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2020-11-23 騰訊網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動物沒有道德,它們是如何避開近親繁殖的?》有些相似。那今天我們在了解下草原上的霸主獅子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

雖然獅子在我們的印象中非常的威風霸氣,在草原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敢在它們面前造次,不過有時不知深淺的鬣狗會騷擾雌獅,但雄獅一登場,基本上鬣狗就會連滾帶爬的拋開。

這就是草原大哥和二哥之間的差距,大哥的實力明顯比二哥強了很多。

不過獅子們的生活其實看起了威風,實際上還不如食草動物們來的安逸,因為食草動物一低頭就是食物,每天都能吃到飽;

而獅子菜單上的食物一個比一個健壯、一個比一個警覺、一個比一個跑得快;雖說獅子威猛、而且是集體行動,但它們的捕食成功率其實非常低,十次能成功兩次都謝天謝地了。

因此獅子們經常是吃了上頓,下頓是沒有著落的,在食物匱乏的時期,再遇上天災,獅子種群會銳減。這就是為何人們現在一直保護獅子的原因。

所以俗話說得好,光見賊吃香的,沒見賊挨打的時候,獅子就是這樣,它們是自然界的弱勢種群。在獅子中,雄性獅子更為辛苦;

看到這你可能會反駁了?雌性整天捕獵,雄性轉來轉去,捕到的獵物雄性還必須第一個吃,活像一個老幹部的做派,雄性怎麼會辛苦?

我們又是被表象迷惑了,雄性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分為快樂童年、流浪生活、爭奪天下、流浪生活、孤獨終老!

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一個獅群中最多會有20頭個體組成,主要都是雌性和幼崽,有些獅子群中還會有1到2名雄獅,但在這裡面只有一個是獅王。

獅王在獅群中跟皇上一樣,享受著任何事物的優先權,這包括食物和交配權,可以說獅群中的雌性否是他的後宮。

獅王在獅群中確實不打獵,但是他保護著整個獅群的安全,以及領地的安全。

獅子群中的幼崽都是獅王的後代,這些幼崽在6個月之前都是靠著母親哺乳生活,在這之後就會斷奶,幼崽們就會吃母親帶回來的食物。

1歲大的時候幼崽們就會開始跟隨地出徵的隊伍出去捕獵,它們更多的是學習技巧,這段時間是它們快速成長發育的階段,也是最為快樂的童年。

等到差不多兩歲大的時候,雌性和雄性幼崽都已經成熟,練就了渾身的本領,這時成年的雄性就會被獅王驅逐出獅群,其實它們也是心甘情願離開的,畢竟外面才有新的天地。

驅逐成熟的雄性表面上看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成熟的雄性和種群中的雌性交配,因為這些雌性要麼是雄性的姐姐、妹妹、要麼就是母親。

上文還說了,有些獅群中會暫時有其他雄性,但它們不是獅王,它們只會在獅群中待一段時間,畢竟誰也不想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這些被驅逐出獅群的成年幼崽(年輕一代),以及主動離開獅群的雄性(鬱郁不得志的中年)它們就會單身流浪草原;

由於草原上獨自一人捕食相當困難,是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這些流浪的雄獅會組成一個單身「男人幫」,它們之間是非常鐵的關係,一起捕食和抵禦外敵。

在這個單身男人幫中,還包括那麼年邁的老者,它們體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如果不是男人幫團體,這些雄獅估計能被餓死。

不過這個男人幫只是暫時的結合,其中年輕的一代和有著雄心壯志的中年雄獅,它們會不斷地挑戰各個獅群中的獅王,如果成功它們就會取代獅王的位置,走上人生巔峰,如果失敗就會繼續流浪。

它們對獅王的挑戰,取代獅王的位置不僅能更好地傳遞自己的後代,其實這樣做可以防止獅王在繁殖期與自己的雌性後代交配。

因此雄獅的輪換,就是獅子防止近親交配的方式。

不過在雄獅中能夠當上獅王的畢竟是少數,它們大部分都是在流浪中度過一生的。

就算是這樣,其實也不能完全阻止獅群中發生近親交配的現象,但是這樣的事情畢竟規模較小,不會影響種群基因的安全。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難道雄獅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妹嗎?

