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手術之一
10 年前,南非醫生宣布他們完成了首次真正成功的陰莖移植。
南非報導了世界首次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彼時,該手術轟動了整個醫學圈,而相關的倫理討論也接踵而來。
上個月,也就是2017年8月,當年的手術醫生——斯坦陵布希大學安德烈(AndrévanderMerwe)教授帶領的手術團隊,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TheLancet(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報告。
很多人都很好奇的問題
安裝 完成後長啥樣,有色差嗎?
「續根」能和原始陰莖完美貼合嗎?
那話兒究竟只是空有其表,還是能伸縮自如、媲美「原裝」?
妻子如果懷孕,孩子算誰的?會不會「喜當爹」?
對於陰莖移植來說,術後早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陰莖皮膚的腫脹,為了減輕對遠端血液循環的影響,必要時也需要切開皮膚來減少張力。
但既然都移植成功了,外形方面至少沒有出現畸形,甚至不仔細看都看不出接受過手術。
24個月後,該患者術後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提高,這說明患者感覺良好,所以不存在陰莖麻木和部分感知的情況。
同時,該患者的最大尿流速(16.3mL/s)和國際勃起功能指數(IIEF)均處於正常水平,這兩項重要指標說明,移植的陰莖能正常的排尿和性交。
在術後的第3個星期,患者首次勃起。他甚至急不可耐地在術後五周就開始了「闊別已久」的性生活,醫生知道後,都替他捏了把汗。
不過醫生的擔心純屬多餘,術後三個月,患者已經開始有規律的性生活。
但從術後一星期到術後三個月,患者要每天服用5mg他達拉非用於陰莖功能恢復。各種表徵都說明,該男子與他的「新夥伴」相處融洽。
傳統的陰莖重建是從患者的腿、手臂或者背上取下組織或肌肉,做成管狀並重新連接血管。
樣子倒是做成了,「純手工打造」聽起來也很厲害,不過裡面的神經、海綿體等組織都沒有,雖然可能「好看」,但患者不能靈敏的感知其存在,也不能正常勃起,更別說幫助患者重獲「性福」了。
這其中,最大問題在於,正常陰莖中有種特殊的尿道黏膜,它能抵禦來自排尿、射精等類似活動帶來的潮溼環境。
而取材於普通皮膚的「傳統再造陰莖」顯然不具備這個功能,讓它處在溼潤環境中,久而久之就會起皺,就好像貼了塊邦迪洗澡,讓人不舒服。
因此這種「重造陰莖」用久了就會想要換掉。
而這次手術移植的是真實的並且具備功能的陰莖!
這種移植方法依賴於一個發展中的新興領域——帶血管複合異體移植術(VascularizedCompositeAllotransplantation,VCA)。簡單說,就是將受體與供體的所有零件都「貼合」,包括血管、神經等各種組織。
一些特殊身體部位的移植,比如臉、腹壁、子宮、現在還有陰莖,以及將來可能發展的下肢移植都會用到這種技術。而手術須要連接微小的血管和神經,因此對顯微外科再吻合和重建技術要求極高。
早在2005年,我國廣州軍區總醫院胡衛列團隊就成功實行了世界首例陰莖移植手術。
不過,當團隊成員正為手術的成功喜大普奔時,突然來了個大反轉——患者及其妻子「反悔了」。他們都對來自陌生人的這一器官懷有異乎尋常的牴觸情緒,以至於引發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這超乎了手術團隊的預料,經多次解釋和心理幹預無效後,無奈主任醫師只能尊重患者,不得不忍痛揮刀,自毀成果。所以那次移植只被認為是「技術上的成功」。
對於陰莖缺如的患者,突然失去「命根」讓他們絕望,做夢都想「上天再借十釐米」。這時若有一個機會可讓他們獲得「第二生命」,患者便會緊緊地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而一旦手術成功,患者眼看著來自陌生人的這一器官被安插在自己身上,那些蟄伏已久的倫理和心理問題才漸漸浮起,身心都在不斷被這「表面」的完整所摧殘,甚至會想要一刀斬斷所有糾結。
相比技術上的難度,心理上的鴻溝才是難以逾越的。而除了受者的心理鴻溝,陰莖的供應方也同樣面臨著尷尬的局面。
在南非的這場手術成功後,安德烈教授的電話就被打爆了,無數患者「排著隊,拿著號碼牌」,焦急地等待適合自己的那一根「第二生命」的出現。
但願意把那「命根子」捐出去的人卻少之又少。
很少有人願意將自己或親人的生殖器捐獻出去,人們不願看到親人「沒尊嚴」的下葬。
除此之外,由於陰莖移植並不直接關係生死,以及話題的敏感度,大家往往都是諱莫如深,置若罔聞。
而正是社會對此諱莫如深的態度,讓原本就不肥沃的土壤變得更加瘠薄。
並不是所有的傷害都一定伴隨著呼喊,一群人正在角落裡無聲的哭泣。陰莖缺如患者需要的更多是理解和認同,陰莖捐贈者也需要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只有我們用平常的眼光看待陰莖移植,呼喊才能被聽到,傷害才能被正視。
也許此時仍舊有很多人會認為這種話題難登大雅之堂,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用平常的眼光看待陰莖移植,有一天你會發現,與眼睛、耳朵一樣,陰莖也只是人體器官的一種,和其他器官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這是一個很有問題的手術 很多人都需要這樣的手術 不過現實就是你確實不行
16號bobath課程即將開課本次課程
可獲得crs國際認證證書和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二類五分
聯繫電話13648185559
獨家報導 心血管外科專家張強主任
乾貨 如何用艾灸治療小兒厭食
如何預防腎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