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會近親繁殖,甚至回交!它們認不出母親,兄弟姐妹?

2020-12-05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知道,近親交配會面臨隱性遺傳疾病的危險,所以在自然界中,生物會避免近親繁殖。然而人類為了獲得某個特徵的品種寵物,會讓它們進行回交。難道動物之間認不出自己的親緣關係嗎?

動物的繁殖

事實上,在野外環境下,如果是群居生物,在該生物長大到一定年紀時,必須要離開家生活,然而有些生物是雄性離開家,比如:獅子;有些生物是雌性離開家,比如:古猿。

其實無論是雄性離開種群,還是雌性離開,都是為了保證不要近親交配,最出名的例子是斑鬣狗。在斑鬣狗家族中,雌性擁有很高的權威,它們的地位凌駕於所有的雄性之上,甚至連捕食都不需要雄性,雄性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地討好自己的女王。

在斑鬣狗家族中,地位排列第二的是幼崽,無論是雌性斑鬣狗還是雄性斑鬣狗,地位都凌駕於種群中的成年雄性斑鬣狗之上,這些幼崽們由於母親的緣故,享受著「小王子」「小公主」般的生活。

然而,當幼崽長到一定年紀時,雄性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家族,儘管在自己家族中它可以繼續當小王子,但它的姐妹們都不會選擇與它繁衍後代,因此它必須離開自己的家族,在別的斑鬣狗家族中充當地位最底層的「奴隸」。

由此可見,生物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和姐妹,甚至還會主動避免和它們繁衍後代。

但是,科學家還發現,當某個地區的生物數量減少時,該地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近親繁殖,比如:白化大猩猩就是黑猩猩近親繁殖的結果。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寵物之間會存在回交的現象了。

寵物的回交

寵物界利用回交培養新品種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斯芬克斯貓,這是一位養貓人在1966年發現自家一窩貓中出現了毛髮稀疏的貓仔,她立即意識到這可以作為一種新品種培養,於是她將這隻貓和它的母親進行回交,產生了自然基因突變的無毛貓。

我們知道,自然基因突變是沒有方向的,而且有些基因屬於隱性基因,有些屬於顯性基因,如果該生物的性狀是由顯性基因控制,那麼該生物體內的基因型可能是(Dd),再次雜交之後,可能會產生的性狀不一的後代,這顯然不適合大規模商業繁殖。

比如:如果無毛基因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那麼該生物在繁殖後代時,極可能會得到有毛貓,也可能會得到無毛貓。

為了提高生物繁殖時的穩定性,一般育種師會將生物通過回交的方式穩固該基因,通過回交之後,生物會獲得較為穩定的性狀。

這種技術在植物上應用的較多,但隨著寵物市場的火爆,目前該技術也被應用到培育新品種的寵物以及賽級動物,比如:鴿子。

寵物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比較殘忍的是,寵物一般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但是它們沒有道德觀,它們只是從生理上會避免近親繁殖,而不是會像人類一樣產生負罪感。

事實上,回交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在動物界發揮保護作用。比如:平塔島象龜只剩下最後一隻個體喬治時,飼養員就想通過其他亞種的象龜與喬治繁殖後代,然後再讓該後代與喬治回交,就這樣回交幾代之後,就會得到基因無限接近的平塔島象龜,可以保護該品種不被滅絕。

但是,由於喬治與其他亞種的象龜產生了生殖隔離,該計劃才沒有成功執行。

然而,人類為了商業利益,不顧寵物的天性,強行讓沒有滅絕危機的寵物們近親繁殖,只為得到品種純良的後代,因此導致許多寵物都患有基因疾病。

比如:柯基的腸胃功能不好,折耳貓天生多種遺傳病,且不能繁殖後代;波斯貓患有多囊腎基因缺陷。

這些疾病終身困擾著它們,但由於它們的商業價值,因此還是有許多人繼續回交技術。

總結

回交是育種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在之前多用於植物,但現在會應用到動物身上。回交技術雖然可以提純顯性基因,但是卻容易讓寵物患上基因疾病,所以寵物的育種史,也是寵物的血淚史。

