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後代對生物來說,是延續種族的大事。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近親繁殖的危害,古時候人們不知道近親繁殖有什麼危害,後代就有了一些遺傳病。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發現了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定律,知道了遺傳定律,我們就可以人工幹預植物,改良品種。
常見的育種手段有雜交育種和分子育種,除此之外還有回交,起初人們讓植物進行回交,為的是突顯後代的某種顯性基因。回交指的是子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方進行交配,專業的育種師會讓植物不斷地進行回交。直到得到我們想要的後代。比如一種水果的果實有大有小,甜度也不一樣。
這明顯不適合人們大規模種植,此時就需要對它進行改良,讓它進行回交,使得它的性狀穩定下來,才算是一次成功的育種。對植物來說,回交是有好處的。而對動物來說,回交是有利有弊。
先來說好的一面,動物界中有不少瀕危動物,個體數量低,稍有不慎就有滅絕的風險。如果人類幹預,讓它們進行回交,有希望延續種族。平塔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在上世紀末的時候,只剩下了一隻單獨的個體存活,研究人員稱他為「孤獨的喬治」。為了挽救這一瀕危亞種,研究人員決定實行回交。
先讓喬治和別的象龜交配,生下幾個後代,然後再讓它們和喬治回交。幾次回交之後,後代的基因會接近於喬治,平塔島象龜就不至於滅絕了。可惜這一設想未能實現,喬治似乎不願意生育後代。人工強制幹預後發現它的身上出現了生殖隔離,沒辦法,人們只能看著平塔島象龜滅絕。
在野外環境中,動物之間會避免回交。以斑鬣狗為例,這種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斑鬣狗奉行的是雌性為尊,一個斑鬣狗家族裡,雌性的地位是要高於雄性的。幼崽成年之後,雄性斑鬣狗會被母親和姐妹們驅逐,或者說是排擠,它們是在防止出現回交和近親繁殖。
雄性斑鬣狗為了繁衍後代,要到別的斑鬣狗家族去,還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得雌性斑鬣狗的青睞,然後才能順利地繁衍後代。
站在人類的角度,這種做法自然是正確的,畢竟我們有著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可是我們不能說動物之間也有倫理道德觀念,它們避免回交其實是本能的反應。但是當一個種族的數量沒辦法保證有足夠的幼崽誕生時,十有八九會走向近親繁殖,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種族的延續對動物而言是天大的事情。
唯有貓和狗這兩種寵物是例外,人們為了得到品種更加優良的後代,會強行讓它們進行回交。加拿大無毛貓就是就是回交得到的品種,第一隻無毛貓毛髮稀疏,它的主人知道它發生了基因突變,認為是一個新的品種,於是讓它和母親回交,成功誕生了只有胎毛的無毛貓。
貓和狗有很多品種都是通過回交和雜交得來的,只為了獲得人們想要的模樣,代價就是基因遺傳病。無毛貓剛剛問世的時候,身上有好幾種遺傳病。後來請了專門的育種師對它們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基因提純,才慢慢改造了它們的體質。
不過這不代表它們身上一點遺傳病都沒有了,是發病的概率降低了。和無毛貓比起來,折耳貓的遭遇差多了。多數折耳貓都有軟骨發育不良的情況,四肢關節也容易出現畸形的情況。所以說強行讓動物回交,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對它們來說是種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