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陰莖移植的倫理問題

2020-11-30 搜狐網

  關於陰莖移植的倫理問題

  期刊:2006年第3期 作者:張利朝①胡衛列 

  [概要]: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器官移植日趨成熟,不僅使患者延長了生命,更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陰莖移植是器官移植和免疫學發展的結晶,是異體器官移植領域內新的突破,為陰莖缺失的患者帶來了新生,對患者心理、家庭和社會有著重大影響。但目前異體陰莖移植剛剛起步,技術尚不成熟,且陰莖是一特殊器官,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很多,我們試圖從受者、供者、醫生和法律等方面討論陰莖移植所面臨的倫理道德問題,希望陰莖移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對自身認識不斷深入,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疾病治療的要求不僅局限於消除病痛、延長生命,而且渴望生活質量的提高。其中器官移植技術不僅使受者延長生命,而且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陰莖移植更使許多患者獲得了「第二生命」,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產生了重要影響。

  我國從1964年成功開展腎移植技術至今,人體器官移植技術取得顯著成績,能夠開展成人器官和應用胚胎移植共約30項的人體器官移植。這標誌著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實現了以器官及其細胞水平上的替代為中心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器官應用種類上的廣泛性是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1]。

  我國腎移植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胚胎器官移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這些優勢為我國大規模深入開展器官移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陰莖移植也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培育出的新技術。

  2005年9月20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一位外傷後陰莖缺失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同種異體陰莖移植,該患者為41歲男性,因外傷致陰莖自根部離斷,離斷陰莖無法找回,雖經搶救保住了性命,但患者無法站立排尿,尿路反覆感染,經常尿溼衣褲,更談不上性生活,這些痛苦使患者強烈要求行同種異體陰莖移植。經過精心準備,患者術中、術後情況良好,各項免疫指標檢測正常,該手術是世界器官移植新領域的大膽嘗試,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各大新聞媒體及網絡媒體爭相報導,醫院及科室醫護人員在短短2個月內收到並答覆了數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諮詢電話和來信,很多患者激動的要求醫生為其手術解決站立排尿和夫妻生活問題,還其真正意義上的男性,挽救瀕臨破裂的家庭或組建正常的家庭生活。

  器官移植與一般的醫療技術不同,陰莖移植又與一般的器官移植不同,其涉及的倫理問題更多、更複雜、更尖銳、更突出。醫生和患者面臨許多新的倫理問題。

  1 關於異體陰莖移植受者的倫理問題

  陰莖是人體重要而特殊的器官,陰莖殘缺的患者除了要承受受傷所帶來的身體上的巨大傷痛還要承受傷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因為陰莖不僅是排尿器官,更是生殖器官,老百姓稱之為「第二生命」,是維護身心健康和自尊的重要器官,也是維繫婚姻生活和家庭穩定的重要因素。異體陰莖移植受者的倫理道德問題是所有涉及器官移植倫理道德問題中最重要、最複雜的問題。

  首先,我國是一個長期受封建禮教思想影響的國家,儘管經過多年改革開放,許多腐朽思想受到巨大衝擊,但是有關「羞於啟齒的性問題、無後為大的傳宗接代問題、重男輕女的問題」上,傳統思想似乎腐朽思想根深蒂固,所以陰莖移植受者所要承受的來自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已婚患者妻子的心理壓力更是大,有時也成為患者是否手術的決定因素之一。

  其次,我國性教育的程度較低,接受性教育的人數少,對於生殖生理的了解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許多人懷疑「接受異體陰莖移植後生下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這些疑問也影響患者對異體陰莖移植手術的選擇。

  第三,陰莖缺失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常人不同,要求手術重建陰莖的急切心情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其思想狀態也不穩定,術前患者感性思想明顯佔上風,不計任何後果,術後遇到實際困難時想法產生變化,儘管手術很成功但患者也可能強烈要求切除移植的陰莖。這些倫理道德問題不僅患者需要面對,更要求醫務人員有強烈的責任心,正確選擇接受移植的病例,避免誤導患者,一味只追求手術成功,不考慮預後的名利思想。

  另外,異體陰莖移植的手術尚未成熟,尚無針對移植陰莖的特效的免疫抑制藥物。而現使用的藥物及劑量均參考肝腎移植,此種藥物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對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移植器官如肝、腎、心臟等值得冒一定風險,但對非生命必需的移植器官如陰莖移植,冒此風險是否值得仍有待探討。

