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2020-11-22 騰訊網

避免近親繁殖機制:

一個獅群中的獅王享有絕對交配權,所以,為了避免獅群成員發生兄妹、父女和母子這樣的近親繁殖行為,只要是在獅群中出生的雄獅,最終都會在性成熟之前被逐出獅群。一般情況下,成年雄獅在獅群中當獅王的平均時長是2年左右,如果雄獅的父親是因為在搏鬥中輸給了新一任獅王。那麼,幼年雄獅還很可能會被新獅王直接殺害,而不只是被逐出獅群那麼簡單。

雄獅的一生可謂歷經挫折,很多時候想要自保還得和其他雄獅聯合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獅群會有兩個、甚至更多獅王,只不過這種獅王組合成員更多的時候都是兄弟手足。那麼,這些當年被獅群逐出的雄獅,長大之後會不會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姐妹,然後當上了這個獅群的獅王?這豈不是讓最開始的避免近親繁殖失去了意義?

被逐幼年雄獅長大後認識生母嗎?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雄獅會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其實,這個想法是部分人大可不必的猜想,應該很多人都去過動物園,雖然自然界中的野生獅子數量已經急劇減少,但很多動物園中都圈養了獅子這樣的猛獸。只不過在不少人眼中,似乎每個動物園中看到的獅子都差不多,難以分辨出它們有什麼明顯的不同,所以才認為雄獅有沒有可能認不出自己的生母。

其實,或許在那些動物的眼中,我們人類的長相看上去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大家的衣著裝扮有明顯不同罷了,而不像它們都披著差不多的毛髮。但是,即便所有人都穿一樣的衣服,相信大家也能分清每個人是誰,因為儘管我們長著相似的五官,在身體構造上也沒有什麼區別,但身高和胖瘦、五官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都可以讓我們將每個人視為不同的個體。

而動物界自然也是如此,它們眼裡的每個同類也是完全不同的個體,而雄獅也不是剛出生就被逐出獅群,對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妹一定會記憶,如果是它大概率也活不到成年,更別說當上這個獅群的獅王。事實上,被逐出獅群的雄獅也只可能會去挑戰其他獅群的獅王,這個時候一般是它們成長到5歲左右的時候,而成為獅王后的它們也不會經常和其他成員呆在一起,因為它們的責任是在領地四週遊走,用自己的實力來擊敗那些想要跨入領地的其他雄獅,從而讓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

獅群中獅王和雌獅是如何分工的?

從獅群的組成來說,平均成員數量是17頭,成員少的獅群可能只有8個成員,但成員多的獅群也可能有30個成員,一個獅群可能有好幾代雌獅共同生活,因為構成獅群核心的雌性母獅,一般都不會離開自己的出生地,但卻不可能有幾任獅王同時在一個獅群中生活,包括那些未成年的雄獅。

一個獅群裡不管是只有一頭雄獅,還是有一個雄獅組合,但領頭的雄獅只有一頭,而且,儘管獅王組合的雄獅們在抵禦外敵的時候會團結一致,但面對交配權的問題還是誰強誰的配偶數量更多,因為不一致對外的結果就很可能是只當了幾個月的獅王就被替代。

既然獅王是專門守護領地的,那雌獅自然就是狩獵者的角色了,雖然獅子是大型貓科動物,其他動物真要與其搏鬥往往都不是對手,像斑馬、黑斑羚和野豬,乃至多種鳥類動物和一些烏龜這樣的爬行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它們的盤中餐,但是,獅子的獵物往往比它們自己跑的更快,這也是為什麼它們很多時候也只能空手而歸。

所以,對於獵捕動物來說,雌獅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把自己隱藏起來,當自己和獵物之間的距離只有二三十米的時候,直接撲上去一口將獵物的頸部位置咬住,這樣就可以讓獵物沒有掙扎的餘地,並在較短的時間裡窒息而亡。而且,這些在獅群中長期生活的母獅,可以在任何時候進入到所謂的「婚配」狀態,而且整個獅群的母獅是同步進入到這種狀態。

