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地主雄獅的王位是父子相繼的嗎,就像木法沙傳給辛巴?

2021-01-16 動物志

雄獅的王位只是擬人的說法,準確地說應該是雄獅對一個獅群和一片領地的佔有。然而獅群的領地傳女不傳兒,獅子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在父子之間傳承,影片《獅子王》中木法沙把王位傳給辛巴只可能是電影虛構的情節。

領地傳女不傳兒

獅群的領地不屬於雄獅,而屬於雌獅,並在母女之間傳承。雌獅姐妹是獅群真正的主人,她們會把領地傳給女兒,再由女兒傳給外孫女。因此獅群是一個母系群,不出意外的話,整個母系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

雄獅是外來的,通常組團加入到獅群之中。地主雄獅聯盟給獅群帶來保護,使它們免遭流竄雄獅的騷擾,並給它們帶來下一代。不同獅群之間也會爆發戰爭,領地邊界線是一直在變化的,雄獅是戰鬥的主力。

由於雄獅身強體壯,它們在獅群中佔據統治地位,例如當獅群一起進食時總是雄獅先吃。雖然獅群中是雄獅說了算,但它們終究只是過客,統治兩三年就會被更為年輕、強壯的新聯盟趕走。可以說,獅群是一個母系、父權的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母系氏族可能就與獅群有些相似。

兒子終究要離群

《獅子王》中的辛巴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註定要繼承木法沙成為榮耀王國的王。現實中的小雄獅可沒那麼幸運,王子註定要奮鬥一生,安逸的生活只屬於公主。

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獅群形成了一套離群機制,女兒可以留在群裡,兒子則必須離開。一個獅群的雌獅同步發情,一起懷孕,相繼生產,共同撫育幼仔。同一窩的小雄獅長大後就組團離開出生獅群,到外面的世界闖蕩,它們之間可能是兄弟、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兄弟、堂表兄弟。

小雄獅離群的時間有早有晚。如果它們父親在位時間足夠長,能保它們在老家住到四歲。一旦父親被入侵雄獅聯盟趕走,新來的地主雄獅就會立即驅逐所有較大的小雄獅,無法逃跑的小幼仔會被咬死。外來雄獅這樣做是為了刺激雌獅儘快發情,它們可對當繼父沒什麼興趣。

因此,小雄獅最早可能在16個月大的時候就被迫離群了。如果它們被逐的年紀還太小,就勢必要餓肚子了。

對斑鬣狗的研究表明,雌鬣狗只對它們出生後才進群的雄鬣狗感興趣,因此雄鬣狗長大後必須放棄在母親身邊舒適的生活,加入別的群才能尋得交配機會。獅子可能也存在類似機制,這從根本上杜絕了近親繁殖。無論早晚,小雄獅為了得到交配權,終究是要遠走高飛的。

王位是打下來的

雄獅沒有繼承一說,王位都是年輕雄獅憑實力打下來的。從小雄獅離開故鄉的那一刻起,它們就再也得不到父母的關照,甚至很可能終生不會再與父母相見。

剛離群的小雄獅註定要流浪,流浪生活異常艱難,小雄獅們可能要漂泊數年、遊蕩很遠,往往九死一生。只有少數非常強悍且足夠幸運的流浪雄獅聯盟才能活到壯年,找機會成功打入一個獅群,趕走那裡已經年老體衰的地主雄獅。這個獅群往往與它們出生的獅群距離非常遙遠,獅群中成員也和它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結夥的兄弟就是雄獅一生中最重要的夥伴,如果一隻小雄獅獨自離開獅群,為了能成功進佔獅群,它會找一兩隻同樣孤獨的流浪小雄獅結盟。

一旦成為地主,雄獅就不必過擔驚受怕的流浪生活,它們甚至不需要經常捕獵,吃雌獅的獵物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進佔一個獅群後就可以得到夢寐以求的交配權,留下自己的子嗣。

每一隻雄獅都想成為地主,雄獅聯盟之間爭奪獅群的競爭異常激烈,而且這種競爭不會隨著一個聯盟入主獅群而結束,其他雄獅仍會想方設法找機會接近雌獅。因此地主雄獅必須隨時為捍衛自己的交配權而奮戰,育齡內的雄獅一生都在怒吼和追逐中度過。所有的地主雄獅最終都會被年輕體壯的一代打敗,在流浪中悲涼地死去。

與雄獅註定拼搏一生不同的是,雌獅的日子要舒坦得多。小雌獅通常不會離群,即使離群也就是在老家附近另起爐灶,甚至可以直接分割走母輩的一部分領地。

在塞倫蓋蒂,雄獅9歲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能活過12歲就算相當幸運了,而雌獅10歲仍處在生育巔峰,15歲前都有生育能力,最長能活到18歲。由此可見雄獅的生活壓力有多大。

獅子的婚配製度與人類正好相反,人類是把女兒嫁出去,兒子留在家裡繼承家產;獅子是雄獅離群,雌獅繼續佔有原來的領地。作為唯一的群居貓科動物,獅子的社會生活是很奇妙的。