  患者在術前應充分了解陰莖移植手術給自已帶來的好處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醫生應耐心細緻地與患者本人及家屬溝通,讓其了解術前準備工作、手術過程,尤其是術後處理和護理,讓患者及家屬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增加患者自信心。異體陰莖移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無現成的經驗可尋,很多問題有待探索,如手術後功能的恢復,尤其是性功能的恢復,移植物存活時間等有待時間來回答這些問題。另外,和其他異體器官移植一樣,異體陰莖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目前用藥方案及用藥劑量均參考肝腎移植用藥,受者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有繼發感染和患腫瘤的可能。術前醫生和患者都要充分權衡利弊,在患者心智正常、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讓其在改善生活質量和可能繼發嚴重併發症之間作出選擇,如果同意接受手術其本人和家屬要籤署有關法律文書。

  2 關於異體陰莖移植供者的倫理問題

  我國長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倫理訓條根深蒂固。認為捐獻父母的遺體或器官為「大不孝」,起碼是對死者的不敬,更何況是將「命根子」捐獻,更是對親人的大不敬,是對親人尊嚴的褻瀆和損害。

  在倫理道德及情感上都難以接受。目前國內尚未接受腦死亡標準,捐獻器官者甚少,器官來源十分匱乏;而在發達國家,3個非器官移植醫生確定腦死亡之後,即可利用其器官[2]。陰莖是男性唯一的泌尿生殖器官,活體供者更是少之甚少,除非要求變性的患者有可能考慮活體器官捐獻,但其中涉及的倫理道德問題更複雜。因此,在器官供體方面,我國要加強宣傳改變觀念,提倡人類生命互助,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社會道德標準,同時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使國人逐步接受腦死亡標準,推進器官移植的發展。醫務人員也要維護死者的權益,自願捐獻者要籤署有關法律文件,推定自願捐獻要徵得親屬同意或報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3 關於實施陰莖移植醫生的倫理問題

  近幾年來器官移植取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免疫排斥反應與抗排斥反應藥物的研究日趨成熟,加上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實施陰莖移植臨床研究的時機已經成熟。由於異體陰莖移植剛剛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也屬於醫學創新的範疇,它不僅和醫學家的智力素質、聰明才智、知識根基息息相關,也和社會文化土壤密不可分,同時該手術無疑可以提高醫生的學術水平、擴大所在醫院的影響和知名度,這對外科醫生提出了嚴峻的倫理道德問題,要求醫務人員慎重考慮,避免急功近利思想[3]。

  異體陰莖移植手術不但要求外科醫生長期從事顯微外科,有豐富的顯微外科經驗,還要求牢固掌握移植免疫學和相關用藥知識,術前查閱相關文獻,精心地準備、設計術中和術後觀察監測指標和用藥,對手術要有足夠的把握程度,對術後可能發生的問題要有充分的預測並制定相應的措施。技術、知識和硬體充分的準備是必須的,絕不能倉促上陣。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泌尿外科進行的世界第一例異體陰莖移植是由該院泌尿外科、骨科、腎移植中心、血庫、檢驗科、精神科、病理科、臨床藥理基地、麻醉科等眾多科室聯合完成的。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腎移植中心水平較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年腎移植手術達130餘臺次,在用藥的設計和應用方面給予全程指導。院領導的支持和協調指揮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手術前多次組織以上科室進行動員、聯合攻關,指揮和組織手術的進行。在手術後組織會診,保證了患者在術前、術中和術後情況良好。醫生在手術前要對患者履行充分的知情權,使其自願進行手術;手術後要保持聯繫,指導和監測用藥,定期進行體檢。

  異體器官移植有很高的存活率,但有導致一些併發症的可能,主要由強大的免疫抑制類藥物引起。感染為其一,診斷和治療感染直接關係到手術是否成功。醫生和患者生活在不同的環境,持有不同的道德操守。當病人所患傷病目前無有效治療時,病人為挽救生命或改善生活質量,可能急切請求醫生為其嘗試一個新的有希望的治療方法,醫生出於同樣理由,可能積極採取新手段。這時,醫生必須有效地權衡進行還是拒絕嘗試新方法,哪個更為負責。尤其對於一項無法律或機構約束的新治療技術,作出的選擇主要取決於醫生的自律。

  4 異體陰莖移植的有關法律問題

  我國要依靠立法來解決供者器官的來源問題,確立和執行腦死亡標準,進一步嚴格規範和管理器官移植工作。做到一切與器官移植相關的行為均按法律程序進行,同時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普及科學知識,改變國民觀念,以提高我國器官移植的質量,促進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總之,異體陰莖移植的目的是重建完整陰莖、恢復排尿及性生活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其弊端是需要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其可能導致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陰莖遭到免疫排斥而導致受者生理和心理傷害,增加發生感染和腫瘤的機會。讓病人來權衡這些利弊以決定是否手術,在倫理學上是可以接受的。關於異體陰莖移植要特別強調,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明確的態度,目前異體陰莖移植技術尚未成熟,在遠期療效尚未肯定的情況下,只有在供者、受者、醫生、法律四方麵條件均具備的前提下,方可謹慎開展,嚴密觀察,絕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從之。並應加緊進行異體陰莖移植術的臨床研究及相關基礎研究,儘早攻克這一器官移植新領域的堡壘,使之真正造福於民、造福於社會。

  參考文獻

  [1]劉軍,張秀玲,陳麗萍.試述我國器官移植的倫理原則[J].醫學與社會,2002,15(2):24-25.