相關焦點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但是,這個過程是有時效的。當小獅子達到兩歲時,也就是青少年時(也稱「亞成年」),雌性小獅子和雄性小獅子就會被區別對待。雌性小獅子會繼續留在獅群中,而雄獅小獅子則會被成年雄獅驅逐出獅群,從此過上流浪的生活,這就是流浪雄獅的由來。雄獅的這一舉動雖然從表面上看有些冷血和殘忍,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這是有利於整個獅子種群的發展的。
  • 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一般來說一個獅群平均會有17頭獅子,多的可能多達30隻。雄獅雖然是一個獅群的首領,但是實際上雌獅才是獅群的一個核心,它們很少會離開自己所屬的獅群。 然而,身為男人,雄獅的一輩子是非常艱辛的。這話從何說起呢?
  • 雄獅能認出自己的孩子嗎?如何辨認?會不會誤殺?
    「殺幼」對新獅王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幼獅就是雌獅的「移動避孕裝置」,如果幼獅活著,雌獅直到它們一歲半以後才會發情;但如果幼獅死了,雌獅會很快再次發情。每一代獅王執掌獅群通常只有兩三年的時候,它們必須儘快生下自己的後代,才能護著後代長大,它們沒時間浪費在當「後爹」上,所以前窩的後代必須要殺死。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在獅子的生活方式裡面,「流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多數雄獅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之後,才能入主獅群,成為一代獅王。雄獅的流浪,似乎是剛出生就註定了的,但我們也需要知道的是,不一定所有的雄獅都需要經歷流浪這個階段,如果足夠幸運,它們能夠在同一個獅群過完大半生。可能很多人會不解,獅王不會趕它們走嗎?如果雄獅不離開的話,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現象嗎?這就要從獅子的生活方式說起了。
  • 流浪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還能認得出來嗎?
    雄獅的成長過程異常艱辛,即有被獅群驅逐的無奈,也有獨自適應環境的困苦,更有挑戰權威的悲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獅能夠從流浪狀態躍升轉變為獅群的首領,之後還會不時面對著其它雄獅的挑戰。那麼,當流浪的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它還會認得出來嗎?
  • 雄獅大戰爭奪「王位」,雌獅會幫助獅王嗎?
    當獅群成員數量較少,例如只有兩三隻雌獅在獵食,這個時候數十隻斑鬣狗圍上來,面對危機情況獅子只能放棄「到嘴的鴨子」。有的時候稍有不慎,雌獅還可能在斑鬣狗的攻擊下受傷。斑鬣狗體型上不如獅子,但是咬合力強並且成群結隊的擅長掏肛,一般動物都受不了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因此雄獅面對這種情況往往很氣憤,但是又不能每次打獵都跟隨雌獅,因為有很大的領地需要去巡視。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獅王在獅群中確實不打獵,但是他保護著整個獅群的安全,以及領地的安全。 在這個單身男人幫中,還包括那麼年邁的老者,它們體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如果不是男人幫團體,這些雄獅估計能被餓死。 不過這個男人幫只是暫時的結合,其中年輕的一代和有著雄心壯志的中年雄獅,它們會不斷地挑戰各個獅群中的獅王,如果成功它們就會取代獅王的位置,走上人生巔峰,如果失敗就會繼續流浪。
  • 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你要的答案來了
    根據科學記錄數據顯示,一般情況而言,一個獅子群約有8到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而雌獅在獅群之中可以說佔據了主要地位,算是一個雄獅走後的一個統治者。 儘管我們常以雄獅為獅群領袖,但事實上,母獅才是這一家族的核心,捕食活動基本上由母獅來完成,而雄獅非但不捕食,還會搶在獵物之前捕食。獅子群中,母獅的一切繁殖權利歸獅王。
  •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
    母獅是優秀的獵手,又不會和雄獅爭奪地位,為何也會被趕出獅群?獅子是一種很特別的貓科動物,雄獅和母獅一生的經歷一般都要比大多數獨自生活的貓科動物更複雜。在一個獅群中,當雄獅長到接近成年的時候,就會被自己的父親或獅群中的成年母獅趕出家門。
  • 囂張鬣狗被獅群攻擊,母獅子先戲耍一番,雄獅一口斃命!
    囂張鬣狗被獅群攻擊,母獅子先戲耍一番,雄獅一口斃命!13:45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囂張鬣狗被獅群攻擊
