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回交,很多人會相視一笑。但其實回交作為一種育種手段,育種師們經常使用這種手段來培育新品種。
但是,回交是一把雙刃劍,用在正確的用途上時回交可以幫助動植物繁衍生息,用在錯誤的用途上時,也會給動物帶來嚴重的災難。
回交
其實,自然界中回交非常常見,比如:樹木的果實有一部分會落在周圍地方,等到該果實萌發新芽並長大之後,其散發的花粉有可能被自己的親代接受到,形成新的種子。
除了回交之外,樹木還經常會自交,也就是自己的花粉被自己另一朵花捕捉到,形成種子。但由於植物不具備痛覺感知能力,所以即使回交、自交等交配方式會導致後代攜帶致病基因,但也不會影響後代的生存質量,只是會影響後代的生存存活率。
回交還有助於育種師們鞏固某一種基因突變的性狀,比如:育種師們曾經旱地小麥品種「長6878」作為供體親本,將水田小麥品種「濟麥22」作為輪迴親本,回交二代之後得到了新品種更偏向於輪迴親本「濟麥22」,但是在千粒重以及穗粒數等性狀上遠超輪迴親本。
除此之外,回交還能夠有效保護瀕危物種。我們知道,一些動植物具有高度分化的兩性特徵,而且在繁衍後代時,必須要兩性互相參與,而一些極度瀕危物種即使連兩個不同性別的個體都無法找到,此時也註定它們會滅絕。
為了保護它們,科學家們採用了回交的方式。比如:全世界僅剩一顆的伍德蘇鐵。而伍德蘇鐵是雌雄異株,倖存的這顆是雄性,需要一顆雌株才能有性繁殖後代,但可惜的是人們再也沒有發現另外一顆伍德蘇鐵。
蘇鐵家族早在侏羅紀時代就已經出現,並且大肆繁盛,但隨著恐龍滅絕,蘇鐵也逐漸式微,其中伍德蘇鐵更是如此,當人們發現它的時候,發現全世界只有它一株,而周圍的幾株都是它用無性繁殖延續的後代。
無性繁殖雖然能延續它的基因,但無性繁殖時沒有新基因的加入,意味著子代與親代的基因、性狀等完全一致,而這也意味著該品種抵抗風險能力變低,一旦發生流行疾病,或者其他災難,很可能會導致該種群滅絕。
為了保護這種極度瀕危的物種,科學家們將伍德蘇鐵與內塔爾蘇鐵進行雜交,得到的後代再與伍德蘇鐵進行回交,當回交次數足夠多時,此時就能夠得到基因無限接近伍德蘇鐵的品種,但又不是純正的伍德蘇鐵。
(回交演示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回交既可以幫助育種師們鞏固某種新性狀,又可以保護極度瀕危的物種,那為什麼提到回交,更多的人表示的是反對呢?
回交的另一面
雖然回交有眾多優點,但是回交也有嚴重的缺點,那就是使用不當的話,會對動物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1966年時,寵物貓繁殖專家Riyadh Bawa發現自家的一隻加拿大短毛貓生下了一窩毛髮稀疏的小貓,其中一隻雄性小貓毛髮最為稀疏。對寵物市場敏感的Riyadh Bawa立即意識到,自己可以培養一種新品種,來獲得較高的市場收益。
為此,它讓這隻毛髮最為稀疏的雄性小貓與母貓進行回交,由於毛髮稀疏是隱性性狀,而母子雙方都攜帶該基因,因此誕生的後代中有一部分屬於完全的無毛貓。為了鞏固該性狀,之後的無毛貓繁殖時,都會選擇近親交配。
我們知道,動物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回交也是近親繁殖的一種,會導致一些隱性致病基因被激活,從而影響動物的生活質量。
所以,回交培育而來的品種,往往含有多種遺傳性疾病,比如:膝關節脫位,尾巴僵硬等症狀。要知道的是,這些回交而來的品種,並不會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是為了博得人們的喜歡。也就是說,我們僅憑自己的喜好,就讓數以萬計的寵物們攜帶了大量影響生活的遺傳疾病,而這是否值得呢?
總結
回交是一種技術手段,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區別在於人們將它用在什麼地方。用在適宜的地方時,回交就能夠發揮它的魔力,幫助人們保護瀕危生物,以及培育新品種。用在不好的用途時,回交也會給大量生物帶來嚴重的災難,而這項技術的好壞,其實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