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獨立生活若干年後,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2020-12-08 騰訊網

在野生條件下,獨居的動物幼崽在成年之後會離開自己的母親,獨自闖蕩世界。然而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四處遊蕩,不僅尋找獵物,還會尋找自己的配偶。那它們在離開母親若干年後遇到再次遇到母親,它們能認出來嗎?它們應該怎麼避免近親繁殖呢?

動物能認出母親嗎?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動物專家John介紹說:寵物貓能夠分辨出它們的異性親屬。

我們知道,貓咪屬於獨居生物,而且只有母貓參與撫養後代之中,雄性從不參與。但是一些雌性幼崽,長大後能夠分辨出它們的雄性親屬,這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

對此,John介紹說,貓和其他動物分辨彼此的方式叫做表型匹配,它們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來了解親屬的特徵,比如:獨特的氣味,特定的方式,並憑藉這種特徵來識別出親屬。

比如:藏原羊生活在高原上,當它們遇到狼群時,藏原羊們會四下逃散。藏原羊的屁股上有一個愛心形狀的白色毛髮,等到了安全的地方時,它們會站在高處。高原上紫外線強烈,它們屁股處的白色毛髮可以反射太陽光線,讓親屬找到自己。

不過,不同的動物尋找親屬的目的並不同,有些動物尋找親屬的目的是為了生存或繁衍,比如:在非洲草原上,落單的小象生存處境非常危險,它只有找到種群才能對抗大型食肉動物。

也有些動物,認親的目的不是生存或繁衍,而是避免近親繁殖。雖然母貓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以及父系家族成員,但它能憑藉獨特的氣味分辨出對方的身份,並避免繁衍後代。

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即使幼崽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有時也會回交。比如:無毛貓的繁殖。在上個世紀70年代時,加拿大一個養殖戶發現自家的貓咪幼崽毛髮非常稀疏,對市場敏銳的她意識到這或許可以培養成一種新品種,於是她讓自家的小貓和母貓進行回交,培養了加拿大無毛貓,只不過這種回交方式得來的品種會導致貓咪患有多種遺傳病。

動物怎麼避免近親繁殖?

對於動物來說,即使認不出自己的母親也無關緊要,它們早就有了應對近親繁殖的機制。

對於群居生物而言,它們的後代在長大後,總會有一方要離開自己的種群,加入別的種群。比如:獅子,當獅群中的雄獅長大到2-3歲時,雄獅就會被獅王趕跑,在草原上流浪,等到它們身強體壯時,它們會通過武力決鬥戰勝別的獅群的獅王,加入別的獅群,並在該種群中繁衍生息。

獅群的雌性雖然不會離開自己的種群,但如果種群的獅王是自己的生父,那麼這群雌性的性成熟期會明顯推遲。但一般情況下,一個獅王只會在同一個種群中待上兩年左右,而此時的雌性幼崽還未達到性成熟時期。

人類社會和獅子也一樣, 只不過人類社會是女性離開自己的種群,通過婚姻加入到別的家族。無論是雄性離開自己的種群,還是雌性加入別的家族,本質上都是為了防止近親結婚。

對於獨居的生物而言,當它們長大後,它們要離開母親,到很遠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領地。而且,即使有些動物認不出自己的親屬,它們也能夠避免近親交配。比如:蟋蟀和青蛙雖然認不出自己的親屬,但它們在擇偶時更傾向於選擇血緣較遠的異性。

只有當種群數量較少時,動物們才會從自己的親屬中選擇配偶。比如:華南虎。目前世界上有100多隻華南虎,然而這些華南虎都是上個世紀從野外捕獲的6隻野生華南虎後代。由於原始種群不夠多,以至於現如今所有的華南虎都是近親繁殖的產物。

總結

在自然界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夠認出自己的母親,而且,即使認出對方的身份,也不會像人類一樣贍養自己的母親。

