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榮:設計的「倫理原則」

2021-01-09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包浩斯作為世界現代藝術教育的搖籃,它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藝術和設計教育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在美術學、設計學還是建築學方面都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包浩斯100周年之際開展了「紀念包浩斯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27日開展的「包浩斯與設計教育」專題報告邀請到了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倫理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視覺藝術評論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委員姜松榮教授進行了以《設計的「倫理原則」》為主題的演講。

實用、經濟、美觀被認為是設計的三條基本原則。然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人們的價值追求更趨完善的時候,通常的「設計三原則」已不能保證設計目的的完美實現,倫理的介入將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從而成為設計的「第四條原則」。下面我將從倫理的角度,以古今中外的設計活動及設計產品為審視對象,闡釋倫理在設計活動中的意義、地位與作用,倫理與實用、經濟、美觀之間的相互關係,倫理影響設計活動的機制、途徑與結果以及如何使倫理原則得到有效的貫徹與實施等諸多問題。

眾所周知,在西方工業化革命以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人類徵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獲取物質財富的方式與手段較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便捷和高效。但在人們過分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極為嚴峻且不可迴避的問題:自然資源過度消耗;生存環境嚴重汙染;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精神追求麻木空泛;產品設計冷漠低俗;等等。這些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和文明的進步。要改善這一種有礙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的狀況,有必要從價值觀的角度正本清源,而倫理價值是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關係的有效而重要的紐帶。

設計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大到國家建設,中到城市規劃,小到產品設計,它覆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設計倫理就是在設計活動中應該遵守的道德法則和具有道德價值的行為規範。它有助於在設計活動中合理地平衡 「利」 與 「義」的關係,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以事實為基礎,從理論的高度提出設計的倫理原則,並把它作為設計應該且必須遵守的第四條原則。因此,從學術價值來看,這將有助於倫理學、設計學、藝術史學等學科理論研究的新視閾,豐富其新命題,開創其新境界。從應用價值來看,將為政府有關部門、設計機構、企業單位從事設計規劃、設計管理等工作提供合理的理論支撐,從而有助於把握正確的設計方向,完善設計的價值構成,真正使設計活動及其產品達到真、善、美的完美統一。

下面我將就如下幾個問題展開闡釋。

一,古代設計中的倫理思想探析

無論中外,宗法禮制在社會結構及人際關係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文化結構,從深層次的文化觀念到具體的生活方式都深深的受著它的影響,作為上層建築之一的設計藝術必然不可避免地浸潤在這種特定的「禮制文化」之中而帶有濃鬱的禮制倫理色彩。

宗教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的特殊方式,對人的精神具有特殊的感召力和控制力。儘管它是人們對世界的一種虛幻的反映,但其根本的動因及目的仍然是培養和維護人的社會性,維護人類社會組織的正常運行。宗教精神對人類文化的影響是廣泛的、深刻的。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都倡導人心向善,具有上下尊卑的神倫秩序,具有明顯的倫理與道德意涵。無論是宗教本身所需要的宗教建築、宗教藝術、宗教用品還是一些泛宗教用品的設計都會受到宗教精神的影響。

人類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類的活動應該且必須與大自然的活動規律相適應、相協調。正確認識與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事關自然界的有序運行和人類自身的健康發展。「天人合一」與「人類中心主義」作為兩種主要的但卻迥乎有別的認識觀給人類及自然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作為為滿足人類需求而進行的設計也必然要尊崇天地自然的運行秩序,オ能協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現代設計的倫理審視

我們再從倫理的視角對現代設計的現實進行掃描與審視,分析現代設計的時代特徵,評價現代設計的成敗得失。

自工業革命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與廣泛應用,人類改造自然的手段越來越先進,效能也越來越顯著。同時,社會體制的變革,科學技術的推廣,使得封建制度下的等級制度和宗教力量逐漸失去了其主導地位。公平、正義、民主、科學成為社會的共同價值目標,現代設計在設計思想上也隨之完成了一次具有倫理價值的重大轉變:設計由為精英服務轉向為大眾服務,全社會的自然人都成為設計的服務對象。另一方面,由於科學的實證性與技術的客觀性以及設計對技術的日益依賴,導致了設計在人文方面的失落而顯示出過分的理性甚至有些冷漠。更為嚴峻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物質欲望急劇膨脹,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大行其道,而現代的技術手段又使得人們獲取物質資源較以往任何時侯都快捷與高效,於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地球成了人類瘋狂攫取的資源寶庫和廢物回收站,使地球同時遭受資源被索取與環境被汙染的雙重打擊,地球的尊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急功近利的思想,各自為政的作風,導致了城市的表情變得雜亂無章。在這種現實環境面臨困境的時候,設計界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綠色設計」、「人文設計」等具有倫理意蘊的設計理念,現代社會與現代設計也正在經歷一個倫理失落與倫理復歸的循環。