  • 雄獅爭奪王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覺得雌獅應該幫現任丈夫打入侵者。然而除非它們的幼仔還很小,否則雌獅沒有義務也不會這麼做。男人應該靠自己,雄獅也是一樣。受一些紀錄片的影響,很多人覺得雌獅很無情,眼睜睜看著丈夫被趕走,幼仔被入侵者殺死,然後還與入侵者交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雄獅的世界不以單打獨鬥論英雄,結成聯盟一起搶地盤搶老婆
    電影《獅子王》講述了小雄獅辛巴在幼年喪父後艱難求生,並最終逆襲重奪王位的故事。然而,現實中的雄獅不像辛巴這般以單打獨鬥論英雄,它們組成聯盟進行火拼,目的是佔有獅群中的雌獅,而戰鬥的結果通常取決於雙方參戰的數量。因此,越大的聯盟就越有優勢。
  • 大自然中地主雄獅的王位是父子相繼的嗎,就像木法沙傳給辛巴?
    因此獅群是一個母系群,不出意外的話,整個母系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雄獅是外來的,通常組團加入到獅群之中。地主雄獅聯盟給獅群帶來保護,使它們免遭流竄雄獅的騷擾,並給它們帶來下一代。不同獅群之間也會爆發戰爭,領地邊界線是一直在變化的,雄獅是戰鬥的主力。由於雄獅身強體壯,它們在獅群中佔據統治地位,例如當獅群一起進食時總是雄獅先吃。
  • 獅王組合的每頭雄獅都有交配權嗎?如何分配的?
    如果獅群中正值壯年的獅王突然死了,暫時沒有新的雄獅成為新獅王,那這個獅群裡就可能被好幾頭沒成年的兄弟雄獅保護。但是,他們很快就被會新的獅王取代,然後被集體趕出獅群,而那些曾經被它們守護的雌性母獅、包括自己的獅子媽媽和姐妹,都不會那麼有任何實際行動來阻止這一切發生,而它們有可能會聯合起來成為另一個獅群的獅王。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壞男孩組合」流浪獅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傳統,這是獅群中稱霸稱王的獅群容不得挑戰的象徵,因為獅群中的雄獅長大後,除了挑戰獅群中首領雄獅外,它們沒有第二條出路,所以獅群會在雄獅剛剛成年不久就會被逐出獅群!當然這個殘酷的背景下,也是為了更好的優生優育,雄獅留在獅群裡,它的交配對象可能就會有它的家族中的成員,當然雄獅不會明白這點,只是殘酷的權利之爭剛好避免了這個陷阱!
  • 獅群是怎麼防止近親繁殖的?
    6個月以內的獅子幼崽咬死,這是因為雌獅在照顧幼崽時期不發情,而獅王為了讓雌獅儘快懷上自己的孩子,會咬死幼崽使得雌獅儘快發情。 母獅長大後,會與獅王父親交配嗎? 雖然雄獅長大之後會離開自己的種群,避免與自己的血親發生婚配關係。然而我們知道,雌獅會一直在同一個種群長大,而如果雌獅長大之後,恰巧獅王又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那雌獅會怎麼辦? 其實,母獅很少會和自己的獅王父親發生婚配關係。
  • 動物獨立生活若干年後,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知道,貓咪屬於獨居生物,而且只有母貓參與撫養後代之中,雄性從不參與。但是一些雌性幼崽,長大後能夠分辨出它們的雄性親屬,這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雖然母貓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以及父系家族成員,但它能憑藉獨特的氣味分辨出對方的身份,並避免繁衍後代。 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即使幼崽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有時也會回交。比如:無毛貓的繁殖。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一起來...
    ,因為獅群中的雄獅長大後,除了挑戰獅群中首領雄獅外,它們沒有第二條出路,所以獅群會在雄獅剛剛成年不久就會被逐出獅群!,當然雄獅不會明白這點,只是殘酷的權利之爭剛好避免了這個陷阱!正常情況下這些流浪的雄獅會自生自滅,當然它們想方設法加入另一個獅群!
  • 賽拉提雄獅聯盟第一集:擊敗壞男孩雄獅聯盟,開局王炸後江河日下
    賽拉提雄獅聯盟,(也可以稱作南聯盟)的出生背景賽拉提雄獅聯盟來自薩森保護區南部地區,2008年出生於南部獅群(因為南部獅群早期的核心領地是薩森保護區南部的賽拉提營地,因此也被稱為賽拉提獅群),他們的父親是2頭高爾夫雄獅聯盟。同樣出生於南部獅群(沒錯!高爾夫雄獅聯盟沒有流浪,直接在出生獅群稱王,近親繁殖後,賽拉提雄獅聯盟出世),祖父是6頭羅拉克斯特雄獅聯盟,叔叔是6頭壞男孩雄獅聯盟。
  • 賽拉提雄獅聯盟第一集:擊敗壞男孩雄獅聯盟,開局王炸後江河日下
    賽拉提雄獅聯盟,(也可以稱作南聯盟)的出生背景賽拉提雄獅聯盟來自薩森保護區南部地區,2008年出生於南部獅群(因為南部獅群早期的核心領地是薩森保護區南部的賽拉提營地,因此也被稱為賽拉提獅群),他們的父親是2頭高爾夫雄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