相關焦點

  • 自然|辛巴繼承王位是童話?告訴你真實世界裡獅子那些事兒
    由於領地較大,雄獅在巡邏的時候,經常很多天不和「家人」在一起,這個時候母獅們捕獵,自然不會等老公回來吃了。王位可以繼承?影片《獅子王》一開始,就是所有動物都去朝拜獅王木法沙的兒子辛巴,這個未來國王的誕生。到了後半部分,辛巴返回獅群,殺死篡位的叔叔刀疤,為父報仇,奪回王位的結果也讓很多人大呼過癮。似乎小雄獅理所當然地應該繼承父親的王位。
  • 《獅子王》復仇記:王位之爭即正邪大戰
    我們陶醉於這個簡單而深刻的故事,為獅王父子的深情而感動,為王子辛巴的成長而沉思,為正邪力量的交鋒而心潮澎湃,更為獅子王辛巴復仇歸來的王位之戰而歡欣鼓舞。正義與光明同在獅子是草原上高大、威猛的生物,堪稱百獸之王,在東西方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佛經記載,釋迦牟尼降生時,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 《獅子王》中的辛巴如果生活在現實世界可能活不到大結局!
    在經典動畫版的電影中,我們被木法沙與辛巴之間的親情感動,但影片所講述的遠遠不止於親情、友情、愛情,它所表達的關於責任和愛、關於熱愛生命、關於冒險精神、關於勇敢和堅守引發我們的思考,並帶來別樣的啟迪價值。影片中,辛巴失去父親後被迫流離在外,直到長到成年,才回到自己的家鄉,一舉奪下本屬於自己的王位,再次帶領獅群和其它百獸恢復昔日的榮光。
  • 《獅子王》:辛巴的角色分析與實踐思考
    這部動畫片《獅子王》講述了小王子辛巴的「榮耀之地」,因為刀疤叔叔覬覦王位,他不僅設計並殺死了他的父親木法沙,而且趕盡殺絕。小王子辛巴不得不走得很遠,一路逃跑。在逃跑的路上,辛巴遇到了他的朋友丁滿和彭彭。他們告訴辛巴學會快樂地生活,忘掉過去。聽了娜娜的故事後,辛巴,一個成年人,決定回到他的家鄉,重獲國王的寶座。
  • 「真獅版」《獅子王》:哦,辛巴!
    「王子復仇記」《獅子王》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小獅子辛巴的父親木法沙是一位威嚴的國王,管理著榮耀草原。辛巴的叔叔刀疤覬覦王位很久,將辛巴誘騙於危險之中,木法沙只身前去營救辛巴,被刀疤推落谷底而死。刀疤將所有責任歸咎於辛巴,假意勸辛巴逃亡,卻同時命令手下鬣狗將辛巴趕盡殺絕。
  • 相比於刀疤,母獅們為何更喜歡木法沙?從它們的鬃毛可以找到線索
    比如,在現實的獅子世界中,木法沙和刀疤會一起統領獅群;辛巴離開獅群後,有極大的概率不會再返回來;母獅是獅群的核心,但電影忽視了母獅的作用…… 拋開這些不說,「真人版」《獅子王》中的一些細節設計還是很用心的。比如說,為何母獅們願意接受木法沙的統治而不願意接受刀疤的統治呢?
  • 《獅子王》:辛巴的角色解析及現實思考
    角色是一部影片的靈魂,也是核心,它在影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將從角色的經歷、角色塑造以及結構作用這兩個方面對辛巴這一角色的進行解析,在第二部分我會談談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思考。01《獅子王》中辛巴的角色的解析:辛巴從王位繼承人、逃亡者到真正的獅子王,它在影片中有多個不同的角色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特徵與劇情的轉折點相對應。
  • 《獅子王》,當家雄獅被打敗,可能帶著自己兒子外甥一起跑
    而T的另一個名字撒坦則是根據它殘暴的個性(殺敵對雄獅,殺前任地主的幼崽,殺母獅,殺自己哥哥的後代(一共兩次)。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對食人獅兄弟是查沃獅子,這個品種雄獅鬃毛就是非常短非常稀疏。因為查沃地區氣候比非洲其他地區更加炎熱,過長的鬃毛對獅子是個負擔,所以這一地區雄獅進化的鬃毛很短很稀疏。
  • 《獅子王》十大趣味冷知識:木法沙和刀疤原本竟然不是親兄弟?
    原本片名其實不叫《獅子王》《獅子王》一開始其實有很多不同種片名,像是《叢林之王》(King of the Jungle)和《喀拉哈裡之王》(The King of the Kalahari),製片原本是以《叢林之王》作為片名,只是他們覺得「叢林之王」比較像是寓言故事,他們覺得辛巴的故事不該只局限於叢林,再加上故事主要是聚焦在辛巴成為獅子王的經過,因此,最終才以《獅子王》作為片名
  • 雄獅的世界不以單打獨鬥論英雄,結成聯盟一起搶地盤搶老婆
    電影《獅子王》講述了小雄獅辛巴在幼年喪父後艱難求生,並最終逆襲重奪王位的故事。然而,現實中的雄獅不像辛巴這般以單打獨鬥論英雄,它們組成聯盟進行火拼,目的是佔有獅群中的雌獅,而戰鬥的結果通常取決於雙方參戰的數量。因此,越大的聯盟就越有優勢。
  • 雄獅爭奪王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男人應該靠自己,雄獅也是一樣。受一些紀錄片的影響,很多人覺得雌獅很無情,眼睜睜看著丈夫被趕走,幼仔被入侵者殺死,然後還與入侵者交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地主雄獅對環境熟悉,心理上佔優勢,如果打不過外來入侵的雄獅,說明真的已經衰老了,應該被自然選擇淘汰。食肉動物的領域性都很強,但只針對同性別其他個體。如果有異性前來,給它們帶來更多交配機會,它們求之不得,又怎麼會驅趕呢?
  • 雄獅大戰爭奪「王位」,雌獅會幫助獅王嗎?
    因此雄獅面對這種情況往往很氣憤,但是又不能每次打獵都跟隨雌獅,因為有很大的領地需要去巡視。雄獅如果碰到斑鬣狗一般都會下狠手,尤其是認準斑鬣狗女王,會把它們咬死之後把屍體丟掉。群居的獅子有著特別的繁殖策略,在一個獅群中當上了獅王意味著擁有絕對的交配權,可以在獅群中繁衍自己的後代。