這是因為自然界中的能量是有限的,年長的動物個體死亡有助於節約能量養育更多的後代,對於種群的延續而言,撫養後代比贍養老人更重要。

除此之外,有些動物即使認出自己的母親,也不會像人類一樣開心,因為它們認出自己親人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而不是為了團聚,更不是為了訴說不在一起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其實大部分動物的親情感沒有那麼強烈,在已獨立生活的動物之間只有生存、繁衍,這和我們人類這種高社會化的哺乳動物是不一樣的。但是也有一些動物是特例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給動物分類來分析,因為不同動物的習性也是不一樣的。父母不哺育、撫養不管是動物的雌性還是雄性一方,都不會撫養後代幼崽,自然也就談不到認識父母這種事兒了。
  • 動物中獨立的幼崽,若干年後還會認識母親嗎?看完還挺心酸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存在著很多有趣的事情,而小編就非常喜歡這些有趣的事情,並且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世界上各種有趣的事情,而今天分享的原創文章是「動物中獨立的幼崽,若干年後還會認識母親嗎?看完還挺心酸」。
  • 動物之間有親情嗎?成年的獅子離家後,還能認出母親嗎?
    成年雄獅會被逐出獅群,過一段時間後再回來,它還能認出母親嗎?筆者:龍葵草獅子作為野生動物的一員,它與其他野生動物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習性。雖然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但是成年的雄獅需要通過離開獅群,獨自鍛鍊自己的生存能力。然而人類社會截然不同,孩子在生成過程中一般都會得到父母的關愛。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的親人,自打懂事開始,就已經難以忘記了。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動物沒有道德,它們是如何避開近親繁殖的?》有些相似。那今天我們在了解下草原上的霸主獅子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
  • 流浪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還能認得出來嗎?
    獅子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亞洲印度的熱帶草原地區,其中雄獅和雌獅形態特徵差異較大,表面上看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雄獅的體型更大、擁有濃密的鬃毛。雄獅的成長過程異常艱辛,即有被獅群驅逐的無奈,也有獨自適應環境的困苦,更有挑戰權威的悲壯,只有很少一部分雄獅能夠從流浪狀態躍升轉變為獅群的首領,之後還會不時面對著其它雄獅的挑戰。那麼,當流浪的雄獅長大後如果再遇到自己的母親,它還會認得出來嗎?
  • 流浪雄獅多年以後,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雌性幼獅就顯得舒服很多,它們可以繼續跟隨母親狩獵,在經過大量實戰狩獵之後,它們就可以成為獅群狩獵組織的一員。雄獅的命運2歲左右的亞成年雄獅獨自踏上徵途,它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捕獵能力,因為它只能靠自己。它們的生活一下子從群居變成獨居,所以絕大多數雄獅都會有一個過渡期,再加上非洲大草原獵物體型偏大,因此雄獅的單獨狩獵變得異常困難。
  • 魚兒面對鏡子能認出自己嗎?今天18:00檔,CCTV -1《正大綜藝·動物...
    分離數年,貓咪依舊記得「鏟屎官」聲音有人說貓往往給人冷淡、不通人情的印象是因為它們只有短期記憶記不住主人事實果真如此嗎?曾是流浪貓的小橘住在北京它在四個月大時被主人收養主人非常疼愛小橘也發現它很通人性但因不得不搬離北京便將小橘交給了也非常喜歡它的鄰居看管與主人分別兩年半之後已長成「大橘」的它還會記得主人的聲音嗎?
  • 它們能認出自己的親人嗎?
    先探究一個問題,狗狗是否認識自己的親人? 有研究人員為此進行了實驗。 第一個實驗:幼年犬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一個房間裡放置了兩個籠子,一個籠子是幼年犬的母親,另一個籠子是年齡和品種相同的母狗。結果顯示84%的小狗會優先選擇自己的母親。
  • 被獅群驅逐的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知自己的母親嗎?
    公平對待,優勝劣汰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有的群居動物,在獅群中,至少有1頭雄性掌握著獅群的控制權,並且有著與獅群中其他雌獅交配的權利。成年的雌獅的妊娠期在3-4個月,之後會產下2-4隻幼崽。在族群中,照顧獅子幼崽並不是幼崽的母親的專屬職責,而是整個獅群中所有成年雌獅的共同職責。
  • 除了靈長類,還有哪些動物能認出自己?
    科學界一直認為,在鏡子中認出自己的能力體現了某種自我意識,甚至還體現了對他人視角的意識。近50年來,科學家測試過各種動物:先讓動物熟悉鏡子這種東西,然後在動物身上打個標記,這個標記只能從鏡子裡看到。如果動物照了鏡子,然後觸摸或查看自己身上的標記,它就通過了測試。人類通常要到蹣跚學步時,才會抵達這個裡程碑。其他物種很少有能通過測試的。