  [2]張永華,殷正坤,張曙光.我國器官移植的現狀與倫理學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2,15(5):59-60.

  [3]杜治政.醫學創新之大忌:急功近利[J].醫學與哲學,2005,26(1):2-5.

  作者簡介:張利朝(1977-),男,第一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泌尿外科的臨床及科研工作。

  來源:《醫學與哲學》

相關焦點

  • 美國首例陰莖移植術咋整?
    ,該手術也是全美首例陰莖移植手術。就在昨天,舉世聞名的麻省總醫院發布聲明,他們的醫生們為一名因陰莖癌切除陰莖的男子移植了一名死者的陰莖,該手術也是全美首例、全球第三例陰莖移植手術。與之相反的是,在2014年12月在南非實施的全球第二例,也是第一例真正成功的陰莖移植。這名21歲的患者因為18歲時一場拙劣的割禮導致感染壞死而不得不切除大部分陰莖(只剩1釐米)。在接受移植約4個月後,他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均已恢復,遠比專家們預期的兩年恢復期短。而該患者已經是個有孩子的爸了。
  • 生殖器移植技術已經成功,可人們還在爭議倫理問題
    外科醫生移植卵巢組織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現在他們也可以成功地移植陰莖和子宮。今年早些時候,一名在阿富汗被炸彈炸傷生殖器的美國士兵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接受了世界首例陰莖和陰囊移植手術。然而,法律規範卻沒有跟上生殖器移植的發展速度,對於社會應該如何處理一長串棘手而又微妙的問題,人們也沒有達成共識。
  • 三年前接受陰莖移植的他 現在過得怎麼樣?
    2014年12月11,南非報導了世界首次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彼時,該手術轟動了整個醫學圈,而相關的倫理討論也接踵而來。上個月,也就是2017年8月,當年的手術醫生——斯坦陵布希大學安德烈(AndrévanderMerwe)教授帶領的手術團隊,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TheLancet(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報告。
  • 陰莖移植手術 讓自卑的你站起來
    南非報導了世界首次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彼時,該手術轟動了整個醫學圈,而相關的倫理討論也接踵而來。上個月,也就是2017年8月,當年的手術醫生——斯坦陵布希大學安德烈(AndrévanderMerwe)教授帶領的手術團隊,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TheLancet(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報告。
  • 器官移植需要遵循生命倫理
    作者:張田勘  近日,兩則器官移植的重大成就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法國人熱羅姆·阿蒙近期進行了兩次整體臉部移植;一名美國老兵成功移植了新的陰莖和陰囊。  從新聞中可看出,兩種器官的成功移植體現出了高精尖的技術,但在身份和倫理認同上卻極具難度。傳統的心、肝、肺等器官移植,身份認同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器官若移植成功,就會成為這個人的身體組成部分。當然,有時器官移植會改變受者的性格或行為方式,但並不影響受者的個人身份認同。但是,換臉、換生殖器,就可能極大地影響到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同時也會陷入一個哲學悖論——特修斯悖論。
  • 陰莖移植沒有意義?批判者認為「中看不中用」
    對於陰莖移植手術而言,暫且不考慮手術成功與否,這種手術是否有悖倫理道德?迄今為止,已有5人授受了陰莖移植手術,其中包括:2位美國籍男子、1位南非籍男子和1位中國籍男子。每個案例都受到媒體和社會的重點關注,但通常跟蹤事件的報導內容往往反映的是表面現象,而不是揭示其內在深層意義。
  • 國外一陰莖移植手術獲成功,成功令妻子懷孕!
    2014年12月11日,21歲的他接受了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和泰格堡醫院的醫療團隊為其施行移植手術。手術供體來自一名36歲的腦死亡患者,醫生們將供體陰莖與受者陰莖殘端進行吻合,包括吻合尿道海綿體、動靜脈及陰莖背神經。手術共持續9小時。
  • 美媒:美國完成世界最大面積陰莖移植
    上個月,他們在一臺極具實驗性的14小時手術中重建了這名男子的全部骨盆區域——移植了來自一名死亡捐獻者的陰莖、陰囊和部分腹壁。該大學整形與重建外科主任安德魯·李(音)4月23日告訴記者,這樣的移植手術「可以幫助那些失去生殖器的戰士,就像手和手臂移植改變了被截肢者的生活一樣」。
  • 【資訊】全球首例陰莖移植手術細節揭秘
    安德烈醫生從2010年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並組織了一群外科醫生、捐獻協調人員、免疫專家、麻醉醫生、護理人員、心理醫生,甚至是倫理學家。所有參與者都堅信,努力開創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是值得的。陰莖移植史無前例,在沒有先例參考的情況下,安德烈醫生的團隊首先在死者身上研究,完全了解這種器官的內外構造和移植可能產生的問題。
  • 南非陰莖移植手術算全球首例嗎?其實首例在中國
    然而,兩周之後,醫生按照病人意願切除了移植器官,原因是病人及其家屬對移植器官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胡衛列介紹說,一般陰莖缺失的治療有三種方式,一是自體移植,也稱再植;二是陰莖重建,由整形外科利用患者自身皮膚重造,三是同種異體陰莖移植。