三、第四條原則一一設計倫理

根據歷史的演繹與現實的考察,對原有的設計原則進行檢視與反思,從價值構成的層面提出設計的倫理原則已成一種必需和必然。

實用、經濟、美觀一直被認為是設計應該遵守的三條基本原則。這三條基本原則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特定的設計範圍中,也能基本上實現人們的設計目的,但當我們對設計做一個較為完整和全面的考察時,當我們面對當今社會的高層次需求時,我們就會發現原有的設計「三原則」已經存在著一定的價值缺陷,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價值需求。事實上,無論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還是在西方的宗教化時期,倫理價值是設計活動的重要考量,這在大量的設計遺存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證明。但在實用主義盛行的近現代工業化時期,倫理需求經歷了一個相對低谷的階段。在經濟獲得大跨度的發展以後,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後的今天,通過對現實環境遭遇危機後的反思,人們對價值構成又有了更完善的渴望。正如馬斯洛需求理論所說的,人們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基礎上,必然會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在這種背景下,倫理的介人將會有效地彌補實用、經濟、美觀作為設計三原則所潛藏的價值缺陷,從而使設計活動及其產品具有更加完善的價值構成。

一方面,實用、經濟、美觀、倫理,每一條原則都反映了設計的某一個方面的要求,具有相對的獨立意義和應用空間,它們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設計門類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倫理與實用、倫理與經濟、倫理與美觀之間既存在著矛盾,更具有統一,它們彼此之間是一種辯證關係。另外,設計的倫理原則與其他三條原則不完全是平行關係,而是形而上的具有統帥和指導性的意義。倫理價值表現為整體的、綜合性的價值,它需要與其他三條原則在適度與合理的範圍內同時綜合考量。

四、設計倫理影響設計活動的機制、途徑與過程

設計倫理以自律的形式影響設計者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設計者的道德認識、道德理想、道德情感融入設計理念之中,並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中自覺地用符合道德標準與規範的思想督促自己的行動,從而實現設計的倫理價值。

五、設計倫理原則的貫徹與執行

倫理道德是以一種「應然」的形式作用於社會,通過設計倫理教育和價值觀念的完善,使之在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中成為人類的自覺追求。提高設計人員的道德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以職業道德的形式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使設計活動符合具有倫理價值的職業標準與要求。同時,完善行業法規也是保證設計倫理得以實現的必要手段。

在此,我將提出如下四個主要觀點:

1.設計倫理應該成為設計的第四條原則,且為一條具有形而上意義的統帥性的指導性原則。倫理價值在自我價值體系中處於精神層面的重要位置,因而它必將以自我價值的形式成為人們自覺追求的重要需求。

倫理原則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審美原則並行不悖,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同時,它與其他三條原則不完全是平行關係,它需要與其他三條原則在適度與合理的範圍內同時綜合考量。

2.倫理價值是提升設計品位、推動設計健康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

倫理、道德雖然以一種「應然」的形式作用於社會,但由於它以一種合理的關係和高尚的境界來協調人類內部以及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係並使它們之間的關係處於和諧的狀態,因而,社會需要這種價值觀念和道德力量並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和內在動力。

3.價值構成具有流變性,設計原則具有恆常性。

設計活動及其產品的價值內涵會因時因地而有所變化,但設計應該遵守的原則具有普遍性、恆常性,否則會造成部分價值的缺失。

4.設計倫理與設計活動同生共榮

從宏觀來看,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設計活動中都存在倫理價值,同時,倫理價值也存在於設計的各個領域。從微觀來看,設計倫理貫穿於每一設計活動的始終。可見,設計倫理與設計活動同生共榮是設計活動中的普遍規律。

本文由紀念包浩斯一百周年誕辰國際研討會現場內容整理而成(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提供)

END

編輯 星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 《設計》雜誌社,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相關焦點

