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活動不能缺失倫理維度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欄目主持:計紅梅

    本期話題:工程問題背後的倫理問題


    李伯聰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人工論提綱》(1988年)、《高科技時代的符號世界》(1999年)、《工程哲學引論》(2002年)等。

    1999年1月4日,重慶綦江縣虹橋整體垮塌,造成40人死亡。這是「豆腐渣工程」成為中國熱門詞彙的開始。此外,拖欠農民工工資、工程事故頻發等問題,也在媒體被揭露後仍屢屢發生。有專家認為,這些問題從「直接表現」看,往往被歸為經濟問題、技術問題或管理問題。實際上,所有這些問題的背後都存在著「內在的」倫理問題。

    阿馬蒂亞·森是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曾尖銳地批評現代經濟學與倫理學的分離,以「結合經濟學和哲學的工具,在重大經濟學問題的討論中重建了倫理層面」而聞名學術界。然而,在《倫理學與經濟學》這本名著中,他卻是這樣理解和定義工程學方法的:「工程學方法的特點是,只關心最基本的邏輯問題,而不關心人類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以及什麼東西能夠培養『人的美德』或者『一個人應該怎樣活著』等這類問題。」更糟糕的是,阿馬蒂亞·森的這個觀點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中國的工程界和學術界,目前認真關注工程倫理學問題的學者還很少。而在中國倫理學界的「盛裝晚會」上,工程倫理學也還只是一個「灰姑娘」。

    沒有與倫理無關的工程

    工程活動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不但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必然涉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因此內在地存在著許多深刻、重要的倫理問題。可是,許多人常常忽視了工程的倫理維度,造成工程活動中的倫理缺位。另一方面,倫理學界的一些人也常常忘記工程活動也是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造成倫理學領域中對工程的遺忘。

    工程活動是許多要素的集成性活動。雖然工程活動的第一本性不是倫理活動,但任何工程活動中都必然蘊涵著一定的倫理目標、倫理關係和倫理問題。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與倫理無關的工程。社會必須深刻關注工程的倫理維度,如果丟失或輕視這個維度,就會出現危害社會的不道德的工程。

    有人說:「過去,工程倫理學主要關心是否把工作做好了,而今天是考慮我們是否做了好的工作。」什麼叫做「好的工作(工程)」呢?這實在是一個難以給出「好的回答」的問題。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凡是不符合倫理原則或倫理規範的工程都不是「好的工程」。

    對於工程倫理學來說,關於工程活動中倫理維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應該如何認識倫理維度和其他維度的相互關係的問題是一個焦點性的問題。

    在認識倫理維度在工程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時,一方面,必須承認確實存在著相對獨立的倫理維度的問題,因此絕不能消解或取消倫理這個「獨立的維度」;另一方面,又要承認,在工程活動中,純粹的倫理問題一般來說是不存在的,倫理問題常常和其他問題密切結合在一起。在研究和分析工程倫理問題時,我們必須把倫理分析和其他維度的分析結合起來,否則,對工程中倫理問題的分析就難免要陷於「浪漫主義」的幻想或「空中樓閣」式的空談。

    合理協調不同維度

    在工程活動中,倫理維度和經濟、技術、環境等維度相互滲透、相互糾纏。美國學者馬丁認為,學習工程倫理學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和提高道德意識,也就是應該能熟練地識別出工程中的道德問題。

    在研究工程活動不同維度的關係時,我們不但應該注意不同維度之間相互滲透的問題,而且應該注意不同維度之間的矛盾、衝突、排序和協調的問題。

    從事實和現實角度看,在工程活動中,倫理維度的標準和要求與其他維度——例如經濟維度、技術維度、環境維度——的標準和要求經常發生矛盾衝突。面對這些矛盾衝突關係,在必須進行決策時,應該如何對不同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排序和權衡協調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確立了經濟建設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容易看出,這個方針中的「優先」和「兼顧」就是一種對於排序問題和權衡協調問題的認識、闡述和處理。

    之所以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個原則,一方面,有其具體的時代背景和原因(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國的國民經濟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另一方面,又有其一般性的理論原因和根據(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濟力量而不是倫理原因)。

    必須肯定,這個排序原則和權衡協調原則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起飛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可是,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人們也看到了愈來愈多的敗德現象,例如貪汙受賄、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煤礦安全事故頻發、施工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等等。有鑑於此,有人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排序原則提出嚴厲批評,甚至有人提出應該把「經濟維度優先」的排序改變為「公平優先」的新排序。本文無意具體議論這個問題,只想強調指出,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個排序原則中,「兼顧公平」的含義和要求絕不是「不顧公平」或「不要公平」。我認為,在當前的具體形勢和條件下,我們確實應該更加強調必須真正落實「兼顧公平」這個方面的要求,必須堅決、毫不妥協地同那些「不顧公平」或「不要公平」的思想和現象進行鬥爭。也許我們還可以、或者說應該努力尋找一個比「兼顧公平」更好的「表達」或「提法」,但這並不意味著需要和應該在「排序問題」上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修改為「平等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更不能有意無意或下意識地回到那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識形態中。