  • 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朋友圈看到這麼一個消息:
  • 世界首例成功陰莖移植手術,但問題是:以後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嗎?
    買貨真價實A貨翡翠請加微信:feicuiAA送禮購買高檔翡翠請加微信:feicuiMR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南非一位接受陰莖移植手術男子已讓女友懷孕。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泌尿科專家安德魯-克雷默(Andrew Kramer)指出,雖然這則消息令人感到震驚,但並不完全確定男性移植陰莖能否具有正常男性生殖能力。
  • 陰莖移植,你沒看錯!
    不過,我們還是抱著醫者科學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一個年輕人缺失陰莖的心理社會學效應是毀滅性的,陰莖移植或許可以帶來巨大好處。上述的講述說明了,陰莖缺失在目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還是會大量的出現的原因。但陰莖移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世界首例陰莖移植成功者要當父親了!恭喜
    據國外媒體報導,成功接受世界首例陰莖移植手術的受益者即將成為人父。他聲稱,當他聽說這位患者的女朋友懷孕的消息後感到非常高興,而且認為沒有必要進行親子鑑定,因為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對年輕人。南非每年都有數十甚至數百名男孩因為傳統的割禮儀式致殘或者死亡。現年21歲的接受者在一場割禮儀式上由於意外失去了自己的陰莖,只留下了1釐米長的陰莖,當時他只有18歲而且處於性衝動時期。他在去年12月份進行了陰莖移植手術。
  • 60名美軍傷兵將接受陰莖移植 正尋合適捐獻者
    美國準備為60名美軍士兵實施陰莖移植手術,幫助這些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重新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這將是美國首次實施陰莖移植手術。尋找捐獻者在60名美軍傷殘士兵中,首名患者預計將在幾周內接受陰莖移植手術,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負責實施手術。
  • 一例「完成度」比較高的陰莖移植 | 手術圖解
    傳統的重建措施往往不足以恢復陰莖的全部功能。迄今為止,僅有4例陰莖移植成功的報導。病例簡介患者是一名退伍軍人,在一次行動中因爆炸裝置導致雙膝以上截肢,下腹壁大片組織、雙側睪丸、陰囊以及大部分陰莖缺失。患者癒合後,僅殘留長1.5cm的陰莖組織,斷端有尿道開口(圖1)。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醫生團隊為患者進行了一場大型移植手術。該手術過程已於近期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最新影響因子:70.670)。
  • 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促進意義
    醫療機構每例次人體器官移植前,必須將人體器官移植病例提交本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與倫理委員會進行充分討論,並說明人體器官來源合法性及配型情況,經同意後方可為患者實施器官移植,等等。  人體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這個機構名稱悄然地出現在一部法律當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同時也表明,在立法化解器官移植與傳統倫理的衝突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美國完成首例陰莖移植手術患者期望再享愛情生活
    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 位於美國波士頓的麻薩諸塞綜合醫院16日宣布,該院最近實施了美國第一例陰莖移植手術,接受手術的64歲患者目前狀況良好,醫生對他恢復喪失的功能持謹慎樂觀態度。  託馬斯·曼寧2012年意外受工傷,醫生檢查時發現他罹患陰莖癌,大部分陰莖因此被迫切除。
  • 醫生完成世界首個陰莖和陰囊移植手術
    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醫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最為完整的陰莖和陰囊移植手術。據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公司的一份聲明稱,該手術於3月26日進行,時間長達14個小時,共有11名外科醫生參加了此次手術。
  • 一名美國士兵接受了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
    據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4 月 23 日報導,一名美國受傷士兵成功接受了陰莖和陰囊移植,這是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於 3 月底進行,全程 14 個小時,到目前為止,該美國士兵生命體徵平穩,出於隱私保護並未透露傷者姓名。現在他已經可以四處走動了,這個星期就可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