  • 網絡語言倫理的基本原則
    網絡語言倫理的道德原則是網絡語言倫理道德體系的總綱和精髓,也是網絡語言倫理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網絡語言倫理的本質特徵。就網絡語言的使用而言,人們應當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則主要包括網上言論自由原則、尊重他人人格原則、無傷正當利益原則等三個方面。
  • 城市規劃應遵循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當前位置:首頁 >> 泉城建設 2012.10.18 星期四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秦紅嶺教授泉城演講――― 城市規劃應遵循三大基本倫理原則 作者:馮經偉   □本報見習記者 馮經偉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 雷瑞鵬:新興科技倫理治理,不能忽視這6個原則!
    這些新興科技有四大特點:風險性、不確定性、雙重用途,以及可能引發一些未曾有過的倫理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將傳統科技管理升級為科技倫理治理。實行科技倫理治理,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對在新興科技創新、研發和應用中採取的行動、作出的決策以及制定的政策提出一個評價其是非對錯的標準,即規定科技倫理治理的基本倫理原則。
  • 2018粵東西北事業單位招聘醫學倫理學:人體醫學研究的倫理原則
    粵東西北事業單位醫療網同步粵東西北事業單位招聘網醫療衛生信息:2018粵東西北事業單位招聘醫學倫理學:人體醫學研究的倫理原則,請考生多加關注。   人體醫學研究的倫理原則:   人體醫學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醫學倫理準則,這些準則在醫學倫理學的考試中是一個重點,本文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常考的倫理原則,幫助大家備考。   1.在醫學研究中,保護受試者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他們的隱私和尊嚴是醫生的職責。
  • 超星爾雅工程倫理答案-學習通工程倫理
    DA、設計–研究–開發–製造–運行–管理B、研究–開發–設計–製造–管理–運行C、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運行–維修D、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運行–管理2作為社會實驗的工程與一般的局限於實驗室的科學實驗相比
  • 4天前賀建奎剛發表1篇論文 提出基因編輯倫理原則
    記者注意到,11月24日賀建奎作為共同作者的一篇論文在基因編輯同行評審期刊《The CRISPR Journal》發表,論文主要論述了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上應該遵循的倫理準則。 The CRISPR Journal網站截圖  這篇論文提出了基因編輯臨床應用的5條倫理原則,包括「同情有需要的家庭」
  •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全球發布 提出科學、倫理與監管基本原則
    美國華盛頓時間2月14日11點(北京時間2月15日0點),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報告將人類基因編輯分為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大部分,分別就這三方面的科學問題、倫理問題以及監管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相關原則。
  • 人工設計生命引倫理爭論:生命意義將喪失?
    「人工設計生命」所引發的哲學和倫理問題 打造合成山羊支原體細胞的程序圖文特爾表示,他們用「四瓶化學物質」為他們的「人造細胞」設計了染色體,然後把這個基因信息植入另一個修改過的細菌細胞中,這個由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具有自行複製的能力。用單純的科學眼光來看,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然而,這項研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卻需要進行哲學和倫理的考察和評判。下面刊發的這篇文章即是表達了一種哲學和倫理學的思考與擔憂。我們歡迎有興趣於此的學者朋友繼續發表看法。
  • 德國包浩斯Komar教授:人工智慧管控5項基本原則和6個設計倫理性原則
    儘管如此,也許也正因此,我今天想在這裡,以我作為設計學者的視角,尤其是在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的背景之下提議, 就一種新的設計倫理與大家深入探討一番。我曾經有過關於未來設計的思考。15年前,也就是2004年,我曾在對電子輔助設計方法——也就是人工智慧設計的前身的研究過程中,對「未來的設計」及其對信息社會中社會和教育政策所提出的挑戰進行過深度思考。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張金鐘作了題目為《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的特點、原則》的主題報告,主要闡述了中醫藥研究的倫理審查,應在遵循倫理審查一般原則、方法的同時,探索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自身具有的特點、原則。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的特點、原則包括:注重審查項目的臨床基礎,注重整體觀念、堅持整體原則,注重審查項目的辨證論治內容,注重對受試者知情同意的審查,注重彰顯中國文化。
