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鈞老師,為什麼人類進化到今天反而不能剛出生後自己獨立生活,而...

2020-11-27 澎湃新聞
X

史鈞老師,為什麼人類進化到今天反而不能剛出生後自己獨立生活,而動物卻能?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1個回答

人類的幼兒對父母的依賴時間極長,在哺乳動物中可能是最長的。有的大學生二十多歲還在依賴父母生活,那是對父母依賴的慣性使然。一個事實就是,人類的幼兒極度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那是人類獨特的進化過程造成的結果,也是一個因禍得福的事情。我在瘋狂人體進化史中曾經系統討論過這個問題。由於人類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類都是早產兒。邏輯是這樣的。
人類直立行走造成的兩個重要結果。
一個是粗壯的雙腿,一個是大號的腦袋。
麻煩在於,這兩者是矛盾的。
因為它們都和人類的盆骨有關。
人類直立行走以後,盆骨的重要性空前提高。
盆骨上面,承接著脊椎和各種器官,包括女性的子宮。
而盆骨下面,則是強壯的雙腿。
由於直立行走,所以兩條腿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寬。
否則當我們抬起一條腿時,另一條腿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從而摔倒。
所以盆骨向下的開口必須收縮。
加上粗壯的雙腿會佔用較多的空間,盆骨開口就越來越狹窄。
另一方面,女性子宮中的孩子需要通過盆骨開口才能生下來。
問題是人類的腦袋正變得越來越大。
當越來越大的腦袋想要通過越來越小的盆骨開口時,衝突在所難免,大腦袋嬰兒很難生下來。
這就是人類獨有的生育困境。
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人類的生育困境非常明顯。
哺乳動物一般四足行走,盆骨開口向後,加上兩條後腿的間距很寬,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幼仔生下來。
所以它們從來不需要助產士,照樣母子平安。
而人類則不然。
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人類是難產死亡率最高的哺乳動物。
現代婦女生育時,都需要去醫院接受專業的接生護理,否則很容易出現意外。
事實上,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已經對生育困境作出了反應。
應對策略居然影響了人類進化的方向。
人類的進化是一環扣一環的過程。
先是直立行走,接著是腦袋增大、盆骨開口變窄,直接導致了人類的生育困境。
如果任由這對矛盾繼續發展,女性就可能再也生不下來孩子。
那麼人類就只能以滅絕而告終。
人類之所以還沒有滅絕,是因為我們對生育困境作出了正確的反應。
應對的策略無外乎兩條:一是加大盆骨開口,二是縮小胎兒大腦。
加大盆骨開口的方法並不複雜,那就是不斷長高。
早期猿人的身高只有一米左右,像個二年級小學生。
現代人的平均身高各地差異較大,中國成人的平均身高可達一米七左右。
而身材的增大必然導致盆骨開口增大。
另一個應對策略是縮小胎兒大腦。
不過大腦可以起到廣告效應,而縮小大腦就等於自廢武功,於是人類採用了一種折衷策略。
首先是讓大腦顱骨拆成六塊,像七巧板一樣拼接在一起,彼此並不固定。
板與板之間有兩個明顯的孔洞,俗稱囟門。
這樣大腦就可以隨著壓力而變形,像麵團一樣,從而更容易通過生殖道。
更重要的策略則是,在胎兒腦袋發育完成之前就把胎兒生下來。
按照哺乳動物的一般規律,人類正常的妊娠期應該是21個月左右。
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只有不到10個月。
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半的胎兒發育的時間被移到了體外進行。
通俗的講,人類都是早產兒。
正因為如此,剛出生的嬰兒極度無助。
他們不會走、不會跳,甚至不會吃飯。
他們只會熟練地使用一種語言,那就是大聲哭鬧。
但正是因為早產,意外給人類製造了一種全新的機遇。
那就是長時間的學習。
面對早產的嬰兒,父母必須付出巨大的耐心。
凡是沒有耐心的父母,都已被大自然無情地淘汰了。
因為嬰兒在繼續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養。
其中第一年攝入的營養大約60%都供給了大腦。
畢竟大腦是頂在頭上讓人看的呀。
一旦大腦尺寸不足,就等於廣告營銷失敗,在大腦競爭中必然處於下風。
進而在隨之而來的各種人生競爭中處於下風: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對象,甚至沒有朋友。
所以身體會調集一切能量保障大腦的發育。
不然過了最佳發育時期,等到顱骨固化,大腦就沒法再增大了。
保障大腦營養就此成為最迫切的任務。
而對大腦的強化投入,則明顯影響了其他器官的生長。
所以人類出生很早,卻成熟很晚。
這在生物學上叫作幼態持續,也就是長期保持年幼時的特徵。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上幼兒園,然後上小學、上中學。
不少人直到大學畢業,還要依靠父母養活。
人類是依賴父母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
與其他哺乳動物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人類的嬰兒有多幸福。
自然狀態下,貓出生後三四個月就要離開母親,狗也差不多。
更不要說小鼠,出生二十多天後就需要獨立打天下。
至於人類,我國法律規定滿十八周歲才算成年。