    中國工程倫理學亟待起飛

    工程倫理學濫觴於20世紀60年代,經過數十年的探索、積累和發展,有西方學者認為目前的工程倫理學已經進入起飛時期。與美國工程倫理學發展的繁榮現狀相比,中國工程倫理學的研究和發展明顯滯後,這種狀況與我國工程建設發展的迫切需要和目前中國堪稱世界第一工程大國的狀況極不相稱。現實生活的迫切需要和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都在呼喚中國工程倫理學奮起直追、迅速發展。我們希望工程倫理學在中國也能迅速起飛。

    中國學者在研究工程倫理學時,一方面,必須學習和借鑑西方學者在這個領域中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許多西方學者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存在著嚴重的盲點和局限性。

    西方學者研究工程倫理學問題時,常常從研究工程師的職業倫理問題開始,有人甚至直接把工程倫理學解釋為「職業工程師倫理學」。無論從學術史還是從理論邏輯上看,對工程師職業倫理問題的研究都成為從傳統倫理學走向工程倫理學的橋梁。我們必須承認和肯定:工程師職業倫理問題的研究不但在開拓工程倫理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後還勢必繼續在整個工程倫理學研究中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認識到工程倫理學的研究範圍要比工程師職業倫理學大得多。

    在工程活動中,決策是一個關鍵環節。可以肯定,不存在不包括倫理要素或倫理成分的決策。因此,對決策的倫理學研究——包括對倫理因素在決策中的作用和對決策的倫理評價等——勢必要成為工程倫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西方倫理學研究的一個重大進展是提出了責任倫理問題。所謂責任不但包括事後責任和追究性責任,它更包括事前責任和決策責任。如果離開決策談責任,那就在所難免地要把責任封閉在事後責任和追究性責任的藩籬之內。所以,我們必須把對責任倫理的研究和決策倫理研究結合起來,把決策倫理當做責任倫理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關於工程倫理的幾個問題
    工程活動是現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不但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必然深刻涉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工程活動中內在地存在著許多深刻、重要的倫理問題。可是,在以往很長的時期中,工程界常常「忽視」了工程的倫理維度,造成了工程活動中的倫理「缺位」;另一方面,倫理學界也常常「忘記」了工程活動也是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造成了倫理學對工程的「遺忘」。為此,《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6期發表了一組學者文章,就工程倫理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
  • 工程師時代與工程倫理的興起
    近年來,工程倫理日益成為科技哲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實踐證明,工程尤其是大工程,不純粹是自然科學技術的應用,還關涉道德、人文、生態和社會等諸多維度的問題,這使得工程師面臨特別的義務或責任,工程倫理便是這種責任的批判性反思。在當代社會,人們免不了使用工程產品,免不了生活在工程世界之中,工程倫理因而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
  • 網絡時代傳播倫理的基本維度
    因此,技術倫理維度作為網絡時代傳播倫理的基礎,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數位技術、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等的發展與融合給網絡時代的受眾帶來了新的媒介形態和碎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的網絡傳播方式,然而,並不是所有受眾都能很快適應新的虛擬環境。  網絡時代,滲透進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新媒介技術,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 超星爾雅工程倫理答案-學習通工程倫理
    以形態的視角來考察工程所獲得的結果就是工程形態。形態是從哪兩個維度去考察工程的?D、科學在於造物,技術在於發現,工程在於發明。這三者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3工程當然要運用自然科學、數學、物理方面的知識,但是我們不能反過來說,運用了自然科學,數學和物理的知識就是工程。所以說運用自然科學、數學、物理知識是工程的()條件。
  • 淺談新聞報導中新聞倫理的缺失
    縱觀當今媒體發展,我們已經迎來一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互融合、共同發揮作用的「全媒體時代」,傳播更加迅捷、資訊日益發達,與此同時,新聞傳播中新聞倫理的缺失問題也隨之凸顯。   當前新聞報導中新聞倫理缺失的具體表現   1、有償新聞或有償不聞 有償新聞是指新聞從業者採取不正當手段向被採訪報導對象索取物質報酬的活動。其實質就是將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新聞機構傳播新聞的權利,作為個人和團體的私有商品非法出賣,是非法的權錢交易。
  • 馬克思倫理思想的三個維度
    原標題:馬克思倫理思想的三個維度   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促進社會的權利平等、保護人們的精神自由,是馬克思倫理思想的三個重要維度。從這三個維度把握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精髓、要義及其當代價值,對於構建中國倫理思想體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工程倫理的生存論基礎
    張秀華在《哲學動態》2008年第7期撰文認為,工程倫理是工程活動共同體的角色行為規範,通常被認為由工程師的職業倫理和環境倫理組成,表明工程師在工程活動中不僅對具有互惠關係的人負責,還必須對自然和環境負責。對此,傳統二元論的主體性哲學不能為其提供合法性辯護,反而消解其存在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 2020年8月全日制工程碩士《工程倫理》複習資料
    大體上,可以把這些倫理立場概括為(ABCD)A功利論B契約論C義務論 D德性論2. 工程活動集成了多種要素,包括技術要素、經濟要素、社會要素、自然要素和倫理要素等。將倫理維度運用到其他要素就形成了工程倫理關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即(ABCD)A工程倫理的責任倫理問題B工程倫理的環境倫理問題C工程倫理的技術倫理問題D工程倫理的利益倫理問題3. 根據倫理規範得到社會認可和被制度化的程度可以將倫理規範分為( AC)兩種情況。
  • 浙大教授韓洪靈:免於失控的倫理代價—重構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