雄獅在離開獅群的時候已經接近2歲,兩歲的年齡對於獅子的十幾年、二十年的壽命來說,就相當於人類的18歲左右,已經相當成熟。

它們對自己母親的模樣、以及一塊玩耍長大的兄弟姐妹肯定記憶猶新,除了視覺上的記憶外,貓科動物對氣味的辨識能力也非常強,通過氣味它們也能認識自己的親戚。

就算是在外流浪多年,有一天它們有幸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們,如果通過外表無法辨識的話,走過去聞一聞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它們就能知道這是它們的親戚。

不過能不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姐妹,跟會不會與它們發生交配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這是兩碼事,沒到繁殖季節的話,雄獅見到了自己的親戚會格外的興奮,互相玩耍,頭互相蹭蹭。

但是到了繁殖季節,在性激素的催動下,在它們眼裡只有雌雄之分,沒有道德可言。因此雖然雄性的流浪、王位的爭奪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親之間的繁殖。

但是也難免在野外發生關係,不過這不影響大局。

相關焦點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因此當發現清一色雄獅組成的獅群時,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流浪獅組合!「壞男孩組合」流浪獅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傳統,這是獅群中稱霸稱王的獅群容不得挑戰的象徵,因為獅群中的雄獅長大後,除了挑戰獅群中首領雄獅外,它們沒有第二條出路,所以獅群會在雄獅剛剛成年不久就會被逐出獅群!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一起來...
    ,因為獅群中的雄獅長大後,除了挑戰獅群中首領雄獅外,它們沒有第二條出路,所以獅群會在雄獅剛剛成年不久就會被逐出獅群! 流浪獅和母親相遇還能互相認識嗎? 上文我們了解了非洲獅群中的殘酷爭鬥,這是動物們的生存之爭,沒有不全力以赴的,因為這關於生死、繁衍以及發展,「壞男孩組合」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更多的雄獅出去之後都是碌碌無為,甚至一輩子都可能在流浪中度過!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公平對待,優勝劣汰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有的群居動物,在獅群中,至少有1頭雄性掌握著獅群的控制權,並且有著與獅群中其他雌獅交配的權利。成年的雌獅的妊娠期在3-4個月,之後會產下2-4隻幼崽。在族群中,照顧獅子幼崽並不是幼崽的母親的專屬職責,而是整個獅群中所有成年雌獅的共同職責。
  • 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因此很多幼年的雄獅就開始了流浪的旅程。 被迫流浪 當獅群出去流浪的時候,幼年的獅子們是在家裡留守的,因此可能會遇到草原上其它的不是動物。因此為了逃命,很多的小獅子可能就和獅群走散了,走上了被迫流浪的道路。
  • 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當獅子群內的雌獅幼崽成年(大約5歲)以後就會被趕出獅子群,所以這些成年的雄獅只能離開母親外出流浪。
  • 流浪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還能認得出來嗎?
    雄獅的成長過程異常艱辛,即有被獅群驅逐的無奈,也有獨自適應環境的困苦,更有挑戰權威的悲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獅能夠從流浪狀態躍升轉變為獅群的首領,之後還會不時面對著其它雄獅的挑戰。那麼,當流浪的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它還會認得出來嗎?
  • 流浪雄獅多年以後,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雄獅在流浪期間也會遇到跟它有同樣命運的雄獅,所以它們會形成一個群體,雖然大家都是雄獅,但是沒有族群作為利益爭鬥,它們很少會下死手的爭鬥。經過3年左右的鍛鍊期後,雄獅基本上已經處於巔峰狀態,大自然烙印在雄獅體內的法則會提醒它「是時候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族群了」。
  • 雄獅如何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
    從人類的角度看,在dna技術還沒有得到應用之前,人類分辨自己的孩子,主要是從後代的長相、性格特徵以及出生的時間等方面進行判斷,當然準確率也不高。自從可以應用dna基因測序之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基因匹配。那麼,作為大型的野生動物,比如雄獅,它們是如何分辨自己的孩子呢?
  • 動物獨立生活若干年後,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在野生條件下,獨居的動物幼崽在成年之後會離開自己的母親,獨自闖蕩世界。然而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四處遊蕩,不僅尋找獵物,還會尋找自己的配偶。那它們在離開母親若干年後遇到再次遇到母親,它們能認出來嗎?它們應該怎麼避免近親繁殖呢? 動物能認出母親嗎?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因為大多數流浪的都是雄獅,所以給了人們一種錯覺,在獅子裡面,似乎流浪是雄獅的專利,但是你知道嗎?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主動選擇流浪生活,而且出現這些情況的概率還不小。雄獅為什麼要流浪?雄獅的流浪,似乎是剛出生就註定了的,但我們也需要知道的是,不一定所有的雄獅都需要經歷流浪這個階段,如果足夠幸運,它們能夠在同一個獅群過完大半生。可能很多人會不解,獅王不會趕它們走嗎?如果雄獅不離開的話,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現象嗎?這就要從獅子的生活方式說起了。