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的216個月裡,我們都可以名正言順地賴著父母,由父母供吃供喝供穿。父母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學習。
這就是由直立行走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局面。
而正是這種奇特的局面,將通過一種複雜的途徑引導人類進入文明社會。
所以,生下來就能獨立生活,對於長期進化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其他動物,都被困在自己的生活之中,難以自拔。
這就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重要區別。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微課預告|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為什麼有時候,男人比女人更花心?這是進化的結果嗎?為什麼動物只需要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 猴子猩猩剛出生就會走,而人類寶寶需要一年,「差距」原來在這裡
    經常看《動物世界》等紀錄片的小夥伴們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草原上小鹿生下來就會跑,和人類最相近的猴子、猩猩,在出生後不久,就能自己爬,能主動抱著媽媽了,為什麼到了人類這,一切都不同了呢?
  • 人類進化史中的兩性博弈
    愛情是人類永不過時也永不凋謝的話題,古今中外,各色愛情故事卷帙浩繁但依然賺足了讀者眼球,每時每刻,總有新鮮的愛情故事噴湧出籠,且層出不窮。史鈞的《愛情簡史:人類進化史中的兩性博弈》透過現象看本質,開篇便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世界,所有的愛情故事都不過是男人和女人博弈的前奏,全部社會現象都是男人和女人博弈的結果」。
  • 為什麼動物有毛,人類不長毛
    於是很多就有疑問,為什麼我們人類不長毛,至少不長那種濃密的毛髮呢?在史鈞《瘋狂人類進化史》當中認為,人類褪去毛髮是為了在草原上把獵物跑死。他舉的例子是現在非洲桑人,他們拿著長矛能夠不停奔跑,甚至能跑上一天一夜,最後能夠把一頭鹿跑到口吐白沫。而這些非洲桑人,他們可能只帶一點乾糧,中途甚至水都不用喝,就是靠奔跑把動物們給捕獵到。
  • 《其實你不懂進化論》探尋生命進化真相
    該書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是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史鈞寫創作10年後全新修訂的作品,講述了關於生物進化論百年論辯的歷史,探尋生命進化的真相。》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供圖   「面對孔雀開屏,達爾文產生了極大的困惑:為什麼孔雀會擁有一條中看不中用的尾巴?
  •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進化出了高智商?
    人類總是迷戀於自己的高智能,認為思考能力是人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根本區別,這種高智能也確實讓人類成為地球上的頂級掠食者,在食物鏈的頂端高處不勝寒。但問題在於,如果智能代表自然界進化的正確方向,為什麼只有人類進化出了高智能,而其他動物,諸如豺狼虎豹都沒有往這個方向進化呢?你何時見過一隻會編程的狼。
  • 為什麼人類嬰兒那麼弱小,而動物出生就能跑?
    你是否這樣想過: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爬起,六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幾步,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人抱,如果沒有成人的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呢?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一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猴子幼崽能夠緊緊抓住母猴的毛掛在母猴肚子下,一站式解決溫飽和安全問題;魚、鱉、鯨魚的幼苗生下來就會遊泳;雞、鴨子出殼後就可以滿地亂跑。
  • 為什麼人類的嬰兒那麼弱小,動物出生就能跑?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人類的嬰兒那麼弱小,動物出生就能跑?原因很簡單地球上面生存著許許多多的生物,每一種生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但是在生存的過程當中,我們卻發現有很多的動物一出生就能夠奔跑,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強大,但是我們如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在嬰兒階段卻是非常的弱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長頸鹿剛出生就會走,人類咋就不行?
    剛出生的長頸鹿比人類嬰兒站立行走的時間快1萬倍,儘管這種比較有些牽強,但是考慮到兩者之間的體形差異,也可以進行例證說明。人類嬰兒用很長時間學會走路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出生時頭部相對較大,人類和其它靈長類動物,初生時發育能量主要集中在頭部。
  • 「人類」真的是進化來的嗎?