  •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人類社會當中,父母對於大家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基本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人類的一生當中,前幾十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會和我們的父母居住生活在一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開始離開父母,獨自生命,在社會上面成為一個真正的個體,但是不管怎麼樣,在人的一生當中,父母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不管過了多久,依舊還牢記在心中
  • 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當獅子寶寶出生的時候,它們的母親會照顧到它們長大,當它們大概長到兩歲的時候,這個小獅子就要被驅逐出它的獅群了。就要開始自己的徵途了。獅子的群體和人類的群體不一樣,在它們來看,孩子長大了,就必須會離開,因此它們並不會去試圖尋找自己的孩子。儘管再見面的機會非常渺茫,當它們相見的時候,雄獅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相見的故事 獅子的嗅覺是非常發達的,對氣味非常的敏感,對有的氣味甚至能記住很多年。因此當一頭雄獅遇到自己母親的時候,完全是可以通過氣味來辨別出來的。
  • 王朔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的三觀太正
    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2007年王朔曾帶著母親參加了一檔《心理訪談》的節目,節目中他反覆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我會舉報你。心理學家分析,王朔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渴望一種母親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愛,是王朔最初信賴感缺失所急於尋求的心理補償。當被要求從孫悟空、皮諾曹和哪吒三個動畫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時,他選擇了哪吒。
  • 研究證實動物神經系統經歷若干次獨立進化
    Xenoturbella bocki 圖片來源:Ulf Jondelius 對全世界最隱蔽的一些海洋生物開展的研究顯示,正如此前認為的那樣,中樞神經系統經歷了若干次的獨立進化 被討論的無脊椎動物屬於散布在動物進化樹上的各個家族,並且在中樞神經索結構上表現出多樣性。這些生物還激活了涉及其他得到充分研究的動物神經系統發育的基因,比如bmp基因。只不過,前者以非神經的方法做到了這一點。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這一發現。
  • 這些變色的小動物將自己隱藏的天衣無縫,看看你能認出幾個?
    大自然母親就是神奇 ,她在賦予大型動物捕食本領的同時也逼迫一些小動物不斷地進化,以維持生物圈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弱小的動物為了生存而不斷地進化出一些特殊的本領,其中就包括變色功能。它們善於隨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
  • 它們認不出母親,兄弟姐妹?
    難道動物之間認不出自己的親緣關係嗎?動物的繁殖事實上,在野外環境下,如果是群居生物,在該生物長大到一定年紀時,必須要離開家生活,然而有些生物是雄性離開家,比如:獅子;有些生物是雌性離開家,比如:古猿。在斑鬣狗家族中,雌性擁有很高的權威,它們的地位凌駕於所有的雄性之上,甚至連捕食都不需要雄性,雄性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地討好自己的女王。在斑鬣狗家族中,地位排列第二的是幼崽,無論是雌性斑鬣狗還是雄性斑鬣狗,地位都凌駕於種群中的成年雄性斑鬣狗之上,這些幼崽們由於母親的緣故,享受著「小王子」「小公主」般的生活。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獅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和其他肉食類猛獸有些區別的是,雄獅在成年後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然後在非洲草原上遊蕩,或者成為流浪獅,或者成為另一個獅群的首領,那麼在獅子的世界裡,母子相遇時,還能彼此認出對方嗎?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一起來...
    獅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和其他肉食類猛獸有些區別的是,雄獅在成年後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然後在非洲草原上遊蕩,或者成為流浪獅,或者成為另一個獅群的首領,那麼在獅子的世界裡,母子相遇時,還能彼此認出對方嗎?
  • 雄獅能認出自己的孩子嗎?如何辨認?會不會誤殺?
    每一代獅王執掌獅群通常只有兩三年的時候,它們必須儘快生下自己的後代,才能護著後代長大,它們沒時間浪費在當「後爹」上,所以前窩的後代必須要殺死。殺幼要想起作用,有個重要前提,就是雄獅咬死的一定得是別人的後代,如果雄獅咬死了自己的後代,就等於之前的養育白白浪費了,即使立即與雌獅交配,也是得不償失。那麼,雄獅如何認出幼仔是不是自己的呢?
  • 史鈞老師,為什麼人類進化到今天反而不能剛出生後自己獨立生活,而...
    X 史鈞老師,為什麼人類進化到今天反而不能剛出生後自己獨立生活,而動物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