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2021-01-17 老鼠會

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朋友圈看到這麼一個消息:


這話是不是真是黃有光說的,本鼠並不清楚。不過既然引起了一些議論,本鼠也來說說。


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正常國家之中,自願的器官捐贈都是合法行為,無論是死後捐贈器官還是活體捐贈骨髓、腎臟或部分肝臟(肝的再生能力很強,只要捐一部分就能拯救一條生命)等等。


可是總可能會有一些人,他們本人其實並不反對死後捐贈器官,但是還沒來得及籤署捐贈器官同意書就去世了。這些人的器官通常就無法被移植給有需要的人。


於是有些國家提出了另一種方案:默認所有的人都同意死後捐贈器官,如果有誰不同意,可以籤署「不同意死後捐贈器官」的文件。目前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冰島、新加坡等許多國家都實行這一制度。


這種做法其實並未侵犯任何人的選擇自由,因為如果死後保留自己的器官對你來說真的很重要,你總是可以選擇籤署「不同意死後捐贈器官」的文件。


有人把這種做法叫做「家長制自由至主義」,類似於公立中小學的自助餐廳把健康食物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吸引學生的注意,但是如果學生願意吃垃圾食品,也還是可以選擇薯片。


人們之所以擔心器官移植問題,其實是擔心生命的價值得不到尊重——萬一因為現在器官短缺,有人故意縮短我的生命好獲得器官怎麼辦?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的小說《身陷器官徵募的困境》就探討了類似的問題——雖然本鼠覺得這篇小說實際上說的是徵兵、福利和養老金體系的問題。


總有這樣那樣的都市傳說,比如和尚偷人的器官等等。其實器官移植之前要先配型,配不上型的器官啥用處也沒有,而且器官的保存期很短,幾個小時之內沒有移植給病人就沒用了,因此也不可能先偷來存上再找病人。所以那些偷器官的都市傳說不可能是真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只有合法的器官來源充裕了,非法的器官移植才能減少。


其實和尚偷人器官之類的傳說,在器官移植出現之前很久就存在了。《西遊記》裡面。比丘國的國丈為了長生不老,要用一千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子。有權有勢的人綁架兒童、年輕人或其他「純潔」的人,用他們的血液和器官來給自己治病,這種故事古今中外都流傳甚廣,其來源大概是古代的人祭傳統,就跟河伯娶親以及西方的龍和處女的傳說一樣,原始人相信用純潔的人做獻祭能夠贖罪。原始人還相信交感巫術,認為吃掉別人的器官就能獲得對方的超能力。至於為什麼是和尚,因為和尚往往是一個社區中的外來者或者邊緣人,人們容易把各種壞事都栽在他們頭上,就像西方國家中各種與猶太人有關的謠言一樣。


關於什麼才是對生命的尊重,各種文化和習俗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藏人就認為天葬才是對生命的尊重。他們認為人活著的時候吃各種動物,死了之後燒成灰不讓動物吃,實在是太浪費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死後捐獻器官,拯救別人的生命,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如果反對死後捐獻器官,最好也就不要接受器官移植。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拒絕捐獻器官但是不拒絕接受捐獻,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


