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組合的每頭雄獅都有交配權嗎?如何分配的?

2020-12-05 騰訊網

由於獅群裡的獅王有絕對交配權,所以,那些未成年的雄獅不管有幾隻,都會很快被驅趕出現在的獅群,這大概是獅子避免近親繁殖的自然行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獅群出現兄妹、父女和母子進行繁衍後代的行為。

所以,不管一個獅群的獅王如何更替,雌性獅子都不需要離開自己的領地和群體,然後不斷地和新獅王繁殖下一代。

如果獅群中正值壯年的獅王突然死了,暫時沒有新的雄獅成為新獅王,那這個獅群裡就可能被好幾頭沒成年的兄弟雄獅保護。但是,他們很快就被會新的獅王取代,然後被集體趕出獅群,而那些曾經被它們守護的雌性母獅、包括自己的獅子媽媽和姐妹,都不會那麼有任何實際行動來阻止這一切發生,而它們有可能會聯合起來成為另一個獅群的獅王。

那麼,獅王組合的每頭雄獅都有交配權嗎?它們如何進行分配的?

一個獅群不止一頭雄獅其實並不奇怪,這樣的現象在自然界也算比較普遍的存在,而那些獅群中的獅王組合很多都是被驅逐出來的親兄弟,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是它們在自己最困難時遇到的幫手。

一頭雄獅要當上獅王是很難的,年幼時有被新獅王殺死的風險,被趕出獅群後有被其他強大對手幹掉的可能,而要當上獅王還得先戰勝獅群中當時的獅王,而這些都是每一代獅王的必經之路。

為什麼獅王進群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驅逐或者殺死幼獅?

主要就是為了讓雌獅不用再養前任獅王的幼崽,然後和自己交配繁衍後代。當一個獅群中有2頭或更多獅王的時候,實際上都有所謂的交配權,只不過不可能做到分配到一樣多的交配對象。

儘管在抵禦外敵的時候,這些獅王哪怕不是親兄弟也會一致對外,但在繁衍後代這件事上,如果是戰鬥力更強的雄獅,自然也會比獅王組合中的其他成員擁有更多交配對象。不過,一頭雄獅往往只能當2年左右的獅王,儘管在這段時間裡,它們可以確保一部分後代在獅群長大.

但是,一旦獅王自己被其他獅王取代,這些終將會被逐出獅群的幼獅也不能為它做什麼。當一頭獅子失去獅王的身份,更多時候又成為了孤軍奮戰的一員,再難像年少時那樣和同命相連的獅子聯合起來。所以,雄獅很少能活到老年階段,更難自然老死,而身旁沒有子女和配偶,也註定了它們只能暴屍荒野,又或是被其他對手分食。

為什麼說繁衍後代是動物的本能,而贍養父母卻可以算得上是人類獨有的文明?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獅群在這方面其實還相對好一些,至少呆在獅群裡的母獅子,還有可能在年老之後受到其他群內成員的照顧,比如,當母獅子失去了捕食能力時,群裡的幼獅和其他雌獅子,都會主動將食物分其食用,而不至於這隻母獅子被直接而死,只不過雄獅只有四處戰鬥的宿命,直至生命結束為止。

因為,在自然界中,更多的動物都是在自保,如果所有家庭成員都呆在一個地方,結果很可能就是大家一起餓死,因為在有限的領地範圍內,能夠獵捕到的食物畢竟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還會發生幼崽被父母所食的殘酷場景。

動物和人類完全不同,它們對環境的依賴很大,所以才有了所謂的發情期和繁殖期,只有適當的季節才能獲取到更多食物,而環境中的溫度也才更有利於提升幼崽的成活率,有足夠多的後代就是一個物種能在地球上長久繁衍生息下去的基礎。

所以,儘管我們尊重生育自由,但也並不會提倡大家都不生兒育女,畢竟更先進的人類社會文明,依然需要有人來建設和創造。

人類是高等動物,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擁有其他動物無法相提並論的智慧基因,當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時候,我們懂得用更多明確的規定來約束和督促自己的行為。儘管我們用來比喻子女孝敬父母的「烏鴉反哺」,很可能並未在自然界中真實上演過,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生養我們的父母始終心存感恩,然後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文明。

