電等越來越多的工程行業走出國門,中國工程師更多地參與到全球工程實踐中來,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工程事務對他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關於工程倫理的幾個問題
    工程活動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不但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必然深刻涉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工程活動中內在地存在著許多深刻、重要的倫理問題。可是,在以往很長的時期中,工程界常常「忽視」了工程的倫理維度,造成了工程活動中的倫理「缺位」;另一方面,倫理學界也常常「忘記」了工程活動也是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造成了倫理學對工程的「遺忘」。為此,《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6期發表了一組學者文章,就工程倫理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
  • 工程活動不能缺失倫理維度
    可是,許多人常常忽視了工程的倫理維度,造成工程活動中的倫理缺位。另一方面,倫理學界的一些人也常常忘記工程活動也是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造成倫理學領域中對工程的遺忘。    工程活動是許多要素的集成性活動。雖然工程活動的第一本性不是倫理活動,但任何工程活動中都必然蘊涵著一定的倫理目標、倫理關係和倫理問題。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與倫理無關的工程。
  • 2020年8月全日制工程碩士《工程倫理》複習資料
    將倫理維度運用到其他要素就形成了工程倫理關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即(ABCD)A工程倫理的責任倫理問題B工程倫理的環境倫理問題C工程倫理的技術倫理問題D工程倫理的利益倫理問題3. 根據倫理規範得到社會認可和被制度化的程度可以將倫理規範分為( AC)兩種情況。
  • 講座回顧 | 肖顯靜:基於基因整體論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邊界
    講座回顧基於基因整體論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邊界2019年4月4日上午9:30,華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肖顯靜老師應邀來到南京大學哲學系做了題為《基於基因整體論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邊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劉鵬副教授主持。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著名智庫美國蘭德公司(RAND)此前發布《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報告認為,科學研究應遵循社會責任、規避利益衝突、知情同意、誠信正直、不歧視、不剝削、保護隱私等共同的倫理原則,而科研倫理又存在地區差異和文化差異,「倫理傾銷」隱患需要認真應對。
  •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楊斌在發言中強調了清華加強工程倫理教育的目標,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工程倫理教育在各工科院校生根開花,讓工程倫理成為未來工程科技人才的強烈意識,並體現到千千萬萬個具體的工程實踐中,使中國由工程大國成為真正的工程強國,讓中國的工程走遍全世界、福澤全人類,在偉大的人類工程歷史上熠熠生輝!」
  • 工程倫理的生存論基礎
    張秀華在《哲學動態》2008年第7期撰文認為,工程倫理是工程活動共同體的角色行為規範,通常被認為由工程師的職業倫理和環境倫理組成,表明工程師在工程活動中不僅對具有互惠關係的人負責,還必須對自然和環境負責。對此,傳統二元論的主體性哲學不能為其提供合法性辯護,反而消解其存在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 2018年「陳宗基講座」 暨巖土工程可靠度理論與風險評價高端論壇
    承辦單位:《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輯部協辦單位: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雲南省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湖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補充中)「陳宗基講座」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 講座回顧 | 超分子化學,帶我們走近生命
    11月2日下午咱們華商在圖書館大廳舉辦了一場富有含金量的講座「步向生命的學科:化學?化學!」
  • 華東理工播下工程倫理教育「種子」
    如今,工程倫理教育已經納入到這所學校多個工科專業的最新培養方案中。「工程倫理應該成為工程教育『開學第一課』。」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修光利告訴記者。許多重大工程事故的背後都有著工程項目決策者和實踐者在趨利心態下的錯誤行動,「具有倫理意識的現代工程師在面臨忠誠於股東還是公眾利益的道德困境時,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 《科普倫理倡議書》發布:提升科普質量、承擔社會責任
    《科普倫理倡議書》發布:提升科普質量、承擔社會責任 2020-09-24 18:49: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 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
    無標題文檔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國際工程教育中的新熱點 新聞中心通訊員 郭歆   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除了大會擬定的三大主題之外,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以及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成為了本屆討論會的熱點。
  • 《科普倫理倡議書》發布:提升科普質量、承擔社會責任
    倡議書呼籲科普工作者秉持科技向善、科普向善的價值追求,堅持科普「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更好地面向公眾開展科普,促進科普工作服務於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並針對這一目標表達科普工作者主動提升科普質量、承擔社會責任的使命擔當。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普事業發展,科普工作者隊伍逐漸壯大,科普機構、企業不斷增多,科普方式也在不斷創新發展。
  • 浙大教授韓洪靈:免於失控的倫理代價—重構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
    痛定思痛,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從「三聚氰胺」到「長生生物」再到「天價口罩」,一次次印證著重塑中國商業倫理環境的艱難性;從「紅光實業」到「萬福生科」再到「康美藥業」,一次次拷問著會計職業道德的脆弱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表明,中國現代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培育漫長而曲折,任重而道遠。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孫洪強副院長主持了本次會議,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布了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多位領導、專家帶來了高水平的倫理講座與案例分析。領導致辭陸林院士首先,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進行大會致辭。陸林院士首先回顧了精神醫學倫理發展的歷程,從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發布的《夏威夷宣言》和《馬德裡宣言》-規範了精神科醫生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的行為,到2013年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強調了精神障礙患者的自主權,強調了保障精神障礙受試者權益對精神醫學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 手機應用:工程和商業倫理不能忘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個人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做出自主選擇,手機應用商也應遵從工程倫理和商業倫理,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範春萍說。「手機應用商的社會責任基於它相對於個人用戶的『非對稱優勢』。」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博士陳自富說,比如新聞資訊APP,可以利用大數據給個人用戶「畫像」,向用戶不斷推送其感興趣的信息;打車APP可以利用女性的性別紅利,拓展所謂的社交業務,吸引用戶;遊戲APP通過大數據分析,深諳用戶心理,無節制地通過獵奇、暴力等內容設計,綁架自制力較差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由於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更強,擁有對消費者的非對稱優勢,因此也應承擔相應的企業倫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