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當然也是可以進行回交的,只是聽起來並沒有像植物「回交」那麼讓人容易理解,並且可能存在倫理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植物先來了解一下回交是怎麼回事。
回交屬於一種特殊的雜交,指的是子代中被挑選的個體和親本中的一個雜交,這個親本被稱作「輪迴親本」,另外一個是「非輪迴親本」。一般「輪迴親本」都是綜合性狀比較好的個體,只是存在著某些性狀上的缺陷,為了得到更好更完美的性狀所以需要進行回交。因此回家交的個體又被稱為「受體」。而非輪迴親本一般都只是為了提供一個優良性狀。
一般回交在育種上用的比較多,尤其是對於一些經濟作物進行回交期望得到更完美的個體。我們來用一個具體的植物作為例子說明:
棉花A:抗倒伏、顆粒飽滿、產量大、抗旱、生長周期短…但是會有一個特殊的缺陷,那就是不抗蟲病,每次有蟲災都可能讓棉花絕收;
棉花B:除了可以抗蟲病,沒有其它特別優秀的性狀
現在需要一個棉花C,渴望能擁有棉花A和棉花B
棉花A非常需要棉花B的這種抗病性狀,怎麼辦?那麼只能把棉花B的抗病基因「截取」到棉花A中,這不就成了轉基因了?實際上並不需要科技手段從基因層面來做,只需最常規的雜交(準確的說是回交)即可。把棉花A作為輪迴親本,棉花B作為非輪迴親本(以下簡稱A和B),A和B雜交的子一代被稱為F1,從F1中找出具有抗蟲病的個體繼續與輪迴親本也就是棉花A雜交,之後會得出子二代F2,繼續挑選可抗蟲病的子代與親本棉花A進行雜交得到子三代F3……
就這樣不斷的進行下去,重複的雜交過程越多,子代中含有的親本棉花A的基因比例越高,最終得到了含有全部優秀基因的子代,假如它們的基因型為(AaBbCcDdEe),最終在讓這個子代自交,重新的子代中挑選出純合子例如(AABBCCDDEE),至此整個回交育種完畢。
回交也會發生在動物身上,但大多數都是那種成熟較快的動物,這樣才會有機會進行回交。最常見的就是實驗室小白鼠,有的時候為了研究遺傳學、免疫學上的特殊性質,實驗室就需要對小白鼠進行回交或者近交,讓子代與親本交配或者讓兩個子代進行交配。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基因類型。但對於動物來說回交就像是近親交配一樣,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近親繁殖的弊端。
像非洲大草原上非洲獅群居生物,在一個獅群中會有1-2個雄獅,4-5隻雌獅。雄獅的任務就是保護獅群以及為後代提供一般的基因,而雌獅主要是捕獵供養獅群以及養育後代。在小獅子長到兩三歲成熟的時候,小雄獅會被驅逐出獅群,而小雌獅為了避免和獅王進行交配,最終也會被驅逐出獅群,會選擇去其它的獅群,這就是為了避免回交的發生。
在自然界中並不會出現回交這種事情,即使植物也是如此,回交是人類發明出來的,為了得到更好的純種性狀,得到更好的經濟作物。動物也是完全可以回交的,只是會非常的少見。
有的人可能提到一種情況,那就是馬和驢的雜交最終生產出騾子,騾子就具備了非常優秀的性狀體型大、有力氣,在農村適合幹農活。那麼騾子可以進行回交嗎?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馬和驢屬於不同的物種,但是因為親緣關係較近所以可以進行交配,但是既然是不同物種那麼就存在生殖隔離,所以說騾子是不可育的,因此無法進行回交,當然也完全不需要,騾子就已經可以滿足幹農活的需求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