    小時候學習知識,看各種書籍,所有的信息都告訴我們「人類」是從猿類進化來的(其實剛開始我以為說的是猴)。而且所有的進化過程清晰明了,我也一直認為這就是事實,就是真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成熟,我對這種說法越來越產生懷疑,從疑惑、不解、到不相信。和進化論相比,我反而更相信人類原本不屬於地球這種看似荒誕的說法。
  • 進化論新解釋:人類祖先變成海猿下海生活,生理特徵接近海洋生物
    當一位學者將凝聚了他畢生精力的著作出版後,他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興奮和喜悅。但是達爾文卻沒有多少喜悅,反而他的內心充滿了忐忑。他的著作《物種起源》裡面全部都是「大逆不道」的言論,可想而知會給人們帶來多大的衝擊。他的預感也沒有錯,《物種起源》一問世,宗教就宣稱其是異端,因為其著作直接挑戰了神權思想。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可以說是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存在,這樣人類有著超強的優越感,即使從出生開始,人與其他動物就已經不同了。因為,在整個動物界,除了人類生下來是哇哇大哭外,其他的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出現像人類的嬰兒那樣哇哇大哭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進化論新解釋:人類祖先變成海猿下海生活,生理特徵接近海洋生物
    當一位學者將凝聚了他畢生精力的著作出版後,他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興奮和喜悅。但是達爾文卻沒有多少喜悅,反而他的內心充滿了忐忑。他的著作《物種起源》裡面全部都是「大逆不道」的言論,可想而知會給人們帶來多大的衝擊。
  • 有溫度的人類進化史
    《瘋狂人類進化史》,史鈞著,重慶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這本書的內容看起來並不複雜,主要是介紹了一些常見的人體現象,諸如人類的直立行走,裸露的皮膚,碩大的腦袋,獨特的生育模式,男人和女人的身體結構差異等等,看起來相當零散瑣碎,但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卻一點都不簡單。
  •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為什麼幼崽出生就大哭?其它動物這麼做早完了
    ,那麼人類的幼崽就是脆弱的代表,毫無反抗能力、不能奔走站立、沒有思考、抵抗力脆弱、沒有皮毛……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幼崽,無論是猛獸還是家禽,在出生之後都不會使勁叫,甚至在自然淘汰的法則裡,被母獸叼住後頸皮時喜歡叫的動物,也被淘汰了。
  • 當初被人類養大,堅信自己也是人類的猩猩,放回猩猩群後怎樣了?
    在地球上人類作為唯一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因為有著創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所以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演變之後,也是成為了地球上生物的主宰。不過呢,在了解到了地球只是宇宙中一個很小的星球之後,人類也開始有著想要探索更多未知的想法了。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應該進化出毛髮禦寒,但沒有,為什麼?
    生物都是隨著時間或者是周圍的環境不斷地進化的,所以有人就疑惑了,按照進化論,高緯度的人類不是應該進化出厚厚的毛髮來禦寒嗎?他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那個樣子呢?我們都知道,寒冷地區的北極熊??,西伯利亞熊等動物因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身上的毛都是十分地濃厚的,這些厚的體毛能幫助它們抵禦寒冷,有保暖的作用。
  • 一隻堅信自己是人類的黑猩猩,被放回猩猩群體後,它變成這樣
    文/行走天涯一隻堅信自己是人類的黑猩猩,被放回猩猩群體後,它變成這樣達爾文曾經寫出過一本生物進化論,這本書中揭露了地球上很多自然生物的進化過程。其中就提到了我們人類最初很可能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當然這中間的時間不會太短暫,可是畢竟這也僅僅只是科學家猜測而已。人類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說不定人類原本根本不是來自於地球上的,而是從外太空而來的。只不過時間相隔太久遠了,人類祖先並沒有留下過遺蹟給後人們。科學家們為了找到猿猴,黑猩猩和人類之間的聯繫。
  • 當初,跟嬰兒生活9個月,把自己當人類的黑猩猩,最後它結局如何
    而人類能夠有如今的地位,是在不斷的生物遺傳、變異、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而形成的現象。由內外部原因共同影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最終區別於動物,為何能站在所有生物的最頂端?是先天原因還是後天影響?有科學家為此做一些實驗,想要知道人類是否已經進化到先天便極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