相關焦點

  • 狗狗為什麼會有近親繁殖行為?它們真的認不出自己的親人嗎?
    沒想到一進門,小狗就一直對著自己的親生母親叫個不停,非常兇,更讓人吃驚的是,過了一會兒,它居然跨騎到了媽媽的身上,想做一些生寶寶前的必經步驟,嚇得主人連忙將它倆分開。 主人萬萬也沒想到狗狗居然對自己的媽媽也做出了這種事情,他的心裡有著一個大大的問號,狗狗真的認不出自己的親人嗎?
  • 為何狗狗能夠近親繁殖?
    不過,作為人類最忠誠的朋友——犬類,它們卻經常進行近親繁殖。對於大多數養犬的朋友來說,如果家中的狗狗到了發情繁殖期,都會儘量選擇與自己的狗狗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狗狗去進行配種,而且在犬類配種方面,還有著非常受認可的「反配法」,這就屬於近親繁殖了,而且這麼做反而可以讓下一代狗狗的基因更為強大。
  • 寵物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寵物近親繁殖?
    我們知道,近親交配會面臨隱性遺傳疾病的危險,所以在自然界中,生物會避免近親繁殖。然而人類為了獲得某個特徵的品種寵物,會讓它們進行回交。難道動物之間認不出自己的親緣關係嗎?
  • 每一個愛狗人士都會思考的問題,狗狗為什麼會選擇近親繁殖?
    狗狗可以說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同時狗狗也是非常喜歡與人親近的。到現在狗狗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人們最親的夥伴了,我們在公園、小區等各個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很多夥伴更是把狗狗認為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但是不少人在飼養狗狗過程中卻會看到足以令人顛覆三觀的一幕!
  • 人類不能近親繁殖,為什麼狗狗可以?它們能認出自己的親人嗎?
    眾所周知,婚姻法是嚴格禁止近親結婚的,自然也不允許生育下一代。 「你的未婚妻是你失散多年的妹妹」,是年輕人心目中最毒的詛咒。 但是對於動物,我們似乎不太在意這些,甚至熱衷於近親繁殖,意圖製造出血統更加純正的品種。
  • 為什麼狗狗會近親繁殖?無道德約束還是生存之道?實驗表明了原因
    導語:狗狗是大多數養寵物的人的首選,不僅是因為「毛孩子」足夠可愛,更是因為它們的忠誠和善解人意。而有一個現象,經常接觸狗狗或者養狗的人都可能見過,那就是在狗狗之間,近親繁殖的現象常見並且很令人不解,這個現象的產生是因為狗狗不認識自己的親屬了還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沒有」繁殖避親「的意識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了解一下這個話題。狗狗近親繁殖的這種行為究竟是有違道德觀念呢還是這種觀念是人們強加給狗狗的呢?為什麼近親繁殖的現象在狗狗群體中如此常見、司空見慣呢?
  • 狗狗進行近親繁殖真的安全嗎?為什麼純種犬都是近親繁殖的?
    然而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在賽級純種犬的血統證明裡面,卻看到了不少近親繁殖的案例。難道說,是因為人類有倫理道德所以才會禁止這種事情,但對於狗狗來說,這反而是無所謂的?其實在狗狗的身上,近親繁殖的危害依舊存在,只不過相較於危害而言,人們更為看重的是,狗狗保持純種所帶來的效益。為什麼人們要促進狗狗近親繁殖?
  • 動物和植物的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進行回交?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近親繁殖的危害,古時候人們不知道近親繁殖有什麼危害,後代就有了一些遺傳病。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發現了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定律,知道了遺傳定律,我們就可以人工幹預植物,改良品種。常見的育種手段有雜交育種和分子育種,除此之外還有回交,起初人們讓植物進行回交,為的是突顯後代的某種顯性基因。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回交有什麼好處嗎?
    生存和繁衍是動物的本能,但是很多動物在繁衍時,會本能地避免近親繁殖以及回交繁殖。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例,早在母系社會時,人類就已經開始群居生活,甚至還組成了不同的部落。 但是部落內幾乎不通婚,當部落裡的小孩子成年之後,女性會留在部落之中,而男性會離開自己的部落,加入另一個部落。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我們為什麼讓動物進行回交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禁止近親結婚的,那是因為近親繁殖的後代,由於雙方有太多相似的遺傳因子,後代獲得相同基因的概率會比較大,這樣遺傳某些隱形遺傳疾病的可能性就增大了。就連動物都會避免近親繁殖,像老虎獅子等動物,成年的雄性也會離開母親和姊妹去更遠的地方。
  • 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只不過這種獅王組合成員更多的時候都是兄弟手足。那麼,這些當年被獅群逐出的雄獅,長大之後會不會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姐妹,然後當上了這個獅群的獅王?這豈不是讓最開始的避免近親繁殖失去了意義? 被逐幼年雄獅長大後認識生母嗎?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雄獅會認不出自己的母親?
