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現代文學影響最大的人,王朔無疑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中總是會瀰漫著市井氣與諷刺的意味,直白的話語對當時陳舊的文學風氣進行了批判,並開創了中國新時代文學的先河。
很多人評判他是「痞子文學,地攤文學」,甚至有人認為他是"文壇惡評論家",但是這似乎說的並不是他,你怎麼說是你的事情,我怎麼做跟你沒有關係。我們只能說是他的經歷成就了這樣的一個王朔。
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
2007年王朔曾帶著母親參加了一檔《心理訪談》的節目,節目中他反覆問母親:如果我是殺人犯你還會愛我嗎?母親回答:我會舉報你。
心理學家分析,王朔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渴望一種母親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愛,是王朔最初信賴感缺失所急於尋求的心理補償。
當被要求從孫悟空、皮諾曹和哪吒三個動畫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時,他選擇了哪吒。「我選哪吒是他父親不問青紅皂白讓他死,他說你不就是生我嗎?我把我的生命還給你。我喜歡這個。我不欠你行嗎?你們對我有什麼權力呀?」
他在《致女兒書》中曾對女兒提到過對自己父母的態度。
他在荒蕪之上孤獨生長
埃裡克森認為母親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構成了孩子對所生存世界最初的信任感。
王朔一歲半就被送進保育院,從小就過著集體生活,過兩三個個禮拜才回一次家,直到到十歲才離開保育院。
他曾經說道:"我小時候並不知道人是父母生的,我還以為是國家專門有一個機器培養孩子,然後送到保育院長大。"
與父母過早的分離,讓王朔在最初的成長中失去了家庭這樣一個心靈的棲息地,尤其是母愛的缺失,構成了王朔一生最初的信賴感的缺失,讓他在心理層面上早已流放了母親。接著便是一生的叛逆。
朔母也很痛苦,她曾經在自傳《一家人》中寫道: 在這裡,我想對兒子說:「媽媽永遠愛你。」
可惜,幼年時候的連結斷裂了,就很難再修復,她的各種關切,都被兒子拒之門外。
聞名世界的蘋果CEO賈伯斯從小成長在一個收養他的家庭裡。儘管養父母對他很好,但是他還是成為了一個人渣。拋棄了自己的長女,不承認她是自己的孩子,詆毀她的生母。
他富甲天下,卻拒絕給自己女兒買一臺人人都有的電腦,在別的孩子都能得到一個二手車的美國,他對女兒說:「麗薩,你永遠別想從我這得到任何東西。」很明顯,他在他的長女身上,重複宣洩著自己被拋棄的憤怒。偉大強大如賈伯斯,終其一生,就是個不安的、孤獨的孩子。
他一直都在找尋那份缺失的愛
他是一個才子,但是他一生都在尋找心中那份缺失的感情。
從沈旭佳到徐靜蕾再到王子文。我清楚的記得當徐靜蕾叫板沈旭佳時,沈旭佳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懂,我是他媽,你代替不了我。"
1984年,王朔的《空中小姐》登上了《當代》雜誌,他成功進入了文學圈,然後遇到了沈旭佳。1985年,王朔寫了《浮出海面》,描述了當時他和沈旭佳的情感生活。
1988年對於王朔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就在這一年裡,王朔力壓諸多文學作者,將《頑主》、《橡皮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四部作品搬上熒幕。這一年也叫做"王朔電影年"。
90年代初,王朔早已聲名大噪,《我是你爸爸》、《過把癮就死》等文學作品如雨後春筍一般從他的筆下生長開來。
痞子文學風靡全國......
《動物兇猛》記述的是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夥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書中的他渴望戰爭,希望成為英雄。「一切都無須爭取,我只要等待,十八歲時自然會輪到我。」那是他們內心的心聲,但是卻經過了蛻變。
《致女兒書》是王朔對女兒關於自己家庭、血緣、歷史和個人情感的真實敘述。
它原本是一個相當私密的文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他要告訴女兒咱們家是什麼來歷,你的爸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內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
在書中他細緻地告訴女兒什麼是正確的世界觀,拳拳的為父之情漫延紙上。在書裡,王朔和女兒交流的尺度相當寬泛,包括他在家庭倫理關係中的困擾、他在自己創作中的種種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實際上以此為例,坦率地告示女兒真實的男人什麼樣。這種非常平等的視孩子為獨立個體的父女關係在現代社會也還是僅見的。
《我是你爸爸》這是一部描寫父子情感的長篇小說,但王朔卻沒有落入以情動人甚至以情煽人的窠臼,而是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描寫了屬於他筆下獨有的父子之情。
王朔用一貫幽默調侃的筆觸刻畫了一個生活在各種矛盾中的小知識分子形象,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心酸不已。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是王朔的中短篇小說集,王朔筆下的愛情,尤其是在早期作品中,大都純潔真摯。其中《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是王朔被閱讀最多的作品。曾經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王朔所著的《看上去很美》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了一個孩子的世界,這是被成人忽略的一個奇妙世界。七年的積澱,王朔換了一副心腸換了一副筆墨。在本著中,王朔要講的是北京復興路29號院裡的一幫孩子們,時間是1961年至1966年「文革」開始。爛熟的經常言不及義的口語沒有了,躍出情節的賣弄浮誇與泛泛之譏少見了,在這部新作中,王朔一定令你大吃一驚。
《王朔文集:知道分子》收錄了王朔一些對文化人、對文化的看法與見解。王朔是個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們心目中所認定的那種標準型主流作家,他有他的獨特之處,對文化和文化人也有他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
這是王朔的代表作5部曲,喜歡他的朋友,一定要看一下
通過他的代表作走進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