相關焦點

  • 雄獅大戰爭奪「王位」,雌獅會幫助獅王嗎?
    斑鬣狗體型上不如獅子,但是咬合力強並且成群結隊的擅長掏肛,一般動物都受不了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因此雄獅面對這種情況往往很氣憤,但是又不能每次打獵都跟隨雌獅,因為有很大的領地需要去巡視。雄獅如果碰到斑鬣狗一般都會下狠手,尤其是認準斑鬣狗女王,會把它們咬死之後把屍體丟掉。群居的獅子有著特別的繁殖策略,在一個獅群中當上了獅王意味著擁有絕對的交配權,可以在獅群中繁衍自己的後代。
  • 雄獅如何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
    那麼,作為大型的野生動物,比如雄獅,它們是如何分辨自己的孩子呢?獅子是一種典型的群居動物,一個獅群中擁有一頭雄性的獅王,有的獅群中可能還有第二頭雄獅,不過在對獅群的統治力和交配權上,都處於從屬地位。雄性獅王在獅群中擁有絕對的領導力和交配權。為了維護對獅群的統治,同時降低以後近親繁殖對種群的傷害,小雄獅在成長到1歲半左右時,就會被逐出獅群,成為流浪雄獅。
  • 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只不過這種獅王組合成員更多的時候都是兄弟手足。那麼,這些當年被獅群逐出的雄獅,長大之後會不會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姐妹,然後當上了這個獅群的獅王?這豈不是讓最開始的避免近親繁殖失去了意義? 被逐幼年雄獅長大後認識生母嗎?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雄獅會認不出自己的母親?
  • 一頭雄獅的江湖:從呱呱墜地到百獸之王,需經歷三個階段
    說到獅群,裡面領頭的就是雄獅,它主要負責守護獅群,通常不參與捕獵,在獅群裡面有著絕對的權力,但是你知道一隻強大的「獅王」,是如何煉成的嗎?等到幼崽具備了外出活動能力的時候,它就會帶著幼崽回歸獅群,而由於獅群裡面大多數雌獅都趨同在同一時段生產,所以我們能夠觀測到這個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個獅群裡面沒有幼崽的時候一個都沒有,而有幼崽的時候則會有很多。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大貓裡面的獅子與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一個主要分布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主要生活在亞洲森林裡面,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於傳奇虎王查吉爾的文章,引起了許多大貓迷們的關注,於是有許多粉絲紛紛留言想要我再寫一篇關於獅王的傳奇,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由於能夠稱得上傳奇獅王的雄獅眾多,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挑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介紹吧。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大貓裡面的獅子與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一個主要分布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主要生活在亞洲森林裡面,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於傳奇虎王查吉爾的文章,引起了許多大貓迷們的關注,於是有許多粉絲紛紛留言想要我再寫一篇關於獅王的傳奇,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由於能夠稱得上傳奇獅王的雄獅眾多,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挑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介紹吧。
  • 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一般來說一個獅群平均會有17頭獅子,多的可能多達30隻。雄獅雖然是一個獅群的首領,但是實際上雌獅才是獅群的一個核心,它們很少會離開自己所屬的獅群。 然而,身為男人,雄獅的一輩子是非常艱辛的。這話從何說起呢?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在獅子的生活方式裡面,「流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多數雄獅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之後,才能入主獅群,成為一代獅王。雄獅的流浪,似乎是剛出生就註定了的,但我們也需要知道的是,不一定所有的雄獅都需要經歷流浪這個階段,如果足夠幸運,它們能夠在同一個獅群過完大半生。可能很多人會不解,獅王不會趕它們走嗎?如果雄獅不離開的話,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現象嗎?這就要從獅子的生活方式說起了。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動物沒有道德,它們是如何避開近親繁殖的?》有些相似。那今天我們在了解下草原上的霸主獅子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
  • 雄獅有「家庭暴力」?當著母獅的面咬幼崽,究竟是為什麼?