  • 動物獨立生活若干年後,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在野生條件下,獨居的動物幼崽在成年之後會離開自己的母親,獨自闖蕩世界。然而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四處遊蕩,不僅尋找獵物,還會尋找自己的配偶。那它們在離開母親若干年後遇到再次遇到母親,它們能認出來嗎?它們應該怎麼避免近親繁殖呢? 動物能認出母親嗎?
  • 它們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
    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可能會問:純種的動物是不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呢?它們為什麼不存在近親繁殖的缺陷呢?下面我們就「純種」的問題以及近親繁殖的問題,簡單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純種」的問題許多小夥伴認為,「純種」的動物一定是近親繁殖來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哈。
  • 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回交是近親繁殖的一種,我們知道近親繁殖對生物有害,而回交育種會對生物造成嚴重傷害嗎?回交挑戰動物的倫理道德了嗎?  對於動物而言,它們會儘量避免近親繁殖和回交,比如:考拉雖然行動緩慢,但雄性考拉會到較遠的地方建立棲息地,這是因為雌性考拉會對來自遙遠的異性產生好感,從而與其繁衍後代。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植物回交呢?
    這顯然不符合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為了讓動植物能夠更好地服務人類,科學家們使用了各種育種手段改良動植物的基因,其中就包括回交。而動物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 在回交時出現的疾病會導致動物生存質量下降,生存率不高,所以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會避免回交以及近親繁殖。這一點,從動物世界中就可以看出來,雄性獅子在亞成年時,就會離開自己的種群,通過挑戰別的獅王來加入其他獅群。而人類中的女性在成年後會離開自己的家庭,通過婚姻融入到別的家庭中。
  • 動物真的可以近親繁殖嗎?為什麼?
    獨居的野生動物一般都是由雌性一方撫養後代長大,但是等到後代成年後,這些後代就會與母親分離,比如老虎、花豹等等這些獨居動物大都是會讓後代在自己身邊待2-3年後就分道揚鑣,這其實就是獨居動物避免近親繁殖的一種方法。而對於群居動物來說也是一樣的,群居動物也會讓後代在族群中待到成年,之後,大多數的群居動物會選擇將雄性後代驅逐出去。
  • 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不會有倫理問題嗎?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回交育種呢? 為了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品種,往往需要通過雜交的方法。例如,在普通的小麥中,有的是矮杆、抗倒伏能力強、但產量不高,有的是高杆、抗倒伏能力差、但產量高,為了結合小麥的優良性狀,需要對不同性狀的小麥進行雜交,以選育出高產抗倒伏的優良品種。
  • 馬的回交可以成功,其它動物為什麼不可以?
    正式開始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回交!接下來以植物舉例說明,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有這樣兩種棉花:A棉花可以抗蟲病、B棉花產量大、易存活總之有各種優點,但可惜的是就不抗蟲,每次到蟲災都大量死亡。科學家就想出了「回交育種」的辦法,把B棉花作為輪迴親本,A棉花作為非輪迴親本只使用一次。A棉花和B棉花雜交形成了子一代,挑選出A棉花的有利性狀子一代F1,讓F1繼續與B棉花雜交(這一次就被稱為回交)生成新的子代,挑選A棉花的有利性狀F2繼續與B棉花雜家(第二次回交),重複這樣的過程回交的次數越多,最終形成的子代越純,也就是含有B棉花的有利性狀基因佔比越高。
  • 狗狗近親繁殖的影響是否很大?會有什麼危害嗎?
    說到近親繁殖,我們肯定會聯想到弱智、身體素質差等相關問題,而這樣的想法有時也被我們運用到了狗狗身上,所以一般情況下,很少飼主會讓狗狗與自己有著血緣關係的狗狗配種,因為飼主比較擔心這樣繁殖出來的狗狗會有很多問題,而且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原因就是說起來不太好聽,不過狗狗近親繁殖的危害,是否和我們想像的一樣呢。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呢,這難倒就沒有違背倫理道德嗎?
    比如甲種水稻具有高產、抗蟲害以及不抗倒伏的特性,而乙種水稻具有高產、抗倒伏、不抗蟲害的特性,當甲和乙雜交之後,其子一代可能至少會出現兩種結果,其一是具備理想的高產、抗倒伏以及抗蟲害的特性,但也有可能存在高產、不抗倒伏和不抗蟲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