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之間有親情嗎?成年的獅子離家後,還能認出母親嗎?

2021-01-10 俗夫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成年雄獅會被逐出獅群,過一段時間後再回來,它還能認出母親嗎?

筆者:龍葵草

獅子作為野生動物的一員,它與其他野生動物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習性。雖然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但是成年的雄獅需要通過離開獅群,獨自鍛鍊自己的生存能力。然而人類社會截然不同,孩子在生成過程中一般都會得到父母的關愛。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的親人,自打懂事開始,就已經難以忘記了。對於獅子而言,經歷一段成年的洗禮後,它們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能夠了解到野生動物的途徑只有觀看攝影師拍攝的圖像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的就是央視的《人與自然》。通過這一檔節目,我們可以了解到獅子通常是以群居作為生活的方式。在一片荒涼的草原上,獅群總是最顯眼的一群動物。

與我們人類不同的是,女孩子常常是擁有長長的頭髮,而男孩子則是短髮。但是對於獅子而言,頭上擁有一大簇鬃毛的則是雄獅,光禿禿的則是母獅。正常而言,一山不容二「獅」,一個獅群裡面只有一隻雄獅。所以,當你在電視上看到一群雄獅聚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往往是被逐出獅群的獅子。

在非洲大草原上,剛成年的獅子被逐出獅群是一項傳統習俗。因為一個獅群裡面只能有一頭雄獅。所以當雄獅還小的時候,獅子王會把它當作孩子一樣對待。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的雄獅就要開始對獅王的寶座發起衝擊。而剛成年的雄獅往往還比較稚嫩,根本不是強大的獅王的對手,所以成年後離家出走便成了雄獅的必經之路。

當然,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只有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才會不斷地向前進化。一個獅群裡面只有一頭雄獅,這也就意味著,只有獅群的霸主才有繁衍下一代的資格。對於被逐出獅群的雄獅而言,如果它只是滿足於自己是頭獅子的捕獵能力,那麼它最終的結局就是自生自滅。

但是,這些流浪的雄獅還具備另外一個優勢。當一頭雄獅穩坐獅群霸主地位時,那麼它自己是不用進行捕獵的。也就是說,一個獅群裡面所有的母獅都會服務於一頭雄獅。而在另外一邊,被逐出獅群的雄獅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在捕捉食物。一邊的實力在不斷下降,另外一邊則是在不斷地進步,這也給年輕的獅子提供了翻盤的機會。

而且從時間的角度而言,拳擊,賽跑等競技性體育項目也不是一直被一個人所壟斷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守擂者的競技狀態也會不斷下滑。而且,一個獅群的獅王會受到需要年輕獅子的攻擊。失敗的攻擂者只需要舔舔被劃傷的傷口,休養幾天後再次發起衝擊。而守擂的獅王則需要每天都迎接挑戰者,只有將所有的雄獅擊退,才能保護自己的獅群領地。

有人就想到了,如果許多隻流浪的獅子聯合起來一起進攻,成功的概率不就會大大地提高嗎?還被說,在非洲大草原上還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在2006年的時候,負責記錄非洲草原的攝影師們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一些流浪已久的雄獅們突然聯合起來,對其他獅群發起了總攻。在南非姆普馬蘭加省的薩比森保護區,這群雄獅佔領了許多獅群。對於過去的獅群而言,獅王只能是一頭獅子,而現在卻成了一群獅子。

就像是人類歷史上的許多國家一樣,即使有一股突然的力量推翻了過往的統治。但是由於每個人都想當皇帝,內部總會出現分裂的勢力。人類都如此,更何況是動物呢。在這群獅子統治了沒多久,就有一部分獅子出現了內部的矛盾,互相開始廝殺。經過幾個月的時候,最終也剩下一頭實力最強的獅王。

通過上述的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非洲獅群的生存法則。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即使遭遇了失敗,也有家人,朋友的幫助。最最最不濟也有政府的社會救助。但是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所有動物都在為自己的生命而努力。獵物被捕捉會被殘忍地殺死,而獅子抓不到獵物也會被餓死。實力強勁的雄獅有權繁衍自己的下一代,而碌碌無為的雄獅只能平淡地度過一生。

我們人類的生活其實與獅群也有一點類似,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同樣也需要努力奮鬥,撐起新的家庭。但是對於我們原來的家庭,我們是難以忘記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對於獅子而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流浪後,它們還能認識自己原來的母親嗎?