  • 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倫理啟示
    作為社會公共領域處理公共事務的道德原則與協調各社會主體利益的價值標準,公共倫理可以提供系統的倫理引導與規範,實現公共善價值。公共倫理為疫情防控提供倫理原則框架。在疫情防控中,我們必須面對不同社會主體利益和訴求的衝突。由於社會主體的多元和多樣性,人們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所處的地位、扮演的角色都存在顯著差別,相互之間必然會出現不同利益追求和意見表達。
  • 食藥監局規範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 保護受試者安全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8日發布了《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工作指導原則》,以促進國內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能力的提高,充分發揮倫理委員會在保護受試者安全和權益中的作用,進一步規範藥物臨床試驗的研究行為。  ????據介紹,藥物臨床試驗應遵循研究的科學性和倫理的合理性兩大基本原則。
  • 網絡倫理道德及其對策研究
    一、網絡倫理道德問題的表現形式   網絡倫理道德是人們通過 電子 信息網絡進行社會交往時而表現出來的道德關係。信息的全球化既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的倫理道德問題。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布或傳播虛假信息,這既包括虛假承諾,也包括在網站上的以訛傳訛。   2.剽竊他人的勞動成果,這包括營銷 企業 在網站或電子刊物上未經允許便採用他人製作的網頁背景圖案,圖片,外觀設計,程序代碼,轉載其他媒體(包括書籍)上的信息資料等。   3.違背他人意願強行發布商業信息。
  • 醫學倫理基礎知識:什麼是醫學倫理?
    醫學倫理是每一位醫學生在步入神聖的醫學殿堂時的一門必修課。那什麼叫做醫學倫理呢?這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在事業單位考試中醫療單位注重的考點又是什麼呢?今天吉林衛生人才網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從緒論開始了解醫學倫理道德的概念。
  • 2020年8月全日制工程碩士《工程倫理》複習資料
    處理工程活動中的環境倫理問題需要運用的倫理原則主要有:(ABCD)A尊重原則B整體性原則C不損害原則D補償原則6.工程師的職業倫理規範主要包括首要責任原則和(ABD)A工程師的權利與責任B工程師的職業美德
  • 設計原則總結:最全的互動設計原則和理論匯總
    設計是有原則和方法論的,鑑於網上各種文章和原則比較零碎,這次統一將互動設計的方法和理論匯總,不足之處也希望各位能夠提出,一起補全。文章包括:格式塔心理學原則、尼爾森可用性原則、尼爾森F視覺模型、Heuristic Evaluation十原則、費茨定律、席克定律、7+2法則、2秒原理、2/8法則、3次點擊法則、界面黃金8法則、jakob nielson原則、KANO模型、0123簡單法則、MVP法則、嬰兒鴨綜合症、包浩斯理念、泰思勒定律、防錯原則、奧卡姆剃刀原理、maya法則、信噪比法則、序列效應、功能可見性原則、
  • 科技倫理研究與教育的時代使命
    科技風險、科技倫理漸成社會核心關切話題。   以必要的倫理原則、規範來約束不良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使科技過程的每個參與者都明了自己的責任,使倫理原則和規範能夠落實到工程技術和管理制度中,極其必要。歐洲哲學界在「預防倫理」和「責任倫理」基礎上提出「負責任的研究和創新」(RRI)原則,得到全球相關界別的響應,成為科技倫理研究新範式。
  • 《貝爾蒙報告》研究倫理探討
    醜聞爆發後,1974年7美國成立了國家保護生物醫藥和行為研究受試者委員會,它的職責是鑑定涉及人類作為受試者的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的基本倫理原則,並且制定在從事這些研究時應遵循的準則。經過4年的努力,委員會在1978年4月18日發表了倫理研究的經典文件——《貝爾蒙報告》。之所以被稱為《貝爾蒙報告》,因為它是在貝爾蒙特會議中心起草的。
  • 工程活動不能缺失倫理維度
    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凡是不符合倫理原則或倫理規範的工程都不是「好的工程」。    對於工程倫理學來說,關於工程活動中倫理維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應該如何認識倫理維度和其他維度的相互關係的問題是一個焦點性的問題。
  • 「問責」的倫理意義
    原標題:「問責」的倫理意義 中共中央日前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從全面從嚴治黨出發,規範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落實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督促黨的領導幹部踐行忠誠乾淨擔當。顯然,明晰權責關係、規範權力運行、擔當管理責任、追究失責行為、助推權力向善等既是「問責」的內在含義,也是倫理調節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