    動物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在一些獅群中,一些成為領袖的雄獅會咬死獅群中不滿六個月的幼崽,而且都是當著母獅的面。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雄獅要這麼做?讓母獅經歷這種喪子之痛呢?當然,這樣的獅群一般雄獅都是非常強悍的,具有極強的威懾力和領導能力。一般來說,普通的獅群都會擁有1-3隻的雄獅,之後會搭配著幾隻母獅和這些母獅生下來的小獅子。雄獅在整個獅群中,雖然擁有著領導地位,是獅群中的王者。不過,雄獅並不擔任捕獵的工作,反而是母獅需要外出為整個獅群尋找食物。但母獅和幼獅卻並沒有先食用的資格,需要等待雄獅飽餐後才有機會去進食。
  • 雄獅的壽命有多長?貝提亞兄弟統治獅群11年,它們死後去哪了?
    其實獅子之所以能夠稱霸草原,除了其自身實力強大外,還因為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一般而言,獅群中會有1-2頭成年雄獅領導10幾隻母、幼獅,通常母獅負責捕食、而獅王則負責領地的安全。通常來說,雄獅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在3-4年左右,當然短的幾個月的也有。雄獅聯盟:杜巴男孩:通常一個雄獅聯盟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是2-3年。
  • 雄獅能認出自己的孩子嗎?如何辨認?會不會誤殺?
    每一代獅王執掌獅群通常只有兩三年的時候,它們必須儘快生下自己的後代,才能護著後代長大,它們沒時間浪費在當「後爹」上,所以前窩的後代必須要殺死。殺幼要想起作用,有個重要前提,就是雄獅咬死的一定得是別人的後代,如果雄獅咬死了自己的後代,就等於之前的養育白白浪費了,即使立即與雌獅交配,也是得不償失。那麼,雄獅如何認出幼仔是不是自己的呢?
  • 《獅子王》,當家雄獅被打敗,可能帶著自己兒子外甥一起跑
    而T的另一個名字撒坦則是根據它殘暴的個性(殺敵對雄獅,殺前任地主的幼崽,殺母獅,殺自己哥哥的後代(一共兩次)。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對食人獅兄弟是查沃獅子,這個品種雄獅鬃毛就是非常短非常稀疏。因為查沃地區氣候比非洲其他地區更加炎熱,過長的鬃毛對獅子是個負擔,所以這一地區雄獅進化的鬃毛很短很稀疏。
  • 非洲雄獅「壞男孩組合」能夠在水上獵殺尼羅鱷「古斯塔夫」?
    眾所周知,獅子是群居動物,但是獅群中大都只有1-2頭雄獅,剩下的成員均由母獅和小獅子組成。那麼,這6頭雄獅是哪來的呢?在獅群中有一個生存法則,那就是雄性的小獅子在2歲後會遭到獅群的驅逐,這種驅逐並不是差別對待,而是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 幼獅被新獅王殺死後母獅滿眼淚水,新獅王卻若無其事呼呼大睡
    幼獅被新獅王殺死後母獅滿眼淚水,新獅王卻若無其事呼呼大睡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也是唯一一種過著群居生活的貓科動物。在一個獅群裡,雌性獅子是很少發生變化的;而獅王卻經常發生更換——更強大更具有領袖氣質的雄獅常常會取代舊獅王而成為新獅王。
  • 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母獅跟著一起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一幕發生坦尚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一位體型巨大的新晉獅王捕殺併吞食了前獅王的幼崽,當時這位獅王並非飢餓,而純粹是維護領地以及宣示王權。而更讓人震驚的是,旁邊的的一隻母獅也湊過來一塊分食幼獅屍體,而它很可能就是幼獅的母親。
  • 非洲雄獅為什麼會苛責甚至咬死小獅子?
    非洲獅可能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群居的動物了,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獅群一般是由十隻左右的雌獅和1-2頭雄獅組成。雌獅會一直待在獅群中從一而終,但是雄獅就沒有這個「資格」了,要想一直待在一個獅群中就要面對其他雄獅的挑戰。一般一個雄獅能在獅王的位置上待五年左右,之後就會被年輕體狀的流浪雄獅所取代。
  • 流浪雄獅多年以後,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或許誰都沒想到,在視頻中威風凜凜的雄獅,命運卻如此悲慘,而本文探討的問題就是,雄獅離開獅群多年後,再見到母親時,能否認得出來?雄性幼獅為什麼會被趕出族群?通常母獅一胎幼崽的數量在2~5隻,在生下幼崽後,母獅會有長達半年左右的哺乳期,這些嗷嗷待哺的幼崽,根本不知道,這半年才是它們人生中最安逸幸福的時間。
  • 自然界三大傳奇獅王,第一位曾以一敵四,最後一位被稱為獅王之王
    我們都知道雄獅都會擁有自己的獅群,而擁有獅群的雄獅才能被稱為獅子王,自從人類開始觀測開獅子的生活以後,無數的獅子王在不斷的誕生和隕落著,在如此多的獅子王當中,有三位獅子王可以被稱之為傳奇,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位傳奇獅子王。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在獅子幼崽出生之後,小雌獅和小雄獅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母獅在照顧它們時沒有任何的偏袒。在6個月之後,小獅子的「好日子」到頭了。因為,母獅大都會在6個月左右時給小獅子斷奶。在斷奶後,小獅子還沒有自己捕獵的能力,所以它們吃的肉都是母獅狩獵帶回來的。終於,到了1歲左右時,小獅子要學習本領了。它們會跟隨母獅一起外出狩獵,當然大多時候都是在隱蔽處看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