世界各國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地加強,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數量並不在少數。所以對於離家出走的獅子而言,重新遇到原來家庭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也有例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有一篇記錄了相關事件的內容非常火。題目是《在命運的逆風中前行-追尋查爾斯頓兄弟的足跡》,查爾斯頓兄弟就是兩頭親兄弟的獅子。

在獅群中,負責哺育幼崽的責任往往也是由母獅負責的。而照片裡的三隻幼崽正是在這頭母獅的照顧下茁壯成長。但是很不幸的是,在一年的時間裡面,就有一隻幼崽走丟了。所以攝影師們在一年之後又拍下了另外一張照片。

這兩兄弟在成年之後也需要面臨出去流浪的遭遇,但是有趣的是,這兩兄弟會經常回來看看自己的老母親,甚至還會幫助照看自己新「弟弟妹妹」。對於這樣的行為,許多人在驚訝之餘,更多是表達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追尋查爾斯頓兄弟的足跡》描述了許多詳細的情節,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來閱讀一下。

相關焦點

  • 動物獨立生活若干年後,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在野生條件下,獨居的動物幼崽在成年之後會離開自己的母親,獨自闖蕩世界。然而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四處遊蕩,不僅尋找獵物,還會尋找自己的配偶。那它們在離開母親若干年後遇到再次遇到母親,它們能認出來嗎?它們應該怎麼避免近親繁殖呢? 動物能認出母親嗎?
  • 流浪雄獅多年以後,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或許誰都沒想到,在視頻中威風凜凜的雄獅,命運卻如此悲慘,而本文探討的問題就是,雄獅離開獅群多年後,再見到母親時,能否認得出來?雄性幼獅為什麼會被趕出族群?通常母獅一胎幼崽的數量在2~5隻,在生下幼崽後,母獅會有長達半年左右的哺乳期,這些嗷嗷待哺的幼崽,根本不知道,這半年才是它們人生中最安逸幸福的時間。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其實大部分動物的親情感沒有那麼強烈,在已獨立生活的動物之間只有生存、繁衍,這和我們人類這種高社會化的哺乳動物是不一樣的。但是也有一些動物是特例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給動物分類來分析,因為不同動物的習性也是不一樣的。父母不哺育、撫養不管是動物的雌性還是雄性一方,都不會撫養後代幼崽,自然也就談不到認識父母這種事兒了。
  • 流浪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還能認得出來嗎?
    獅子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亞洲印度的熱帶草原地區,其中雄獅和雌獅形態特徵差異較大,表面上看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雄獅的體型更大、擁有濃密的鬃毛。雄獅的成長過程異常艱辛,即有被獅群驅逐的無奈,也有獨自適應環境的困苦,更有挑戰權威的悲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獅能夠從流浪狀態躍升轉變為獅群的首領,之後還會不時面對著其它雄獅的挑戰。那麼,當流浪的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它還會認得出來嗎?
  • 獅子有哪些天敵?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獅子是群居動物,一個獅子群一般會有十多個成員,其中就包括多隻雌獅、獅子幼崽,還有至少一頭成年雄獅。一般情況下,雌獅很少離開出生地,也就是說它們會一直待在領地範圍,而雄獅作為獅子群的頭領,需要保護這個領地,畢竟雄獅更強大,在面對雄獅時,斑鬣狗這些動物是不敢造次的。
  • 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一般來說一個獅群平均會有17頭獅子,多的可能多達30隻。雄獅雖然是一個獅群的首領,但是實際上雌獅才是獅群的一個核心,它們很少會離開自己所屬的獅群。 然而,身為男人,雄獅的一輩子是非常艱辛的。這話從何說起呢?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獅子雖然每胎能夠產下2-4隻幼崽,但是幼崽的成活率由於種種原因才僅有20%左右。尤其是雄獅,它們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充滿了血淚的「優勝劣汰」史。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雄獅的成長曆程。公平對待,優勝劣汰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有的群居動物,在獅群中,至少有1頭雄性掌握著獅群的控制權,並且有著與獅群中其他雌獅交配的權利。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獅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和其他肉食類猛獸有些區別的是,雄獅在成年後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然後在非洲草原上遊蕩,或者成為流浪獅,或者成為另一個獅群的首領,那麼在獅子的世界裡,母子相遇時,還能彼此認出對方嗎?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一起來...