  • 野外發現兩隻雄獅正在交配,畫面十分惹眼,走進一看太好笑了
    但是這兩位雖然現在的出鏡率非常高,但是畢竟只是名氣比較大,要說起草原上真正的霸主那肯定就是獅子無疑了。這種群居性的動物才是這片廣闊的草原上真正的霸主。更加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這種動物的交配過程可以長達五天,這個市場實在是太讓人瞠目結舌了,在這五天的時間裡,他們會進行200次以上的交配次數。但是每一次的時長都很短。
  • 雄獅能認出自己的孩子嗎?如何辨認?會不會誤殺?
    看過《動物世界》的朋友都知道,新獅王趕走老獅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老獅王的幼仔全部咬死,目的是刺激雌獅發情,這在行為學上被稱為「殺幼行為」。「殺幼」對新獅王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幼獅就是雌獅的「移動避孕裝置」,如果幼獅活著,雌獅直到它們一歲半以後才會發情;但如果幼獅死了,雌獅會很快再次發情。
  • 雄獅爭奪王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然而除非它們的幼仔還很小,否則雌獅沒有義務也不會這麼做。男人應該靠自己,雄獅也是一樣。受一些紀錄片的影響,很多人覺得雌獅很無情,眼睜睜看著丈夫被趕走,幼仔被入侵者殺死,然後還與入侵者交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大自然中地主雄獅的王位是父子相繼的嗎,就像木法沙傳給辛巴?
    對斑鬣狗的研究表明,雌鬣狗只對它們出生後才進群的雄鬣狗感興趣,因此雄鬣狗長大後必須放棄在母親身邊舒適的生活,加入別的群才能尋得交配機會。獅子可能也存在類似機制,這從根本上杜絕了近親繁殖。無論早晚,小雄獅為了得到交配權,終究是要遠走高飛的。王位是打下來的雄獅沒有繼承一說,王位都是年輕雄獅憑實力打下來的。
  • 動物之間有親情嗎?成年的獅子離家後,還能認出母親嗎?
    成年雄獅會被逐出獅群,過一段時間後再回來,它還能認出母親嗎?筆者:龍葵草獅子作為野生動物的一員,它與其他野生動物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習性。雖然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但是成年的雄獅需要通過離開獅群,獨自鍛鍊自己的生存能力。然而人類社會截然不同,孩子在生成過程中一般都會得到父母的關愛。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的親人,自打懂事開始,就已經難以忘記了。
  • 一頭雄獅的江湖:從呱呱墜地到百獸之王,需經歷三個階段
    獅子是現代貓科動物裡面體型最大的那一類,與老虎同一級別,受影視形象等方面的影響,在世界範圍內,獅子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老虎,成為了人們最喜愛的猛獸之一。雄獅另外,獅子的特殊之處還體現在它是現代貓科動物裡面唯一營群居生活的,無論是生活在非洲大陸的非洲獅,還是生活在亞洲吉爾森林裡的亞洲獅
  • 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一般情況下,成年雄獅在獅群中當獅王的平均時長是2年左右,如果雄獅的父親是因為在搏鬥中輸給了新一任獅王。那麼,幼年雄獅還很可能會被新獅王直接殺害,而不只是被逐出獅群那麼簡單。那麼,這些當年被獅群逐出的雄獅,長大之後會不會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姐妹,然後當上了這個獅群的獅王?這豈不是讓最開始的避免近親繁殖失去了意義? 被逐幼年雄獅長大後認識生母嗎?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雄獅會認不出自己的母親?
  • 動物中獨立的幼崽,若干年後還會認識母親嗎?看完還挺心酸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存在著很多有趣的事情,而小編就非常喜歡這些有趣的事情,並且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世界上各種有趣的事情,而今天分享的原創文章是「動物中獨立的幼崽,若干年後還會認識母親嗎?看完還挺心酸」。
  • 動物真的可以近親繁殖嗎?為什麼?
    近親繁殖是指兩隻動物在三代以內有共同祖先下的交配行為。近親繁殖在當下的人類社會中都會主動地規避,因為近親繁殖會增加不良隱性基因的表現機率。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近親繁殖卻是動物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那麼,動物真的可以進行近親繁殖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流浪雄獅聯盟也有「豬隊友」,這頭雄獅被「坑」慘了
    確實雄獅的平均體重在240公斤左右,體長加上尾巴接近3米,而且雄獅的脖子上還有看起來很「拉轟」的鬢毛,最讓其他動物羨慕還得屬雄獅的絕對領導地位和妻妾成群的配置。一般情況下,獅群中僅有1-2頭雄獅,剩下的都是母獅,而且包括打獵,雄獅都不用參與。但是,雖然雄獅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是,大自然給它的考驗卻比其他的動物要殘酷的多。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