老鼠歡迎投餵奶酪!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促進意義
    醫療機構每例次人體器官移植前,必須將人體器官移植病例提交本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與倫理委員會進行充分討論,並說明人體器官來源合法性及配型情況,經同意後方可為患者實施器官移植,等等。  人體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這個機構名稱悄然地出現在一部法律當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同時也表明,在立法化解器官移植與傳統倫理的衝突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關於陰莖移植的倫理問題
    陰莖移植是器官移植和免疫學發展的結晶,是異體器官移植領域內新的突破,為陰莖缺失的患者帶來了新生,對患者心理、家庭和社會有著重大影響。但目前異體陰莖移植剛剛起步,技術尚不成熟,且陰莖是一特殊器官,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很多,我們試圖從受者、供者、醫生和法律等方面討論陰莖移植所面臨的倫理道德問題,希望陰莖移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
  • 器官移植須倫理委員會同意
    衛生部公布人體器官移植管理暫行規定7月1日起施行———  本報訊衛生部昨天公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醫院不得擅自開展器官移植手術;器官移植先經過倫理委員會討論;器官捐贈者有權事先變卦;我國嚴禁人體器官買賣行為。該《規定》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器官移植的法制和倫理建設
    這份聲明呼籲中國醫務工作者嚴格遵守醫學準則和倫理原則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工作,恪守職業道德,尊重人的生命尊嚴,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人體器官買賣活動。該聲明發出後,迅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中國在器官移植領域開始與國際接軌,具有裡程碑意義!」  器官移植是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是近代醫學偉大的成就之一。
  • 器官移植需要遵循生命倫理
    從新聞中可看出,兩種器官的成功移植體現出了高精尖的技術,但在身份和倫理認同上卻極具難度。傳統的心、肝、肺等器官移植,身份認同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器官若移植成功,就會成為這個人的身體組成部分。當然,有時器官移植會改變受者的性格或行為方式,但並不影響受者的個人身份認同。但是,換臉、換生殖器,就可能極大地影響到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同時也會陷入一個哲學悖論——特修斯悖論。
  • 器官捐獻與獲取的倫理問題
    顧建文教授,解放軍306醫院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開展的器官移植Ethical Reflection of Organ手術數以萬例,許多人因此而重獲健康。據相關部門調查,截至2012 年3 月份,全國器官捐獻試點範圍已經擴大到16 個省( 市、區) ,共完成捐獻200 多例,其  中開展的主要是DBCD 的捐獻方式,挽救了500 餘垂危的生命。目前,我國器官捐獻率僅為0. 03 /100萬,器官捐獻率極低,這遠不能滿足我國巨大的器官移植需求。
  • 入選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的她揭露了中國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器官移植是治療器官衰竭病人最有效的手段,中國器官移植起步較晚,但是據報導,中國已成為中國已成為年均器官移植數量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器官移植大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的供需僅有1:30。因此,供體來源的缺乏就成了我們當前最大問題。被質疑的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系統性地在移植手術中使用死囚器官的國家。
  • 光明日報: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開展器官移植
    原標題: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開展器官移植 8月18日至23日,第26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暨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TS)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召開。紀念大會舉辦了「中國器官移植的新時代——中國專場」會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 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
  • 器官移植管理「中國模式」獲全球踐行倫理峰會肯定
    器官移植管理「中國模式」獲全球踐行倫理峰會肯定 全球踐行倫理峰會3月12日至13日在梵蒂岡舉行。
  • 告別「死囚器官」,重建倫理底線
    社論1月11日,央視《面對面》節目專訪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這已經不是黃潔夫第一次在大眾媒體上談器官移植、尤其是死刑犯的器官移植問題。所不同的一個背景在於:2014年底,黃潔夫在國內某研討會上透露,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自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也正是這個對中國器官移植有標誌意義的時間節點,讓黃潔夫近來成為多家媒體專訪的對象。在鏡頭面前,黃潔夫談論和披露的中國器官移植現狀與發展,相比此前要更詳細、料也更多。
  • 專家:器官移植應有更詳盡操作規則
    兩輪審查為蘇丹開先例  8月31日,32歲的蘇丹為丈夫田新丙捐肝申請進入倫理審查階段。在此之前,蘇丹已經去醫院做了體檢,體檢報告顯示她符合捐獻條件。  出席審查會的12名專家,無記名投票,8人支持,4人投了反對票。這個結果出來後,主持倫理審查委員會的石炳毅就不斷被媒體追問著一個問題: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同意一個為了愛而作出如此犧牲的申請者?
  • 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昭慧法師:從佛教倫理學看器官移植問題
    但是佛教對於先進科技的器官移植術,要下倫理判斷,則不能只停留在對「供體心行」的片面評估,而須先了解其發展現況,再依佛法而作分析。然則除了「救人」的崇高意義之外,器官移植到底面臨了哪些倫理難題?本文擬從佛教倫理學的角度予以解析。
  • 生殖器移植技術已經成功,可人們還在爭議倫理問題
    外科醫生移植卵巢組織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現在他們也可以成功地移植陰莖和子宮。今年早些時候,一名在阿富汗被炸彈炸傷生殖器的美國士兵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接受了世界首例陰莖和陰囊移植手術。然而,法律規範卻沒有跟上生殖器移植的發展速度,對於社會應該如何處理一長串棘手而又微妙的問題,人們也沒有達成共識。
  • 依法建設器官移植工作體系
    本報訊 ◇ 本報評論員 鄧子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18日稱,目前我國器官移植技術已趨成熟,臨床肝移植、腎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水平已與國際水平接近。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器官移植面臨著嚴重的來源短缺問題。(7月18日《中國青年報》)黃潔夫副部長所言不虛,來自衛生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100萬人需要進行腎臟移植,有30萬人需要做肝臟移植。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3D列印能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嗎?|3d列印|移植器官|血管|3d生物...
    該技術能否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呢?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利用3D印表機來製造替代性人體器官。不過,雖然該技術的種種可能性令人興奮,但現在已經有人擔心它會讓人類「扮演上帝的角色」。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埃裡克·加藤霍爾姆(Erik Gatenholm)第一次看到3D生物印表機是在2015年年初。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這是由於在2010年之前,國家缺乏公民自願捐獻體系,民眾是捐獻無門,所以屍體器官來源要依賴死囚器官。2005年,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衛生高層會議上,我代表政府首次承認了器官移植供體死囚器官來源的事實,直面移植事業中的缺點和不足,向世界表明了改革的決心。2006年八百多名移植醫師發布了「廣州宣言「,中國將結合中國國情與傳統文化並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倫理原則,走自我完善改革之路。
  • 打造器官捐獻移植「昆明模式」
    、國際器官捐獻與獲取協會、歐洲移植協會、歐洲捐獻和移植協調組織、中東移植協會、亞洲移植協會、非洲器官移植協會、拉丁美洲與加勒比移植協會等共同支持。同時,啟動了「一帶一路」器官移植髮展人才培養專項基金;正式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5-2018)》中英文版;啟動了「生命接力」器官移植醫療公益救助項目;籤訂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西班牙DTI基金會培訓合作備忘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美國gift of life institute/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備忘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巴基斯坦器官移植協會合作協議、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寮國瑪霍索醫院合作協議
  • 2019醫學倫理學案例分析:器官移植
    2019醫學倫理學案例分析:器官移植 例題:目前我國器官移植最突出的問題是供體來源。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一位學者提出建議:鑑於目前我國計劃生育中有大月份引產的胎兒,與其讓他(她)自然死亡,不如留做器官移植(特別是腎移植)的供體;有的學者指出此舉不人道,應持慎重態度。於是,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那麼,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