    獅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和其他肉食類猛獸有些區別的是,雄獅在成年後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然後在非洲草原上遊蕩,或者成為流浪獅,或者成為另一個獅群的首領,那麼在獅子的世界裡,母子相遇時,還能彼此認出對方嗎?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動物沒有道德,它們是如何避開近親繁殖的?》有些相似。那今天我們在了解下草原上的霸主獅子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
  • 孟加拉虎能捕食成年長頸鹿嗎?看看獅子的表現就知道了
    老虎與長頸鹿沒有分布重合,這兩種動物在野外沒有見面的機會。孟加拉虎有捕殺亞洲象、印度犀、白肢野牛的記錄,那麼孟加拉虎有能力捕殺長頸鹿嗎?上圖是卡齊蘭加巨虎kzt085殺死了一頭印度犀,又殺死前來撿食的亞成年虎。kzt085是已知的最強大的孟加拉虎之一 。
  • 你能認出這三隻爪子哪只是獅子的嗎?測一測你對貓科動物有多熟悉
    你能認出這三隻爪子哪只是獅子的嗎?測測你對貓科動物有多熟悉貓科動物有很多種,它們大小各異,皮毛各有特色,但都長了一張「貓臉」,它們不是「大貓」就是「小貓」。但熟悉貓科動物的人仍然可以一下子通過它們的外表分辨出它們。
  • 獅子經常殺死鬣狗嗎,殺掉後會不會吃掉鬣狗?
    獅子無疑是非洲草原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斑鬣狗不僅是非洲第二大食肉動物,也是唯一有實力和獅子抗衡的群體。它們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堪稱永恆的敵人。獅子經常驅趕斑鬣狗嗎?獅子和斑鬣狗競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爭奪獵物,因此它們之間發生驅趕和追逐是很常見的。
  • 有人說:獅子害怕鱷魚,而老虎不但不怕還能捕殺?是真的嗎?
    獅子真的怕鱷魚嗎?現存的獅子只有兩種:亞洲獅和非洲獅。由於亞洲獅早在20世紀初就剩下了13頭已經全部放入了印度吉爾國家森林公園中保護了起來,所以,現實中亞洲獅與鱷魚是沒有機會交手的,更不用說什麼害怕了。因此,與鱷魚有衝突的獅子就只能是非洲獅了。
  • 它們能認出自己的親人嗎?
    但是對於動物,我們似乎不太在意這些,甚至熱衷於近親繁殖,意圖製造出血統更加純正的品種。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直播界網紅的狗never,若有關注過這幾隻狗,就會發現,never的孩子,一隻雌性和一隻雄性,生育了三隻小狗,三隻小狗非常健康可愛,絲毫沒有受到自己父母是兄妹的詛咒。
  • 獅子能殺死成年河馬嗎?即使是獅群,想要戰勝成年河馬幾乎不可能
    獅子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不管是強壯的水牛還是數量眾多的角馬,在獅子的面前都只是食物而已。因為獅子的個體戰鬥能力強悍,非洲草原上鮮有動物敢去挑戰它的權威,不過犀牛、河馬和大象除外。這些動物的共同特點就是體型巨大、皮糙肉厚,獅子的牙齒很難刺穿它們的皮膚,又無法將它們放倒慢慢咬。而且這些動物奔跑速度不慢,強壯的身體和四肢都能給獅子帶來生命威脅。雖然成年的犀牛、河馬、大象都是獅子惹不起的狠角色,但是這三種動物的幼崽卻比較容易被攻擊,獅子會儘量採取遊擊戰術,將幼崽的媽媽耍得團團轉,然後趁虛而入殺死幼崽。
  • 世界上存在比獅子老虎都厲害的貓科動物嗎?網友說可能是它
    世界上存在比獅子老虎都厲害的貓科動物嗎?網友說可能是它說到貓科動物,在世界上,應該沒有哪一個亞種有獅子和老虎厲害了吧?老虎和獅子不僅僅是貓科動物的頂尖實力代表,更是猛獸界裡面的頂尖戰力,它們不僅體型龐大,還有尖牙和利爪,除了成年大象、犀牛等超大型食草動物之外,在陸地上,獅子和老虎幾乎就沒有對手。那麼世界上存不存在一種比獅子和老虎都要厲害的貓科動物呢?
  • 老虎可以獵殺成年的大象嗎?為何獅子可以做到?
    食肉動物中老虎可以稱得上是頂尖戰力之一,而大象也算是陸地草食性動物的佼佼者,由於體型巨大也兼具攻擊性在自然界中是沒有天敵的,老虎和大象在自然界中是有碰面機會的,當然結果並非是兩敗俱傷,因為它們並不會相互打鬥起來,老虎怕、獅子也怕!老虎是叢林之王,貓科動物中的頂級戰力代表,也是自然界中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沒有天敵存在。
  • 動物真的可以近親繁殖嗎?為什麼?
    近親繁殖是指兩隻動物在三代以內有共同祖先下的交配行為。近親繁殖在當下的人類社會中都會主動地規避,因為近親繁殖會增加不良隱性基因的表現機率。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近親繁殖卻是動物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那麼,動物真的可以進行近親繁殖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它們認不出母親,兄弟姐妹?
    難道動物之間認不出自己的親緣關係嗎?動物的繁殖事實上,在野外環境下,如果是群居生物,在該生物長大到一定年紀時,必須要離開家生活,然而有些生物是雄性離開家,比如:獅子;有些生物是雌性離開家,比如:古猿。在斑鬣狗家族中,地位排列第二的是幼崽,無論是雌性斑鬣狗還是雄性斑鬣狗,地位都凌駕於種群中的成年雄性斑鬣狗之上,這些幼崽們由於母親的緣故,享受著「小王子」「小公主」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