    追本溯源,企業商業行為需要因循人性而治理,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構築於對人性的認知與假設基礎之上。經商的目的是取利,中國古人對此並不諱言。《史記·貨殖列傳》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否定對財富的追求,其實也就沒有商業活動了。但是,古人對「利」有著豐富的認識,認為並不是任何「利」都可以追求,更不能為了逐利而不惜一切手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
    無標題文檔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國際工程教育中的新熱點 新聞中心通訊員 郭歆   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除了大會擬定的三大主題之外,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以及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成為了本屆討論會的熱點。
  • 工程倫理教育與中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
    工程倫理教育發揮著工程專業通識教育的功能,可以讓工程師跳出工程技術領域來看問題。畢竟,現代工程實踐已經進入「大工程」「系統工程」時代,需要參與者樹立以工程倫理為核心的大工程觀,運用整體思維能力、綜合系統能力協調各方關係,進行工程決策,解決工程活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到目前為止,工程倫理課程已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開設。
  • 工程視野下的腦計劃及其倫理問題思考
    同時隨著腦計劃的開展,迫切需要徵求社會各界對於具體項目的意見及建議,多角度、多維度、綜合性地評估腦計劃。因為腦計劃不同於技術,在腦計劃中不但有技術要素,而且有管理、經濟、制度、社會、倫理等要素[8]。加拿大腦計劃開展跨學科的大腦研究,涵蓋了物理學、計算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韓國腦計劃除了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治療外,還加強了人工智慧研發,鼓勵公眾參與。
  • 講座回顧 | 工程倫理的責任向度
    2019年4月5日,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恆力老師來到南京大學哲學系,以「工程倫理的責任向度」為題進行學術講座。講座由劉鵬副教授主持。我系周理乾老師、部分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學杜嚴勇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劉戰雄老師參加講座。
  • 手機應用:工程和商業倫理不能忘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個人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做出自主選擇,手機應用商也應遵從工程倫理和商業倫理,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範春萍說。「手機應用商的社會責任基於它相對於個人用戶的『非對稱優勢』。」「由於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更強,擁有對消費者的非對稱優勢,因此也應承擔相應的企業倫理責任。」陳自富認為,企業要為其商業行為產生的社會後果負責。如果企業的商業行為導致人們公認的種種不良社會後果,其行為應受到道德譴責,觸犯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線的,應堅決予以懲戒。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強調要更加重視生態系統,人類的獲益不能以犧牲生物多樣性為代價,這彌補了生態環境領域倫理規範的缺失。  謹慎預防原則呼籲規避風險。隨著自然科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和數據科學的倫理維度引起更多關注,科研倫理擔憂的重心也許還會改變。  倫理規範的監督難題  執行倫理規範並進行監督,能消除促使研究人員違反倫理原則的誘因,並揭示需要修改的倫理原則和規範。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文章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為例,介紹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方式探究與實踐環節延伸。線上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並舉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可為進一步開展工程倫理融合式教學奠定基礎。
  •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楊斌在發言中強調了清華加強工程倫理教育的目標,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工程倫理教育在各工科院校生根開花,讓工程倫理成為未來工程科技人才的強烈意識,並體現到千千萬萬個具體的工程實踐中,使中國由工程大國成為真正的工程強國,讓中國的工程走遍全世界、福澤全人類,在偉大的人類工程歷史上熠熠生輝!」
  • 華東理工播下工程倫理教育「種子」
    如今,在工程教育中,這所以工科見長的學校開始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印刻「綠色」概念,致力於培養創新能力與家國情懷並重的工程師。工程倫理教育貫穿專業學習始終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如何將知識教學同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把思政教育的內涵融入工科學生的專業課程,這是華東理工大學一直在思考的難題。
  • 守好科技倫理底線(學術隨筆)
    與此同時,科技發展也衍生出複雜多樣的倫理風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會議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並強調:「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範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這明確了倫理道德在科技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為加強科技倫理治理指明了具體路徑。科學求真,倫理求善。從形式上看,科學技術本身並無善惡之分。
  • 姜松榮:設計的「倫理原則」
    然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人們的價值追求更趨完善的時候,通常的「設計三原則」已不能保證設計目的的完美實現,倫理的介入將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從而成為設計的「第四條原則」。下面我將從倫理的角度,以古今中外的設計活動及設計產品為審視對象,闡釋倫理在設計活動中的意義、地位與作用,倫理與實用、經濟、美觀之間的相互關係,倫理影響設計活動的機制、途徑與結果以及如何使倫理原則得到有效的貫徹與實施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